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的结构及功能

合集下载

中脑的结构及功能

中脑的结构及功能

❖ 背面:两对小丘
上丘、下丘分别为
视、听中枢。其外侧的隆起为上丘臂、
下丘臂,连接间脑的外、内侧膝状体。
外部结构 中脑的外形
中脑内部结构横断面
中脑由背侧向腹侧分三部分
❖ 中脑顶盖(上丘、下丘)
❖ 中脑水管及周围灰质(滑 车、动眼神经核及动眼神 经副核:E_W核、三叉神 经中脑核)
❖ 大脑脚
大脑脚背侧向腹侧分三部分
躯体运动核
名称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位置 中脑 脑桥
支配 眼外肌
躯体感觉核
名称
三叉神 三 经中脑 叉核 神 三叉神 经 经脑桥 感核 觉 三叉神 核 经脊束

位置 中脑 脑桥 延髓
功能 头面部深感 觉
头面部浅感 觉
内脏运动核
名称
动眼神经 副核
位置 中脑
功能
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非脑神经核
❖ 中脑被盖(上丘阶段的红 核、下丘阶段的小脑上脚 交叉)
❖ 黑质(内含丰富多巴胺)
❖ 部结构
中脑内部结构
中脑的功能
❖ 神经核:滑车神经、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副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 非脑神经核:红核、黑质 ❖ 中脑病变的临床意义
脑 神 经 的核 投在 影脑 干 背 面
❖ 黑质多巴胺减少,出现震颤麻痹。
名称
位置
功能
红核 黑质
中脑
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活动。与小脑有纤 维联系,与共济运动有关。
产生多巴胺(中枢神经递质),调节运动
中脑病变临床意义
❖ 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 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 眼神经交叉瘫,是指中脑腹侧部,即大脑脚内侧出现 病灶,损害了同侧动眼神经与位于脚底中部3/5的锥体 束,而出现的动眼神经麻痹(病灶侧眼睑下垂,瞳孔 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复视)与对侧肢体瘫痪同时存 在的一种特殊症候群。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两半球被纵裂所分开,纵裂在前(额)部和后(枕) 部将两半球完全地分开(图2-8)。大脑镰在这 两半球间形成了一隔膜。两半球的中央部由一 厚的白质带——胼胝体——联合起来,两半球 间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胼胝体相连接。
图2-6
图2-7
图2-8
外侧面:以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为 界限分为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
初级区主要是由皮质传入Ⅳ层的神经元所组成,它们 的特异性和局部解剖的结构对神经病学诊断有帮助。
每个初级区主要由只对特定感觉模式发生反应的细胞 组成,但也有少数细胞对其他刺激模式发生反应,这 可能与皮质要保持觉醒或警戒的最宜状态或鲁利亚称 为“皮质张力”的特性有关。皮质张力是由脑干网状 结构调节的。
在完整的脑,脑干的外侧面和后面被大脑半球 和小脑所覆盖。其前面,则能见到部分下丘脑 底部(部分间脑)、中脑、脑桥和延脑(图2-11)。
间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复杂的部位之一,要 真正的了解它的结构需要仔细地学习。它从空 间孔处延伸到在上面的后连合,并与在下面的 中脑相连接(图2-12)。间脑的上面形成了部 分侧脑室体部的底。内囊和视束是它的外侧界。 底部包括了大脑底面的下述结构,乳头体、漏 斗、垂体神经部和视交叉。在前面它经过前穿 质的嗅区底部,在后面与中脑后穿质相连。间 脑围绕着第三脑室。它的上要组成是上丘脑、 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投射-联络区(第二区,认知的皮质区)
与初级投射区邻近,在这里模式特异性的信息整合成 有意义的整体。
一般而言,初级区可能与感觉有关,而投射-联络区 则与知觉或认识有关。
在投射-联络区传入层主要是Ⅱ、Ⅲ层细胞,这种细 胞模式特异性程度较低,并含有许多具有短轴突的有 较多联系的神经元,使进入的兴奋能联合成必须的功 能型式,因此它们对综合功能有帮助。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与功能
• 端脑 • 间脑 • 脑干 • 小脑
脑的组成
端脑 (telencephalon)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 被大 脑纵裂分为2个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以胼胝体相连。在大 脑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隔开。每 个半球表面有一层灰质叫大脑皮层, 皮层下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中 埋藏一些灰质核团叫基底神经节。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 仁核。
豆状核
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 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称豆状核。 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与 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 内髓板分为外侧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 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39区),靠近 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 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失读症,也属 于感觉性失语症。
二 端脑的内部结构
(一) 侧脑室 (二) 基底节 (三) 大脑半球的髓质 (四) 边缘系统
(一)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 裂隙,内含脑脊液,以室 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分4 部:
丘脑前核具有与内脏活动有关的 功能;丘脑内侧核可能是躯体和内 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丘脑外侧 核是躯体感觉通路的最后一级中继 站,它把皮肤感觉、本体感觉冲动 传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三、后丘脑
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 状体。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各脑区划分及功能

