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压强和浮力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教学教案设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教学教案设计10.1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掌握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课前准备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 什么惯性?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二、激发学习动机观察图片,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三、讲授新知识1.压强、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产生原因:物体之间相互挤压时产生的。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在性质上属于弹力。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用两个手指用力向中间压一支铅笔,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根据力的平衡,两个手指受力相同。
尖的一端手指觉得更疼。
尖的一端手指凹陷的更多。
)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装置:小桌、海绵、砝码;怎样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
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在桌子上加减砝码;怎样改变受力面积?桌脚朝下或桌面朝下。
【教师归纳】具体说:在压力相同时,改变压力作用面积,看物体形变多少。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教学案.docx

ao. 1压强》导学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
2.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知道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导学流程:活动1:画出下列几个力的示意图,总结压力概念。
图钉对墙的压力物体对斜面压力物体对水平面压力和图钉所受重力和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所受重力活动2:思考并解释图10-2,演示图10-3,思考并回答问题:两手指受到的力是否相等?手指感觉为何不同?气球的形变为什么明显不同?由此提出可能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3:设计并完成实验“如何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1.什么研究方法?如何控制压力大小或受力面积大小不变?2.图10-4中的器材如何利用?(沙子、海绵如何用?小桌子、彼码如何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矿泉水瓶如何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3.能得到什么结论?(当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受力面积大小一■定时,压力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堰。
)活动4:回顾速度定义,总结压强的基本知识: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单位:,简称:,符号:o4.p=50Pa 的物理意义是:。
活动5:讲解例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解、答。
活动6:如何测算人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如何测算不规则物体的面积?如何计算压强?活动7:1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2)、。
2.举例并解释:应用了什么方法?活动8:1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 )、;(2)、。
2.举例并解释:应用了什么方法?活动9:课后习题:80页第2题。
(要求写出已知、求、解、答)<10.1压强》达标检测1.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在物体表面上的作用效果用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三 气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讲述历史上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吸盘式挂钩相互压紧,再将它们沿轴的方向拉开.
师:大气压的值有多大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估测一下。
出示实验器材
1.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并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请大家完成另外两个实验,并体会流速大小与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
结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我们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呢?
用手将牛奶盒压瘪
将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吸口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说明大气有压强.
学生设计实验并演示.
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实验:两个学生拉衣钩,体验用力的大小.
感觉到大气压力比较大.
学生总结。
板书提纲
三.气体的压强
1.大气有压强吗?
2.大气压的值:相当与76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变化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
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后小结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一.引入
二.新授
1.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估测大气压的值
(1)感受大气压的大小
(2)估测大气压
3.大气压的变化
一空牛奶盒,有什么办法使其瘪掉呢?
演示图10—16实验,当易拉罐自然冷却时,外壳被压瘪,此现象说明什么?
把准备的实验器材摆在讲台上
师:利用所给器材,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大气有压强?
学生思考要测大气压的值,根据压强公式P=F/S,可先测出大气压力和受压面积.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苏科初中物理8下--《10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word教案 (5)

第10章压强和浮力(第3课时浮力)【复习目标】1、认识浮力及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课前准备】1、定义: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施力物体。
3、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有关,与浸没液体的深度关。
公式表达:。
5、浮力的求法:(1)称量法:(2)阿基米德原理:(3)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公式:(4)二力平衡法(悬浮或漂浮):6、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力和力的关系(或密度关系)。
物体漂浮,F浮G物时,ρ液ρ物;物体上浮,F浮G物时,ρ液ρ物;物体悬浮,F浮G物时,ρ液ρ物;物体下沉,F浮G物时,ρ液ρ物。
7、上浮后静止的状态称为,此时F浮G物,ρ液ρ物。
8、潜水艇是靠改变来实现浮沉的;气球和飞艇是靠改变来实现浮沉的。
【课堂学习】1、有关浮力的概念、方向的问题。
主要考点:①浮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谁,以及浮力的方向。
②浮力的受力示意图。
例与练1(点①):(2014•株洲)将一空饮料罐压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其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为4N,则空饮料罐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方向竖直.例与练2(点②):重10N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有关浮力的大小的问题。
主要考点: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F浮=G—F示数;②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式:F浮=G排=ρ液V排g,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无关;③根据悬浮、漂浮的条件:F 浮=G物。
例与练1(点①):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综合实践活动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主要包括压强和浮力两个部分的内容。
压强部分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部分包括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分析实际情景中的压强和浮力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压强和浮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桶提水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压力下的压强,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讲解如何应用压强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关于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导入浮力概念:通过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7. 理论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8.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9.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讲解如何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0. 课堂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关于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1.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2. 计算方法:压强 = 压力 / 面积3. 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浮力:1.