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7-9年级)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件(344张PPT)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 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语>十二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 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文大意的词语是:________。
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
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______: 陋室不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 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 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四、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 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 到《论语》十二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 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文大意的词语是:________。
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
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______: 陋室不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 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而是精神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 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四、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 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 到《论语》十二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 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课 件(344 张PPT)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二)赏析情感 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五、赏析方法指津
(三)赏析内容 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 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 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 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 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赏析方法指津
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
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 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 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 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 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 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 按音节停顿。如: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 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 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 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4.概括诗歌的大意。 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三、考查重点清单
(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 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 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文言文阅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
知识点详析
(一)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 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 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谢谢观看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阅读讲座(公开课课件)精品PPT(共54张PPT)

5. 文言文复习手段略有偏颇。教学目标唯一化,教学手段浅显化,轻 视课内,猛抓课外。
二、文言文命题研究
1. 江西近十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篇目
选文出处
选文主题 题量
2010
元祐初……
曾敏行《独醒杂志》 人物故事 5
2011 解元,字善长…… 解缙《太原王传》节选 人物故事 5
分值
江西元素
10
作者曾敏行 (南宋江西人)
从近几年考点来看,江西省中考根据这一要求,在中考文言文 阅读中主要考查以下几项内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 4.理解内容并能归纳内容要点; 5.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6.能对文中的人物、思想观点等谈谈阅读感悟和启示。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王蓝田性急 ……
《世说新语》节选
人物故事
2017
《清官周忱》
《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节选
人物故事
2018 2019
鲁施氏有二子 《列子·说符》节选 ……
《季布》
《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节选
说理类 人物故事
题量 5 4 4
分值 10 12 12
江西元素
涉及江西庐 山
作者刘义庆 (南朝宋临
川王)
主人公江西 吉水人
1. 江西近五年中考考题分析
年份
篇目
划分节奏错误项
考题解析
正确节奏
错题考点
2019 《季布》 上默/然惭
“上”为主语,皇上
上/默然惭
主谓之间要停顿
2018 鲁施氏有二 孟氏/之一子之秦 “孟氏之一子”为主语, 孟氏之一子/之秦 主谓之间要停顿
“之”为动词,“秦”为
二、文言文命题研究
1. 江西近十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篇目
选文出处
选文主题 题量
2010
元祐初……
曾敏行《独醒杂志》 人物故事 5
2011 解元,字善长…… 解缙《太原王传》节选 人物故事 5
分值
江西元素
10
作者曾敏行 (南宋江西人)
