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复习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参考资料(三)

合集下载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的古诗文复习是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

下面给出一些中考古诗文复习的策略,帮助考生进行高效复习,提升成绩。

一、了解命题规律中考古诗文考试主要涉及古诗鉴赏和古文阅读两个方面。

考生要了解中考古诗文命题的规律,了解可能出现的题型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要关注历年中考的真题,了解考试的难度和内容分布。

通过了解命题规律,考生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二、熟悉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古诗文的复习离不开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考生应该熟悉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和常用修辞手法。

熟悉这些基本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三、多读经典课文考生要多读经典的古诗文课文,对其中的语言、情感和意境进行深入理解。

可以选择重要的篇章,进行注释和诠释,对其中的文学阐释、修辞手法和韵律进行研究。

通过对经典课文的深入阅读,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在考试中做到心中有模糊,记录有成翰。

四、多做题进行巩固做题是检验对古诗文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

考生可以从各种题型中进行选择,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并进行举一反三地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巩固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五、积累写作素材中考古诗文考试中,除了阅读理解和鉴赏分析外,还有写作部分。

考生要通过阅读大量的古诗文,积累写作素材,拓展自己的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重点古诗文进行背诵,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进行感悟性的写作。

通过积累写作素材,考生可以在写作环节上取得较好的发挥。

六、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科学地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和难易程度,将复习内容划分为小目标,每天或每周完成一个小目标。

不要过分追求速度和数量,要注重质量和深度。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可以保证复习的效果和效率。

七、做到综合复习古诗文复习要做到综合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运用。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2014年
A.面山而居 B.杂然相许 C.且焉置土石 D.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高可二黍许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11.请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011年
(1)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 零丁洋》) (2)在《使至塞上》这首诗中,勾画出边塞壮美风 光,体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特点的两句 是: , 。 (3)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是: , 。 (4)当我们遭遇挫折或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时, 不妨借用李白《行路难》中“ , 。 两句诗来激励自己。
中考古诗文复习方略
一、关注中考信息,明确复习目标
• (一)了解复习范围,明确复习内容 • (二)把握复习重点,细化复习过程
2005年
(1)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 沙》) (3)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院》)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 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5)请写出学过的古诗中与山或水有关的一对句 子: , 。
2010年
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 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 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 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 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 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 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 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 风格。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是每个初中生都要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其中语文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在中考中,对古诗文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古诗文复习的策略。

一、抓住重点中考要求考生熟悉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因此复习时要抓住重点。

可以通过查看近几年中考的试卷,了解出现的古诗文的范围和题型,确定复习的重点。

可以结合教材,仔细分析每篇古诗文的主题、情感、艺术特点等要点,弄清楚每篇诗文的主要内容。

要重点掌握一些常考的古诗文,比如大部分考生都掌握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登鹳雀楼》等,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游刃有余。

二、背诵诗文古诗文的背诵是中考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背诵可以让古诗文更加深入地融入记忆中,对古诗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背诵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朗读、默读、跟读等方式进行背诵。

还可以结合一些诗文的注释和翻译,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

背诵时要注意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的准确,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更好地诠释诗文的意境。

三、积极参与讨论在中考前期,可以组织小组或者与同学一起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借鉴,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可以分析每篇古诗文的内容、主题、意象以及艺术手法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也可以互相出题、解题,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

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提高自己对古诗文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四、做题训练中考中常出现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因此要进行适量的题型训练。

可以通过做一些模拟试卷,熟悉题目的出题思路和解题套路。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题干的理解和分析,不仅要掌握古诗文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诗文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还要注意选项的对比分析,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通过做题训练,可以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解题能力,为中考打好基础。

五、背诵名句古诗文中常常出现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常常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古诗文是必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古诗文的复习是个不小的挑战。

那么,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呢?1.掌握古诗文基本知识点要想复习好古诗文,必须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

