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卫星成像系统的进展与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遥感卫星TDICCD相机动态范围设计的思考

关于遥感卫星TDICCD相机动态范围设计的思考

关于遥感卫星TDICCD相机动态范围设计的思考遥感卫星TDICCD相机动态范围设计的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军事、民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遥感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TDICCD相机在遥感卫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TDICCD相机设计中,动态范围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遥感卫星TDICCD相机动态范围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动态范围概念动态范围是相机成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光学成像中,动态范围是指系统的输出动态范围和输入动态范围的比值。

该值反映了光电转换效率,即相机的信噪比。

动态范围的设计为了满足遥感卫星的实际应用需求,TDICCD相机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动态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卫星要求在拍摄大气光线强烈变化的情况下,对地物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保证图像的信噪比。

因此,在设计TDICCD相机的动态范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成像系统的性能、输入信号的幅度和数量、光电转换器件的特性等等。

具体来说,遥感卫星TDICCD相机的动态范围需要保证以下几个方面:1. 适当的输入信号幅度范围。

输入信号的幅度越大,相机的动态范围就越大。

因此,相机的设计需要尽量扩大输入信号幅度范围,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2. 适当的电荷传输速度。

在元器件上,要求相机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下降到1/2时,仍能够进行清晰成像,这就需要相机具备足够快的电荷传输速度来保证图像清晰。

3. 适当的放大倍数。

相机的设计要考虑光电转换器件的特性,以确定合理的放大倍数。

合理的放大倍数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更高的成像分辨率和更佳的信噪比。

4. 适当的系统噪声。

系统噪声是相机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之一。

因此,相机的设计需要尽量减小系统噪声,从而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总结综上所述,遥感卫星TDICCD相机的动态范围设计是相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输入信号幅度范围、电荷传输速度、放大倍数、系统噪声等等。

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小型卫星技术在航天领域发展迅猛,成为探索太空的新方式和新选择。

本文将对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现状1.发展背景传统的大型卫星需要庞大的投资和复杂的技术支持,对于大多数国家和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而小型卫星技术的出现,以其低成本、可快速部署和灵活性等特点,改变了航天行业传统的格局。

2.应用领域小型卫星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地球观测、通信、科学研究、农业监测等。

其中,地球观测是目前小型卫星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通过小型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实时监测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情况,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3.技术突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小型卫星技术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先是卫星的微小化,如纳米卫星和立方卫星等。

这些卫星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通过发射成百上千颗卫星形成卫星网络,实现全球覆盖。

其次是卫星的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使得小型卫星能够实现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

再次是卫星的能源供应技术的改进,如太阳能电池板和新型电池技术,可以为卫星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

四、小型卫星技术的未来趋势1.进一步微小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小型卫星将更加微小化。

未来可能出现纳米级别的卫星,甚至可以嵌入到其他物体中,如衣服、眼镜等,实现隐形观测。

2.多源数据融合未来,小型卫星将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

例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卫星图像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地球上的各种数据,为科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大的价值。

3.星星点点的未来随着小型卫星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数以千计的小型卫星组成的星际网,形成全球覆盖的卫星网络。

这种星际网可以实现跟踪、通信和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结论小型卫星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的创新,正在改变着航天行业的格局。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小型卫星技术将继续向前迈进,在地球观测、通信、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太空看地球遥感技术的进展

从太空看地球遥感技术的进展

从太空看地球遥感技术的进展地球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器、飞机、卫星等载具,以及相关的传感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主动或被动探测,获取地球表面特征和变化的一种方法。

自20世纪初应用于军事侦察和空间探测之后,地球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太空的角度,分析地球遥感技术的进展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太空航天器和卫星观测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航天器和卫星对地球遥感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现实。

此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1.1 早期航天器和卫星早期的火箭发射将人类首次送入太空。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宇航员通过载人航天任务拍摄到了无人机觉得无法触及的地区,并采集到了大量的影像资料。

