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偏转与聚焦试验中
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

实验14 电子束偏转、聚焦及电子荷质比的测定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运动是电学组成的基础。
带电粒子通常包括质子、离子、和自由电子等,其中电子具有极大的荷质比和极高的运动速度。
因此,在各种分支学科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众所周知,快速运动的电子会在阴极射线管的荧光屏上留下运动的痕迹,可以利用观察此光迹的方法来研究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辅以聚焦、偏转和强度控制等系统,可以使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清晰地成象。
电子束的聚焦和偏转可以通过电场和磁场对电子的作用来实现,前者称为电聚焦和电偏转,后者称为磁聚焦和磁偏转。
通过磁聚焦可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比,即验证电子带电荷量,并证明电子的质量m e 。
实习一 电子束的电偏转与电聚焦【实验目的】1. 了解示波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示波管中电子束电偏转和电聚焦的基本原理。
3. 掌握利用作图法求电偏转灵敏度的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1. 示波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参见实验--示波器的使用)2. 电子束的电偏转电子在两偏转板之间穿过时,如果两板之间电位差为零,电子则笔直穿过偏转板打在荧光屏中央(假定电子枪瞄准荧光屏中心)形成一个小亮斑,如果在两块Y (或X )偏转板上加有电压,电子就会受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
如图3-14-1所示,设两偏转板间距为d ,电压差为dy V ,可看做平行板电容器,则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为:dy y V E d=(3-14-1) 电子所受电场力为: dy y y eV F eE d==(3-14-2)在同一点的垂直速度: 1dyy y zeV la t md νν==⋅(3-14-3)偏离z 轴的距离: 221111()()22dy y zeV ly a t md ν==⋅ (3-14-4)电子离开板右端时不再受电场力的作用,作匀速直线运动,到达屏上的垂直位移:图3-14-122dyy z zeV lL y t md ννν'==⋅⋅(3-14-5)电子在屏上的总位移 1222()2dy y z eV ll D y y t L md νν'=+==⋅+ (3-14-6) 令'2L lL +=,又因为电子在加速电压a V 的作用下,加速电场对电子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电子的动能,则有 a z eV mv =221 (3-14-7)将L 代入(3-14-6)式,并利用(3-14-7)式消去z v 后得电子束的垂直位移:2y dy alLD V dV =⋅ (3-14-8) 上式表明,偏转板的电压dy V 越大,屏上的光点的位移也越大,两者之间是线性关系。
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实验报告

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进行实验,探究电子束在磁场和电场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以及了解电子束的聚焦效果。
实验仪器和材料:1. 电子束偏转与聚焦实验仪。
2. 电子枪。
3. 磁场调节装置。
4. 电场调节装置。
5. 示波器。
6. 直流电源。
7. 磁铁。
8. 透镜。
9. 电子束测量屏。
10. 电子束测量尺。
11. 实验台。
实验原理: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原理,根据洛伦兹力的作用规律,电子束在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会使其产生偏转运动,且偏转的程度与电子的速度、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有关。
电子束在电场中的聚焦原理,电子束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根据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调节电子束的聚焦效果,使其能够准确地聚焦在特定的位置上。