包括古代文学史(分为唐宋元明四个时期)、古诗文的体裁、古代诗词章句的修辞手法、古代文化传统(如佛教、儒家思想等)等知识点。

只有弄懂这些基础知识点,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古诗文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2.多读古诗文名篇古诗文名篇是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被广泛传颂和流传的优秀作品。

例如《滕王阁序》、《春晓》、《登高》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古诗文名篇。

在复习古诗文时,可以多读一些名篇,通过理解、吟诵、默写等方式,来提高对诗文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的语言特色和审美意蕴。

3.重点掌握古诗文解释和赏析方法在古诗文的复习中,掌握诗文的解释和赏析方法非常重要。

只有理解了古诗文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才能正确认识古诗文的创作意图和文化内涵。

掌握古诗文解释和赏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可以这样概括:先了解诗文的背景、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情况等;然后对诗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剖析,如语言特点、结构特点、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最后进行综合性的解释和赏析。

4.做好练习和考试题目在复习过程中,切勿忽略练习和考试题目。

通过做题,可以更好地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和复习效果。

练习和考试题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知识点的练习和考试,主要涉及诗文的背景、体裁、修辞手法、词汇等;另一类是综合性的练习和考试,主要是针对一些篇目进行作品鉴赏、命题作文等。

通过这两类练习和考试题目,不仅能够复习掌握古诗文的基础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综上,中考古诗文的复习需要掌握基础知识点、读好名篇、掌握解释和赏析方法、做好练习和考试题目。

如果能够根据这四个方面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相信考生一定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古诗文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
复习古诗文,以下是一些复习策略:
1.整理知识点。

对古诗文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按朝代、作者等进行分组,然
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重点和难点。

2.背诵篇章。

选取一些重要的古诗文篇章进行背诵。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诗文,比如《诗经》中的《关雎》、《离骚》等,然后进行逐字逐句的背诵。

3.理解诗文内涵。

在背诵的基础上,要理解古诗文的内涵,抓住重要的意境、意象和
主题。

可以通过查阅注释、参考专家解读或自己的理解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

4.解答古文阅读题。

在解答古文阅读题时,要注意审题和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以先浏览全文,了解大意和主旨,然后再逐段阅读和解答问题。

5.积累常见的古文词汇和句型。

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古文词汇和句型,
比如常用的四字词、典型的句式结构等。

可以通过背诵诗文和进行语法分析来加深对古文
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6.模拟考试。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模拟考试,选择一些中考试题进行答题练习。

这样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解题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熟悉考试形式和节
奏。

7.总结归纳。

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将学习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进行梳理,形成
自己的复习笔记。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方便之后的复习和查阅。

中考语文古诗文考查的应试策略

中考语文古诗文考查的应试策略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中考语文古诗文考查的应试策略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和分析20XX年全国大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可知:古诗文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诗文积累、诗词赏析和阅读理解。

下面针对这三方面内容,从考查重点、基本题型、应试策略等方面予以浅析。

一、诗文积累(一)、考查重点:经典名篇名句。

语句多指向那些意蕴深刻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警策励志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哲思深邃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生命力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通过这些优秀的文化材料陶冶与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功底。

(二)、考查范围:《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课外琅琅上口的名篇名句。

(三)、基本题型:积累考查兼顾识记与理解两个方面,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从运用的角度考查。

从试题的形式角度划分,这类题可分为默写题和选择题两大类。

1.默写题基本题型(1)续写型:给出原诗文的上句,要求填出下句;或给出原诗文的下句,要求填出上句。

考点多为古诗词曲中的名句。

例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03吉林省中考题)例②: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03安徽省中考题)解析: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识记能力。

多数题面中标注了作者和出处,所以解答这种题难度不大,只要把古诗文记诵准确,就可以应对自如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试题对默写的要求一般都比较严格,一句话中有一处错误(错别字、多字、漏字)都不给分,因此一定要注意记诵和书写的准确性。

