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4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题限定用时9 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题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第l 卷共2 0道题,每小题2分,共4O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 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l .右边知识卡片是对中国古代某政治制度的描述,该制度是 (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2.“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A .汉朝B .唐朝C .明朝 D. 清朝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4.右图材料最适合研究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5.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 .“求同存异的方针D .“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6.下列关于雅典民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所有雅典人的民主B .民众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C .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D .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借鉴 ● 创制于西周 ●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7.下列三副图片反映出的主题是 ( )A.多极化的趋势 B.美苏冷战 C.第三世界兴起 D.欧洲复兴8.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A.古巴导弹危机 B.苏联解体 C.朝鲜战争爆发 D.德国统一9.唐诗《田家》云:“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春季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春季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下列特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A.建立军队B.封邦建国C.制定周礼D.营建都城2.某同学在学习政治制度史时完成示意图(如图1),所对应的学习内容是A.禅让制B.郡县制C.礼乐制D.宗法制3.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4.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B.增加税收C.削弱王国势力D.实现民族融合5.“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这里的“执政之府”指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内阁D.军机处6.刘阳《谁收藏了圆明园》一文历数流散海外的圆明园文物,劫掠这些文物的侵略者是A.俄国军队B.美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7.太平天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正式政权的标志是A.创立拜上帝会B.金田起义C.永安建制D.定都天京8.《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增辟通商口岸9.当代美国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0.将井冈山确定为重点“红色旅游区”的主要依据是它见证了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D.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11.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华北事变D.百团大战12.图2所示的战役是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3.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 D.不结盟会议14.通过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基础的执政官是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查士丁尼1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诞生D.俄国十月革命16.美苏冷战各项政策中,以经济援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D.成立华约17.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18.我国农业生产灌溉技术在我国古代不断发展。
2014年江苏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4年江苏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题。
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纸中的答案表格的对应处。
)1.古代烽火台通信,只有万分危急的时候才点燃烽火以报警。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后人在诗中讽刺到:“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可怜列国奔驰苦”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家天下2.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3.假设雅典某年的全国人口约25万人,自由民约为16万 8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4万5千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l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约A.16万 8千 B.4万 5千 C.7万5千 D.12万 8千4.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5.下列图片反映了民主政体下的政治活动,其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有(注:图片上的文字为①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公民积极投票②英国议会议员就国家事务进行讨论③中国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对国家事务举手表决④韩国宪法法院驳回国会通过的总统弹劾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右图为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形势示意图(局部)。
图中②③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由于签订了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7.“冀中名将”吕正操曾在1991年前往美国探望老上级张学良,张学良笑道:“(西安事变后)我下野后,你当年在战斗中却获得“当年”是一个‘地老鼠’的外号”。
2014浙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答案

2014浙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答案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时间为80分钟。
全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1.考试内容分布必修第一册40±5%必修第二册30±5%必修第三册30±5%2.考试要求分布识记、理解约65±5%应用、综合约35±5%3.试题类型分布选择题80%非选择题20%4.试题难度分布容易题约70%稍难题约20%较难题约10%参考试卷(此卷仅供参考)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家之史”。
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右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3.“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
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的特权。
2014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模拟练习(二)历史答案

2014年大兴区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模拟练习(二)历史参考答案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0分)一、政治制度问题。
(本题共18分)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李斯反对实行分封制,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2分)秦始皇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分)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分)2.《权利法案》,(2分)立法权、征税权、军权。
(2分)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分)3.倾向学习英、德。
(2分)因为英德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美国是没有君主的资产阶级联邦制共和政体的国家,而早期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
(2分)二、政府的政策对的经济发展影响问题。
(本题共17分)1.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4分)2.现象: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国民收入急剧下降,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动荡不安。
(3分)措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整顿财政金融,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等。
(4分)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融入世界。
(6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三、人类的思想认识问题。
(本题共15分)1. (5分)孟子C.仁政学说,民贵君轻;荀子E.以礼治国,礼法并施;董仲舒A.天人感应;黄宗羲B.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朱熹D.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14世纪:文艺复兴。
提倡人性,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文主义)。
(2分)18世纪:启蒙运动。
理性判断,尊重科学(理性主义)。
(2分)3.(6分,任选其二,每个3分)图1:19世纪 40年代(或鸦片战争时期);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12-01 chenyu2000 转自Sin5修改微信分享: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 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 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 平定“七国之乱” B .平定“安史之乱”C.颁布“推恩令” D .实行“九品中正制”3. 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A. 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方式B .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D .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5. 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6. 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
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B .天国兴衰C .李鸿章D .《天朝田亩制度》7. 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A.蔡元培B.鲁迅C.胡适D.陈独秀8. 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9.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
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A.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共持续约A. 38 年B . 48 年C . 30 年D . 22 年11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2014历史会考卷