实验步骤:1. 将电子枪和磁场调节装置连接好,并设置合适的电压和磁场强度。
2. 调节示波器,观察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3. 调节电场调节装置,观察电子束在电场中的聚焦效果,并记录相关数据。
4. 通过调节磁场和电场的参数,探究电子束的偏转和聚焦规律,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磁场强度增大时,电子束的偏转角度也随之增大;当电场强度增大时,电子束的聚焦效果也随之增强。
这与理论预期相符合,说明电子束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运动规律与理论模型相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子束在磁场和电场中的偏转与聚焦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验证了电子束在外加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电子束的偏转和聚焦对于电子束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电子束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总结: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子束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运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电子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和研究,能够进一步探索电子束技术的潜力,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实验25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及电子荷质比的测定pdf

1实验25 电子荷质比的测量【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2. 学习用磁聚焦法测量电子的荷质比;3.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洛伦兹力的认识。
【实验仪器】D DZS -型电子束实验仪 【实验原理】1. 示波管的简单介绍:示波管如图1所示,示波管包括有:(1)一个电子枪,它发射电子,把电子加速到一定速度,并聚焦成电子束; (2)一个由两对金属板组成的偏转系统;(3)一个在管子末端的荧光屏,用来显示电子束的轰击点。
图1 小型示波管外形示意图所有部件全都密封在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外壳里,目的是为了避免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而引起电子束散射。
接通电源后,灯丝发热,阴极发射电子。
栅极加上相对于阴极的负电压,它有两个作用:①一方面调节栅极电压的大小控制阴极发射电子的强度,所以栅极也叫控制极;②另一方面栅极电压和第一阳极电压构成一定的空间电位分布,使得由阴极发射的电子束在栅极附近形成一个交叉点。
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的作用一方面构成聚焦电场,使得经过第一交叉点又发散了的电子在聚焦场作用下又会聚起来;另一方面使电子加速,电子以高速打在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质在高速电子轰击下发出荧光,荧光屏上的发光亮度取决于到达荧光屏的电子数目和速度,改变栅压及加速电压的大小都可控制光点的亮度。
水平偏转板和垂直偏转板是互相垂直的平行板,偏转板上加以不同的电压,用来控制荧光屏上亮点的位置。
2.电子的加速和电偏转:为了描述电子的运动,我们选用了一个直角坐标系,其z 轴沿示波管管轴,x 轴是示波管正面所在平面上的水平线,y 轴是示波管正面所在平面上的竖直线。
从阴极发射出来通过电子枪各个小孔的一个电子,它在从阳极2A 射出时在z 方向上具有速度Z v ;Z v 的值取决于K 和2A 之间的电位差C B 2V V V +=(图2)。
电子从K 移动到2A ,位能降低了2V e ∙;因此,如果电子逸出阴极时的初始动能2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它从2A 射出时的动能2z v m 21∙ 就由下式确定:22z V e v m 21∙=∙ (1)图2 电子枪电极结构示意图此后,电子再通过偏转板之间的空间。
实验三213《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实验报告

D
K0nIlL
e 2mU 2
(8)
