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能力目标 1.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2.提高学生在神经冲动传输过程中的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神经调节的学习,体会神经调节的重要性和精确性。
2.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 1.反射弧五个结构的辨认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3.神经冲动传导和传递的过程中与局部电流的流向的关系。
考试点 1. 反射和反射弧。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易错易混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的方向和膜那侧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一致易混淆。
2.兴奋传输时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3.突触和突触小体易于混淆。
4.对神经递质认识不足。
5.忽视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
训练点 1.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2. 兴奋传输时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指针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曲线变化的解读。
教法与学法教学环节安排:课前:基础巩固课上:基础检测、明确考纲、考点突破(真题再现—深度剖析—方法探究—随堂突破)、体系建构、达标反馈。
课后:作业与反思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练习反思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有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环节三:方法探究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人体的神经调理教案篇一:人体的神经调理人体的神经调理教案一、教学目的1、描绘神经元的构造、功能和分布。
2、描绘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构造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理的根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4、通过看书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能提高自学才能和分析、综合才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构造和功能,神经调理的根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构造特征以及反射弧的构造。
三、教学过程123篇二:3.3(1) 神经调理(教学设计案教学设计案3.3(1) 神经调理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理解神经调理的根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理解人脑的构造与功能3、理解脊髓的构造与功能4、理解反射与反射弧(二)才能目的:1、通过实验让学生有直观体验,培养实验分析才能2、培养学生读图才能(三)情感目的:进一步学会搜集材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构造和功能反射与反射弧难点: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和处理神经系统的构造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预备模型投影片六、教学过程:引入:前面学了激素对生物体的调理作用是缓慢而持久的,而生命活动调理包括体液调理和神经调理,同时以神经系统的调理为主。
而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理是如何样呢?引出课题:第3节神经调理出示图片1、人的手碰到火,手会立即缩回去。
2、用树枝触乌龟头,头和四肢都缩进龟甲。
说明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理是快速而短暂,如:动物遇到危害时,会迅速的躲避保护本人;人处于紧急情况时,也能迅速的对环境做出反响。
.那我们的神经系统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有反响?每个人的反响速度都一样吗?板书:一、对刺激的反响【实验】P110-111学生边实验边记录边考虑,然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
学生动手测你反响的快慢。
1、测试者松开直尺,被测试者将尺抓住(0刻度朝下)。
2、测试5次,记录直尺该度,求平均值。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重难点: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解释人脑的高级功能。
3、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知识结构:
四、、例题精析:
〖例1〗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A
〖例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
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答案:B。
《神经调节》教案(优秀3篇)

《神经调节》教案(优秀3篇)篇一:神经调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小组互助讨论学习P83-P851、神经元讨论:神经元的分类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师讲解: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
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
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
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
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
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
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师:出示一猪脑,让学生观察生:对照图12—和实物说出脑的组成,及脑各部分的作用,(第二课时)反射和条件反射(P85-P87)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人体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一)小组讨论性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二)自我评价 1、2、3、4(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一节神经调节一、脊髓和脑脑:大脑、小脑、脑干中枢神经系统脊髓:灰质、白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二、反射和反射类型条件反射1、反射非条件反射2、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篇二:神经调节教案篇二高中生物第一册(必修)学案第25课时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知识精华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⑴种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⑵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⑴结构:细胞体,突起(+髓鞘→神经纤维→神经)⑵功能:①产生兴奋②传导兴奋: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特点:双向传导细胞间的传递:兴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特点:单向传递题例领悟例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a。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的手 , 上面的手躲避 ) 看 谁 的反应 快。进行这 个 小游 , 戏既体 现了神经调节 的作用 , 又活跃 了课 堂气氛 , 激发
了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3 2 神经调 节的结构基 础和反 射 .
设计 探究 问题 串 :
音i 9 ’ ■ : } ’ ’j I i 。 }’ - ’ i , i : } ’ ’ ● ’ - ’ i j_ } 9 ‘ : : } 9 }’ i : I I | | j } : :} I I } ■ ’ } ‘ } i : ’ I ji ■} } ’ - ’ i : - ’ i : _ ’ - ’ }’ ■ ’ f : 毒 } : }’ : }’ } : } 9 I I I I I — : } ■ ’ 譬 ’ _ ’ ■ j I :} : - ■
非常有效 的。 例如 , 生 态 系 统 概 念 时 可讲 述 诺 贝 尔 奖 授 予 讲 D T的发明者这一人类科学史 上的重大失误 的小故事 D 来创设 问题情景 , 引起 学生 对生 物与环 境 的关 系极 大 的兴趣 。
宣 }’ i ■ : I
: ’
’ i ’ f i ’ j- 9 e 夸‘ 9i ’ 9 : j ’} : 9 I }’ i 亭’ :
物长期 进化的结果 , 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动 的基础 。 也 5 通 过小故事创设 问题情 景 在 教学 中 , 以小 故事 创设 问题 情 景是 导 入新课 的 常用且有 效的方法 , 该种方式使 用得 当的话 , 于引起 对 学生学 习生物学 的浓厚 兴趣 和提高课堂 教学效 率也是
经调节 的结构基 础和反 射所有知识连成一个 小 的知识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轮复习课》教学案例