各脑区划分及功能

大脑脑区划分及功能说明概述人类得大脑就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得一部份,并且就是所有神经系统得中枢;虽然它瞧起来就是一整块得样子,但就是通过神经系统专家,可了解它得各个功能。

人类得大脑可以区分为三个部份:脑核(Central Core)、脑缘系统(Limbic System)、大脑皮质(CerebralCortex).脑核部份就是掌管人类日常基本生活得处理,包括呼吸、心跳、觉醒、运动、睡眠、平衡、早期感觉系统等。

而脑缘系统就是负责行动、情绪、记忆处理等功能,另外,它还负责体温、血压、血糖、以及其它居家活动等。

大脑皮质则负责人脑较高级得认知与情绪功能,它区分为两个主要大块-———左大脑与右大脑,各大块均包含四个部份-——-额叶脑(Frontal Lobe)、顶叶脑(ParietalLobe)、枕叶脑(Occipital Lobe)、颞叶脑(Temporal Lobe)。

大脑位于脑干前方,背侧以大脑纵裂分成左、右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表面覆盖一层灰质,称大脑皮质,其表面凹凸不平形成脑沟(凹陷)、脑回(凸起).皮质深层为白质、由各种神经纤维构成、每侧半球内各一个内腔,即侧脑室、大脑皮质就是神经系统调节躯体运动得最高中枢,同时会它对内脏活动也有调节作用额叶frontal lobe额叶:就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得部分,它包括初级运动区、前运动区与前额叶。

位于中央沟以前。

作用:额叶在有组织、有方向得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与动机得作用.额叶位于大脑得前部,有四个主要得脑回,即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额叶病损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颅神经、植物神经功能及精神活动等方面得障碍。

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在其前方有额上沟与额下沟,被两沟相间得就是额上回、额中回与额下回。

额下回得后部有外侧裂得升支与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与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得直回与眶回,其最内方得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与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与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得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得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

大脑结构及功能

大脑结构及功能

大脑构造与功能大脑构造详解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局部,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

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

髓质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

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构造、大脑半球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局部。

各叶的位置、构造和主要功能如下:1、额叶:也叫前额叶。

位于中央沟以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

额叶前端为额极。

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嗅束向后分为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

在额叶的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局部,称为旁中央小叶。

负责思维、方案,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局部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

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

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隐在外侧裂的是颞横回。

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局部称为海马钩回。

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

在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

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外表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的总构造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

脑的解剖与功能

脑的解剖与功能

脑的解剖与功能脑的解剖与功能脑位于颅腔内,表面凹凸不平,由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四部分组成。

脑的形态结构比较复杂,不同解剖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部位发生病变也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了解和掌握这些解剖关系及其脑的血液循环对确定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因病理,以及指导临床和康复治疗有很大帮助。

一、脑干(一)概述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脑于位于颅后寓前部,其中延髓和脑桥的腹侧邻接颅后窝前部的斜坡,背面与小脑相邻。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其向下续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向上接中脑的中脑水管(图1-1)。

图1-1脑的正中矢状切面图1-2 脑干外形(腹侧面)图1-3脑干外形(背侧面)和脊髓一样,脑干的内部结构主要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但较脊髓更为复杂,同时还出现了大面积的网状结构。

和脊髓相比较,脑干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如下的变化特征:1.延髓下部的结构类似脊髓,中央管依然保留,但逐渐移向背侧。

至延髓上部及脑桥,中央管由背侧向两侧展开成菱形窝,和小脑共同围成第四脑室。

因而原先围绕在中央管周围的灰质也相应向两侧展开,分布于菱形窝表面而变成第四脑室的室底灰质;同时,脊髓灰质内由前角至后角依次为躯体运动核、内脏运动核和感觉性核团的腹、背排列关系.在脑干的室底灰质内则变成了由中线向两侧的内、外侧排列关系。

脊髓内围绕在灰质周围的白质结构至脑干中部则被推挤到脑干的腹外侧部。

这样,脊髓内灰质和白质的内、外排列关系在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则变成了背、腹排列关系。

2.脑于内的灰质不再像脊髓内的灰质那样相互连续成纵贯脑干全长的灰质柱,而是聚合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各种神经核。