当励磁电流 I(即外加磁场 B)确定时,电子束在横向磁场中的偏转量 D 与 加速电压 U2 的平方根成反比。
B 图3
5、磁聚焦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原理 带点粒子的电量与质量的比值叫荷质比,是带电微观粒子的基本参量之一。
测定荷质比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磁聚焦法。 当示波管放置在一个通电螺旋管内时,沿示波管轴线方将有以均匀分布的磁
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
一、 引言
根据电磁学理论,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者电磁场中会受到电场力、 磁场力或电磁场力的作用,使运动轨迹发生改变。许多电子检测仪器都是根据电 子在场中的运动规律设计而成的,例如示波管、电视显像管、摄像管、雷达指示 管、电子显微镜等。尽管它们的外形和功用各不相同,但是都利用了电子束的聚 焦和偏转,因此它们都可以统称为电子束管。电子束的聚焦与偏转可以通过电场 或磁场对电子束的作用来实现,前者称为电聚焦和电偏转,后者称为磁聚焦和磁 偏转。本实验是通过电子束实验仪来观察电子束的聚焦、电偏转、磁偏转和电子 的荷质比。
电流 I正
700V 1.4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00V 1.47
I反
1.40
1.52
I 平均
1.41
1.495
e/m/C/kg
1.708 1011
1.737 1011
e/m 平均/C/kg
1.68715 1011
900V
1.66 1.60 1.63 1.644 1011 ε/%
1000V
1.69 1.73 1.71 1.6596 1011 4.075
D lBL e 2mU 2
(6)
实验中的外加横向磁场由一对载流线圈产生,其大小为:
电子束的偏转和聚焦现象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下)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电子束的偏转和聚焦现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B213 座位号:实验时间:第11周星期三下午三点四十五分_______一、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定量分析电子束在匀强电场作用下的偏转情况和在均匀磁场作用下的偏转情况;3、学会规范使用数字万用表;4、学会磁聚焦原理测量电子的荷质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示波管的基本结构阳极电压U2:改变电子束的加速电压的大小。
聚焦电压U1:用以调节聚焦极A1上的电压以调节电极附近区域的电场分布,从而调节电子束的聚焦和散焦。
栅极电压UG(辉度):用以调节加在示波管控制栅极上的电压大小,以控制阴极发射的电子数量,从而控制荧光屏上光点的辉度。
UdX偏转电压调节:-80V~80V。
调零X:用来调节光点水平距离。
UdY偏转电压调节:-80~80V。
调零Y:用来调节光点上下距离。
2、电聚焦电子射线束的聚焦是电子束管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示波管中,阴极被加热发射电子,电子受阳极产生的正电场作用而加速运动,同时又受栅极产生的负电场作用只有一部分电子能够通过栅极小孔而飞向阳极。
栅极 G 的电压一般要比阴极 K 的电压低 20~100V,由阴极发射电子,受到栅极与阴极间减速电场的作用,初速度小的电子被阻挡,而那些初速度大的电子可以通过栅极射向荧光屏。
所以调节栅极电压的高低可以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数,从而控制荧光屏上的辉度。
当栅极上的电压负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使电子射线截止,辉度为 0。
加速电极的电压比阴极电位高几百伏至上千伏。
前加速阳极,聚焦阳极和第二阳极是由同轴的金属圆筒组成。
由于各电极上的电压不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弯曲的等势面、电场线。
这样就使电子束的路径发生弯曲,这类似光线通过透镜那样产生了会聚和发散,这种电器组合称为电子透镜。