例题的答案为:在河之洲;出淤泥而不染。

(2)理解型: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要求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例: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名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古诗文是中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通常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

灵活掌握古诗文的复习策略,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中考古诗文,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一、系统学习古诗文知识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古诗文知识储备。

同学们需要系统地学习古诗文,包括诗词作品、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等内容。

可以通过学习古诗文的选读课文,辅以补充阅读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作品,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可以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课外读物,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二、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技巧在复习古诗文时,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要注意抓住古诗文的重点,比如诗歌的中心思想、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等。

要学会区分不同文体的古诗文,比如词、曲、赋等,在理解和解析上有所侧重。

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古诗文的语言、意象中联想出更多的内容,以丰富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积累古诗文的写作素材在复习古诗文时,同学们要积累古诗文的写作素材,包括一些经典的诗词句、优美的表达方式等。

这些素材可以在写作中被灵活运用,提高文章的文采和表现力。

也可以通过模仿古诗文的写作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四、掌握古诗文的解题方法在中考中,古诗文通常会以阅读理解、填空题等形式出现。

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以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阅读理解中,要注重抓住关键词,理清文句间的逻辑关系,以确保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准确无误。

也要善于总结归纳,将整篇古诗文的主旨思想进行概括,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在填空题中,要注重语境的理解,补足句子中缺失的内容,确保句义通顺、逻辑严谨。

五、注意解析古诗文鉴赏题在中考中,古诗文的鉴赏题通常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学们需要在复习时特别注意。

鉴赏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内容、形式、意境的综合理解能力,因此需要全面掌握古诗文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解答鉴赏题时,要注重对诗歌的韵律、格律、修辞、意境等方面的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古诗文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中考古诗文考试是中学生中考文科的重要一项科目,对于提高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取得好成绩,有必要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

以下是中考古诗文复习的一些建议。

一、规划复习计划要合理规划复习计划,分配好复习时间。

根据考试日期,合理安排时间复习每一篇诗文。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早上、下午、晚上哪个时间段效果好进行复习。

要确保每天有固定的时间用于复习,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

二、分析重点难点要对诗文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重点和难点。

在复习的过程中,应仔细研读每篇诗文,理解诗歌的意境、意象和表达方式。

重点分析诗歌的主题、情境和修辞手法,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点。

对于难点诗文,要多进行分析和解读,做到透彻理解。

三、记忆诗文原文记忆诗文原文是复习的核心内容。

要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熟记每篇诗文的全文,确保能够准确快速地引用。

可以采用分段背诵的方式,每天坚持背诵一小段,逐步完善诗文的记忆。

四、理解诗文内涵在背诵的基础上,要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

要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认同能力,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诗歌中的意义。

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写作文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诗歌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知识点复习结束后,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可以根据所学的诗文内容,整理出相关的知识点和题型,并做好复习笔记。

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图表和口诀等方式,使知识点更加直观易记,方便复习和查漏补缺。

六、做题检验知识点除了背诵和理解诗文,还要做大量的题目进行检验和巩固。

要选择质量较高的模拟试卷进行练习,熟悉各种题型和考点。

可以购买适合自己的中考专项复习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七、注重答题技巧在考试中,要注重答题技巧。

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命题意图。

对于选择题,要仔细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答案。

对于解答题,要注意答题方法和结构,将答案组织清楚、逻辑严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文复习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参考资料(三)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二)文言文阅读。

(16分)(2017年泉州质检卷)[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注:①嚣嚣:喧哗,吵闹。

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四时俱.备俱②夕日欲颓.颓③或.好作诗古文或④恐.因愤激之久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分)(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3分)8.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

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19分)(2017年福州质检卷)【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子城西北隅①,雉堞②圮毁,蓁莽③荒秽。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④江濑⑤,幽阒辽夐⑥,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⑦之暇,被鹤氅⑧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⑨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⑩。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四年之间,出滁上,移广陵,入西掖,到齐安郡⑪,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注释】①隅:角落。

