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振荡器设计实验报告_通信电路
LC振荡器的实验报告

LC振荡器的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研究LC振荡电路的工作过程和特性。
实验中,我们选用了额定功率为18W的电感L和额定电容C,并连接到一个12V的静态电源上。
实验中,观察并测量了该LC振荡电路的振荡输出。
实验结果表明,当拉动振荡开关,电路振荡器能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反复输出信号,而且振荡频率越高,振荡效果也越强。
当匝数变化时可以说明影响振荡频率的因素,亦可以根据Z=R/NΦ=L/C来模拟不同的振荡频率。
此外,LC振荡电路本身可以使用有源电路和无源电路组成,可以在反馈传输路中用作自动控制回路。
而且LC振荡电路简单、可靠、容易维护和调试,制造成本低,所以深受用户青睐。
总之,本实验学习了LC振荡电路的特性,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对LC振荡电路的操作和调试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为今后的电子工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资源。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通过实验验证了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其中包括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和工作特性等。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优化,可以得到高精度、稳定性好的正弦波振荡器,为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结构、工作特性一、实验目的1.熟悉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3.通过实验验证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
二、实验原理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基本电路,它通过正反馈作用在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现象,从而输出对称的正弦波信号。
其基本原理如下:当输出正弦信号幅度变动时,输入放大器的反相输出端和反馈电容之间的电压也会变化,导致反馈放大器的增益也会随之变化,最终导致输出正弦波的幅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同时,在电路中增加合理的RC网络,可以使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波形更加准确、稳定。
其中,- OA1, OA2分别为运算放大器;- R1, R2, R3分别为电阻,C1, C2分别为电容,L为电感;- 输出信号可以从OA1反相输出端或者OA2非反相输出端输出。
三、实验过程本实验采用EDA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和搭建,整个实验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电路原理图,使用EDAW工具将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电路搭建出来;2.依据实验材料,按照电路图要求选择合适的R、C、L值;3.将搭建好的电路连接上电源(+12V),开启仿真。
4.在电路仿真过程中,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的正弦波形,并分析波形的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等特性;5.修改电路参数,观测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在合适的电路参数和电源电压下,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波形为一定幅值的正弦波。
图2 实验得到的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波形五、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具有以下特点:1.输出波形准确、稳定。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通信电⼦线路》实验指导书实验⼀、⾼频⼩信号放⼤器实验⼀、实验⽬的1、了解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2、了解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并掌握频带的展宽。
3、掌握放⼤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法。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1、⾼频电⼦线路综合实验箱(TKGP系列);2、扫频仪;3、⾼频信号发⽣器;4、双踪⽰波器。
三、实验原理1、⼩信号调谐放⼤器基本原理⾼频⼩信号放⼤器电路是构成⽆线电设备的主要电路,它的作⽤是⼤信道中的⾼频⼩信号。
为使放⼤信号不失真,放⼤器必须⼯作在线性范围内,例如⽆线电接收机中的⾼放电路,都是典型的⾼频窄带⼩信号放⼤电路。
窄带放⼤电路中,被放⼤信号的频带宽度⼩于或远⼩于它的中⼼频率。
如在调幅接收机的中放电路中,带宽为9KHz,中⼼频率为465KHz,相对带宽Δf/f0约为百分之⼏。
因此,⾼频⼩信号放⼤电路的基本类型是选频放⼤电路,选频放⼤电路以选频器作为线性放⼤器的负载,或作为放⼤器与负载之间的匹配器。
它主要由放⼤器与选频回路两部分构成。
⽤于放⼤的有源器件可以是半导体三极管,也可以是场效应管,电⼦管或者是集成运算放⼤器。
⽤于调谐的选频器件可以是LC谐振回路,也可以是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LC集中滤波器,声表⾯波滤波器等。
本实验⽤三极管作为放⼤器件,LC 谐振回路作为选频器。
在分析时,主要⽤如下参数衡量电路的技术指标:中⼼频率、增益、噪声系数、灵敏度、通频带与选择性。
单调谐放⼤电路⼀般采⽤LC回路作为选频器的放⼤电路,它只有⼀个LC回路,调谐在⼀个频率上,并通过变压器耦合输出,图1-1为该电路原理图。
1f中⼼频率为f0+带宽为Δf=f2-f1图1-1、单调谐放⼤电路为了改善调谐电路的频率特性,通常采⽤双调谐放⼤电路,其电路如图1-2所⽰。
双调谐放⼤电路是由两个彼此耦合的单调谐放⼤回路所组成。
它们的谐振频率应调在同⼀个中⼼频率上。
两种常见的耦合回路是:1)两个单调谐回路通过互感M耦合,如图1-2(a)所⽰,称为互感耦合双调谐振回路;2)两个单调谐回路通过电容耦合,如图1-2(b)所⽰,称为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学号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实验一振幅调制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
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
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
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
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
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
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
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

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观察和研究其振荡现象。
文氏电桥振荡器是一种基于文氏电桥原理的振荡电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频率准确度,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和精密仪器中。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文氏电桥振荡器由晶体管、电感、电容和电阻组成,其中,晶体管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电感和电容则构成了振荡电路。
当电路中的总相位差为0或2π时,振荡器才能正常工作。
接下来,我们按照实验手册上的电路图,开始搭建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
我们先一步一步地连接了电路中的晶体管、电感、电容和电阻,并注意保持连接的可靠性。
随后,我们依次接入直流电源和信号发生器,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以适应电路的工作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达到一定范围内时,电路开始产生振荡。
这时,我们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电路产生的正弦波信号。
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容或电感,我们可以改变振荡器的工作频率。
这一特性使得文氏电桥振荡器成为了频率可调的振荡器。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与文氏电桥振荡器相关的问题。
例如,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对振荡频率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当电容或电感的数值发生变化时,电路的振荡频率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此外,电路中的电阻也会对振荡器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持电路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元件参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还学会了搭建和调试文氏电桥振荡器电路。