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现象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刘阳学号: 6110116158 专业班级: 电子165实验时间:第九周星期: 一座位号: 40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现象一、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分析电子束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作用下的偏转情况;2、学会使用数字万能表和聚焦法测量电子荷质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示波管的结构示波管又称为阴极射线管,其密封在高真空的玻璃壳之中,它的构造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前端为荧光屏,(S,其用来将电子束的动能变为光),中间为偏转系统(Y:垂直偏转板,X:水平偏转板),后端为电子枪(K:阴极,G:栅极,A 1:聚焦阳极,A2:第二阳极,A3:前加速阳极)。
灯丝H用6.3V交流供电,其作用是将阴极加热,使阴极发射电子,电子受阳极的作用而加速。
K G A Y1SY2G U1KU2图12、电聚焦原理电子射线束的聚焦是电子束管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示波管中,阴极被加热发射电子,电子受阳极产生的正电场作用而加速运动,同时又受栅极产生的负电场作用只有一部分电子能够通过栅极小孔而飞向阳极。
栅极G的电压一般要比阴图2极K 的电压低20~100V,由阴极发射电子,受到栅极与阴极间减速电场的作用,初速度小的电子被阻挡,而那些初速度大的电子可以通过栅极射向荧光屏。
所以调节栅极电压的高低可以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数,从而控制荧光屏上的辉度。
当栅极上的电压负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使电子射线截止,辉度为0。
加速电极的电压比阴极电位高几百伏至上千伏。
前加速阳极,聚焦阳极和第二阳极是由同轴的金属圆筒组成。
由于各电极上的电压不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弯曲的等势面、电场线。
这样就使电子束的路径发生弯曲,这类似光线通过透镜那样产生了会聚和发散,这种电器组合称为电子透镜。
改变电极间的电压分布,可以改变等势面的弯曲程度,从而达到电子束的聚焦。
3、电偏转原理在示波管中,电子从被加热的阴极K 逸出后,由于受到阳极电场的加速作用,使电子获得沿示波管轴向的动能。
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测量数据

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测量数据
电子束是一种能量较高的电子流,可以在电子显微镜、电子束刻蚀机等设备中得到广
泛应用。
电子束的偏转和聚焦是这些应用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因为这些操作可以控制电子
束的方向和位置,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成像和加工。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电子束的偏转和
聚焦进行测量和调整,以保证其性能和精度达到要求。
电子束的偏转可以通过磁场或电场来实现。
其中,磁场偏转是指通过线圈产生磁场,
使电子束偏转。
这种方法能够高效地将电子束偏转到所需的角度和位置。
电场偏转则是指
通过电极产生电场,控制电子束的偏转角度和位置。
这种方法相对于磁场偏转更为灵活,
但需要更高的电压和电源。
对于电子束的聚焦,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透镜。
透镜是由一组圆形铜线制成的金属网格,当通过电流控制时,可以在其中产生一定的电场,从而通过电场聚焦电子束。
透镜的性能
主要取决于网格间距、铜线宽度及转角等因素,因此需要精细的设计和制造。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电子束的偏转和聚焦进行测量和调整。
其中,偏转和聚焦
的测量可以通过在目标位置放置探测器来实现,探测器可以检测到电子束的位置和强度,
从而计算出偏转和聚焦的精度。
在调整过程中,需要根据测量结果精确定位和调整电子束
的位置和角度,以保证精度达到要求。
电子束的偏转和聚焦的精度对于电子显微镜、电子束刻蚀机等设备的性能和精度非常
重要。
通过精细的设计、制造和调整,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成像和加工,为科学研究和工业
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电子束的偏转实验报告

电子束的偏转实验报告篇一:电子束偏转实验报告篇一:电子束的偏转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电子束线的偏转实验目的 1. 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规律; 2. 了解电子束管的结构和原理。
