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方的定义

合集下载

乘方(第1课时 乘方的概念及计算)课件(共34张PPT)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乘方(第1课时 乘方的概念及计算)课件(共34张PPT)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2) − 中-10 叫做什么数?8 叫做什么数? − 是正数
还是负数?
解:(1)-7是底数;8是指数
(2)-10是底数,8是指数, − 是正数
课本练习
2.计算:
(1) −
;(2)

(7) −
(8)

解:(1)1;(2)-1

(3)512;(4)-125



解: 根据题意得,第1次截去后剩下的绳子长为128× 米,第2
次截去后剩下的绳子长为128×
去后剩下的绳子长为128×




米……依此类推,第7次截

=128×

=1(米).
分层练习-巩固
14. x 是有理数,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C
)
A. (- x )2=- x2
B. (- x )3= x3
.

②已知(-3)3=-27,那么(-30)3= -27 000
(-0.3)3= -0.027
.



.

(2)观察上述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底数的小数点向左(右)每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
数点向左(右)移动
两 位.
②当底数的小数点向左(右)每移动一位,立方数的小
数点向左(右)移动
三 位.
19. 【新视角·规律探究题】(1)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填“>”“=”
并让他自己提要求,发明者指着棋盘对国王说:“那就在棋盘的第一格中放入
一粒麦粒,第二格中放入二粒麦粒,第三格中放入四粒麦粒,第四格中放入八
粒麦粒……按这样的规律放满64格.”
国王反对说:“不、不、这么一点麦子算不上什么奖赏.”但发明者坚持如此.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并能熟练进行乘方运算;3.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方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即有:n a a a a n ⋅⋅⋅=个.在na 中,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要点诠释: (1)乘方与幂不同,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2)底数一定是相同的因数,当底数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要点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即.要点诠释:(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首先应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2)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高清课堂: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 35684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并且从高级到低级进行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三级运算;(2)在含有多重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时根据式子特点也可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顺序进行.(3)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典型例题】类型一、有理数的乘方1.(2016•虞城县一模)下列各数:①﹣12;②﹣(﹣1)2;③﹣13;④(﹣1)2,其中结果等于﹣1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思路点拨】原式各项计算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A .【解析】解:①﹣12=﹣1,符合题意;②﹣(﹣1)2=﹣1,符合题意;③﹣13=﹣1,符合题意;④(﹣1)2=1,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总结升华】注意()n a -与na -的意义的区别.22()n n a a -=(n 为正整数),2121()n n a a ++-=-(n 为正整数). 举一反三:【变式1】比较(-5)3与-53的异同.【答案】相同点:它们的结果相同,指数相同;不同点:(-5)3表示-5的3次方,即(-5)×(-5)×(-5)=-125,而-53表示5的3次方的相反数,即-53=-(5×5×5).因此,它们的底数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 【变式2】(2015•杭州模拟)若n 为正整数,(﹣1)2n=( ) A .1 B . ﹣1 C . 2n D . 不确定【答案】A .因为n 为正整数,2n 一定是偶数,所以(﹣1)2n=1.类型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2.不做运算,判断下列各运算结果的符号.(-2)7,(-3)24,(-1.0009)2009,553⎛⎫ ⎪⎝⎭,-(-2)2010【答案与解析】根据乘方的符号法则判断可得:(-2)7运算的结果是负;(-3)24运算的结果为正;(-1.0009)2009运算的结果是负;553⎛⎫⎪⎝⎭运算的结果是正;-(-2)2010运算的结果是负. 【总结升华】 “一看底数,二看指数”,当底数是正数时,结果为正;当底数是0,指数不为0时,结果是0;当底数是负数时,再看指数,若指数为偶数,结果为正;若指数是奇数,结果为负. 举一反三:【变式】当n 为奇数时,()()()1111144n n n n ++--+--= .