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动物保护色_大班_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二节《动物保护色》。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动物保护色的概念,认识到保护色在动物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理解什么是动物保护色,了解保护色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幼儿能够观察、描述动物保护色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物的兴趣,增强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色的作用,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重点:让幼儿掌握动物保护色的概念,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保护色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动物图片、彩色笔、白纸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彩色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到图片中的小动物吗?它们为什么这么难找呢?”引导幼儿思考,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讲解保护色的概念和作用。
(2)让幼儿观察、讨论图片中动物的保护色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蝴蝶、青蛙、变色龙等,讲解它们的保护色特点,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找出保护色。
(2)幼儿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涂上保护色。
六、板书设计1. 《动物保护色》2. 内容:(1)保护色的概念(2)保护色的作用(3)具有保护色的动物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涂上保护色。
2. 答案:幼儿完成画作,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动物保护色的概念和作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中的保护色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优质教案《动物保护色》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优质教案《动物保护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二节《动物保护色》。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解动物保护色概念、作用及其在自然界中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理解什是动物保护色,知道保护色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界认知。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动物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保护色作用,以及动物如何通过保护色适应环境。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动物保护色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彩色笔、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动物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名称。
(2)引导孩子们关注图片中动物色彩,提出问题:“为什这些动物色彩与周围环境这相似?”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动物保护色概念,让孩子们理解保护色对动物作用。
(2)举例说明,如蝴蝶、变色龙等动物如何通过保护色适应环境。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孩子们讨论其他动物保护色。
4. 巩固环节(5分钟)(1)出示彩色卡片,让孩子们找出具有保护色动物。
(2)让孩子们用彩泥、画纸等学具,创作一幅以保护色为主题画作。
(1)让孩子们谈谈对本节课保护色知识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动物保护色》2. 内容:(1)什是保护色(2)保护色作用(3)具有保护色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动物,找出具有保护色动物,并描述它们特点。
2. 答案示例:蜥蜴,它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有利于躲避天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对保护色知识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眼中保护色”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方式表达对保护色理解。
大班《动物保护色》教案优秀6篇

大班《动物保护色》教案优秀6篇大班《动物保护色》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2、教学挂图4幅。
3、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斑马等动物图片。
4、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1、请幼儿寻找图片中藏起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1)谈话:“教师知道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一些昆虫和小动物也喜欢玩这个游戏。
今天他们已经藏好了,想请小朋友找一找他们都藏到哪里了?”(2)出示故事挂图,让幼儿找一找有谁藏起来了?它们都藏在什么地方?教师讲述故事《隐身妙招》后提问:请幼儿说一说他们为什么会藏在那个地方?他们是用什么来保护自己的?教师小结:花蝴蝶、枯叶蝶和青蛙都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所以它们就不容易被老鹰发现而被吃掉,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2、请幼儿观察枯叶虫、枯叶蟾蜍、北极熊、竹节虫、蚱蜢等动物的图片,寻找藏在图画中的动物,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3、播放多媒体认识几种昆虫和动物。
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动物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并讨论其他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教师小结:这些动物和昆虫都会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如果你是一只昆虫,你会怎样保护自己?4、布置场景:放置各种颜色的花,教师扮小鸟,幼儿扮昆虫,师幼玩小鸟捉昆虫的游戏,让幼儿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5、向动物学本领,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经验。
请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人们根据动物的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动物还有这样独特的本领,他们用保护色保护了自己,这样才免受伤害。
教学反思: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
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保护色的概念和作用。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一些具有保护色的动物。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一些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如变色龙、豹子、昆虫等。
2. 彩色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 教学卡片或展板,用于展示动物保护色的实例。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吗?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二、探索保护色(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解释保护色的概念,即动物通过身体的颜色和图案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
2. 展示更多的动物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保护色。
3.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有这样的保护色?它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三、绘画活动(10分钟)1.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彩色纸张和画笔颜料。
2. 邀请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尝试给它们添加保护色。
3.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分享和展示(5分钟)1. 邀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分享他们给动物添加保护色的原因。
2. 教师和幼儿一起评价每幅作品的创意和保护色的效果。
2.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些具有保护色的动物?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对于绘画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创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3. 在反思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的改进。
参考反思:本次公开课教案《动物保护色》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们对动物保护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观察、讨论和绘画活动。
通过展示和分享,幼儿们更好地理解了保护色的概念和作用,并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在活动组织方面,时间安排合理,教学内容丰富有趣。
通过图片、视频和绘画等方式,幼儿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保护色,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大班科学领域《动物保护色》和优质教案1