1.2 航天摄影与遥感卫星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各国开始发射遥感卫星。

这些卫星搭载了高分辨率摄像机和其他传感器,能够提供更为精细和多样化的地球观测数据。

1.3 高分辨率成像卫星21世纪初期,一些新一代的高分辨率成像卫星开始投入使用。

这些卫星具备更高空间分辨率和更大覆盖区域的能力,可以获取到更精确的地表信息,并加快数据更新频率。

第二部分地球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农业是地球遥感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观测和分析农田植被覆盖、土壤湿度、作物叶绿素含量等参数,可以提供农业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

2.1 作物生长监测利用地球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到作物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

通过获取作物覆盖率、叶绿素含量等信息,可以预测作物产量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2.2 灌溉管理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水分蒸腾等参数,可以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并及时调整灌溉方案,提高灌溉效率。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化肥流失等环境问题。

2.3 病虫害监测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和多光谱影像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到作物上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区域,并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商业成像情报卫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商业成像情报卫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t wa d n a u i t n i i z t n,vs a l h ma i g a d mir wa e i gn n e r t n. o r s mi it r a i ,dg t a i z o i o iu l i ti g n n c o v ma i g i tg a i g o
星 以其 应 用 范 围 广 泛 、 业 价 值 巨大 而 得 到 了美 、 等 国 的 高 度 重 视 , 在 技 术 上 得 到 迅 速 发 展 ; 业 成 像 情 报 卫 商 俄 并 商
星 突破 或 淡 化 了 军 用 与 民 用 的 界 限 。 实现 了 两 者 的 信 息 共 存 、 源 共 享 、 合 利 用 ; 来 商 业 戍 像 情 报 卫 星 将 朝 着 资 综 未
维普资讯
上 20 0 2年 第 3期 文 章 编 号 :0 6 1 3 ( 0 2 0 —0 9 0 1 0 —6 0 2 0 )30 4 —4



4 9
A ER06PA CE S A N G HA I H
商 业 成 像 情 报 卫 星 的 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
小 型化 、 体 化 、 字 化 、 见 光 成 像 与 微 波 成 像 的 方 向发 展 。 一 数 可
关 键 词 : 像 卫 星 ; 感技 术 ; 像 识 别 ; 字 处 理 成 遥 图 数 中 图 分 类 号 : 4 4 2 V 7 ,7 文献标识码 : A
Th nd t o n e e o m e t Tr nd o he Co m e c a e Co ii n a d D v l p n e ft m r il
K e w o d I a ng s t lie;Re ot e i g tch olg y r s: m gi e l a t m es nsn e n o y; I a e gniin; Di t lpr e sng m ge r c o to gia oc s i

美国军用卫星系统最新发展分析

美国军用卫星系统最新发展分析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space and the limited nature of its resources have made space a new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it will surely show a trend of crowding& confront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fu­ ture. As the leader of the scale and technology of orbiting spacecraft in the space field & the U. S. military has alway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equipment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s in various countries. Focus onthelatestdeploymentofmltarysateltes<ntheUntedStatesandthedevelopmenttrend&the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need special attention are elaborated. 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power and to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 Moreover & it will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acquisition of the right to control in the future information war.

irns卫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irns卫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irns卫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卫星技术的发展在当代科技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IRNS(Integrated Relay and Navigation System,整合中继与导航系统)卫星作为现代科技中的一项重要创新,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值得进行深入分析。

IRNS卫星是一种通过整合中继与导航功能的卫星系统。

该系统通过将中继和导航技术相互结合,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效的通信和定位服务。

相比于传统卫星系统,IRNS卫星更为灵活、高效。

它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并在全球范围内为定位、导航等服务提供支持。

目前,IRNS卫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IRNS卫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卫星的传输速度和通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使得用户能够更高效地进行通信,同时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其次,IRNS卫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从军事、航空航天到民用领域,IRNS卫星都能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和导航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IRNS卫星的发射成本也随着技术进步不断降低,使得更多的国家和企业能够参与到卫星领域的发展中。

未来,IRNS卫星有望继续实现更大的发展。

首先,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对高速、稳定的通信和定位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IRNS卫星作为一种整合中继与导航功能的卫星系统,具备了满足这一需求的潜力。

