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标准开发程序

合集下载

GJB900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GJB900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GJB900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1 范围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控制,以保证所设计开发的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2 引用文件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1405A-2006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3 职责3.1 研发中心负责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监督、协调与管理。

3.2 设计研究所负责产品的策划及其输入、输出。

3.3 质量部负责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4 计划生产部负责样品生产计划的下达、监督与考核。

3.5 生产单位负责样品生产计划的组织实施与落实。

4 控制要求4.1 工作流程4.2 控制要求4.2.1 设计和开发的分类设计和开发分为新研产品和系列扩充产品两类。

新研产品是指以“新产品研制任务书”下达的国家指令性项目、重点工程配套项目等。

系列扩充产品是指以“新产品开发通知单”下达的与现有产品相近、相似的衍生产品。

4.2.2 设计和开发的阶段4.2.2.1 新研产品的设计过程包含本程序的各项内容和各个阶段。

4.2.2.2 系列扩充产品的设计过程,至少应执行本程序中4.3.2.2以及4.4、4.5、4.8条款中的相关规定。

4.2.3 设计和开发的终止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设计可在任何一个阶段终止。

新研产品的终止需通过设计评审的方式进行并形成明确的结论,由技术副总经理批准。

系列扩充产品的终止需根据设计研究所下发的“新产品开发终止通知单”执行。

4.2.4 设计人员的资质设计人员资质的评定由人力资源部考核与认定。

4.2.5 特性分级和特性控制4.2.5.1按连接器制造行业的特点,产品特性分为三级:1) 关键特性:某项指标如果超过规定值要求,将导致产品所完成使命的主要系统失效甚至影响整机的安全性,关键特性标注符号为 G;2) 重要特性:某项指标如果超过规定值要求,可以导致产品部分功能丧失或使产品所完成使命的主要系统功能下降,重要特性标准符号为 Z;3) 一般特性:某项指标如果超过规定值要求,将会出现产品功能逐渐丧失,一般特性无标准符号。

APQP程序

APQP程序

1、目的
提前策划产品和过程质量控制,有效预防缺陷,减少变差和浪费,及时、高效、优质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产品(包括产品变更)的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控制。

过程负责:研发部
3、术语和定义
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特殊特性: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特性或生产过程参数。

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与控制计划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
PFMEA: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SPC:统计过程控制
MSA :测量系统分析CFT: 横向职能小组
4、工作程序。

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

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

IT行业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第1章软件开发概述 (4)1.1 软件开发背景 (4)1.2 软件开发流程 (4)1.3 软件开发规范的意义 (4)第2章需求分析 (5)2.1 用户需求调研 (5)2.1.1 确定调研目标 (5)2.1.2 选择调研方法 (5)2.1.3 制定调研计划 (5)2.1.4 执行调研 (5)2.1.5 调研数据分析 (6)2.2 需求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6)2.2.1 需求分析方法 (6)2.2.2 需求分析工具 (6)2.3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 (6)2.3.1 结构与内容 (6)2.3.2 编写规范 (7)第3章系统设计 (7)3.1 架构设计 (7)3.1.1 系统分层 (7)3.1.2 技术选型 (7)3.1.3 组件划分 (7)3.2 模块划分与接口设计 (8)3.2.1 模块划分 (8)3.2.2 接口设计 (8)3.3 数据库设计 (8)3.3.1 数据库选型 (8)3.3.2 表结构设计 (8)3.3.3 数据库规范 (9)3.4 系统设计文档编写 (9)3.4.1 文档结构 (9)3.4.2 编写要求 (9)第4章编码实现 (10)4.1 编程规范与约定 (10)4.1.1 代码风格 (10)4.1.2 编程习惯 (10)4.1.3 代码组织 (10)4.2 代码质量控制 (10)4.2.1 单元测试 (10)4.2.2 代码审查 (10)4.2.3 代码优化 (11)4.3.1 审查流程 (11)4.3.2 审查内容 (11)4.3.3 审查技巧 (11)4.4 版本控制 (11)4.4.1 版本控制工具 (12)4.4.2 代码提交与合并 (12)4.4.3 代码库管理 (12)第5章软件测试 (12)5.1 测试策略与计划 (12)5.1.1 测试策略 (12)5.1.2 测试计划 (13)5.2 单元测试 (13)5.2.1 单元测试方法 (13)5.2.2 单元测试策略 (13)5.3 集成测试 (13)5.3.1 集成测试方法 (13)5.3.2 集成测试策略 (14)5.4 系统测试 (14)5.4.1 系统测试内容 (14)5.4.2 系统测试策略 (14)5.5 验收测试 (14)5.5.1 验收测试内容 (14)5.5.2 验收测试策略 (15)第6章软件部署与维护 (15)6.1 部署策略与工具 (15)6.1.1 部署策略 (15)6.1.2 部署工具 (15)6.2 软件发布 (16)6.2.1 发布准备 (16)6.2.2 发布流程 (16)6.3 软件维护与升级 (16)6.3.1 软件维护 (16)6.3.2 软件升级 (16)第7章项目管理 (17)7.1 项目计划与进度控制 (17)7.1.1 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的最终目标,保证项目团队对目标的一致认同。