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2. 计算方法:浮力 = 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重力加速度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水的密度为1000kg/m³。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教案(新版)苏科版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压强”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压强”教学目标和“压强”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压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压强”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压强”学习状态。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趣味实验,引发学生对压强知识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加强数学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5)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学、化学等,探讨压强在这些学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参观实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场所,如工厂、实验室等,让学生在课后亲身体验压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
(2)讨论法:在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一、压强 课程教学设计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二、新课教学1、认识压力投影:如图所示,物体M重3 N,物体N重2N,力F为2N。
在各图中,受力面所受到压力分别为多少N?小结:自由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而其他情况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比较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学生讨论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观察1、师演示1:用一个手指顶住气球,可以观察到什么?(气球发生形变)气球形变是因为什么?(受到了压力) 在压力的作用下,气球发生了形变,这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2、师演示2: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指顶住气球。
体验学生活动:把铅笔的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说说有什么体会。
请一名力气大的同学用力握一只熟鸡蛋,能握破吗?那怎样使鸡蛋破呢?如果同时握两只鸡蛋呢?分析并猜想1、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2、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3、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4、猜想:师: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设计实验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并说出形变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
教学反思1、学生对压力和重力间的关系不是很明确,课堂教学应加强该知识点的教学,突破方法是多举实例,完全暴露问题,纠正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
2、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学生对此概念认识不清,认为是压力而不是(压力/面积)。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word教案 (3)

第10章压强和浮力(第1课时基本概念)【复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学习压强概念,能用压强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2、知道如何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大气压的值,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活生产服务。
【课前准备】1、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叫压力。
(1)作用点:在物体上;(2)方向:于受力面,并指向物体;(3)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力(当将物体直接放在水平面上时,此时水平面所受压力大小刚好等于物体的重力,这是特殊情况)。
2、压强:物体上受到的叫压强,它是表示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它的单位是,1Pa=1 ,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有:、。
木块对桌面的压强为2×102 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增大压强方法:(1);(2)。
4、减小压强方法:(1);(2)。
5、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和有关):⑴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⑵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⑶同种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⑷同一深度的压强随的增加而。
6、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7、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且大气压变化。
8、沸点与气压关系:气压减小时沸点,气压增大时沸点。
高压锅的原理:增大液面上的气压,使液体的沸点。
9、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课堂学习】一、“监控课前学习”检测。
(另安排,4分钟题量,1分钟评分与评价;不要超过5分钟)二、交流课前准备情况:(分小组交流,把遇到的问题记录在下面)(5~10分钟)三、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一些问题。
(约30分钟)1.压强的概念。
同学们要先明确这部分的主要考点:①压力的示意图,②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③知道压强的概念。
然后一起解决下列对应的习题。
例与练1(点①)画出图1中锤子对钉子作用力的示意图点评:在作压力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例与练2(点②)画出图2中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 和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教案固体压强例1.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力【解析】压力的方向都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物体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1.当人们在松软的雪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雪地里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2.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 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思考了上述两个问题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方案。
甲图是研究小组将小木凳放入沙盘中,乙图是在小木凳上增加一个重物,丙图是将小木凳翻转过来,倒置于沙盘中,并在凳上仍然放置一个相同的重物。
根据甲、乙图的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解析】当受力面积相等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根据乙、丙图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学生姓名授课教师 班主任 上课时间月日 时 分—时分 主任审批 授课标题 第10章—压强和浮力学习目标 1.梳理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2.强化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和对基本公式的变形与应用3.了解各公式的基本实验流程重点难点1.各概念和公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计算型题目的准确快速解答【解析】当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知识点一:压强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压强的定义【解析】压强是反应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2.压强的方向【解析】压强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物体3.压强=,P=,P表示:,F表示:,S表示:【解析】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面积的单位是,压强的单位是简称;符号【解析】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B.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一定越大C.受力面积变小,压力也变小,压强一定变小D.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一定越小【解析】压强的大小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单独说压力越大或单独说受力面积越小,都不能得出压强越大的结论,因此A、B不正确;而压力和受力面积均变小时,也不能得出其比值的变化情况,因此C不正确。
例3.将如图所示的木板,从中间切开分成相同的两块,并将其中一块按照图中所示放在另一块的上面,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前、后两次压强之比P1∶P2为( )A.2∶1B.1∶2C.1∶1D.1∶4【解析】可设左图情况下木板的压力为F,受力面积为S,压强则为p1=F/S,右图情况下木板的压力为F,受力面积为S/2,压强则为p2=2F/S,P1:P2=1:2【知识点二: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从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出发,思考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增大/减小)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减小)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增大/减小)受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减小)压力液体压强活动一:探究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A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会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
