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篇1)我很爱读书,是个名副其实的读书迷。
在我的书架上有许多书,五花八门、各种各样。
有什么小说啊,杂志啊、报刊啊,作文选集啊……应有尽有。
在这么多的书当中,有我最爱读的一本书——《三国演义》。
这本书是罗贯中所着,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故事从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桃国三结义开始,直到司马炎一举攻破吴国,建立起晋国结束,全面反映了东汉未年和三国时期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和残暴,为我们了解封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这本书里那么多个故事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最令我难忘,诸葛亮的机智、才干不得不叫我深表佩服。
而事情的起因还是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用阴谋诡计陷害他,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
诸葛亮凭着他对天文地理的了解和对人的认识,。
利用天气变化去曹营向曹操“借”了十五六万枝箭回来,周瑜大为惊奇。
其实在才干这方面,不仅仅是周瑜,我也是挺佩服的。
诸葛亮不仅是个文学家,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对人的性格还有极深的认识,实在很难得。
特别是在他借箭的时候,把天气、时间、地点、水流安排得天衣无缝,这是平常人所做不到的。
这整部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仔细地介绍了三国群英之间发生的事,把东汉未年期间的情行和发展介绍得清清楚楚。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东汉未年三国的初始和灭亡,还对东汉未年战国时期的着名人物有了极深的了解,这是在课本上所学不到的宝贵知识。
读书,是一种享受,我们可以从书籍当中吮吸文化知识的养料。
只有读书,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正如《三国演义》,如果我没有去读它,便不知三国的初始和灭亡。
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要靠我们去积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只有读书,才会给生活带来乐趣;只有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我才永远不会叹气。
《三国演义》800字读书心得体会(32篇)

《三国演义》800字读书心得体会(32篇)《三国演义》800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2篇)《三国演义》800字读书心得体会篇1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
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
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
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
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亮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睡。
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
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亮睡醒。
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
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
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
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这时,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军事谋略的人——诸葛亮。
那么,诸葛亮是英雄吗?不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曾促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以及在刘备去世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
大家可能还会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计。
但是,《三国志》里对此事却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
读《三国演义》心得800字(精选14篇)

读《三国演义》心得800字(精选14篇)读《三国演义》心得800字篇1“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这是句在社会上流传很久的话,其实,这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一种愚民术。
他们认为青少年血气方刚,看了《水浒》会造反:年长者饱经世故,看了《三国》会变得老奸巨猾。
现在,这种偏见早已被打破,《三国》,《水浒》成了社会提倡阅读的优秀历史读物。
袁阔成在电视台上讲《三国》,吸引了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研究《三国》,《水浒》的书刊,文章汗牛充栋;以他们为底本改变的电影,电视,戏曲令人目不暇接。
中华民族,可以说从三尺孩童到银须飘拂的老人,常常喜欢在闲暇之际谈《三国》,论《水浒》。
然而,直到今天,人们讲《三国》,评《水浒》,都没有超出文学评论,文艺欣赏,历史考证的范围。
许多人公开反对那种“读了《三国》轨道的不良倾向,但《三国演义》还正是以“诡道”吸引人们的。
其实,读《三国》学诡道这并可怕,并不奇怪,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形象的兵书,在兵书里,“诡道”就是智慧的代名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在军阀争雄的战争角逐中,浪起涛翻,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能军治国的人才。
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吴起,管仲,乐毅,孙膑等人,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陆逊等,都是风云际遇,大显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史记。
《三国演义》在详细地记载魏,蜀,吴三方龙争虎斗的历史情形中,刻画了军事家们那种气壮山河,叱咤风云的英雄风貌,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这段军事斗争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诚然,《三国演义》是一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文学作品。
但也不能不承认,这部文学作品所写的战略战术,进攻与防御,失败与成功以及军事上的虚实奇正等等,基本上是合于军事科学原则和战争规律的。
许多虚构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不仅在同时代可以找到事实的影子,而且在此前后也能找出与其十分相似的战例。
可见,这些虚构,源于战争生活,又高于战争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某些战争指导规律。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800字(通用16篇)

阅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800字(通用16篇)阅读《三国演义》800字篇1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代是烽火连天,战事不断,但也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曹操、刘备、关羽……这个时期就是三国。
《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罗贯中写的。
它详细记载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盛到衰落的全过程。