软件开发流程规范

软件开发流程规范

软件开发流程规范首先,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需要对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设计阶段是软件开发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阶段,开发团队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工作。

设计阶段的目标是为了确保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接下来是编码阶段。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根据设计文档,按照规范的编码标准进行编码工作。

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范、代码风格、注释规范等方面,确保编写出高质量、易读易维护的代码。

测试阶段是软件开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测试阶段,测试团队需要对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确保软件的质量。

发布阶段是软件开发流程中的最后一环。

在发布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对软件进行部署和发布,确保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需要对用户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能够顺利使用软件。

最后是软件的维护阶段。

在软件发布后,开发团队需要对软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软件能够持续稳定运行,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总之,软件开发流程规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才能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最终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希望开发团队能够重视软件开发流程规范,不断优化和改进,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标准化工作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标准化工作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一、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并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企业逐渐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

而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标准化工作流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中标准化工作流程的重要性、流程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工作流程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步骤和标准,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工作和错漏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 确保产品质量:通过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标准,可以有效控制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确保产品符合预期要求。

3. 实现资源优化:标准化工作流程可以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分工,避免人员和物料资源的重复利用,实现资源优化和最大化利用。

4. 降低成本: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实施可以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错误和重复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设计原则1. 明确步骤和标准:标准化工作流程应该准确明确每一项工作的步骤和标准,避免模糊和歧义。

2. 合理分工和协作:标准化工作流程应该考虑到各个岗位和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协作,确保各个环节衔接顺畅。

3. 灵活和可持续:标准化工作流程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同时需要能够持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实施方法1. 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步骤、要求和标准。

2. 培训和培养员工:引入标准化工作流程后,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培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和遵守标准操作流程。

3. 建立监控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机制,对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和改进。

4. 持续改进和优化: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实施不是一次性的,需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

五、结论标准化工作流程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明确步骤和标准,合理分工和协作,标准化工作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实现资源优化和降低成本。

GJB9001C软件质量保证程序(含完整表单)

GJB9001C软件质量保证程序(含完整表单)

GJB9001C软件质量保证程序(含完整表单)1. 背景软件质量保证是保障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军工行业尤为重要。

GJB9001C软件质量保证程序旨在规范软件开发、测试和交付过程,确保军工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 程序目标- 确保软件开发流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提高软件开发和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降低软件缺陷和故障率- 提升软件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 程序内容GJB9001C软件质量保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软件开发和测试流程- 确定软件开发和测试的阶段和环节- 定义软件需求、设计、编码、测试、验证和交付的具体流程和规范要求- 制定开发和测试文档模板,规范相关文档的编写和审核规程3.2 质量控制措施- 设立软件质量标准和度量指标,确保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符合要求- 建立质量控制检查点,对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强化配置管理和版本控制,确保软件开发和测试环境一致性和可追溯性3.3 缺陷管理和改进- 建立缺陷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跟踪软件开发和测试中的缺陷- 分析缺陷和故障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软件开发和测试的质量和效率- 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优化软件开发和测试流程4. 表单本程序还包含以下表单,用于记录和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软件需求确认表- 软件设计审查记录表- 软件编码规范检查表- 软件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报告- 缺陷报告- 改进措施实施记录表- 质量评估和回顾表5. 实施本程序将由软件开发和测试团队共同遵守,由质量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