仪器和用具实验原理 1.电子束在电场中的偏转假定由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其平均初速近似为零,在阳极电压作用下,沿z方向作加速运动,则其最后速度vz可根据功能原理求出来,即eua?移项后得到 vz? 2 12mvz 2 2eua (c.11.1) m e 式中ua为加速阳极相对于阴极的电势,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简称比荷,又称荷 m 质比).如果在垂直于z轴的y方向上设置一个匀强电场,那么以vz速度飞行的电子将在y方向上发生偏转,如图c.11.l所示.若偏转电场由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构成,板间距离为d,极间电势差为u,则电子在电容器中所受到的偏转力为fy?ee? eu (c.11.2) d ??根据牛顿定律 fy?m?y??因此 ?y eu d eu (c.11.3) md 即电子在电容器的y方向上作匀加速运动,而在z方向上作匀速运动,电子横越电容器的时间为 t? l (c.11.4) vz 当电子飞出电容器后,由于受到的合外力近似为零,于是电子几乎作匀速直线运动,一直打到荧光屏上,如图c.11.l里的f点.整理以上各式可得到电子偏离z轴的距离 n?ke u (c.11.5) ua ll?l? 1??? 2d?2l? 式中ke? 是一个与偏转系统的几何尺寸有关的常量.所以电场偏转的特点是:电子束线偏离z轴(即荧光屏中心)的距离与偏转板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加速极的加速电压成反比. 2.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如果在垂直于z轴的x方向上设置一个由亥姆霍兹线圈所产生的恒定均匀磁场,那么以速度vz飞越的电子在y方向上也将发生偏转,如图c.11.2所示.假定使电子偏转的磁场在l范围内均匀分布,则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不变,方向与速度垂直,因而电子作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就是向心力,所以电子旋转的半径r? mvz (c.11.6) eb 当电子飞到a点时将沿着切线方向飞出,直射荧光屏,由于磁场由亥姆霍兹线圈产生,因此磁场强度b?ki (c.11.7)式中k是与线圈半径等有关的常量,i为通过线圈的电流值.将(c.11.1)、(c.11.7)式代人(c.11.6)式,再根据图c.11.2的几何关系加以整理和化简,可得到电于偏离z轴的距离n?km i (c.11.8) a llk?l?e 1? ??2?2l?m 式中km? 也是一个与偏转系统几何尺寸有关的常量.所以磁场偏转的特点是:电子束的偏转距离与加速电压的平方根成反比,与偏转电流成正比. 1 2 3 22 电子管内部线路图实验内容 1、研究和验证示波管中电场偏转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分析电子束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作用下的偏转情况;2、学会使用数字万能表和聚焦法测量电子荷质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示波管的结构示波管又称为阴极射线管,其密封在高真空的玻璃壳之中,它的构造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前端为荧光屏,(S,其用来将电子束的动能变为光),中间为偏转系统(Y:垂直偏转板,X:水平偏转板),后端为电子枪(K:阴极,G:栅极,A1:聚焦阳极,A2:第二阳极,A3:前加速阳极)。
灯丝H用6.3V交流供电,其作用是将阴极加热,使阴极发射电子,电子受阳极的作用而加速。
K G A Y1SY2G U1KU2图12、电聚焦原理电子射线束的聚焦是电子束管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示波管中,阴极被加热发射电子,电子受阳极产生的正电场作用而加速运动,同时又受栅极产生的负电场作用只有一部分电子能够通过栅极小孔而飞向阳极。
栅极G的电压一般要比阴极K的电压低20~100V,由阴极发射电子,受到栅极与阴极间减速电场的作用,初速度小的电子被阻挡,而那些初速度大的电子可以通过栅极射向荧光屏。
所以调节栅极电压的高低可以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数,从而控制荧光屏上的辉度。
当栅极上的电压负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使电子射线截止,辉度为0。
加速电极的电压比阴极电位高几百伏至上千伏。
前加速阳极,聚焦阳极和第二阳极是由同轴的金属圆筒组成。
由于各电极上的电压不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图2 弯曲的等势面、电场线。
这样就使电子束的路径发生弯曲,这类似光线通过透镜那样产生了会聚和发散,这种电器组合称为电子透镜。