大班科学领域《动物保护色》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动物保护色》这一教学内容,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动物保护色概念、作用以及保护色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讲解。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自然界中动物保护色奇妙之处,提高他们对生物多样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物保护色概念,解保护色作用。
2. 使学生解保护色形成原因,提高他们对生物适应性认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保护色形成原因及作用。
教学重点:动物保护色概念,以及保护色在自然界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彩色笔、挂图、PPT课件。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动物特点,进而引出保护色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保护色作用和形成原因,让学生理解保护色在动物生存中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保护色在生活中应用,并举例说明。
4. 课堂互动(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保护色是如何帮助动物躲避天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物保护色》2. 主要内容:保护色概念保护色作用保护色形成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种具有保护色动物,并简要说明它们保护色特点。
(2)保护色是如何帮助动物适应环境?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保护色概念、作用和形成原因有基本解,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动物,解它们保护色特点,并尝试制作一份关于保护色手抄报,提高学生对动物保护色认识和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4. 课堂互动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特别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动物图片,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保护色特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得不同动物的保护色,了解其作用和意义。
2.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促进幼儿对动物的情感和认得的培育。
3. 能够在幼儿的生活中关爱小动物,了解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二、教学准备1.图片: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保护色图片。
2. 视频:动物保护色的相关视频。
三、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老师引导幼儿们猜想下列动物保护色的作用。
例如:老虎的条纹、蜜蜂的花纹、大街啄木鸟的羽毛颜色等等。
2、呈现保护色图片老师从图片资料库中呈现不同种类动物的照片,询问幼儿们是否认得该动物?是否知道它的生活习性?该动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保护色呢?3、观看视频老师播放视频,让幼儿们感性认得,了解更多动物的保护色和作用。
4、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分组让幼儿们在小组中讨论,表述本身理解的动物保护色的意义。
5、创意实践利用在教室走廊或小区公园等环境完成活动,小伙伴们可以近距离察看自然界中不同动物的保护色,感受自然之美并共享本身的学习成果。
6、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幼儿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回顾今日的学习进程。
同时,还要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比如:你在察看小动物时,你是否会关注它的保护色?我们该如何关爱小动物,让它们和我们和谐共处呢?四、延长活动1、动手尝试制作和绘制保护色的小动物手工。
2、分组察看同一种小动物的不同保护色,让幼儿们探究不同环境下同一种动物保护色的变化。
例如,老虎的条纹在森林中仍能发挥保护作用吗?3、了解小动物的性格特征及毒性。
五、反思本节课以动物保护色为主题,引导幼儿认得不同动物,同时探究这种保护机制的作用和意义,培育幼儿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通过丰富的互动形式,让幼儿们感受到科学学习的趣味性,培育了幼儿们的察看和分析本领。
同时引导幼儿们珍惜小动物,保护环境,营造了和谐的生态环境。
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教案11篇

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教案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教案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动物保护色》教案1一、活动目标: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并记录在调查表格中。
2<<隐身妙招>>教师教学资源及教学挂图4幅。
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蜥蜴、青蛙、黄鼠狼、斑马、刺猬、乌贼、乌龟、壁虎、长颈鹿等动物图片以及背景图一张。
3“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1出示调查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动物自我保护"的交流。
师:孩子们前几天,我们发过一张调查表,请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现在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调查结果。
(幼儿自由发言)师:原来小朋友知道这么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你们真棒,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做好准备。
2请幼儿听故事<<隐身妙招>>,初步了解保护色(1)出示枯叶蝶、蜥蜴、青蛙等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幼儿自由发言)(2)教师讲故事并进行提问,初步了解保护色(3)教师小结:枯叶蝶、青蛙等都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所以老鹰不容易发现它们。
3请幼儿观察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等动物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藏在图画里的动物。
(幼儿自由发言,老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2)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动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幼儿发言)(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似,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动物保护色》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具体内容为第三节《动物保护色》。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动物保护色概念、作用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动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动物保护色概念,认识一些具有保护色动物,知道保护色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好奇心。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色概念和作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具有保护色动物,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动物玩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动物在自然界中生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视频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它们有什特别地方?”2. 新课导入:根据幼儿回答,引出保护色概念,解释保护色作用。
3. 例题讲解:展示具有保护色动物图片,如蝴蝶、鳄鱼、狐狸等,讲解它们保护色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幼儿观察周围物体,找出具有保护色物体。
5. 课堂小结:回顾所学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收获。
6. 互动环节:组织幼儿进行“动物保护色”绘画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保护色动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周围动物,找出具有保护色动物,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1)蝴蝶:翅膀上花纹使其在树叶上不易被发现。
(2)鳄鱼:绿色皮肤使其在水中不易被敌人发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对动物保护色有更深入解。
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有趣互动环节,提高幼儿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保护色现象,激发幼儿对大自然探索欲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