所有涉及软件开发和测试的人员都应熟悉并执行本程序的要求。

6. 结论GJB9001C软件质量保证程序是军工行业软件开发和测试的重要指南,通过规范流程和应用质量控制措施,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认真履行程序要求,确保软件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ISO9001:2015产品设计与开发控制程序

ISO9001:2015产品设计与开发控制程序

产品设计与开发控制程序(ISO9001-2015)1、目的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设计输出能满足合同或顾客及其它国家标准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开发设计、改型产品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职责3.1技术中心:负责新产品开发中的产品设计、工艺文件、产品鉴定等技术工作,满足合同及客户要求。

3.2营销中心:根据市场动态,行业的激励,策划开发新产品的提议,并填写《新产品调研报告》及老产品的技术改进报告,负责提供新车或改型产品订货合同,并负责与顾客进行有关产品技术要求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

3.3质保部、供应部配合上述有关工作。

4、定义4.1新产品:包括以下几方面:4.1.1公司《产品目录》未列出的产品;4.1.2与公司现有的类似定型产品相比,在结构、性能、功能、外观、材料等任一或几方面,有重大突破或改进的产品。

4.2改型产品:对公司现有的定型产品,在结构、性能、外观、材料等方面有局部改进,包括:4.2.1对现有产品的缺陷或不足改进后的产品;4.2.2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或减少某些局部功能的产品;4.2.3依顾客特殊要求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修改后的产品;4.2.4依其他要求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修改后的产品。

5、工作程序5.1市场调查分析和开发策划:由营销中心提供《新产品调研报告》到总经办、技术中心。

5.2设计和开发准备5.2.1产品初步设计方案提交:技术中心以订货合同、《新产品调研报告》,或针对现有产品在质量、性能工艺、成本、包装及交付使用等各方面存在的缺陷及不足等为依据,提交新产品开发或产品改型初步设计方案,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5.2.1.1设计依据、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5.2.1.2主要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及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分析对比;5.2.1.3总体布局、主要结构、原理概述;5.2.1.4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寿命与成本分析;5.2.1.5研究试验大纲及试验报告内容等。

5.2.2产品初步设计方案初步评审:主管副总组织有关职能部门,针对新产品开发或改型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评审,并填写《设计评审表》;5.2.3产品初步设计方案决策评审5.2.3.1根据初步评审结果,由技术中心依据初步设计方案填写《新产品/改型产品设计申请表》,交公司总经理批准;5.2.3.2公司总经理召集相关人员组成项目评审小组,对《新产品/改型产品设计申请表》进行综合性的决策评审并填写《设计评审表》。

质量控制部SOP流程

质量控制部SOP流程

质量控制部SOP流程1. 概述质量控制部SOP流程是为了确保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达到或超过客户的期望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操作程序(SOP)。

本文档将介绍质量控制部SOP流程的主要步骤和执行方式。

2. SOP流程步骤2.1 质量计划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阶段,质量控制部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以及确定过程和资源。

2.2 质量检测和测试质量控制部将根据质量计划中的要求,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

这包括物理测试、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等。

质量控制部将确保所有测试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3 非符合品控制如果产品或服务在检测和测试中发现非符合品,质量控制部将追踪、记录和处理这些非符合品。

质量控制部将与相关部门合作,找出非符合品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非符合品的处理流程将遵循公司内部规定以及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2.4 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质量控制部将定期评估质量控制流程的执行效果,包括检测和测试结果的分析、非符合品的减少情况以及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质量控制部将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持续改进。

3. 执行方式质量控制部将确保质量控制流程的正确执行和监控。

部门内部将设立专门的岗位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并负责培训员工、执行质量检测和测试、记录非符合品等工作。