分析: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向的压强;另一方面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也有压强。
活动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你认为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1)如图,物理学中常利用来测量液体的压强(2)该实验应采用什么科学方法:(3)完成以下实验过程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①比较(a)(b)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有关②比较(e)(f)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有关③比较(c)(d)(e)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总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且同一深度,液体内向各方向的压强都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液体压强的定量计算:由于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相等。
因此,只要算出液体内某一深度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知道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如图,设水面下h深处有一面积为S的圆面,它所受到的压力是其上方圆柱形水柱所产生的。
这个水柱的体积:V=Sh水柱的质量:m=g Sh ρ水柱对底面的压强:ghSGSFpρ===上式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其中,ρ的单位为kg/m3,h的单位为m例4.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试管由竖直方向逐渐倾斜,在水未从试管流出前,假设试管底部与桌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变,则水对管底的压强将( ),试管底对桌面的压强将()A.逐渐变大B.逐渐减小C.不变化D.先变大后变小气体压强活动一:估测大气压的值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2.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牛顿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a厘米,注射器上标注有V立方厘米4.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①这将使得所测大气压强(偏大或偏小)②这将使得所测大气压强(偏大或偏小)活动二、流动的气体或液体的压强与流速大小有什么关系?把纸条的一端按在嘴唇的下方,向前吹起,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活动三、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的关系?在教室里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沸水的温度t1再在海拔较高的山上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沸水的温度t2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气压越大,沸点;气压越小,沸点(越高或越低)厨房里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总结】1.通常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称为。
2.流体压强与有关,流速越大,压强;流速越小,压强。
浮力活动一:利用乒乓球、烧杯完成以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分析】浸在或者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托力,这个力称为浮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
活动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如图A所示,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2.如图B所示,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到其完全浸没,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圆柱体全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如图C所示,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数据4.如图D所示, 将圆柱体浸没在浓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浸没在纯水中的示数比较,记录你看到的现象和数据8N 6N 4N 3N(l)比较图B和图C得到的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无)关(2)比较图C和图D得到的结论: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有关总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和有关。
活动三、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1)如图(a)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G物(2)如图(b)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的重力G桶(3)如图(c)所示,在溢水杯中装满水(4)如图(d)所示,把金属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当水停止外流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物′,算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物- G物′(5)如图(e)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称出装有水的桶的重力G桶′,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G物′-G桶(6)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总结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这一规律最早由阿基米德发现,故称2.表达式:F浮=G排液=3.阿基米德原理说明:浮力大小只与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物体形状无关【归纳1】物体的浮与沉和浮力的关系当物体浸没时:(漂浮、悬浮、下沉)①如果F浮﹤G,则物体②如果F浮﹥G,则物体③如果F浮=G,则物体④当物体部分浸入时,F浮=G,则物体【归纳2】物体的浮与沉和物体密度的关系对实心物体而言,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ρ液gV排,又因为G=mg=ρ物V物g对于浸没的物体而言:V排=V物1.若,则F浮<G,物体下沉2.若,则F浮=G,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3.若,则F浮>G,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此时F浮G【辨析】实心物体的悬浮和漂浮有什么异同?相同点:F浮 G物不同点:①排液体积不同:悬浮时,V物V排漂浮时,V物V排②物体密度不同:悬浮时,ρ物ρ液漂浮时,ρ物ρ液课堂巩固1.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压力之比为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
2.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3.如图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见图中虚线)截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与原来整块砖相比()A.对地面的压强不变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C.砖的密度减小一半D.砖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4.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A、B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其中A管竖直,B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等高,则 ( )A.A管中液体为酒精 B.A管中所盛液体的体积更大C.A管管底对桌面的压强与B管的相等 D.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与B中相等6.有一重2N的圆柱形玻璃杯(杯壁厚度不计),底面积为100cm2,装有一定质量的煤油,杯底到油面的高度为20cm,放在水平桌面上(ρ煤油=0.8×103kg/m3),则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A.煤油对杯底的压强是1.6×103PaB.杯底对桌面的压强是1.8×103 PaC.煤油对杯底的压力是16ND.杯子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16N7.一个木块放在空容器中,现缓慢向容器中注水,一段时间后,木块浮起并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停止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的密度可能等于水的密度B.停止注水时木块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C.停止注水时木块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D.木块缓慢上升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浮力先增大后不变8.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吊着一个金属球,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 N;若将金属球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逐渐(变大/变小),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将逐渐(变大/变小);当金属球的一半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 N,这时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N;此时金属球排开的水重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