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原材料标识牌
拌和站标准化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一、拌和站设计1.拌和站选址原则(1)拌和站选址应优先选择在建设项目用地界内。
需临时用地时,宜与地方待开发建设的项目相结合。
(2)拌和站宜设置在地势较平坦,具有良好施工水源的地带。
且应避开易积水和严重不良地质的地点,并远离生态敏感区。
2.拌和站设计原则(1)拌和站设计应体现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环保节能、永临结合、合理实用的原则,应重视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等工作。
(2)拌和站设计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堆放区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
生活设施和办公设施应与生产区分离,尽量利用附近城镇房屋和设施。
(3)拌和站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运输和工程条件、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拌和物使用时间要求(供应半径不宜大于15km),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4)拌和站设计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统筹考虑,根据地形条件提出规划设计方案。
用地应根据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堆放能力等因素确定。
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混凝土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和高峰强度确定,并考虑备用。
(5)拌和站临时用地应按“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复垦。
二、拌和站建设和管理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工程特点、地形条件等合理规划拌和站,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并绘制拌和站场地平面布置图,经监理单位审查后报项目管理机构审批。
规划方案审批后方可实施。
2.拌和站场地设施建设—1—(1)拌和站应采取围墙封闭式管理,并设置工地试验室;拌和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存放区、运输车辆停放区、办公生活区应分区设置,并设置明显的区位标志牌。
(2)拌和站内所有生产场地、道路应采取混凝土硬化处理,硬化后地面承载力满足场内作业要求。
(3)砂石料仓应按待检区和已检区设置,料仓的大小、数量应根据砂石料级配、搅拌站生产能力合理设置,其存储能力需满足最大生产需要,且应满足连续3~5天生产的需求。
砂石料仓应设置雨棚防雨遮阳,料仓之间应砌墙体隔开,并采用水泥砂浆抹面;仓内地面应设排水坡,不得积水,仓外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度不小于15cm,深度不小于20cm,沟上宜用格栅网覆盖。
标准化拌合站标识牌设置

设置位置
场内 各作业点
预制场标识标牌标准 标识内容及要求 预制梁板的数量 供应主要构造物情况及质量 安全保障体系等 预制 张拉 压浆工艺流程 各种机械设备操作要求
所加工钢筋的尺寸 型号及使用部位 底部应标有火警电话119
设置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场地入口处 场内 相应操作处 机械设备旁 材料堆放处 拌合楼旁 钢筋(半)成品旁 场内 各作业点
拌合站标识标牌标准 标识名称 拌合站简介 混凝土配合比牌 材料标识牌 操作规程 消防保卫牌 安全警告警示牌 尺寸(长x宽,cm) 颜色 字体要求
200x150 蓝底白字 150x120 蓝底白字 60x50 蓝底白字 80x60 蓝底白字 200x150 蓝底白字 按国际制作 注:本表中各标识牌的尺寸 字体 颜色 标识内容以及设置位置仅作参考 各项目 钢筋加工场标识标牌标准 标识名称 尺寸(长x宽,cm) 颜色 字体要求 加工场简介牌 200x150 蓝底白字 材料标识牌 60x50 蓝底白字 操作规程 80x60 蓝底白字 钢筋大样图 60x50 蓝底白字 消防保卫牌 200x150 蓝底白字 安全警告警示牌 按国际制作 字体 颜色 标识内容以及设置位置仅作参考 各项目可作相应调整 预制场标识标牌标准 标识名称 尺寸(长x宽,cm) 颜色 字体要求 预制场简介牌 200x150 蓝底白字 施工平面布置图 80x60 蓝底白字 工艺流程图 80x60 蓝底白字 操作规程 80x60 蓝底白字 材料标识牌 60x50 蓝底白字 混凝土配合比牌 150x120 蓝底白字 钢筋大样图 60x50 蓝底白字 消防保卫牌 200x150 蓝底白字 安全警告警示牌 按国际制作
拌合站标识标牌标准 标识内容及要求 拌合的数量 供应主要构造物情况及质量 安全保障体系等
搅拌站安全操作规程标牌-2张

十一、配料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并由专人检查修理。
安全操作规程标牌
说明:标识牌尺寸可根据空间大小选择(长*宽)为300*400。
搅拌站安全操作规程
一、指定专人操作本机,操作者应熟读说明书,了解其结构、性能操作、保养及维修方法;
二、为了你的安全,电器的接线及检修由电工作业;
三、料斗下方严禁站人,需在料斗下方工作时,请将料斗升起,插上制斗销;
四、机器不得超负荷投料和运行;
五、机器运行过程中,不得检修或调整;
六、按保养维护规定,按时加足润滑油和调整好叶片与衬板之间的间隙;
七、砼搅拌均匀后,应立即卸料,在搅拌筒内停留不得超过半小时;
八、搅拌物料时不要打开搅拌罐上的观察盖,以防骨料伤人;
九、搅拌过程中不得随意停机,如果%以上的物料,持排出故障后再开机,如果突然停电,仍按上述方法将搅拌筒内物料全部排除;
混凝土拌和站管理办法