同时,质量控制部将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质量控制流程的落实。

以上是质量控制部SOP流程的基本内容和执行方式。

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流程,我们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件所有复制、打印版本均为无效版本,最新有效版本见公司网主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编号: 版本号:A/0
整车产品质量标准开发程序
页次:第 7 页 共 8 页 实施日期:
5.1.5 产品质量标准输入物明细在项目启动时(P3 启动时)确认,经过产品开发管理中心批准后执行。 5.2 PQS 的编制与发布 5.2.1 PQS 于 P3 节点后开始编制,经规划部门、产品设计部门、产品开发管理中心会签,P5 节点前完成 初版,初版经质量管理中心产品质量部部长批准后发布; 5.2.2 初版 PQS 发布后制造质量进行实物验证,各部门参与; 5.2.2.1 验证无问题,制造质量更新 PQS(根据需要),产品设计部门、产品开发管理中心、规划部门会 签,质量管理中心批准后发布; 5.2.2.2 验证有问题,责任单位解决问题,如无法解决,责任单位提出申请,产品设计部门、产品开发 管理中心、或规划部门确定是否更改产品工程标准或工艺标准,给制造质量和新产品质量输入; 5.2.2.3 根据输入,制造质量更新 PQS ,产品设计部门、产品开发管理中心、规划部门会签,质量管理 中心批准后发布; 5.2.2.4 更新后 PQS 在发布时增加变更目录(或清单),明确产品质量标准中的变化项目;
本文件所有复制、打印版本均为无效版本,最新有效版本见公司网主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编号:QCX11.004 版本号:A/0
整车产品质量标准开发程序
页次:第 2 页 共 8 页 实施日期:2013.12.13



编制/修订原因说明:新建 原章节号 现章节号
修订内容说明
备注
编制/修订单位/人 参加评审单位/人 修订记录:
4.4.2 负责质量问题的管理;
4.4.3 负责 SOP 前 TPQS 的批准;
4.4.4 负责 PQS 的批准;
4.4.5 参与“实物验证不满足”的评估;
4.4.6 负责初版 PQS 的编制;
4.4.7 为 PQS 的编制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4.5.1 负责新品阶段先期 CVIS 的导入;
4.5.2 负责 PQS 的维护;
3.10 GD&T:(Geometric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几何尺寸公差。
3.11 MB:(Match Build)综合匹配。
3.12 PDM 图:(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 图,是质量门的节点交付物,包括打胶图/喷蜡图/堵 件图/沥青板图/遮蔽图/喷漆图等等。
7、记录
/
8、附件
附件一:PQS 文件管理办法
附件二:整车质量检查标准模版
附件三:过程质量检查标准模版
附件四:临时质量检查标准模版
附件五:产品质量标准输入物明细
本文件所有复制、打印版本均为无效版本,最新有效版本见公司网主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5.3 PQS 的持续改进 5.3.1 制造质量负责 PQS 的持续改进:
5.3.1.1原则上在无重大条件变化下,每年评估一次;
5.3.1.2 针对市场问题、AUDIT 问题、制造问题定期进行识别,持续改进 PQS。
6、相关文件
QCX01.010 《设计/产品变更控制程序》 MK.02/01 《新产品开发手册》
依据产品质量目标,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确保质量目标的达成;为产品质量标准在编制、维护时,能 遵循相同的流程、原则和规范 ,保证制造工厂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2、范围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各乘用车生产基地。
3、术语与介绍:
3.1 PQS:(Product Quality Standard)产品质量标准。通常包括整车质量检查标准、过程质量检查 标准和临时质量检查标准。
版本号
提出单位/人
修订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实施日期
备注
A/0 乘用车公司质量保证部 梁宇航
本文件所有复制、打印版本均为无效版本,最新有效版本见公司网主页“质量管理体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
编号:QCX11.004 版本号:A/0
整车产品质量标准开发程序
页次:第 3 页 共 8 页 实施日期:2013.12.13
1、目的
整车产品质量标准开发程序
页次:第 6 页 共 8 页 实施日期:2013.12.13
工作流程说明:
5.1 PQS 的输入 5.1.1 产品设计部门提供产品工程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DTS B、 电器功能描述 C、 管路(发动机舱,底盘),标签 (位置) D、 涂胶位置(相关数模或技术文件) E、 关键件/安全件/法规件清单 F、 车型企标 G、 装配技术条件 H 空调冷媒损耗标准 J、 车型力矩控制清单 K、 关键特性清单 L、 车身焊点分布图(包含关键焊点) M、 油漆标准(如:膜厚) N、 PDM 图 O、 底盘参数(包括四轮定位、大灯摄像、尾气排放、雨淋等的参数) P、 VTS、STS、SSTS、CTS、GD&T 等根据需求提供 Q、 其它与整车质量相关的产品技术规范 5.1.2 规划部门提供产品的工艺标准(含转化后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冲压件检查记录表、分总成检查记录表、外观间隙检测表 B、 产品检验条件,包括冲焊涂装检验技术条件,含检验工装、辅具、检测设备(如:光照度)、试 车跑道条件等 C、 测量工具/测量过程清单/测量设备配备一览表 D、 APQP 文件 E、 其它与整车质量相关的产品工艺标准 F、 相关工艺变更信息 5.1.3 质量管理中心负责各个节点质量标准的输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整车 AUDIT 问题清单 B、 黑车身评价报告、MB 综合匹配认可报告、标准车头质量报告等 5.1.4 制造质量导入适用的 CVIS。
3.4 TPQS:(Temporary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临时质量检查标准,临时用于现场质量控制的标 准,有规定的起止时间或起止 VIN。根据需要,可转化为 IPQS 或 CVIS。
3.5 DTS:(Dimensional Tolerance Specification)尺寸公差规范,规定两个零件之间的间隙和面差 的规范性文件,编制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
编号:QCX11.004 版本号:A/0
整车产品质量标准开发程序
页次:第 1 页 共 8 页 实施日期:2013.12.13
整车产品质量标准开发程序
编制/日期: 梁宇航 2013.11.19 编制负责人: 宋健皓 2013.11.25 吴新和2013.11.28 审核/日期: 湛先好 2013.12.2 批准/日期: 郭 谦 2013.12.9
5.2.3 根据需要,可以编制临时质量标准,临时用于现场质量控制; 5.2.3.1 临时质量标准必须有规定的起止时间或起始 VIN,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3 个月; 5.2.3.2 涉及安全、法规、功能类的项目不得制定低于先前质量标准的临时质量标准; 5.2.4 PQS 的签字权限
签字权限
SOP前 会签
3.2 CVIS:(Completed Vehicle Inspection Standard)整车质量检查标准。是产品的最终特性,后 道工序再加工但不会改变此特性,为整车质量检查标准。
3.3 IPQS:(In process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过程质量检查标准,为满足最终产品特性和要 求,针对过程而制定的检查标准。
4.4
4.5
部门 产品设计部门 产品开发管理中
心 规划部门
质量管理中心 (产品质量部)
制造质量