改变电极间的电压分布,可以改变等势面的弯曲程度,从而达到电子束的聚焦。
3、电偏转原理在示波管中,电子从被加热的阴极K 逸出后,由于受到阳极电场的加速作用,使电子获得沿示波管轴向的动能。
令Z 轴沿示波管的管轴方向从灯丝位置指向荧光屏;同时,从荧光屏上看,令X 轴为水平方向向右,Y 轴为垂直方向向上。
假定电子从阴极逸出是初速度忽略不计,则电子经过电势差为U 的空间后,电场力做的功eU 应等于电子获得的动能 2m 21v eU =(1) 显然,电子沿Z 轴运动的速度v z 与第二阳极A 2的电压U 2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22v U mez =(2)若在电子运动的垂直方向加一横向电场,电子在该电场作用下将发生横向偏转,如图2所示。
若偏转板板长为l 、偏转板末端到屏的距离为L 、偏转电极间距离为d 、轴向加速电压(即第二阳极A 2电压)为U 2,横向偏转电压为U d ,则荧光屏上光点的横向偏转量D 由下式给出:d lU U L D d 2)2l (2+= (3)由式(3)可知,当U 2不变时,偏转量 D 随U d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所以,根 据屏上光点位移与偏转电压的线性关系, 可以将示波管做成测量电压的工具。
若 改变加速电压U 2,适当调节U 1到最佳 聚焦,可以测定D-U d 直线随U 2改变而 使斜率改变的情况。
4、磁偏转原理电子通过A 2后,若在垂直Z 轴的X 方向外加一个均匀磁场,那么以速度v 飞越子电子在Y 方向上也会发生偏转,如图所示。
由于电子受洛伦兹力F=eBv 作用,F 的大小不变,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因此电子在F 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就是向心力,即有eBv=mv 2/R ,所以eBR zmv =(4)电子离开磁场后将沿圆切线方向飞出,直射到达荧光屏。
在偏转角φ较小的图3 B 情况下,近似的有LDR l ≈=θtan (5) 式中,l 为磁场宽度,D 为电子在荧光屏上亮点的偏转量(忽略荧光屏的微小弯曲),L 为从横向磁场中心到荧光屏的距离。
由此可得偏转量D 与外加磁场B 、加速电压U 2等的关系为22l mU eBLD = (6) 实验中的外加横向磁场由一对载流线圈产生,其大小为nI K B 0μ= (7)式中,0μ为真空中的磁导率,n 为单位长度线圈的匝数,I 为线圈中的励磁电流,K 为线圈产生磁场公式的修正系数(10≤<K )由此可得偏转量D 与励磁电流I 、加速电压U 2等的关系为202l mU eLnI K D μ= (8) 当励磁电流I (即外加磁场B )确定时,电子束在横向磁场中的偏转量D 与加速电压U 2的平方根成反比。
5、磁聚焦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原理带点粒子的电量与质量的比值叫荷质比,是带电微观粒子的基本参量之一。
测定荷质比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磁聚焦法。
当示波管放置在一个通电螺旋管内时,沿示波管轴线方将有以均匀分布的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B 。
经阳极小孔射出的细电子束流将沿轴线作匀速直线运动。
电子运动方向与磁场平行,故磁场对电子运动不产生影响。
电子流的轴线速率为meU 2//2v =(9)式中,e ,m 分别为电子电荷量和质量。
若在一对偏转极板Y 上加一个幅值不大的交变电压,则电子流通过Y 后就获得一个与管轴垂直分量⊥v 。
如暂不考虑电子轴向速度分量v //的影响,则电子在磁场的洛伦兹力F 的作用下(该力与⊥v 垂直),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即该力起着向心力的作用,F=e ⊥v B=m 2v ⊥/R ,由此可得到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mBe R /v ⊥=,⊥v 越大轨道半径亦越大,电子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周期)为B meR T ππ2v 2==⊥ (10)这说明电子的旋转周期与轨道半径及速率⊥v 无关。
若再考虑v //的存在,电子的运动轨迹应为一螺旋线。
在一个周期内,电子前进距离(称螺距)为emU B T v 2//22h π== (11)由于不同时刻电子速度的垂直分量⊥v 度不同,故在磁场的作用下,各电子将沿不同半径的螺线前进。
然而,由于他们速度的平行分量v //均相同,所以电子在做螺线运动时,它们从同一点出发,尽管各个电子的⊥v 各不相同,但经过一个周期后,它们又会在距离出发点相距一个螺距的地方重新相遇,这就是磁聚焦的基本原理。