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管理办法为规范水泥混凝土拌合站的管理,加强水泥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特制定本办法:一、一般规定1、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场地建设、选址、硬件设施、标识牌等必须满足《铁路铁路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第一册)的有关要求。
2、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应建立完备的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责任。
每座拌和站必须设1名站长、1名质量负责人和试验员,加强水泥混凝土生产管理与混凝土拌和质量的监控。
3、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地进行技术交底,必要时还应进行水泥混凝土技术培训。
4、水泥混凝土拌和站要严把原材料进场质量关,认真做好原材料进场、检验及混凝土生产等环节的各项台帐记录。
5、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施工期间,每季度均应对拌和站设备进行自检自校,并建立自检自校台账,以确保动力系统正常运行,计量系统满足精度要求。
6、由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主、分试验室)负责对相应的拌和站混凝土及原材料进行检验。
7、各驻地办必须在施工单位各拌和站派驻1名专职监理人员,对拌和站原材料检测及混凝土复盘等工作进行旁站监督。
8、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开盘程序,未经专职监理人员认可不得开盘。
9、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生产(包括原材料的用量、原材料的生产厂家等),且遵守配合比调整的程序及原则。
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在巡检过程中若发现擅自修改配合比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作返工处理,并进行全线通报,同时对相应驻地办与施工单位给予处罚。
二、人员配置和岗位职责(一) 站长1、负责水泥混凝土拌和站的生产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及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混凝土生产任务,制定混凝土生产计划。
3、负责生产、运输的调度,并对搅拌站的设备完好和操作过程的正确性负责。
4、负责本站人员的调配、考核与管理。
5、负责计量标定、自检自校的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台账。
搅拌站原材料样品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

搅拌站原材料样品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司属各单位:为了规范实验室样品的管理,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的溯源性,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职责分工厂技术责任人:监督和指导样品管理工作,是样品管理第一责任人。
技术科长:指定专人作为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管理制度的上墙,样品管理的监督和指导,是样品管理直接责任人。
材料科长:根据技术科制定的批次检验计划,监督材料员通知技术科试验员进行取样。
材料员:根据取样检测计划,通知试验员取样,填写检验委托书,不同原材料形成委托台账。
监督试验员与司机之间的见证取样。
试验员:与原材料运输司机见证取样,签字确认,取样进行样品的标识、检测、留样工作。
样品管理员:监督试验员做好留样室管理工作。
负责对样品的流转记录、样品数量、样品状态、样品的分类储存及处理等整个过程的监督,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上级。
二、样品的定义样品(sample)是能够代表商品品质的少量实物。
或是从整批商品中抽取出来作为对外展示模型和产品质量检测所需;或者在大批量生产前根据商品设计而先行由生产者制作、加工而成,并将生产出的样品标准作为买卖交易商品的交付标准。
作为预拌厂,样品是从整批商品中抽取出来作为产品质量检测所需的实物,例如原材料进场取样检测的样品、按照批次取样检测的水泥、粉煤灰、矿粉和外加剂等原材料。
三、规范样品管理的目的规范样品的管理操作,对样品的运输、交接、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清理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可识别性及其妥善处理。
规范样品的管理能够使整个质量管理具有可追溯性,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四、样品的标识1.惟一性标识:是每个样品在检测过程中识别和记录的惟一的标记。
2.状态标识:表明该样品的检测状态,是未检,在检,已检,还是留样。
3.群组标识:对于成组或成套的检测样品进行标识系统管理。
属于同批的组成样品,该批样品应有同一编号,并对个体再细分编序号;如样品的附件,则附件与主体必须采用同一编号,并注明每一附件序号。
关于搅拌站和试验室检查情况汇报