②雉堞:城墙的泛称。

③蓁莽:丛生的草木。

④挹:收取,得到。

⑤濑:流得很急的水。

⑥幽阒:幽静。

辽夐:辽阔。

⑦公退:办完公事。

⑧鹤氅:羽毛织成的道袍。

⑨第:只。

⑩稔:这里指一年。

⑪滁上、广陵、西掖、齐安郡:均为作者贬谪之处。

7.请用“/”为【乙】文画线部分断句。

(断2处,2分)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⑪野芳.发而幽香()⑫觥.筹交错()⑬不可具.状()⑭被.鹤氅衣()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⑪日出而林霏开⑫宜围棋,子声丁丁然10.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甲】文第一段描绘了山间早晚与四季不同的自然风光,以此表现“山水之乐”。

B.【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太守宴,食物就地取材,意在夸耀滁地富足,表明野餐的奢华。

C.【乙】文第一二段写楼外风光以及楼内闲适生活,表现作者高雅不俗的志趣。

D.【乙】文第一段画波浪线部分运用骈句,生动描绘了竹楼内外各种声响,琅琅上口,极富诗意。

11.两文都写于作者贬官期间,但两文同中有异:它们都表达了作者面对贬谪的心态。

【甲】文还表达作者的胸襟;【乙】文文末则含蓄表达作者的感情。

(6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16分)(2017年三明质检卷)【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晏子②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③,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注】①景公:齐景公。

②晏子:名婴,齐国宰相。

③士既事者兼月: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

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

(划二处)(2分)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8.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3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皆朝.于齐()(3)公被.狐白之裘()9.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闻.寡人之耳者寡人闻.命矣B.时时而间进晏子入见,立有间C.皆以美于徐公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1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雨雪三日而不霁。

11.通读甲乙两文,完成填空。

(4分)甲乙两文都写了臣子劝谏君王的故事。

甲文中邹忌用设喻说理,讽劝齐威王要;乙文中晏子用“”(用原文词句回答)的做法暗示齐景公,使齐景公明白了。

(五)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16分)(2017年龙岩质检卷)(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唐太宗论止盗》)5.解释加点词。

(4分)(1)渔人甚异.之(2)屋舍俨然..(3)故.不暇顾廉耻耳(4)或.请重法以禁之6.与乙文“或请重法以禁之”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以.光先帝遗德 D.策之不以.其道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8.甲乙两文都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请说出两者的区别。

(3分)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一)(16分)6.(4分)(1)逆流而上(2)延长(3)看,回头看(4)就是7.(3分)A8.(4分)(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9.(5分)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二)(16分)5.(2分)B6.(4分)(1)全,都(2)坠落(3)有的人(4)担忧,恐怕7.(6分)⑪(3分)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自”、“复”“与”各0.5分)⑫(3分)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务”、“省”各0.5分)8.(4分)(4分)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

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

(意思对即可。

)附:【乙文译文】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

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

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

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

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

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

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三)(19分)7.(2分)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8.(4分)⑪香花⑫酒杯⑬详细⑭通“披”,穿9.(6分)⑪太阳出来了,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关注点:霏、开)⑫(小楼上)适宜下围棋,落子发出丁丁的声音。

(关注点:宜、围棋)10.(3分)B(“奢华”应改为“简朴”)11.(6分)旷达(豁达、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愤慨(不满)(四)(16分)7.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每处一分)8.(3分)(1)确实,的确(2)朝见(3)通“披”,穿(每小题1分)9.(3分)C10.(4分)⑪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1分)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1分)⑫夹雨带雪一连下了很多(三)天(1分)还不见晴。

(1分)11.(4分)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自身经历)(1分,意对即可)广开言路,修明政治(1分,意对即可)古之贤君(1分)作为君王要推己及人,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不可高高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