3.脊髓灰质的神经核团基本上都与脊神经相联系;而脑干灰质的神经核团除包含与脑神经直接联系的脑神经核外,由于经过脑干的上行或下行的长纤维束以及脑干与小脑联系的纤维,有的终止于脑干,有的则在脑干内中继,因此又出现了许多与纤维束中继有关的神经核团一中继核。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保健与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
01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
的正常功能。
远离烟酒
02
长期吸烟和饮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应尽量避免。
保持心情愉悦
03
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减轻神经系统负担,促进身心
健康。
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
均衡饮食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 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 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
诊断方法及标准
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语言、运动等方面,评估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显示脑部结构和病变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 断。
实验室检查
如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等,可提供疾病诊断的辅助信息。
治疗原则与措施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 等,手术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 治疗方法。
预防并发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伴发各 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 血栓等,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01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药物, 如抗帕金森病药物、抗癫痫药物 等,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
02
03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可 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症状并 提高生活质量。
04
06
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开始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探索和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认 识逐渐深入。
研究现状
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已经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神经生物学、神经化学、神经药理学等多个 学科。同时,随着脑科学计划的推进和神经技术的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研究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脑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人脑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当然脑干还有一些神经核,是调节人 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2021/3/9
35
• 3.小脑:在躯体运动中,起到维持躯体平 衡、调节肌肉紧张程度和协调随意运动等 作用。
小脑受损的病人,表现出四肢乏力, 行走摇晃不稳,闭目站立,无法维持平衡。
• 4.大脑: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 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 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躯体感觉中枢 则接受对侧皮肤、肌肉等处的感觉。
混合神经 (兼有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
33
小结:
2021/3/9
34
四、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 躯体运动的调节
• 1.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 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都是受大脑控制的。
• 2.脑干:在躯体运动的调节方面主要起传 导的作用。白质中有上、下行传导束。
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2. 分类: 交感神经
作用相反
副交感神经
2021/3/9
37
(二) 内脏活动的调节
1.主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参与的反射活动来 进行的。
2.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 大类。大多数内脏器官同时分布着交感神 经和副交感神经,接受双重神经的支配。
3.特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 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的。
瞳孔缩小 ---------
促进胰岛素分泌 42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2021/3/9
43
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经有些上行传导束的
侧枝传入网状结构,再由网状结构经过丘脑把各
种感觉冲动广泛性地弥散地传到大脑皮层的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体运动核
名称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位置 中脑 脑桥
支配 眼外肌
躯体感觉核
名称
三叉神 三 经中脑 叉核 神 三叉神 经 经脑桥 感核 觉 三叉神 核 经脊束

位置 中脑 脑桥 延髓
功能 头面部深感 觉
头面部浅感 觉
内脏运动核
名称
动眼神经 副核
位置 中脑
功能
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非脑神经核
❖ 中脑被盖(上丘阶段的红 核、下丘阶段的小脑上脚 交叉)
❖ 黑质(内含丰富多巴胺)
❖ 大脑脚底(锥体束、皮质 脑桥束)
中脑内部结构
中脑内部结构
中脑的功能
❖ 神经核:滑车神经、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副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 非脑神经核:红核、黑质 ❖ 中脑病变的临床意义
脑 神 经 的核 投在 影脑 干 背 面
❖ 黑质多巴胺减少,出现震颤麻痹。
中脑的结构及功能
中脑的结构
❖脑的概况和脑干的位置 ❖中脑的外形 ❖中脑的内部结构
脑的概况和脑干的位置
❖ 脑分为: 延髓、脑 桥、中脑、 小脑、间 脑、端脑 六部分。
❖ 脑干位于 颅后窝, 在斜坡之 上。
中脑的外形
❖ 腹面:两侧为粗大的大脑脚,内有锥体束通过。 两脚之间为脚间窝。大脑脚内侧有动眼神经跟 出脑。
名称
位置
功能
红核 黑质
中脑
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活动。与小脑有纤 维联系,与共济运动
❖ 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 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 眼神经交叉瘫,是指中脑腹侧部,即大脑脚内侧出现 病灶,损害了同侧动眼神经与位于脚底中部3/5的锥体 束,而出现的动眼神经麻痹(病灶侧眼睑下垂,瞳孔 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复视)与对侧肢体瘫痪同时存 在的一种特殊症候群。
❖ 背面:两对小丘
上丘、下丘分别为
视、听中枢。其外侧的隆起为上丘臂、
下丘臂,连接间脑的外、内侧膝状体。
外部结构 中脑的外形
中脑内部结构横断面
中脑由背侧向腹侧分三部分
❖ 中脑顶盖(上丘、下丘)
❖ 中脑水管及周围灰质(滑 车、动眼神经核及动眼神 经副核:E_W核、三叉神 经中脑核)
❖ 大脑脚
大脑脚背侧向腹侧分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