从近几年考点来看,江西省中考根据这一要求,在中考文言文 阅读中主要考查以下几项内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语句; 4.理解内容并能归纳内容要点; 5.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6.能对文中的人物、思想观点等谈谈阅读感悟和启示。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王蓝田性急 ……
《世说新语》节选
人物故事
2017
《清官周忱》
《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节选
人物故事
2018 2019
鲁施氏有二子 《列子·说符》节选 ……
《季布》
《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节选
说理类 人物故事
题量 5 4 4
分值 10 12 12
江西元素
涉及江西庐 山
作者刘义庆 (南朝宋临
川王)
主人公江西 吉水人
1. 江西近五年中考考题分析
年份
篇目
划分节奏错误项
考题解析
正确节奏
错题考点
2019 《季布》 上默/然惭
“上”为主语,皇上
上/默然惭
主谓之间要停顿
2018 鲁施氏有二 孟氏/之一子之秦 “孟氏之一子”为主语, 孟氏之一子/之秦 主谓之间要停顿
“之”为动词,“秦”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7至9年级古今异义词集锦》

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例词
古义
归 女子出嫁
孤 幼而无父
今义 返回
孤单,孤苦
《马说》 是马也
是 这样
表判断的动词
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 这样以后
连词,表示接 着某种动作或 情况之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一样 等待;等候
出处
例句 越明年 前人之述备矣
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南极潇湘
崔氏二小生
高可二黍许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核舟记》 之
其两膝相比者
约八分有奇
例词 古义 许 大约
小生 年轻人
可 大约 曾 竟然
今义
允许;许可 戏曲中一种角 色 许可;可能; 值得
曾经
简 挑选
简单,简直
比 靠近
两个事物进行 比较
奇
零数、余 不成双的,跟
数
“偶”相对
出处
例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雌兔眼迷离
但 只,只是
爷 父亲 但只 强 有余 郭 外城
迷离 眯着眼
转折连词,但是
祖父 转折连词,但是 力量大,势力大 姓氏 模糊难以分辨清 楚
出处
例句
但手熟尔 《卖油翁》
尔安敢轻吾射
无案牍之劳形形
《陋室铭》 惟吾德馨
亭亭净植 《爱莲说》
陶后鲜有闻
例词
古义
但只
安 怎么
形 体、躯体
能散布很远
馨
的香气,这 里指德行美
几何学
顾 看、视
照管,注意
意 神情、态度 心思
亡 无,没有
死亡,灭亡
晓 告知,开导 知道
若你
例词
古义
归 女子出嫁
孤 幼而无父
今义 返回
孤单,孤苦
《马说》 是马也
是 这样
表判断的动词
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 这样以后
连词,表示接 着某种动作或 情况之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一样 等待;等候
出处
例句 越明年 前人之述备矣
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南极潇湘
崔氏二小生
高可二黍许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核舟记》 之
其两膝相比者
约八分有奇
例词 古义 许 大约
小生 年轻人
可 大约 曾 竟然
今义
允许;许可 戏曲中一种角 色 许可;可能; 值得
曾经
简 挑选
简单,简直
比 靠近
两个事物进行 比较
奇
零数、余 不成双的,跟
数
“偶”相对
出处
例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雌兔眼迷离
但 只,只是
爷 父亲 但只 强 有余 郭 外城
迷离 眯着眼
转折连词,但是
祖父 转折连词,但是 力量大,势力大 姓氏 模糊难以分辨清 楚
出处
例句
但手熟尔 《卖油翁》
尔安敢轻吾射
无案牍之劳形形
《陋室铭》 惟吾德馨
亭亭净植 《爱莲说》
陶后鲜有闻
例词
古义
但只
安 怎么
形 体、躯体
能散布很远
馨
的香气,这 里指德行美
几何学
顾 看、视
照管,注意
意 神情、态度 心思
亡 无,没有
死亡,灭亡
晓 告知,开导 知道
若你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答题方法
学习类文言文一般情况下有两种:
记叙类:知悉主人公的学习方法, 论述类:理解文意,明确论
明确学习态度
述对象,分析论证过程
熟悉主人公的求学经历,是
找出作者的论述对象以
借书、抄书而读,还是不断求师, 及关于该论点的分论点和论
刻苦学习。再找出有关主人公读 据,分析相关语句体现出何
书经历的关键性语句,了解其运 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针对训练】
钱文端苦学
钱文端公幼贫甚,隆冬早起读书。灶无宿薪,汲井水盥①手,肤
为之坼②。未弱冠依人京师,佣书糊口,冬无裘,入市以三百钱买皮
袖,自缀于袍,钞纂益力。逾数年旋里,课两弟,读书于南楼,去梯
级,缒③绳送饮食,岁除始一下楼。如是者二年,学大进,遂以文字
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高庙南巡,公扶杖迎銮,御制诗至有
数数往来,濙怪其频举,所借书咨询悉记忆。濙大喜曰:“吾架 上书不下万卷,不能举付汝,汝当就吾舍读。”因命其子福②同 室而学,三年遂尽其书。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有删改) 【注释】①杨濙(yínɡ):元末隐士。②福:杨福。
刘畅将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一起上传至古文论坛,两文中主 人公的学习态度引发了网友讨论,请你将留言补充完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尊师方式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4.作者虚构的目的。 ⑴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⑵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⑶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
5.评价。 答: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 们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程度 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6.小石潭记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 幽深冷寂 的 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 孤凄悲凉 的心绪。
3.结构。
2.《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 雄奇险拔 、 清幽秀丽 的 景色。
3.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山突出 连绵不断 、遮天蔽日的特点。写 水,则描绘 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
长、多 山
山势陡高、江面狭窄。
夏
水大流急、迅猛异常
雄伟险峻 凶险迅疾
奔放美
水 春、冬 清丽奇秀、风景怡人 欢快明朗
清幽美
八(下)
21.与朱元思书(2008年)
1.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其文以小品书札见称,时人称为“吴均体”。
2.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总领全 文的句子: 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 。
3.结构。
夸张 异水
比喻
视觉 奇山