这本书虽说不是正史,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画,将一个个丰满鲜活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为其如此,《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我非常喜欢读《三国演义》,读了一遍又一遍,却百读不厌。
每读一次,都有新的理解,新的收获。
我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这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刘备被曹操追赶到长坂这个地方,他为了尽快逃离,将自己的妻小托付给大将赵云,独自带着关羽和张飞杀到长板桥对岸。
这时,又一拨曹军冲了上来,刘备的妻小和赵云分散了,赵云心急如焚,四处打听,最终,赵云将甘夫人和阿斗成功送到刘备身边,糜夫人不幸牺牲。
赵云打得曹军人人胆战个个心惊。
张飞为了掩护赵云独自站在桥头大喝一声,吓得曹军倒退几十里,可惜他考虑问题不周,拆了长板桥,这使曹操知道了刘备的虚实,他连忙派人修好长坂桥继续追击,这一次差一点儿就抓住了刘备,幸亏关羽前来迎接,才是刘备他们成功逃离曹军的追赶,赶到夏口。
这个故事鲜明的对比出刘备得弱小和曹操得强大,我感受到了刘备以人为本得仁慈品性和赵云、张飞得勇猛。
作者能将如此的场面描写的这样的栩栩如生,这让我非常惊叹。
我很佩服曹操,谁能想得到,他小时候竟是一个好飞鹰走狗、游手好闲的小顽皮。
长大后的他,志向越来越远大。
而且他有实际的行动,所以走上了成功的舞台。
仔细品味他的事迹,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只可惜他未能统一天下,便病死在洛阳。
《三国演义》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仔细思品每个人的心路历程,让我懂得了许多处事和做人的方法:做事应该多听从别人的意见;我们在愤怒的时候最好别做出重大的决定。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800字(通用7篇)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800字篇1这是一部令我荡气回肠的书籍,这本《三国演义》是我的最爱。
在书里描绘得令人心潮起伏的战争,无数的豪杰英雄,血洒疆场的将军美人无不让人怦然心动。
可是细细的品位三国,就能感受到这是人性的五味杂陈。
生动的描绘了在那个时代政客枭雄们对于国家,地位的人性披露。
我喜欢武圣关羽,在我的感受中他是一个正义的化身。
勇猛且充满了智慧,刚毅中带着一位将军的英雄气概。
我喜欢他的义气,可以为了兄弟付出一切的精神。
自从和刘备结拜后,便死心塌地的为他征战,数十年来立下了赫赫战功。
对于他的朋友他能够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从不耍奸计。
对于敌人他能够常怀仁德之心,以德报怨,铭恩于心,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彰显了他的大义。
最终以勇猛善战,义薄云天,忠心护国而成为一代名将。
我十分敬佩关羽,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他让我学会了正义,为一切不平事挺身而出的品格。
对于朋友,要真诚相待,以心相交。
对于国家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忠于祖国,要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像他一样爱国的人。
看了很久《三国演义》,在这碗充满五味杂陈的汤里有苦,有甜,也有辛酸,也有让我十分感动的地方。
那以礼贤下士的着称的刘备便是一位。
读了刘备的一生感悟非凡。
刘备自小不得意,可他却有着中兴汉室的志向。
并且为此韬光养晦,学习了数十年。
有了机会他就牢牢的抓住。
但是在他起兵的头二十年是屡战屡败。
可是却又屡败屡战,足见他的毅力和为了国家的不辞辛苦。
我想我们就要学习这种不怕输,在哪里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精神。
《三国演义》不仅精彩在战场的厮杀,也表现在各自军营里智者的斗争。
有卧龙称号的诸葛亮一直是我认为最聪明的人。
在面对敌人的强势,他总是以微弱之力取胜,而且每次都是智慧的取胜。
这让我惊讶之时,也让我学会在面对强敌时,不能硬碰硬,可以通过智慧取得胜利。
对于中学生来讲,这种精神对于我们的学习是应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动一点脑筋。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1我无比激动的在此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狡诈的曹操,谦虚恭谨的刘备,严谨与聪慧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性情,有着独一无二的吸引力。
笔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读者读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
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承担不了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合适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耻笑的事物,乐而忘返。
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如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谋,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如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
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
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
假如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谋最强,一点儿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可以称作举世无双,司徒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不过两私人都有自个儿致命的弱项:曹操多心,司徒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一准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傲人的机灵,熟练的兵阵,无不让后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点人物,不过我觉得都还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领三江六郡的国家,能算做上是有计谋策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一段时间的周瑜就记诵兵书,洞晓布阵。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精选8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精选8篇)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第1篇三国啊,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时代,是一个盛世,也是一个乱世,是中华民族由盛转衰的时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一个需要领袖的时代,也是一个诞生领袖的时代。
在董卓废帝时,有多少人的野心重新复活,还有多少自持世家的贵族欣喜若狂,觉得乱世来了,也意味着机遇到来,“这江山,与能者居之。
”也催生了战争。
在三国里,我要敬佩的是刘备的坚毅性格,坚毅的性格让刘备每逢绝境都不放弃,是什么支撑的刘备呢?我想也有人让那一方争霸的志气吧,还有曹操和孙权,这人皆有相同之处,就是厚黑,其实在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在曹操一生中,能够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大局,不讲什么圣人道理虽然曹操做过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是曹操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不足二十岁却执掌一方,可以说年少有为,虽然是自己打地基,但也是子乘文业,是守成之君而已。
