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科技投入的增加
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多方 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 术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 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等多个方面。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需求驱动、 问题导向、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多个方 面。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意 义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 国以来的重大科技 成就课件
目录
•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 新时代的科技成就 • 科技成就的影响与意义
01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科技体制建立
1949年,成立中国 科学院,负责组织领 导全国的科研工作。
1958年,成立国家 科学技术委员会,加 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体系概述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 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家核心竞 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加吃惊的情景。
【思考4】
材料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粮 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 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 童死亡。
材料2:当代中国农邓民小说平吃在饭全靠国“实两行平的”以:家一庭联产 靠邓小平;二靠袁承隆包平责”任。制西为方主世要界形称式,的杂责交任稻制是调动 “东方魔稻”。国了际农上民甚生至产把的杂积交极稻性当,作解中放国了继农四村生 大发明之后的第五产大力发,明推,动誉了为农“业第的二发次展绿;色袁革隆平的 命”。杂交水稻饥不饿仅问杂民和解题交的粮决水收食了稻入中提,国高解人了 决的水 了吃稻 农产 民量 的, 吃增 饭加 问了 题农
2008年9月 25日21时10分, 神舟七号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点火升 空。
一名苏丹小女孩,
瘦骨伶仃,身后立一只
不一怀好名意苏的丹秃小鹫女,孩它,虎瘦骨伶 仃,视眈身眈后着立,一正只要不伺怀机好扑意的秃
鹫,上来它。虎卡视文眈·卡眈特,开正始要以伺机扑
上来为小。女卡孩文已·卡经特死开了始,可以为小
【思考3】我们应该从这些新老科学家身 上学习什么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 航天 工程 巡礼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 射, 16日顺利返回。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空, 17日顺利返回。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 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进行 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提示:(1)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
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
护国家安全。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2)展示了我国 的实力,增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3)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我 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
(4)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背景: 两弹一星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果断作出发展“_________”的 战略决策。
核武器 和_________ 空间技术 的垄断。 (2)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_______
3.“两弹一星”精神是什么? 提示:“两弹一星”精神是对我国尖端科技成就发展的肯定 , 是对科学工作者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精神的肯定。其
重大成果的取得体现了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1)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成为带动 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
2.成就:
领域 时间 1964年 20世纪 90年代 成 爆炸成功 就 意 防能力 义
原子弹 第一颗_______
加强了中国的国

技术
先后建成秦山、 和平利用核能为 大亚湾 核电站 国民提供电力 _______

最新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资料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一.科技发展成就(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导弹: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3、计算机:1983年,“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运算130亿次∕秒的“银河—Ⅲ”计算机研制成功4、南极考察:1984年11月20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乘远洋考察船——“向阳红10号”首次向南极进发;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1989年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2009年4月10日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凯旋而归。

5、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73年,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1974年袁隆平研究籼型水稻成功;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其他:1959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1994年“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2001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2006年全线长1142 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通车,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二)、中国载人航天计划1.第一步:无人、载人飞船(神一至神四:无人上天;神五至神六:载人上天)2.第二步:空间交汇对接(神七航天员空间出舱,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空间对接探索)3.第三步:空间试验站(长期性航天空间站,辅助其他航天工程开展工作)1999年9月-2003年初“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返回;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并返回。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技术
现代农业 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两 弹 自 一 主 星 指 学 的 习 是 什 么 ?
时间
成果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60年代初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 1964年 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
意义
“银河-Ⅰ型”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 “银河-Ⅱ型” 人工合成结 晶牛胰岛素
生物 技术
为提高国民生活 基因工程技术 水平和健康作出 了贡献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成就三:卓越的现代农业
成就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第二篇章
精神)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美]经济学家 唐· 帕尔伯格:袁(隆平)正 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三 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行业,新材料, 生物技术,钢铁业,通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领 域的发展。每投入1元就可以获得7-12元的回报。航天, 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 材料四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 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根系发达。且根系功能旺盛,吸肥、吸水能力强。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 2、光能利用率高。能较好地利用光能,制造更多的养 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 分;物质积累多,为穗大粒多创造了条件。 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多万人。 3、穗大粒多。一般平均每穗有150粒左右,每亩比常规 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 稻品种增产 50~60公斤。 4、适应性广。有较强的耐旱、耐淹、耐碱、耐酸能力。 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 无论在山区、高寒山区、丘陵区、平原湖区或者肥田、 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 瘦田、深泥脚田、浅泥脚田、冷浸田种植,均表现增产。 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 7500 万 特别是在山垄田、冷浸田改种杂交稻后,往往表现成倍 人。 增产。
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国外曾有人 质疑:“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 达16亿,那时怎么养活这么多人?”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成就三:现代农业 ——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 1973年: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优势
材料1 材料2
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美苏争霸,
美国敌视中国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在一 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 策?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技第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 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不 “两弹一星”的影响: 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加强了国防力量,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促进了生产力的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航天英雄”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神八与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天宫 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号”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交会对 接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16日顺利返回。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9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成就三:卓越的现代农业
成就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自主学习P94
领域 时间 计算 1983 机 1993
1965 年 20世 纪末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
成就
发展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 白质的全合成,开 辟了人工合成蛋白 质时代
我们的思考
【探究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 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 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 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 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第二篇章
我们的思考
【探究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1 、国家的独立(保障) 2、党和政府重视科技,采取了重要措施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5、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
第二篇章 我们的思考 【合作探究4】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 设起了什么作用?(提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空, 17日顺利返回。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翟志刚 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太空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行走"第一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人。
他是谁? 钱学森 ________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 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 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 他是谁? ________
第二篇章
我们的思考
【探究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1、国家的独立(保障) 2、党和政府重视科技,采取了重要措施。
第二篇章
我们的思考
【探究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 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 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 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 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两弹一 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 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 了世界先进水平。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成就三:现代农业 ——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1973年: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影响: 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了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袁隆平 :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国家科学技 术奖获得者 “杂交水稻之父”
材料3 20世纪60代中 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 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 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材料4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 增强国防力量 不受人家的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2、成果: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4年: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发射成功 3、背景:①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1964年
“东方红一号” 人造 地球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1、概念: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成果: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