听觉
清澈 迅疾 山之高(险) 山之幽(美)
秀美 壮美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3.“怒”: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和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八(上)
21.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1.这篇文章是以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 2.结构。
初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

是: (只写序号)。
[剖析]这道试题很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的“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评价
要求。此题的文本材料为课外文言文。解答此题
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法”在句中的意
义为四个义项的哪一个义项,很显然“效法,仿
效”在句中能够讲得通,正确答案应为③。
2021
19
[例4] (2002年四川广安)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是( ) A.不耻下问(以……为耻) B.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C.必先苦其心志(苦恼) D.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 [剖析]本题考查了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掌握的程度。一个词是 否活用,单看这个词是看不出来的,要分析该词和前后词的关
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这一精神,
】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 实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
2021
2
【命题透视】
• 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②命 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 ③有些题虽然表面上考翻译,实际上是考 查对于几个关键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 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2021
12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
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
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
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专 题七课 外文言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专 题七课 外文言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七)武城旋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
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
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
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
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
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
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
今约河北、陕西南部。③曩:过去,从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专 题七课 外文言 文阅读( 共30张 PPT)
曩者愚公 /年且九十而移山 /今吾辈方逾六旬
/ 何 老 之 有! 3.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__只__要__有__锲__而__不__舍__的__精__神__和__顽__强__的__意__志__,__就___能__战__胜__客__观__的__困__难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专 题七课 外文言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三)蜂丈人 太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 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 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曰:“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 十三省③,渠④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 “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 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 三,留其七,听⑤蜂自啖⑥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 粟,量入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余蜜,得不馁。明岁,又复 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专 题七课 外文言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七)武城旋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
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
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
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
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
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
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
今约河北、陕西南部。③曩:过去,从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专 题七课 外文言 文阅读( 共30张 PPT)
曩者愚公 /年且九十而移山 /今吾辈方逾六旬
/ 何 老 之 有! 3.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__只__要__有__锲__而__不__舍__的__精__神__和__顽__强__的__意__志__,__就___能__战__胜__客__观__的__困__难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专 题七课 外文言 文阅读( 共30张 PPT)