2020.10真情 教育探索171基于问题化学习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轮复习课》教学案例尚娅佳 夏冬伟 宫晓艳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作为最早发现的稳态调节机制,在必修三知识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既为构建“个体水平的稳态调节”这个核心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与第一章“稳态”相照应,又为后续的“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起铺垫作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考纲考情——定方向“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共五部分内容,最新考纲要求如下: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依据考纲其中第一部分内容,关于反射弧的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因此需要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而不再详细讲授。
后两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不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的水平认知较难,因此将其列为本节难点之一。
二、核心素养——定达成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理性思维:通过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及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对河豚毒素、尼古丁、有机磷杀虫剂等问题的分析,养成学以致用,关注科技发展的态度,并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
三、问题化学习流程整节课的设计遵循“问题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即学科问题为基础、学生问题为起点、教师问题为引导的三位一体模式。
设计“核心素养提能区”的探究活动为暗线(即学科问题作为基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作为明线来驱动课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教学设计

使 教师要依据教学 目标和教学 内容 、学生的 输 。设 计 教 学 活动 时应 注 意 变换 方 法 , 教 学 生
年龄特征 和心理需求设计导课 ,巧妙地应用特 动活泼 , 以活跃课堂气氛, 变学生苦学为乐学。教
殊 语 言 和 特 定 的 表 情 , 引 学 生 的注 意 力 , 发 师应 把 主 动权 交 给 学 生 。低 年 级 学 生好 动 , 模 吸 激 爱
马 区有 关 。
三 、 纳小 结 。 成 知识 网络 归 形
能力等 。
2 习 旧知 以旧带 新 . 复 () 1神经 系统 的组 成
给 出一 张 人 体 神 经 系 统 的 图 片 , 请
本 节 课 这 样 进 行 了适 当 的 旧知 识
论 选 O U N 栏国 文 登I L M S C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它犹如一幕剧 的开场 白 , 也类 仿 , 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征 , 教师要积极创设条 似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 ,对教 师上 好一堂 件, 尽量 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 , 引导他们去观察、 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 过程 中,各种教学技能 的合理应用是 们 的好 奇 心 , 发 他 们 的 探 究 兴 趣 , 定 和 鼓 励 激 肯
提 高 教学 质量 、 学效 率 的重 要 措 施 。 堂 教 学 他 们 的创 新 意 识 。 教 课
是启动学 生创新能力 的主要渠道 ,学生 的求知 如何 , 关键在于教 师课堂教学 中如何铸魂启智 。
( ) 道神 经 系 统 的基 本 组 成 。 1知 ( ) 道反 射 弧 的组 成 部 分 。 2知 () 3 掌握 神 经元 的结 构模 式 。 () 4 明确 神 经调 节 的 方式 和过 程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优秀5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篇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组制作人:张桂艳一、教材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根底──反射弧等相关的根底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拟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标解析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根底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问题诊断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策略设计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表达科学方法教育,防止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表达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拟的认知策略:比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
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响。
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响,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备课组 郭志强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高一下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
神经调节一向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难点,而且这部分内容微观抽象,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水平上的认知和突触内神经传递的兴奋或抑制的结果难以理解,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困难。
三、教学目标
本课时内容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四部分。
其中考试大纲要求①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 )②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I )③ 人脑的高级功能(I )。
①②的层次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在
过程认知上较难,因此将其列为本节难点,而且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因此本节课细化的学习目标:
1. 通过纠错讨论,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 结合实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3. 结合图例解释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
4. 通过绘制突触结构图,说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
四、评价设计
目标1评价任务:给出一段信息,中等程度学生能找出错误。
目标2评价任务:给出生活事例,学生能回答其原因。
目标3评价任务:教师给出反射弧模式图,学生能找到特定放大区域,画出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示意图,解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
目标4评价任务:教师给出反射弧模式图,学生能找到特定放大区域,绘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正确标注兴奋传递过程。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思路本着问题引导,全面复习;画图描述,难点分析的主线进行,把难以理解的过程通过
反射弧
图示和事例比喻简单化、形象化。
六、教学过程
(一)课上10分钟背诵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该方式的结构基础是?其结构包括?什么是兴奋?
2.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各级中枢的名称及其作用是?分级调节主要指?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各分区及其功能?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什么形式传导?其传导特点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电荷如何排布?
局部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兴奋发生过后电位如何变化?
4.突触小体是位于轴突还是树突上?信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其结构包括?其类型包括?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信号传递?信息是怎样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到后一个神经元?突触传递的特点是?为什么?
(二)问题订正
学生回答,全体订正。
(三)知识整合,解决疑难
1. 通过“纠错”形式和联系实际整合目标1和2。
(1)纠错卡:
对上述内容可先告诉学生有5处错误,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并说明理由,完成对该部分知识的深化和外延的设置,也可增强课堂讨论,畅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2)联系实际:
针刺手指时是先缩手还是先疼?去医院取指血时也会感觉疼,为什么不缩手呢?
通过学生经历过的实际问题,自然解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并强化了神经调节知识的系统性。
2. 通过绘图和语言叙述,进一步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回顾反射弧,引导学生画出反射弧结构图,在图示基础上指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不同区域。
截取不同区域放大,指导学生根据投影的知识卡问题1和2在放大区域进行板图和描述。
知识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台下学生的板图,在学生描述这些过程之后,教师补充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水平上的认知,从而突破难点。
3. 联系实际,完成突触内神经传递作用判断
知识卡
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生命科学素养,并突破难点。
(四)展示目标,反思小结
投影本课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条对应反思小结。
课堂小结:通过分析三年高考命题可以看出,神经调节是高考的一个大的考点,同时它还与细胞的结构、生理和代谢等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本题是考查学科内综合的重要素材
知识目标(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资料概述与简介
人教版必修三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
三、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