其次,在技术上,IRNS卫星将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

随着网络攻击的日益频繁,卫星系统的安全性将成为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IRNS卫星将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防护,保障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IRNS卫星有望与这些新兴技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的服务。

然而,IRNS卫星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

首先,卫星发射和运营的成本较高,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新兴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制约因素。

航天光学遥感器光学装调技术现状与展望

航天光学遥感器光学装调技术现状与展望

航天光学遥感器光学装调技术现状与展望航天光学遥感器是现代卫星技术的关键之一,它能够以很大范围且高精度地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进而为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然而,遥感器的性能与精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光学装调技术的实施则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篇论文将概述航天光学遥感器光学装调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光学装调技术是一种通过微调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改善成像设备的调整和校正。

航天光学遥感器的成像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干扰、光学元件组装误差、望远镜镜片形变等。

光学装调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调整这些影响因素,实现遥感器成像的优化,提高数据质量。

目前航天光学遥感器的光学装调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首先,在减小大气干扰方面,多种方法已被用于提高数据质量,例如通过气象预测模型对大气干扰进行预测,并对遥感器进行自适应优化;其次,利用高质量的光学元件,显著提升了成像的精度和清晰度。

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航天光学遥感器的成像质量,使其在环境保护、天气预警、资源调查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航天光学遥感器的光学装调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首先,随着卫星结构向轻量化、微小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光学装调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其次,新型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也将促进光学装调技术的发展。

通过实时监测光学系统的性能,控制和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和角度,应对变化的光学条件。

最后,新型的光学材料和光学元件的研究和应用也将带来新的优化方案和成像调整方法。

综上所述,光学装调技术既是航天光学遥感器关键的技术手段之一,也是影响数据质量和成像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新型材料、新型装调方法、新型光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光学装调技术的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

它将继续在卫星遥感技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实现光学装调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研究:1. 光学元件的优化设计:光学元件的设计对于光学装调技术的精度和效果至关重要。

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时空融合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时空融合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时空融合研究的现状及展望黄波;赵涌泉【摘要】High spatial resolution monitoring of land surface 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dynamics requires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ry as data support.However,the efficient,low-cost,and feasible solution is to blend the multi-source images with high-spatial and high-temporal resolution respectively to produce the desired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imagery required by different research or applications,which is subject to the limitations of satellite sensor’ hardware technology and the budget constraints of launching more satellites.Although plenty of spatiotemporal image fusion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they are limited to specific data types,algorithm principles,application purposes,etc.Furthermore,the development of spatiotemporal image fusion algorithm presents a phenomenon of disorder.This study summarizes and generalizes the existing mainstream spatiotemporal fusion methods and classified them into four categories:① spatiotemporal fusion based on land components;②spatiotemporal fusion based on spatial information;③spatiotemporal fusion based on temporal changes;④combined spatiotemporal fusion.Meanwhile,the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spatiotemporal fusion;and informs the prospect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atiotemporal fusion method.%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袁或者大气环境动态监测需要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支撑,但由于卫星传感器硬件技术及卫星发射成本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获取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较为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可行手段就是将分别具有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影像进行时空融合,从而生成不同研究和应用所需的高时空分辨率卫星影像.现阶段,虽然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时空融合算法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局限于特定的数据类型、算法原理、应用目的等客观限制,而且其发展呈现出多样性.本文对现有主流的时空融合算法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将其分为4种:①基于地物组分的时空融合;②基于地表空间信息的时空融合;③基于地物时相变化的时空融合;④组合性的时空融合.同时,本文还对时空融合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期刊名称】《测绘学报》【年(卷),期】2017(046)010【总页数】8页(P1492-1499)【关键词】多源遥感影像;时空分辨率折中;时空融合;地物组分;空间信息;时相变化【作者】黄波;赵涌泉【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518057;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香港【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6目前,随着大量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射,能获取到的遥感数据越来越多,而且新发射的卫星传感器均朝着具有高空间、高时间、高光谱分辨率数据获取能力的方向发展,例如中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观测的发展迅猛而繁荣,伴随“神州”、“嫦娥”系列的成功和换代,人类感知范围和感知方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