(三)蜂丈人 太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 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 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曰:“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 十三省③,渠④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 “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 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 三,留其七,听⑤蜂自啖⑥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 粟,量入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余蜜,得不馁。明岁,又复 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 攻专题 考点方法突破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栏
考情分析
目
导
方法突破
航
典例精析
四川中考真题精析 2020年迎考特训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考情分析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题,该考点体现的核心素养是:能辨识、分析、比较、 归纳和概括基本的文言文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 观点和感悟;能感受汉语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借助语言 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 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文化自信。
第 11 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二、实词用法归类及复习方法 1.通假字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 “惠”同“慧”,“尊君在不”中的“不”同“否”。通假字的考查点就是对它的 解释。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同什么字,意思是什么。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可 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第7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方法突破
考点一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实 词理解题不完全是考查是否记得该实词意思,更主要的是考查是否会利用上下文推 测字义。 一、答题方法 1.课内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文言文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考题中该词的 词义。
第 10 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4.语法分析法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相应也就不同。 我们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词性推断其意义。如 主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等 。 如 2019 年 四 川 乐 山 中 考 , “ 闾 里 之 侠 皆 宗 之 ” 中 的 “ 宗 ” , 后 面 带 了 宾 语 “之”,所以“宗”在这里作动词,解释为“尊奉”。又如2018年四川广安中考, “予子冠履”的“予”在人称代词“子”前面,充当谓语(本句省略了主语),所以 “予”作动词,解释为“给”,而不能解释为人称代词“我”。
5.划分节奏(断句):(1)选择题,选择节奏划分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如自贡、 宜宾、攀枝花、泸州、乐山;(2)填写题,如广安、巴中。
第6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6.文意理解和拓展探究:(1)选择题,选择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或有误的一 项,如自贡、乐山、达州、攀枝花、泸州、广元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 如成都、凉山、内江、眉山、甘孜、阿坝;或选择与课文内容主旨相同的一项,如 广安;(2)问答题,如达州、遂宁、广安、巴中、宜宾、绵阳、德阳、广元,以及部 分地区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如凉山、内江、成都、眉山、雅安、甘孜、阿坝;(3) 填写题,如广安。
第4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常见考点和考查形式如下: 1.生字注音,如德阳,分值为2分。 2.文言实词:(1)选择题,选择词语解释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如自贡、乐山、 达州、成都、攀枝花、绵阳、泸州、广元、宜宾、凉山、甘孜、阿坝,以及部分地 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如内江、眉山;或选择词语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如雅 安的课内文言文阅读;(2)填写题,如广安、南充、德阳、凉山,以及部分地区的课 外文言文阅读,如内江。 3.文言虚词:(1)选择题,选择意义与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如广安、达 州、南充、宜宾、绵阳、广元、巴中,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如成都、 内江、雅安、甘孜、阿坝;(2)与实词一起考查,如德阳、遂宁、凉山。
第3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方式一般有:(1)考查两篇文言文,一篇课内文言文和一篇课 外文言文,两篇文章在考查形式上有一定的区别,如成都、凉山、雅安、内江、眉 山、甘孜、阿坝;(2)只考查一篇课外文言文,如绵阳、乐山、攀枝花;(3)只考查 一篇课内文言文,如广元;(4)对比阅读,或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如南充、遂宁、广安、德阳、泸州、巴中、宜宾、达州;或多篇课内文言文的对比 阅读,如成都;或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如2019年甘孜中考,“遂与大夫期十日”中的“期”解释为“约定”,与之对 应的教材句子是“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又如2019年四川凉山 中考,“孰非我为”的“孰”解释为“谁,哪一个”,与之对应的教材句子是“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5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4.翻译句子:(1)选择题,如攀枝花,以及成都的课内文言文阅读,这就要求 对每个字理解到位;(2)填写题,如自贡、乐山、广安、遂宁、巴中、凉山、宜宾、 达州、眉山、内江、绵阳、德阳、泸州、广元、雅安、甘孜、阿坝以及部分地区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如成都。
第9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2.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变为现代汉语词汇,然后再根据具体语 境确定文言实词的意思。如2019年四川泸州中考,“未尝稍降辞色”中的“辞”, 可以组成双音节词“言辞”,所以解释为“言辞”。又如2019年四川绵阳中考, “痛自修饰,精究坟典”中的“究”,可以组成双音节词“研究”,所以解释为 “研究”。 3.语境分析法 实词绝大多数具有多个义项,所以在解释时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 析,对于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如2019年四川成都中考,“元方入门不顾”中的 “顾”。可以根据“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所以“顾”应解释为“回头看”。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栏