文来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2015.5.8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婆罗门是人世的主宰,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
”这一说法出现在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美洲D、古代两河流域2、“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统一适应了古罗马A、贵族的需求B、疆域的扩大C、文化的繁荣D、基督教的兴起3、世界性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D、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4、某教育机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神学”、“哲学”、“医学”、“法学”等,该教育机构是A、雅典学园B、西汉太学C、中世纪大学D、京师同文馆5、下列图片反映中世纪城市经济生活的是6、下列材料中能印证商朝历史是信史的是A、《封神演义》B、殷墟甲骨卜辞C、剧本《妇好》D、《吕著中国通史》7、制定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是A、黄帝B、禹C、商纣王D、周公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9、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者是A、北魏孝文帝B、松赞干布C、忽必烈D、努尔哈赤10、如果要了解唐史,可以选择下列哪一本书进行阅读?A、《从城市国家到中华》B、《绚烂的世界帝国》C、《分裂动荡的年代》D、《疾驰的草原征服者》11、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西周封邦建国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D、宋朝文官体制12、欧洲人对中国文献大规模的翻译和介绍始于A、12-13世纪B、14-15世纪C、16-17世纪D、18-19世纪13、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士人却埋首于考据之学,其背景是A、中西交流中断B、商品经济繁荣C、清廷推行文化专制政策D、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14、由于立场的差异,对哥伦布到达美洲一事,下列哪一方面最有可能引起争议?A、前提条件B、航海过程C、具体路线D、后果影响15、“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他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兼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2014-年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

2014 年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宗法制是西周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2.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朝 B.隋朝C.宋朝 D.明朝3.唐朝初期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其中负责执行政令的机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4.下列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雍正帝5.清朝军机处设置之初“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这说明其职能是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主导决策C.训练将士,率兵征战 D.监督官员,整顿吏治6.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出自于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代表人物”“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四项链接。
下列各项属于“重要事件”链接中的是A.鸦片战争 B.洪秀全 C.金田起义 D.《天朝田亩制度》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C.“打土豪,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9.有学者在 1937 年上海刊物《呐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
”让作者发此感言的背景是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武昌起义成功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抗日战争爆发10.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1.20 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2.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修改微信分享: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
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A.蔡元培B.鲁迅C.胡适D.陈独秀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9.结抗战。
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共持续约A.38年 B.48年 C.30年 D.22年11.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说明了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C.军机大臣在皇上心目中没有地位 D.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12.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的言论不受限制 B.当时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当时报刊已成为宣传民主和科学的工具 D.当时报刊的舆论功能已被社会认知13. 我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在A.台湾 B.北京 C.香港 D.上海14.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这条铁路是A.唐胥铁路 B.京张铁路 C.淞沪铁路 D.成渝铁路15.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
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
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928年。
这说明A.日本对中国的民众生活很感兴趣 B.日本想对中国的地理开展学术研究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D.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16.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13.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A. 邓小平B.周恩来C.叶剑英D. 毛泽东18.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B.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D.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9.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79—1984年相对应的是A B C D20.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1.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开创于A.梭伦B. 庇西特拉图C. 克里斯提尼D. 伯利克里22.建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文件是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23.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有①欧洲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直接建立商业联系②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由此迅速发展③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4.下列工业革命的成果,按照发明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2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国家是A 英国和法国B 俄国和日本 C美国和德国 D 美国和英国26.《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不应包括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C.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促进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27.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下面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权力转归苏维埃C.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8.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提出 B.马歇尔计划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29.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30.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核心是.鼓励消费发展经济 B.通过谈判缓解社会矛盾A.C.加大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 D.国家干预经济31.下图所示的图案是A.联合国会徽 B.东盟标志 C.APEC会标 D.欧盟旗帜32.APEC的成员国是A.发展中国家 B.亚洲国家 C.环太平洋国家 D.西方国家3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包括①《西游记》②《水浒传》③《三国演义》④《儒林外史》⑤《聊斋志异》⑥《红楼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34.京剧是由哪些戏曲进京演出互相融合形成的①越剧②黄梅戏③徽剧④汉剧⑤川剧⑥粤剧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①③35.被称为大众传媒中的“第四媒介”是A. 报纸B. 互联网C. 电视D. 广播36.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利用市场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调整发展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7.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积重难返C.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 D.美国的军事实力远强于苏联38.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布:“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此话反映的情况是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C.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D.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9.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40. 下列观点反映出人文精神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认识你自己③朕即国家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A.41. 发表《物种起源》,建立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 B.赫胥黎 C.哥白尼 D.伽利略42. 建立经典力学基本体系的科学家是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爱因斯坦43.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共同点是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②以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判断是非的标准③强调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④以阶级斗争为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4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45.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B.楚辞是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C.赋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D.元朝的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46.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A.雨果 B.巴尔扎克 C.雪莱 D.狄更斯47. 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国曾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作者是A.奥斯特洛夫斯基 B.高尔基 C.列夫·托尔斯泰 D.普希金48.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是A.《马拉之死》B.《拿破仑加冕》C.《格尔尼卡》D.《自由引导人民》49.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是A.米勒 B.列宾 C.莫奈 D.凡高50.歌剧《茶花女》的作者是A.约翰·施特劳斯 B.贝多芬 C.威尔第 D.比才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3道大题,51题18分,52、53题各16分,共50分。
51.(18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奉行不同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结合所学知识试概括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变化情况和特点。
(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在外交上要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6分)(3)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在外交上出现哪些重大突破?出现这种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6分)52. (16分)以下是民国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荣宗敬、荣德生是江苏无荣巷人,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和别人合资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开工不到一年,盈利3.2万元。
盈利率达80%。
到1921年为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分布于上海、无锡、汉口、济南等地,各厂面粉畅销全国,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国家。
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同时、面粉业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业的浓厚兴趣。
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创办申新纺织公司。
1922年止申新已有四个厂、产纱锭达13万余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企业公司。
纱锭生产率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
被誉为“棉纱大王”。
资料二 1937年,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