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梳理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一、重点实词1、列置烽燧陈列、设置2、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3、又深秋潦缩积水4、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5、上干云霄冲、直入6、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7、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8、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9、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10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11、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二、重点虚词1、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2、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3、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4、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5、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三、古今异义1、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四、词类活用 1、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2、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1、此山当是其一也 2、信造化之尤物也 3、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4、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5、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二)省略句1、倒影(于)水中2、方立(于)庙门3遂行泛(于)澎蠡口《庖丁解牛》一、重点实词 1、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2、足之所履踩 3、肩之所踦(yǐ)支撑接触4砉(huā)然向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向通响 5、“奏刀騞(huō)然奏进6、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7、进乎技矣超过。
8、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9、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10、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11、因其固然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2、技经肯綮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
经:经脉。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
綮qìng:筋肉聚结处。
13、而况大軱乎大骨 14、良庖岁更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 15、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16、新发于硎硎:磨刀石17、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
18、如土委地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19、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20、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擦拭刀二、通假字 1、砉然向然通“响” 2、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文言知识、备课资料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
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
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
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
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

彭泽 江州(庐山) 鄱阳湖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 游
小孤山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 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 绝岛”、“长江天柱”之称。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其山 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 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 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过澎浪矶、小 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 有戍兵。凡江中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 之类,皆名天下,然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 孤比。自数十里外望 之,碧峰巉然孤起, 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 夏晴雨,姿态万变, 信造化之西相望。小孤山 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防 守的士兵。所有江中的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 都是扬名天下的,但从峭拔 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 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 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 上冲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 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 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 雨天,姿态变化万千,诚然 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 2.翻译下列句子。 •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 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 地而起,高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 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
• •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由远及近。
如何描写烽火矶?
观看角度 观看对象 景物特点 “突兀而已”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 异。”
轮廓
舟中远望 移远就近 近景
大石特写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杰然特起”的巨石 如宝装屏风
学案4:第16课 过小孤山大孤山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梳理]一、一词多义(1)复⎩⎪⎨⎪⎧复.以小艇游庙中(又,再)更若役,复.若赋(恢复)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2)过⎩⎪⎨⎪⎧过.烽火矶(经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过失)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超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过分,文中指屡次迁升) (3)信⎩⎪⎨⎪⎧信.造化之尤物也(的确,确实)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4)之⎩⎪⎨⎪⎧信造化之.尤物也(结构助词,的)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它)徙倚久之.而归(音节助词,无实义)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这) (5)然⎩⎪⎨⎪⎧杰然.特起(结构助词,……的样子)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转折连词,然而)实不然.也(代词,这样) (6)以⎩⎪⎨⎪⎧今以.钟磬置水中(介词,把)复以.小艇游庙中(介词,把)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词,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7)而⎩⎪⎨⎪⎧突兀而.已(语气助词,与“已”连用,可解释为“罢了”)徙倚久之而.归(连词,表承接)岸土赤而.壁立(连词,表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而.母立于兹(通“尔”,你)二、词类活用(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名词作动词,下雨) (2)如宝.装屏风(名词作状语,用宝石) (3)掠江东南..去(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4)岸土赤而壁.立(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三、古今异义(1)与江山..①相发挥..②①古义: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的水光山色。
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辉映。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信造化之尤物..也 古义:特异之物。
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四、文言句式(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句)译文:如果再稍微用楼台亭榭装饰一下。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解析共65页文档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解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Hale Waihona Puke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归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字词、词类活用)

过小孤山大孤山一词多义:之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然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古今异义词: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古义: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古义:不能通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重点词组:列置烽燧陈列、设置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又深秋潦缩积水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上干云霄冲,直入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庙在山之西麓山脚尝加营葺营建,修缮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有俊鹘抟水禽持,抓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词类活用: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二、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5、掠江东南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特殊句式:判断句: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判断句省略句: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
第4单元《过大孤山小孤山》注释及译文

《过大孤山小孤山》注释及译文作品注释1.《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是编者加的。
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与南岸彭浪矶相对,俗讹小姑山。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鄱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
2.烽火矶:设置烽火台的江边小山。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3.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4.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
5.嵌岩窦穴: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嵌,形容山石如张口的样子。
窦,孔,洞。
6.杰然特起:高俊雄伟地拔地而起。
杰然,形容高大的样子。
特起,拔地而起。
7.宝装屏风:宝石镶嵌的屏风。
8.潦缩:水位下降。
潦,积水。
9.杜老,指杜甫。
10.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引自杜甫《次空灵岸》。
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驶缓慢,因此能尽情欣赏所经历的一切美景。
11.巉:险峻陡峭。
12.信造化之尤物: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造化,这里指天地、自然界。
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的地方。
13.与江山相发挥:楼观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
14.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
15.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估客,贩货的行商。
漫狂,纵情、放荡。
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并传说彭郎小姑婿。
16.徙倚:徘徊不忍去。
17.抟:持,抓。
这里指俊鹘用利爪抓住水禽。
18.庙祝:庙堂里管香火的人。
19.开帆入天镜:引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意思是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
20.沙洲葭苇:沙洲,江河边上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大片地面。
葭苇,初生的芦苇,这里即指芦苇。
21.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22.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
23.奉化军节度:奉化军管辖。
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
节度,这里是管辖的意思。
24.赪:红色。
作品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过小孤山大孤山