【答案】0类型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计算:(1)-(-3)2+(-2)3÷[(-3)-(-5)](2)[73-6×(-7)2-(-1)10]÷(-214-24+214)(3)3112222233⎛⎫⎛⎫-+⨯-- ⎪ ⎪⎝⎭⎝⎭;(4)()2311113121121324424340.2⎛⎫⎛⎫⎛⎫÷-++-⨯- ⎪ ⎪ ⎪⎝⎭⎝⎭⎝⎭- 【答案与解析】(1)-(-3)2+(-2)3÷[(-3)-(-5)]=-9+(-8)÷(-3+5) =-9+(-8)÷2 =-9+(-4)=-13(2) [73-6×(-7)2-(-1)10]÷(-214-24+214)=(7×72-6×72-1)÷(-214+214-24)=[72×(7-6)-1]÷(-24) =(49-1)÷(-24) =-2(3)有绝对值的先去掉绝对值,然后再按混合运算.原式11221111[(2)]82338324=-+⨯--=--=- (4)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小数化为分数后再进行运算.()23311113121121324424340.215457551()()241162434()5125724241251652313960561251204040⎛⎫⎛⎫⎛⎫÷-++-⨯- ⎪ ⎪ ⎪⎝⎭⎝⎭⎝⎭-=÷-++-⨯--=-⨯-⨯+⨯+=--++=【总结升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确定运算顺序是关键,细心计算是运算正确的前提.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 356849 典型例题1】【变式】计算:(1)()⎡⎤⎛⎫⎡⎤⎪⎢⎥⎣⎦⎝⎭⎣⎦211-1-0.5××2--33(2)()⎡⎤⎣⎦341-1-×2--36(3)3201111(1+-2.75)×(-24)+(-1)--238(4)33211-+|-2-3|(-0.1)(-0.2)【答案】(1)原式()7651-⨯⎪⎭⎫⎝⎛-=()=1×-767=-6或原式=(1-1+1123⨯)(2-9)()1=×-76 (2)原式()=⎡⎤⎣⎦1-1-×2--276=1-1-×296=35-6(3) 原式=4111(+-)×(-24)-1-8384=-32-3+66-9=22 (4) 原式=11-+|-8-3|-0.0010.04=-1000-25+11=-10144.计算:20112012(2)2-+ 【答案与解析】逆用分配律可得:2011201220112012201120112011(2)2222(12)122-+=-+=-+=⋅=【总结升华】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另外有212222121222;222n n n n n n +---=-=举一反三:【变式1】计算:201918171643222222...2222--------- 【答案】原式=191817164321817164322222...2222222...2222--------=-------2...222==-=【变式2】计算:7734()()43-⨯-【答案】7773434()()[()()]14343-⨯-=-⨯-=类型四、探索规律5.(2015•滕州市校级二模)求1+2+22+23+…+22013的值,可令S=1+2+22+23+…+22013,则2S=2+22+23+…+22014,因此2S ﹣S=22014﹣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2014= . 【答案】解:设S=1+5+52+53+…+52014,则5S=5+52+53+…+52015,5S ﹣S=(5+52+53+…+52015)﹣(1+5+52+53+…+52014)=52015﹣1, 所以,S=.7=-6【总结升华】根据题目信息,设S=1+5+52+53+…+52014,表示出5S=5+52+53+…+52015,然后相减求出S即可.举一反三:【变式】观察下面三行数:①-3,9,-27,81,-243,729,…②0,12,-24,84,-240,732,…③-1,3,-9,27,-81,243,…(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答案】 (1)第①行数的规律是:-3,(-3)2,(-3)3,(-3)4,…;(2)第②行数是第①行数相应的数加3,即:-3+3,(-3)2+3,(-3)3+3,(-3)4+3,…;第③行数是第①行数相应的数的13,即133-⨯,21(3)3-⨯,31(3)3-⨯,41(3)3-⨯,…;(3)每行数中的第10个数的和是:1010101(3)[(3)3](3)3-+-++-⨯=59049+59052+19683=13778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乘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乘方的定义,了解乘方的意义和运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学生将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乘方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辅助。

在乘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乘方的定义和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由于乘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对于乘方的本质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方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方的定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乘方的定义和乘方的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乘方的本质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此外,我还将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乘方的运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方》。