关于中铁二十三局搅拌站和试验检查情况汇报
一、搅拌站
1.搅拌楼的骨料仓未安装材料标识牌。
2.砂石料仓外未设置排水沟。
3.存储料仓位置外未设置排水系统,无已检区和待检区标识,且无冬季保温相应
设施。
4.沉淀池基底未硬化。
5.砂石骨料清洗机未安装调试。
6.备用发电机未安装调试。
7部分浇凝材料料仓口未上锁。
8.外加剂桶未搭设雨棚。
9.搅拌站至2015年4月17日,时间报警共计2511次,初级报警131次,中级报警14次,高级报警21次。
处理方式:调整搅拌时间,初级报警调整料斗下料口高度,中级报警降低混凝土标号处理,高级报警废除混凝土料。
处理后照片:
以上需改正内容均已通知搅拌站负责人尽快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上报。
二、试验室
1.留样室管理制度未上墙。
2.万能试验机无安全防护网,混凝土试件压力机无安全防护罩。
3.土工室仪器设备(如液塑限仪)运转调试及标定记录填写不齐全。
4.试验室申报验收资料中部分检测项目因母体试验室的资质不具备检测条件,
需要改为委外试验。
5.原来的委外试验检测机构不具备检测锚具和钢绞线的资质,需另行确认。
6.无项目中心实验室的母体试验室授权签字证明文件。
7.无负压筛自检报告。
以上内容均通知实验室负责人进行尽快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上报。
搅拌站检查标准

拌和站检查标准一、骨料堆场设施1. 砂、石应有固定的储存地点并悬挂标识牌,标识牌至少应标明骨料产地、名称、规格、进场日期、代表数量和检验状态等。
2. 砂、石应有明确的堆放界限,砂、石或不同级配碎石间有可能产生混杂时应以砖墙或混凝土墙等进行分隔。
3. 砂、石堆场应设置规范的厂棚,以达到必要的防晒、防雨和防尘等目的。
4. 砂、石堆场地面应以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每种骨料堆场均应设置排水沟。
5. 二级配的碎石应分场堆放并加以标识。
二、搅拌站系统设施1. 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储存。
水泥在储存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如在厂家加长储存时间或在现场增加储存仓罐数量延长存放时间进行降温。
2. 储存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外加剂的容器应悬挂标识牌,标识牌至少应标明材料产地、名称、规格、进场日期、代表数量和检验状态等。
3. 储存液体外加剂的容器应避免外加剂污染和蒸发,寒冷地区在冬季应有防冻措施。
4. 骨料堆场与搅拌楼之间、搅拌楼周边地面均应以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5. 搅拌机房应防风、防雨。
6. 每个搅拌楼至少应配备三个骨料仓(一个砂仓和二个碎石仓)。
7. 搅拌站应采用重量法配料,各料仓材料的重量均应采用电子秤计量系统分别计量,液体外加剂和拌合用水也可采用流量计计量。
三、骨料的质量控制1. 为保证骨料的品质和匀质性,料场(供应商的骨料制备场或施工单位的骨料加工系统所在地)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骨料筛分系统和清洗设备,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
2. 一般情况下,细骨料应采用天然河砂,天然开采的河砂不在级配区时,应通过适量掺配、筛除多余部分粒经等措施进行调整。
当河砂料源确实紧张,经监理和业主同意也可采用工艺较为先进的设备如摆式圆锥压石机、棒磨机等生产的人工砂。
3. 一般情况下,粗骨料应采用大尺寸的岩石破碎生产。
为减少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宜采用带曲面压板的圆锥式压石机或回转压石机生产。
现场标识标牌

目录1 总则 (1)2 项目部驻地标识标牌 (1)2.1项目驻地室外设置“1牌” (1)2.2项目部会议室布设“7牌2图” (1)2.3在职工宿舍区醒目位置应布设“3栏” (2)2.4院内旗杆 (2)3 现场文明施工标识标牌 (2)3.1路基(含涵洞)施工现场统一标识标牌“7牌1图” (2)3.2大桥、特大桥、城区立交桥施工现场统一标识标牌“7牌2图” (3)3.3隧道进出口、斜井、竖井位置统一标识标牌“7牌2图” (3)3.4房建及站场工程统一标识标牌“7牌2图” (4)3.5搅拌站统一标识标牌“6牌1图” (4)3.6梁场统一标识标牌“6牌1图1栏” (5)3.7材料加工场统一标识标牌“6牌1图” (5)5 现场其他标识标牌 (6)6 既有线施工标识牌 (7)7 要求 (7)8 附件 (7)1 总则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铁道部“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和“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深入开展工程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工作,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藏铁路公司代建段工程建设任务,根据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和现行的《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入手,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作业三大标准,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及施工作业水平,实现工程建设的各项目标。
建设指挥部从现场实际出发,依据《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建技…2009‟44号)和《便桥便道参考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有关要求,制订了《现场标识标牌》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2 项目部驻地标识标牌2.1 项目驻地室外设置“1牌”工程揭示牌内容:工程名称,工程概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监督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