人类超越人眼的感知范围并打破地球表面的束缚以更丰富的感知方式、更优秀的成像系统通过地球轨道、月球轨道甚至银河外轨道对外空间进行探测,感知方式也从可见光发展到高光谱、超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等新的领域。

卫星成像系统主要采用光学成像和合成孔径雷达(SAR )成像技术从太空对地球或月球等天体进行成像,从而用于遥感、环境监测或军事侦察。

卫星成像系统正在向高分辨率、高度集成方向发展。

1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KH-12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如美新型卫星成像系统的进展与思考宋宏伟,郑团结(航天测绘遥感信息处理中心,西安710054)摘要:新型卫星成像系统由胶片型、回收型、可见光向全数字、传输型、多波段发展和高分辨率、高度集成、小型化方向发展。

本文结合高光谱、超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等新型卫星成像系统,对世界各国航天卫星成像系统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重点对KH-12等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高光谱及超光谱卫星成像系统、雷达成像卫星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对卫星成像系统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卫星成像;多光谱;高光谱;超光谱;合成孔径雷达中图分类号:TB871;TP72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1.01.08Advancement and Consideration of Novel Satellite Imaging SystemsSONG Hong -wei ,ZHENG Tuan -jie(Space Scienc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er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Xi'an %710054)Abstract:Novel satellite imaging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initial type i.e.relied on film,recovery,visible light spectrum,toward sophisticated type i.e.all -digital,transmission,multi -spectrum,high resolving power,highly integrated and mini size.This paper presented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overseas aerospace satellite imaging systems in combination with novel hyper -spectral,ultra -spectral,SAR satell te imaging systems etc,mainly focusing on the summary and comparison of high resolving power,hyper -spectral,ultra -spectral satellite imaging systems,radar imaging satellites like KH -12etc,thereby considered and prosp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 imaging system.Key Words:satellite imaging;mult -spectral;ultra -spectral;SAR收稿日期:2009-07-02作者简介:宋宏伟(1962-),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卫星成像及总体设计。

郑团结(1975-),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遥感及卫星成像系统设计。

国的KH-12,KH-12分辨率高达0.1米,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汽车的牌照、坦克类型、人员数量等。

卫星还采用了小像元和多像元CCD、长焦距等新技术和复杂的卫星稳定控制技术,不但使地面分辨率从“KH-11”的0.15米提高到0.1米,也使瞬时观测幅宽从2.8~4公里提高到40~50公里。

“KH-12”特点如下:(1).采用大型CCD多光谱线阵器件和“凝视”成像技术,其先进的红外相机可提供更优秀的夜间侦察能力;(2).采用镜面曲率可由计算机控制的技术,能快速改变镜头焦距,在低轨道具有优越的分辨率,在高轨道可获得很宽的幅度;(3).装有GPS接收机和水平传感器等,对目标定位十分精确;(4).卫星上的太阳和月亮敏感器,能实现CCD 相机在轨星上辐射定标,确保了地面目标辐射特性的可比性;(5).其太阳能电池板可提供3000瓦功率,为卫星提供充足的能源。

(6).卫星采用太阳同步椭圆轨道,地面重复周期为4天,但由于卫星是成对运行,所以实际重复周期为2天;(7).采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实现大容量、高速率的图像数据实时传送,因此能在全球实时侦察;(8).载有大量燃料,使卫星变轨机动能力很强;(9).可以进行电子侦察。

2优于10米的光学卫星成像系统1999年IKONOS卫星的1米分辨率成像标志着商业高分辨率卫星成像时代的到来。

9.11事件后,在发动阿富汗与伊拉克两场局部战争中,美军购买了数亿美元的高分辨率商业卫星影像。

鉴于高分辨率商业卫星成像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2003年,美国明确地将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纳入到国家影像体系之中,美国商业高分辨率卫星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世界各国卫星成像系统随后进入百花齐放的繁荣时代,表1是目前世界上优于10米的卫星成像系统,表2为部分成像系统的技术及性能指标。