《过小孤山大孤山》基础知识总结2012.11.11一、词类活用1、如宝.装屏风:名词作状语,用宝石2、得尽.所历妙:形容词作动词,尽情欣赏3、皆名.天下:名词作动词,名闻4、上.干云霄:名词作状语,向上5、愈近.愈秀:形容词作动词,靠近6、晚.泊沙夹:名词作状语,在晚上7、微雨.:名词作动词,下雨8、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名词作状语,向南9、掠江东南..去:名词作状语,向东南10、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形容词作名词,奇观二、古今异义1、信造化..也:天地,自然界;特异的事物..之尤物2、与江山相发挥..:辉映3、南唐为奉化军节.度:管辖4、舟人指点..岸如赪:用手指或其他物点示三、、一词多义1、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经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超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过分,过于2、自南朝自.武昌:从自.当高出金山之上:自然3、而突兀而已..:罢了徙倚久之而.归:顺承岸土赤而.壁立:并列4、然杰然.特起:……的样子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然而实不然.也:这样然.小孤之旁,颇有沙州蒹薇:但是,然而5、幸幸.有舟楫迟:幸而,幸亏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幸.可广问讯:希望6、相二山东西相.望:互相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还: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儿无薄禄相.:容貌,相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愿为小相.:司仪,赞礼之人7、拟已非它山可拟.:比,比拟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模仿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比划8、以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盖以.此得名也:因复以.小艇游庙中:凭,借皆以.杏仁澄之:用9、是此山当是.其一也:判断动词是.日风静:这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这(时),现在四、重难点词语1、此山当.是其.一也:应当;其中2、又秋深潦.缩:积水3、小孤属.舒州宿松县:隶属,归属4、凡.江中独山:凡是,一切5、上干.云霄:冲,插6、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确实7、但.祠宇极于荒残:只是8、三面临.江:面临,靠着9、盖.以此得名也:大概10、徙倚久之.而归:音节组词11、方.立庙门:刚12、俄.复开霁:不久13、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才;体会14、南江则.极清澈: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梳理
1、准确认读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并理解其意义:
①列置烽燧②秋深潦缩③俊鹘抟水禽
④沙洲葭苇⑤江岸如赪⑥尝加营葺
【讲解】①燧suì:本义是古代取火的工具,本文指报警的烽火台。
②潦lǎo:雨水大或路上的流水,积水,本文指江水。
③鹘gǔ:鹰隼一类的猛禽;抟tuán:本义是把东西捏聚成团,本文引申为追逐。
④葭jiā:芦苇。
⑤赪chēng:红色。
⑥葺qì:修理房屋。
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及抛江过其下②是日风静,舟行颇迟
③巉然孤起,上干云霄④信造化之尤物也
⑤与江山相发挥⑥舟中估客莫漫狂
【讲解】①抛:抛锚、把船停下;②迟:速度慢;③干:触及;④信:确实;⑤发挥:互相映衬;⑥估:通“贾”,商贾,即贩货商客。
3、下列加点词均为名词活用为状语,请说明其意义:
①如宝装屏风②上干云霄③晚泊沙夹
④南望彭泽、都昌⑤岸上赤而壁立
【讲解】①宝:用珍宝;②上:向上;③晚:到晚上;
④南:向南;⑤壁:像墙壁一样。
4、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①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②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③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讲解】①突兀:高耸峭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耸的山峰;②名:名气,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名气、闻名;③澄:使动用法,使……澄清。
5、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②神曰“安济夫人”
③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讲解】①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若以楼观亭榭稍饰”;②省略句,“神”,指的是(庙里祭祀的)神像,定语省略;③判断句。
6、重要句子翻译:
①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②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③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
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④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⑤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译文】①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②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③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如果把楼台亭榭稍加修整,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
④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观赏
名胜可算达到极致了,(我)在此盘桓流连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⑤南江的水却很清澈,两条江水交汇处就像用绳尺
划分过一样,(一清一浊)不相混淆。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原文】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
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
秋深潦缩,故得尽见老杜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
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
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
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
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
“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
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
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
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
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
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
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
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
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
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
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
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
百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