4.1.1 负责提供产品工程标准;
4.1.2 负责装车时的产品验证;
4.1.3 参与“实物验证不满足”的评估;
4.1.4 为 PQS 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持,参与 PQS 的会签。
4.2.1 负责协调质量标准所需的相关输入;
产品质 量部部

产品质 量部部

制造质 量工程

制造质 量主管 质量工 程师或 科长
制造质 量部长
指定人 员
指定人 员
指定人 员
质量管 理中心 总监或 其授权

IPQS
新产品
质量工 程师 (初
主管质 量工程

产品质 量经理
指定人 员
指定人 员
指定人 员
产品质 量部部

制造质
质量管
版)
制造质 量工程 师(更 新)
3.6 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整车技术描述。
3.7 STS:(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系统技术描述。
3.8 SSTS:(Sub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子系统技术描述。
3.9 CTS:(Compon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零部件技术描述。
4.2.2 参与“实物验证不满足”的评估;
4.2.3 为 PQS 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持,参与 PQS 的会签;
4.3.1 负责提供工艺标准;
4.3.2 负责装车时的工艺验证;
4.3.3 参与“实物验证不满足”的评估;
4.3.4 为 PQS 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持,参与 PQS 的会签。
4.4.1 负责新品阶段历史问题的导入与确认;
整车产品质量标准开发程序
产品设计部门 产品开发管理中心
规划部门
制造质量
质量管理中心
开始 工程标准输入
工艺标准输入
先期CVIS导入
项目节点 质量标准
P3
NOK 会签
OK
NOK 会签 OK
NOK 会签
OK
编制PQS
初版PQS批准 初版PQS发布
P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