考情分析
目
导
方法突破
航
典例精析
四川中考真题精析 2020年迎考特训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考情分析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题,该考点体现的核心素养是:能辨识、分析、比较、 归纳和概括基本的文言文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 观点和感悟;能感受汉语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借助语言 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热爱中华 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文化自信。
第 11 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二、实词用法归类及复习方法 1.通假字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 “惠”同“慧”,“尊君在不”中的“不”同“否”。通假字的考查点就是对它的 解释。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同什么字,意思是什么。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可 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第7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方法突破
考点一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实 词理解题不完全是考查是否记得该实词意思,更主要的是考查是否会利用上下文推 测字义。 一、答题方法 1.课内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文言文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考题中该词的 词义。
第 10 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4.语法分析法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相应也就不同。 我们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词性推断其意义。如 主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等 。 如 2019 年 四 川 乐 山 中 考 , “ 闾 里 之 侠 皆 宗 之 ” 中 的 “ 宗 ” , 后 面 带 了 宾 语 “之”,所以“宗”在这里作动词,解释为“尊奉”。又如2018年四川广安中考, “予子冠履”的“予”在人称代词“子”前面,充当谓语(本句省略了主语),所以 “予”作动词,解释为“给”,而不能解释为人称代词“我”。
5.划分节奏(断句):(1)选择题,选择节奏划分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如自贡、 宜宾、攀枝花、泸州、乐山;(2)填写题,如广安、巴中。
第6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6.文意理解和拓展探究:(1)选择题,选择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或有误的一 项,如自贡、乐山、达州、攀枝花、泸州、广元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 如成都、凉山、内江、眉山、甘孜、阿坝;或选择与课文内容主旨相同的一项,如 广安;(2)问答题,如达州、遂宁、广安、巴中、宜宾、绵阳、德阳、广元,以及部 分地区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如凉山、内江、成都、眉山、雅安、甘孜、阿坝;(3) 填写题,如广安。
第4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常见考点和考查形式如下: 1.生字注音,如德阳,分值为2分。 2.文言实词:(1)选择题,选择词语解释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如自贡、乐山、 达州、成都、攀枝花、绵阳、泸州、广元、宜宾、凉山、甘孜、阿坝,以及部分地 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如内江、眉山;或选择词语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如雅 安的课内文言文阅读;(2)填写题,如广安、南充、德阳、凉山,以及部分地区的课 外文言文阅读,如内江。 3.文言虚词:(1)选择题,选择意义与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如广安、达 州、南充、宜宾、绵阳、广元、巴中,以及部分地区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如成都、 内江、雅安、甘孜、阿坝;(2)与实词一起考查,如德阳、遂宁、凉山。
第3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方式一般有:(1)考查两篇文言文,一篇课内文言文和一篇课 外文言文,两篇文章在考查形式上有一定的区别,如成都、凉山、雅安、内江、眉 山、甘孜、阿坝;(2)只考查一篇课外文言文,如绵阳、乐山、攀枝花;(3)只考查 一篇课内文言文,如广元;(4)对比阅读,或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如南充、遂宁、广安、德阳、泸州、巴中、宜宾、达州;或多篇课内文言文的对比 阅读,如成都;或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如2019年甘孜中考,“遂与大夫期十日”中的“期”解释为“约定”,与之对 应的教材句子是“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又如2019年四川凉山 中考,“孰非我为”的“孰”解释为“谁,哪一个”,与之对应的教材句子是“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5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4.翻译句子:(1)选择题,如攀枝花,以及成都的课内文言文阅读,这就要求 对每个字理解到位;(2)填写题,如自贡、乐山、广安、遂宁、巴中、凉山、宜宾、 达州、眉山、内江、绵阳、德阳、泸州、广元、雅安、甘孜、阿坝以及部分地区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如成都。
第9页
第三部分 文言古诗词阅读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 配人教部编版
2.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变为现代汉语词汇,然后再根据具体语 境确定文言实词的意思。如2019年四川泸州中考,“未尝稍降辞色”中的“辞”, 可以组成双音节词“言辞”,所以解释为“言辞”。又如2019年四川绵阳中考, “痛自修饰,精究坟典”中的“究”,可以组成双音节词“研究”,所以解释为 “研究”。 3.语境分析法 实词绝大多数具有多个义项,所以在解释时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 析,对于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如2019年四川成都中考,“元方入门不顾”中的 “顾”。可以根据“元方入门不顾”这句话的整体意思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所以“顾”应解释为“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