(表见下页)3高光谱及超光谱卫星成像系统光谱分辨率在λ/10数量级范围的称为多光谱(Multispectral),这样的遥感器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区只有几个波段,如美国Landsat MSS、TM、法国的SPOT等;而光谱分辨率在λ/100的遥感信息称之为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在达到λ/1000以上,遥感即进入超高光谱(Ultraspectral)阶段。

高光谱(Hyperspectral)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

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它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有关数据,它包含了丰富的空间、辐射和光谱三重信息。

高光谱成像是遥感界的一场革命,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遥感中能被探测。

上个世纪,高光谱成像仪已经在在矿物填图、植被生化特征等研究方面初显了高光谱遥感的魅力。

许多国家先后研制了多种类型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如美国的AVIRIS、DAIS,加拿大的FLI、CASI,德国的ROSIS,澳大利亚的HyMap等。

目前,国际上的高光谱成像系统主要有美国地球观测计划(EOS)的Terra综合平台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号称新千年计划第一星的EO-1,欧洲环境卫星(ENVISAT)上的MERIS,以及欧洲的CHRIS卫星。

在我国,2002年“神舟三号”搭载了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分辨率高光谱成像光谱仪。

这是继美国EOS 计划中的MODIS之后,几乎与欧洲环境卫星(ENVISAT)上的MERIS同时进入地球轨道的同类仪器。

2007年发射的“嫦娥-1”探月卫星上,高光谱成像仪也作为一种主要载荷进入月球轨道,这是我国的第一台基于傅立叶变换的航天干涉成像光谱仪。

2008年发射的环境与减灾小卫星(HJ-1)星座中,也搭载一台工作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区(0.45—0.95μm)、具有128个波段、光谱分辨率优于5nm的高光谱成像仪,“风云-3”气象卫星也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作为基本观测仪器,纳入大气、海洋、陆地观测体系,为对地球的全面观测和监测提供服务。

超光谱成像系统中的杰出代表应推美国TRW光学遥感卫星国家开始运行全色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OrbView5美国07/01/070.41 1.64WorldView07/01/060.52 QuickBird-210/18/010.6 2.5 IKONOS-209/24/99 1.04 OrbView306/26/03 1.04EROS B以色列*04/25/060.7 3.5EROS C03/01/080.7 2.5 EROSA112/05/00 1.8Pleiades-1法国07/01/080.7 2.8Pleiades-207/01/090.7 2.8 SPOT-505/04/02 2.510 SPOT-201/22/9010.020 SPOT-403/24/9810.020 Helios-2A20040.5KOMPSAT-1韩国12/20/99 6.6KOMPSAT-212/20/04 1.04IRSCartosat2印度12/10/06 1.0IRS1C12/28/95 6.023IRS1D09/29/97 6.023 IRSResourceSat-110/17/03 6.06,23,56 IRSResourceSat-201/15/06 6.06,23,56 Cartosat105/05/05 2.5CBERS-3中国/巴西05/01/08 5.020CBERS-406/01/10 5.020 Resurs DK-#1俄罗斯03/01/05 1.03 RocSat2台湾地区04/20/04 2.08THOES泰国06/30/07 2.0TopSat(SSTL)英国03/01/05 2.55RazakSat*马来西亚06/15/05 2.55ALOS日本01/24/06 2.510 TERRA(ASTER)Japan/US12/15/991,30,90 RapidEye(共5颗)德国06/01/07 6.5表1目前世界上10m以下的卫星成像系统公司研制的超光谱成像仪TRWIS-3,TRWIS-3波段范围宽,从0.4μm到2.5μm(可见光近红外带宽仅为5nm,短波红外也只有6.25nm),具有384个连续光谱通道。

TRWIS-3硬件包括:VNIR光谱仪、SWIR光谱仪、定标源(IFCS)、星载“全球定位系统”(GPS)、三向测姿传感器IMU、控制设备、数据存储器、微机。

VNIR光谱仪使用仙童公司的硅CCD。

CCD是分幅构成的三相器件,该装置有4个输出口,每个口读出一个器件的象限。

CCD后面装有线路板,板上有前置放大、高速时钟驱动电路,该板还为阵列提供各种偏置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