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上课讲义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2. 准备诵读材料的课文和诵读辅助资料。
3. 准备诵读材料的诵读音频或视频资源。
4. 准备诵读活动的分组情况。
教学步骤:Step 1:创设诵读氛围(5分钟)学生们进入教室,教师可以放一段国学经典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曲和意境。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欢迎词或准备活动。
Step 2: 集体诵读(15分钟)教师将选取的国学经典课文逐句朗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可以分段诵读,让学生跟着朗读,不断调整语速和语调,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掌握能力。
Step 3: 分组诵读(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相应的诵读材料。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组织诵读,可以采用小组内互相传诵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同声合唱的方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Step 4: 组内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诵读内容进行展示,让其他小组成员和全班同学进行欣赏。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增添表演的魅力。
Step 5: 学生评价和反思(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评价和反思。
可以提问学生诵读过程中有何困难和收获,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发现了自己的进步等。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诵读所学的国学经典,并预告下一堂诵读活动的课文和内容。
Step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国学经典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国学,培养高尚的文化情怀和修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扩展延伸:1. 可以将诵读进行比赛,鼓励学生更积极、更认真地参与。
2. 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欣赏机会。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
2. 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国学经典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
3. 能够背诵部分《三字经》的课文。
三、教学准备:1. 《三字经》的教材和课本。
2. 彩色图片或PPT展示国学经典的相关内容。
3. 音频设备和录音文件,用于播放《三字经》的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国学经典的图片或PPT,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经典吗?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学习《三字经》(20分钟):- 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用,简要解释其内容的重要性。
- 播放《三字经》的录音,让学生跟随音频一起听课文。
- 分段解释和讲解课文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 分角色朗读《三字经》的部分课文,鼓励学生模仿跟读。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三字经》的课文副本,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 小组讨论,学生互相询问和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分角色表演《三字经》的部分内容,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拓展与延伸(10分钟):-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国学经典,如《百家姓》、《千字文》等。
- 分组进行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记忆。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复述《三字经》的一小节内容。
五、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 鼓励学生保持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多读经典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种形式和互动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上课讲义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上课讲义望天门山学习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教学目标: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名曲《送别》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释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初读诗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汇报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
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
探究诗意,感悟诗境理解文路: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学习写景的句子。
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
二年级国学教案全

望天门山学习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教学目标: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名曲《送别》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释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初读诗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汇报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
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
探究诗意,感悟诗境理解文路: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学习写景的句子。
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
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了解古代文化和智慧,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学兴趣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三字经》选段2. 第二单元:《弟子规》选段3. 第三单元:《百家姓》选段4. 第四单元:《千字文》选段5. 第五单元:古代诗歌选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所学国学经典内容,提高诵读、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对国学经典中的文言文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国学经典内容。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词句和段落进行解释和解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国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课时:1. 每单元教学时间为2课时。
2. 总共需要10课时完成五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熟练程度和理解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抄写、默写和作文。
3. 单元测试评估: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材。
2. 辅助材料:注音版《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三字经》选段。
2.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选段。
3. 第三周:学习《百家姓》选段。
4. 第四周:学习《千字文》选段。
5. 第五周:学习古代诗歌选读。
九、教学反思:1. 定期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适当增加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国学经典编辑教案(全)

望天门山学习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教学目标: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名曲《送别》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释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初读诗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汇报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
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
探究诗意,感悟诗境理解文路: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学习写景的句子。
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
二年级国学教案全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学习“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等名句,理解其中的道理。
2. 《百家姓》:学习“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等姓氏,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
3. 《千字文》:学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等句子,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4. 《弟子规》:学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等句子,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5. 《孝经》:学习“孝者,事亲也;悌者,事兄也。
”等句子,理解孝悌之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名句,理解其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运用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培养自己的品德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经典中的名句,阐述其中的道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实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国学经典的试题,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品德素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孝经》等国学经典著作。
2. 辅助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国学经典故事书籍、音频视频资源等。
3. 网络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国学经典在线阅读平台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三字经》名句,了解其中的道理。
2. 第二周:学习《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
3. 第三周:学习《千字文》名句,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4. 第四周:学习《弟子规》名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5. 第五周:学习《孝经》名句,理解孝悌之道。
八、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讲解国学经典中的名句,阐述其中的道理。
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二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三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四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五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十二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十三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十四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十五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十六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十七周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十八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天门山学习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教学目标: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名曲《送别》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释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初读诗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通读准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汇报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
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
探究诗意,感悟诗境理解文路: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学习写景的句子。
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
(天、雁、雪)随机知道学生读好相关的语句。
教师评:同学们修改的真不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凄凉、悲苦)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第1、2句。
是否这首诗就是带着这样悲情呢?往下看,谁来做高适,劝勉一下董大?(指名读)评读。
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也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安慰一下董大么?用自己的话语说说。
(补充介绍背景,其实年轻的高适正处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境地,这一局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鼓励,其实也是一种自勉)虽然董大的才能暂时不被世人所喜欢,但有才华的人不愁找不到知己、伯乐。
作者的劝勉充满了亲情,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
(板书:豪情满怀)练习背诵绝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
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
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量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
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春夜喜雨》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唐皇朝衰落的开始。
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被人称为“诗史”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它抒写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二、朗读: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节奏。
节奏划分参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诗句分析1.《春夜喜雨》“喜”在哪里。
《春夜喜雨》这一诗题,感情色彩很浓,其中三个字表景物,一个字表感情。
其中“喜”字是关键,直接表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一联直接写了“春”、“雨”两个字。
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
春天,是万物萌发生机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
正当这个时候,雨就来了,这不是“知时节”吗?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喜极了。
其中“好”、“乃”最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一联直接写听觉。
这场夜雨是随着风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夜”、“润”最能体现诗人的心里对它充满欣喜与敬佩的心情。
四、练习背诵绝句(迟日江山丽)教学要求: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二.初读感知: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绝句杜甫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3.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4.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细读感悟诗意: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汇报。
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 (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或学生问:我不懂“迟日”指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
(课件:小博士图。
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观察课件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
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
师:有不懂的吗?(2)“融”什么意思?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
想看看吗?(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
评读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课件)?指读、背诵。
5.改写: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老师总结,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
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
(自由读指读)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
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目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教师板演。
写完之后,再来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