【精品讲义】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有理数乘方及科学计数法 第4讲

【精品讲义】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有理数乘方及科学计数法 第4讲

讲 义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方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即有:n a a a a n ⋅⋅⋅=个.在na 中,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要点诠释: (1)乘方与幂不同,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2)底数一定是相同的因数,当底数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 (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要点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即.要点诠释:(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首先应确定幂的符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2)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要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并且从高级到低级进行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三级运算;(2)在含有多重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时根据式子特点也可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顺序进行.(3)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例:(1) (-4)3 (2)(-2)4 (3)(-32)3归纳:负数的奇次指数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整数次幂都是0. 巩固练习: 1计算(-1)10 (-1)7 (-5)3 (-21)42.(1)()4-3(2)4-3(3)33⎛⎫- ⎪2⎝⎭(4)33-2(5)||322112⎛⎫⎛⎫⎛⎫-3⨯-⨯-⨯ ⎪ ⎪ ⎪32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顺序: 1. 先乘方,在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框架:本章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法则,包括正数与负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比大小、倒数、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减法法则、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等。

二、知识概念:1.正数与负数: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⑴凡能写成 p/q (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⑵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零:03.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4.相反数: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⑵相反数的和为0,即a+b=0,则a、b互为相反数。

5.绝对值:⑴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原点的距离;⑵绝对值可表示为:a=|a| (a≥0)a=|a|或a=-a (a<0)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6.有理数比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⑵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0,则a的倒数是1/a;若ab=1,则a、b互为倒数;若ab=-1,则a、b互为负倒数。

8.有理数加法法则: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⑵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值;⑶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9.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⑴加法的交换律:a+b=b+a;⑵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10.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前三章节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看你有没遗漏的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前三章节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看你有没遗漏的

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前三章节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看你有没遗漏的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前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章有理数⼀、知识框架⼆.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定是负数,+a也不⼀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向、单位长度的⼀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个是另⼀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1)正数的绝对值越⼤,这个数越⼤;(2)正数永远⽐0⼤,负数永远⽐0⼩;(3)正数⼤于⼀切负数;(4)两个负数⽐⼤⼩,绝对值⼤的反⽽⼩;(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左边的数⼤;(6)⼤数⼩数>0,⼩数⼤数<>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的符号,并⽤较⼤的绝对值减去较⼩的绝对值;(3)⼀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个数相乘,有⼀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13.有理数乘⽅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 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14.乘⽅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2)乘⽅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个⼤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个近似数,四舍五⼊到那⼀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乘方(教案)
4.乘方的实际应用: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乘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乘方的概念,掌握乘方的性质与运算法则,培养其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能力。
-能够运用乘方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等。
-能够推导并运用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正整数乘方:a^n(a为正整数,n为正整数)。
-负整数乘方:a^n(a为正整数,n为负整数)。
-零的乘方:0^n(n为正整数)。
3.乘方的性质与运算法则: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如同底数乘方、幂的乘方等。
-同底数乘方:a^m × a^n = a^(m+n)。
-幂的乘方:(a^m)^n = a^(m×n)。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表现得比较积极。他们能够提出一些有趣的例子,并且通过实验操作加深了对乘方的理解。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并未完全理解乘方的本质,这可能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巩固。
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方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但他们在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时仍显得有些害羞。我考虑在未来的课堂中,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方的基本概念。乘方是表示相同因数相乘的数学运算。它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广泛应用于计算面积、体积等几何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计算正方体的体积,通过乘方表示为V=a^3,这个案例展示了乘方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方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负整数乘方和零的乘方,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乘方》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乘方》教案
3.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将乘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发展数学运算技能:通过乘方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
5.激发数学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乘方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方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负整数乘方的运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正方体模型来演示乘方的计算方法。
举例:重点讲解2的3次方,即2^3,表示3个2相乘,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乘方的定义。
2.教学难点
(1)乘方的概念抽象: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乘方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2)乘方性质的推导:乘方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需数乘方的运算:负整数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需要通过具体讲解和练习突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方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乘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针对负整数乘方的难点,可以举例解释负整数乘方的实际意义,如温度下降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负整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方的定义,欢迎大家参考!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
a2+|b|=0a=0,b=0;(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相信上面对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方的定义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好好学习哦!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