由式(11)可得22228e B U m π= (12)长直螺线管的磁感性强度B ,可以由下式计算:220DL NI B +=μ (13)将式(13)代入式(12),可得电子荷质比为:202222)()(8e NIh D L U m μπ= (14)22e IU km= (15) 式中 20222)()(8k Nh D L μπ+= 本实验使用的电子束实验仪,k=4.8527⨯108三、实验仪器EB —Ⅲ电子束实验仪、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能表、四、实验步骤1、开启电子束实验仪电源开关将“电子束—荷质比”选择开关打向“电子束”位置,面板上一切可调旋钮都旋至中部,此时在荧光屏上能看到一亮斑。
适当调节辉度,并调节聚焦,使屏上光点聚成一圆点。
(主:光点不能太亮,以免烧坏荧光屏)2、光点调零X轴调节调节“X轴调节”和“X轴调零”旋钮,使光点位于X轴的中心圆点,且左、右偏转的最大距离都接近于满格。
Y轴调节用数字万能表电压档接近于“Y偏电压表”+、-两端,缓慢调节“Y轴调节”旋钮使数字万能表读数为0,然后调节“Y轴调零”旋钮使光点位于Y轴的中心原点。
3、测量D随U d的变化调节阳极电压旋钮,取定阳极电压U2=700V,用数字万能表分别测出D=±5,±10,±15,±20mm时的U d(垂直电压)值列表记录。
再取U2=900V,再测D 为上述值时的U d值记录表中。
4、测量偏转量D随磁偏转电流I的变化使亮光点回到Y轴的中心原点,取U2=700V,用数字万用表的mA档测量磁偏转电流。
列表记录D=5,10,15,20mm时的磁偏转电流值,然后改变磁偏转电流方向,再测D=-5,-10,-15,-20mm时的磁偏转电流值。
再取U2=900V,重复前面的测量。
5、电子荷质比em的测量把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端接到励磁电流的接线柱上,电流值调到0,将“电子束—荷质比”开关置于“荷质比”位置,此时荧光屏上出现一条直线,阳极电压调到700V。
此时若线较暗,则可将“辉度”旋钮顺时针增大至刚好能看清竖直亮线为止;在增大“阳极电压”至1000V位置。
若能达到1000V位置,则可固定“辉度”旋钮,开始正式测量。
(1)开始测量e/m,逐渐加大励磁电流使荧光屏上的直线一边旋转一边缩短,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读取电流值,然后将将电流调回零。
再将电流换向开关板到另一方,重新从零开始增加电流使屏上直线反方向旋转缩短,直到再得到一个小亮点,读取电流值。
取其平均值,以消除地磁等的影响。
(2)改变阳极电压为800V,900V,1000V,重复步骤(1)五、数据处理dV d/V 如图可知其斜率为-1.3222mm/v(2)当阳极电压为900V时D/mmV d/V如图可知斜率为-1.01171得出结论阳极电压越高,曲线的斜率越小2、磁偏转(1)当阳极电压700V时的D—I/mA图像如图D/mmI/mA 如图可知斜率为0.28823(2)当阳极电压900V时的D—I/mA图像如图D/mmI/mA如图可知斜率为0.27833得出结论阳极电压越高,曲线的斜率越小六、思考题1、在测量荷质比时,地磁场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吗?如果有,能否消除或将其影响减至最小?答:由于地球也存在磁场,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因此地磁场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本实验是通过从两个方向旋转取平均值来消除地磁场的影响。
2、电子束偏转与聚焦实验中,偏转量的大小与光点的亮度是否有关?为什么?答:有关,偏转量会影响聚焦大小,也就是说电子打在荧光屏的数目和汇聚的集中程度,从而影响光点的亮度。
3、在电子束的偏转与聚焦现象中为什么在接入万用表之前光点不会移动而转动Y轴调节光点会上下移动答:因为万用电表的mA档测量磁偏电流时插入磁偏电流的孔,相当于使产生磁场的电路通路,这时调节磁偏调节光点才动。
之前万用电表V档测Ud时,万用电表接在X或Y正负两端,产生磁场的电路断开,不产生磁场调节磁偏调节光点不动。
七、实验感悟这次的实验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同时也让我发现自己有一些做实验的不好的习惯,由于刚开始对于导线的连接问题,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导线相关的连接,对于一些基本常识还不知道,不过我很感谢老师发现了并指出我的错误,也许是我的幸运,同时也让我知道了一些导线的使用方法,毕竟在实验这方面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是很少的。
这次的实验原理比较易懂,由于在高中的时候学过相关的知识,主要是操作问题,以前只有理论,没有操作,再动手方面有点生疏,万能表的运用也不太会,不过熟悉一下也就可以了,这个实验的不好操作的地方就是对于光点的观测,由于视角的不同,观测的光点的位置有可能不准,引起的误差就比较大,这个也是在看个人观测的时候的仔细程度问题,不过实验测数据较顺利,只不过对于测调仪器的时候还是缺少一点耐心,这个我会加强锻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