刚看三国时,看到貂蝉一个弱女子让董卓尸首分家时,也没什么了不起,在上高中以后,仔细研究了一下三国史,却猛然发现貂蝉多舍身为国的勇气是那么的让人敬佩那么让人惭愧,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巾帼不让须眉,只是伊人已逝去。
三国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魏蜀吴三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统一天下,只能不断的内耗,不断的消耗中华民族的底蕴,以至于,在晋连灭三国之后,却发生了五胡乱华的悲惨事件,由闵帝发出杀故令,非我族类其必异,凡我汉人,皆可杀故人,还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三国时期既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又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多少杰出英雄为了国家献出自己的一生,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些青少年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使中国成为永远的东方明珠。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第2篇“丞相祠堂何处寻?”我仿佛听见了千百年前杜甫的一声叹问。
情不自禁地,我拿起了《三国演义》这部记录了三国兴衰的小说。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通用37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通用3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篇1《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读的经典历史小说。
它通过描写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来表现英雄人物如何利用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与对手随机应变、斗智斗勇。
《三国演义》就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每读一次《三国演义》,我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其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挟天子令诸候的曹操平定了北方,率百万大军南下,打算一举扫平蜀汉和东吴。
刘皇叔和孙权决定组成抗曹联军。
诸葛老师是刘皇叔的全权代表,周瑜是孙权军队的最高统帅。
虽然双方是联合军队,但周瑜妒忌诸葛老师的才干,总是给他设绊子,搞破坏。
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周瑜借口缺少箭支,要诸葛老师十天之内制造十万支箭,最后陷害没成功,留下了千古笑柄。
读着读着,我想到以前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
那一天,学校举行语文考试。
一位跟我比较要好的同学考出了98分的好成绩,我却只考了86 分。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越想越难过,觉得她很有可能是作弊得来的,或者是老师偏心,就故意问她:小李,你这次怎么考得那么好啊?当时我有些嫉妒她,因为我平时的成绩都比她好,可是这一次却被她超过了,心里觉得很不服气。
有一段时间,都不愿跟她说话,和她一起回家了。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周瑜作为诸葛老师的友军统帅,不跟诸葛老师好好合作,反而因为嫉妒,多次设计谋害,最后竟被活活气死,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终身遗恨。
为什么要去妒忌别人呢?是怕别人超过自己的成绩吗?这样的人是没有勇气的!当别人取得好成绩,受到大家尊重和爱戴,如果我们不去寻找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不虚心向他学习,反而讽刺甚至中伤别人,那是多么愚蠢无能的表现啊!读着读着,我明白了不能妒忌别人的才干,如果要想取得跟别人一样的成功,那就努力去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一)
寒假时,儿子的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在儿子的督促下,我又一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人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
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
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
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
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
曹
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
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
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二)
文/周文瑞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
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
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
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
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
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
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
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
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三)
在这个寒假中,我看了《三国演义》这部书,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明白了做人与处事的道理。
这部书讲的是东汉末年,汉帝无能,导致朝庭腐败,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各占一方,自封为主。
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后,司马炎统一“三国”,自立国号为“晋国”。
在这当中,有许多英雄伟人,他们尽忠、尽职,为人正直,有骨气,值得我们学习。
也有阴险狡诈、争名夺利,让我们感得耻、恨。
东汉末年,黄巾造反。
大将军何进一边派人镇压,一边张榜招贤,共灭黄巾的起义军。
各路诸侯接到榜文后,纷纷起兵,共灭黄巾,保护朝庭。
这让我明白了做人要尽忠报国,为了国家宁可牺牲一切的道理。
何进死后,董卓造反,要废少帝,把握朝政。
丁原挺起,与董卓公开对抗,以保少帝,保住汉王朝。
这说明做人要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勇敢的与恶势力斗争。
吉平与董承等合谋共诛国贼曹操。
后被曹操抓住,严刑烤打吉平,逼他说出同党,吉平被折磨、拷打,死也不供出同党。
教育了我们对于一些重大的机密,要守口如瓶,无论如何也不能告诉敌人与外人。
曹操围攻徐州,关羽被俘,曹操要关羽投降。
关羽为了不出卖刘备,不害兄弟,宁死不降。
让我明白:手足之情重于一切,无论怎样,
也不能加害亲人,出卖友谊。
刘备心地善良,待人宽厚,得到各路诸侯的喜爱、敬佩,后来有了一份伟大的基业。
告诉我们:要待人宽厚,只有你对别人热情,给予帮助,你就有同样的回报。
曹操在三国中评论甚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枭雄,有人说他是奸雄。
我认为他是一个“贼“,一个实实在在的贼。
他把曾经给他出谋划策的人通通杀死,或迫害。
他逼死荀或,囚禁毛阶,杀死崔琰,斩死杨修。
这种人遭厌恶。
而诸葛亮是一个智慧的化身。
他帮刘备出谋划策,忙前顾后。
在先主死后,一心一意辅佐阿斗,鞠躬尽瘁,受到后人的敬仰,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一心辅国,为国家尽力的优秀品质。
《三国演义》写的真好看,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的历史故事,也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