实验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电路连接不牢固、信号发生器频率调节不准确等,通过一些调试和排除故障的方法,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本次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实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实际搭建和调试电路,加深了我们对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实验中遇到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研究其原理和特性。
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重要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无线电通信、射频电路和频率合成器等领域中。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调节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实验器材:1. 电源: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
2. 电容:用于构建振荡器电路。
3. 电感:与电容串联构成谐振回路。
4. 变阻器:用于调节振荡器的工作频率。
5. 示波器:用于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
实验步骤:1. 按照给定的电路图,搭建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电路。
2. 将电源连接到电路中,调节变阻器使得振荡器开始工作。
3. 使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并记录相关数据。
4. 调节变阻器,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的变化,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变阻器,观察到了振荡器的输出波形的变化。
当变阻器的阻值较小时,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呈现正弦波,并且频率较低。
随着变阻器阻值的增大,振荡器的输出波形逐渐变为方波,并且频率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在振荡器电路中,电容和电感构成了一个谐振回路。
当谐振回路的电容和电感参数满足一定的条件时,会产生自激振荡。
在振荡器工作时,电容和电感会不断地储存和释放能量,形成振荡。
变阻器的作用是调节振荡器的工作频率。
当变阻器阻值较小时,电流通过谐振回路的速度较慢,导致振荡频率较低。
而当变阻器阻值较大时,电流通过谐振回路的速度较快,导致振荡频率较高。
通过实验观察到的输出波形变化,可以看出振荡器的频率与变阻器的阻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调节振荡器的频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并观察到了振荡器输出波形的变化。
实验结果验证了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调节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振荡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在无线电通信和射频电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 实验报告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个模块,它能够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在无线电通信、射频技术、音频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研究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目的:1. 了解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 掌握搭建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的方法;3. 测量并分析振荡器的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
实验装置:1. 信号发生器;2. 电容、电感、电阻等元件;3. 示波器;4. 多用途电路实验板。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搭建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电路;2.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入端,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3. 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观察并记录波形;4. 调节电路参数,如电容、电感的数值,观察波形变化;5. 测量并记录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电路。
通过调节电路参数,我们观察到了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振荡信号。
示波器显示出了稳定的正弦波形,频率在可调范围内变化。
讨论与分析: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正反馈的原理。
当电路中的幅度满足一定条件时,振荡器能够自激振荡。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电路参数,使得振荡器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工作。
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电路参数对振荡器性能的影响。
例如,当电容的数值增大时,振荡器的频率也随之增大;当电感的数值增大时,振荡器的频率也随之增大。
这些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电路,并且观察到了稳定的振荡信号。
我们还通过调节电路参数,研究了振荡器的频率和幅度等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
实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电路参数的稳定性和精确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类型的振荡器电路,比如rc电容反馈式振荡器或者晶体振荡器等,以进一步扩展实验内容。
lc振荡器 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LC振荡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以电感和电容构成的振荡回路为基础,通过正反馈使得系统产生自激振荡。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LC 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其振荡特性,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
实验目的:1. 理解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 学习搭建LC振荡器电路并调节参数以实现稳定的振荡;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实验器材:1. 电感器;2. 电容器;3. 电阻器;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电压表;7. 万用表。
实验步骤及结果:1. 搭建基本的LC振荡器电路,将电感器和电容器连接成串联回路;2.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入端,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并通过调节电容器的值来调整振荡频率;4. 测量电路中的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值,并记录下来;5.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电感器和电容器的阻抗;6.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原理: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振荡回路中的正反馈。
当电路中的电容器充电时,电流通过电感器,导致磁场的储能。
当电容器放电时,磁场的能量被释放,电流继续流过电感器,使电容器再次充电。
这种周期性的充放电过程导致电路产生自激振荡。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振荡现象,我们可以确定LC振荡器的工作正常。
通过调节电容器的值,我们成功地改变了振荡频率。
此外,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值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应用:LC振荡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无线电通信中,它常用于产生稳定的射频信号。
此外,LC振荡器还可以用于时钟电路、频率合成器等领域。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通过实际搭建电路并观察振荡现象,我们对LC振荡器的性能和参数调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验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我们还了解到LC振荡器在无线电通信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如下:整个电路是一个共基接法的反馈振荡电路,晶振在其中当高Q短路器的作用。
电阻R4和R3用来调整晶体管的直流工作点,使其工作在放大的状态。
C3是旁路电容。
交流情况下,电容C0、C1、C2和电感构成三点式振荡器的振荡环路,晶体在振荡频率上相当于短路线,把输出返回到输入。
整个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如下:
振荡频率随工作点基本不变化。
由起振时的振荡频率和最
可知,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十分
这是因为晶体具有很大的等效电感和很小的
选择性很好,因此外界元件与对石英谐振器的固有谐振特性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这就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