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级历史下册 三大改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资料: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生产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原则:自愿互利的原则。
(4)阶段: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5)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2 公私合营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方式: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三大改造的结果、意义及缺点(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金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例1】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导致A到B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开展“大跃进”运动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
结合示意图可知A到B段即1952—1957年,我国的农业发展呈增长趋势。
这个时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得到了发展。
故D项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B、C两项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要求不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

不足:在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 过快等缺点
本课小结
社
三 大 改
农业 手工业
合作社
1956年底 会
情景四:
50年代万人修库场景
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 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王国范和他的 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
情景四:
眼看着汩汩清泉奔涌流出,王国范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自己那干旱 的庄稼,终于能饱餐一顿了!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奋斗下,一座水库建 成了,从此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涝或是干旱灾害。
情景二: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更是令他喜出望外:终于能够 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 分牲畜、分农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属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无数 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中农民分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自主预习(思考以下问题)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对此进行改造?什么时候 改造进入高潮? 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了什么巨大的历
史转变?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三大改造的背景 情景一:
王国范,河北省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 家做长工维持生计,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练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4、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1、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2、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4、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6、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三大改造后,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是()A.互助组B.家庭个体劳动C.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化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4、同仁堂是我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名牌老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19张PPT)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和平过渡新创举)
借鉴农业、手工业改造的经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实行合 作化改造可以吗?
对官僚资本主义工商业财产直接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 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 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所有采取 利用、限制、改造的方式。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 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 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 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
材料:土改后农村出现了新情况:部分农民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 自己的土地。如:
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 钱耕种的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
1953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领导农民走大家富裕的道路》,社论 列举了河南的辉县、延津、济源等县16个村庄全部3753户农户中就有185户出卖 土地,其中因婚丧病祸生活困难而丧失土地者占一半以上。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作社的 锯板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 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 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即使不吃饭 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 真是“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 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王老汉说:我家没分到干活的牲口,孩子去参加抗美援朝了, 家里也没个壮劳力,这地要怎么种? 个体家庭缺乏劳动力、生产工具
当时土改的三亿农民,要分7亿亩 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 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 约1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同学们能不能给这些农民 出个主意帮他们渡过难关?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 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 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 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 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 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上了拖 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 提高了好几倍!
交流生产经验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兴修大型水利
改造实质、评价
改前
改后
农民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者私有
资本家私人所有
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 国家所有
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 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年公有经济、私有经济对比图
三大改造的意义:① 实现了生产资 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 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原因 方式 目的 原则 方法 阶段 结果
分散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 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1.农业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 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参加合作社农户 1.18亿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共89张PPT)

从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
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
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
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形式
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
概念解读: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先是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导入新课
上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 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 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 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是 怎么回事呢?他为什么要交给国家?他又是如何 交给国家的?学完本课大家就会明白!那么,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
思考问题
(1)土改后,农民(张老汉)还存在哪些困难 (2)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有哪些变化? (3)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思考问题
(1)土改后,农民(张老汉)还存在哪些困难 (2)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有哪些变化? (3)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1)缺资金、 缺劳动力、缺生产工具,难以抵御自然 灾害,一家一户也无法解决水利问题...
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背景)
思考问题
(1)土改后,农民(张老汉)还存在哪些困难 (2)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有哪些变化? (3)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1)缺资金、 缺劳动力、缺生产工具,难以抵御自然 灾害,一家一户也无法解决水利问题...
原因
(2) 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得 到了恢复和发展。②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 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5、阶段小结
背景: 原因)
形式:
农 业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

B.完全没收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任意组合
课堂训练
D 3.下列哪一项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A.公私合营 B.没收官僚资本 C.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 D.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政策
4.下列对三大改造的实质,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结合材料,归纳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
材料一: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
设计能力的90%;工现人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国很家差,资本家还经常打
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
得可怜提。高资工本资家和凭什福么利还待能遇剥削工人啊?发国展家工得商赶业快、给解我放们生想产个力办法啊!
课堂训练
D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随着工业化起步,为提高社会主义公有制水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
迅速迈开了步子。其中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C (
)
A.实行公私合营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1956年), 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完成)。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合材料,说出国家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根据材料,思考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时间:2分钟)
第二单元第五课 三大改造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农业合作化实现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土地改革前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地主私有)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阅读课文P23及以下材料,分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原因)
材料 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当耕时地农2民.3亩面,临约的1难0题0人: 可
分得一头耕畜。 材料
国家面临的难题:
•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王老汉说:我家没分到干•活影的响牲农口业,整孩体子的去发参展加抗美援朝了,• 家难里以也解没决个水壮利劳问力题,这
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概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
2、方式:公私合营
念 “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3、政策:赎买政策
解 公私双方合营 政策: 赎买政策
概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 念 “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 解 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 释 居于领导地位。
地要怎么种?
• 影响国家工业化建设
•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材料
......
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当时个体分散经营的农业弊端 走集体化道路,报团取暖
目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时间 方式
原则
1953年-1956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探究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木器生产合作社的锯板 机,都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 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 下,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年收入,才能买上 一部。真是: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 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老壮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 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
新课探究
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 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 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 火朝天地大修水利。王老壮和社员们也来到 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 劳苦地奋斗着,终于把水库修筑好了。
新课探究
农业合作社刚成立时,的确有很多困难。社里仅 有7头耕牛,因为没有草料喂,瘦得跌倒后站不起来。 大车、铁犁等农具也都破破烂烂,残缺不全。社员齐 心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 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成立合作社的优越性显示
出来了。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 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地 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王老壮所在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 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由于生产成绩突出,他们还被选为模范生产小 组!
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新课探究
材料一
新课探究
认真阅读这则材料,结合教材第23、24页“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目的全部内容,思考一下,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时候完成的?
新课探究
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 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新课探究 上面的图片和材料再一次体现了手工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农业合作 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下半年,在农业合作化高 潮出现的同时,掀起了手工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 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 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 的国情所决定的。
新课探究
由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合作社。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都参 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被 称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而这场改造运动,我们称之为“农业 合作化运动”。
新课探究
手工业合作化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 改造。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方式?分哪几步进行的?
新课探究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巨大欢喜,但是建国之初,我国农业生产仍 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时光回到1951年春天,河南安阳县许家沟乡。 如同全国的农民一样,分到土地的农民王老壮 沉浸在翻身当主人的喜悦之中。王老壮是雇农 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
Hale Waihona Puke 新课探究第二年,村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 滴水未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就要枯死 了,王老壮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 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 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 这可怎么办好?
新课探究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进行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
我国进行农业改造的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新课探究
材料二
新课探究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业生产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如
同材料中所说的那样,有的农民甚至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 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 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
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 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导入新课
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是我 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 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 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 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
新课探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出台令王老壮喜出望外:终于能够得到 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全村的父 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 分农具,大家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 属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无数年的土地 梦终于实现了!!!
新课探究
有了自己的土地,王老壮生产干劲分 外足,全村上下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齐上 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 恳恳。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 的喜悦让全村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 了属于自己的收获!
新课探究
农业改造的方式: 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 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 会主义道路。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新课探究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 主要是:土地人股、牲畜农具折价人社、 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农民入社时,把 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 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 效率和产量。
新课探究 ①改造时间:1953——1956年。 ②改造阶段:经历了由农业互 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 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新课探究
那么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农民来说到底好不好呢?让我们继续 了解图片故事:王老壮的后续故事。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 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生产合作社,共同克 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