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图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2MgO+C。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B.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C. 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D. 不是所有可燃物的燃烧都能用二氧化碳灭火2.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A. 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B. 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C. 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D. 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3.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 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 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4.三种元素的离子X m-、Y n+、Z p+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的关系为( )A. X=Y=ZB. Y>X>ZC. Y>Z>XD. Z=X>Y5.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 n=8C. 钠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电子D. 钠元素位于第二周期6.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①属于同种元素B. ①①化学性质相似C. ①①①均表示离子D. ①①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7.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8.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 H2O、MgO、H2CO3都属于氧化物B. H2S、H2SO3、H2SO4都属于酸C. NaOH、Ca(OH)2、Fe(OH)2都属于碱D. NaCl、Na2CO3、NaHCO3都属于盐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氧化物B.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D.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10.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氨气B.氮气C.汞D.五氧化二磷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张青莲B.袁隆平C.侯德榜D.道尔顿3.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原子B.离子C.元素D.单质4.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下列有关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为139的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82 B.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57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铜离子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的元素符号是CuB.铜的原子序数是29C.铜属于金属元素D.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g7.下列不属于“Fe”表示的意义的是()A.铁B.铁元素C.铁锈D.一个铁原子8.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反应中Cl变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前三周期三种不同的元素。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含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2道,每道5分)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反映B.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说明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答案:C解题思路:分子的基本特征有: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反映,A正确;B.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正确;C.热胀冷缩,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分子大小是不变的,C错误;D.氢气和液氢属于同一种物质,同种物质性质相同,故都可以做燃料,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子的性质2.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分子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答案:B解题思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是有其内部结构的,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核和电子,A错误;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B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C错误;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粒子大小不变,D错误。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物质构成的微粒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氯气B.二氧化碳C.氯化钠D.金刚石答案:D解题思路:大多数非金属单质、绝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由活泼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物质都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A.氯气是由氯气分子构成的,A错误;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B错误;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错误;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D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关于时针所对应的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2:00对应的元素极难形成化合物B.7:00对应元素的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11: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D.9:00与12:00对应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MgF D解析:DA、2:00对应的元素是氦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形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7:00对应元素是氮元素,其单质是氮气,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11:00对应元素是钠元素,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D、9:00对应元素是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F-,12:00对应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故两者易形成得化合物为MgF2,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D解析:D【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③该实验过程中,C 中溶液变红色比B 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④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A 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容易失去电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硅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等2.如图是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镱属于非金属元素B.镱元素的元素符号是YBC.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3.1D.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03.用肥皂膜套在空瓶口上(瓶中为空气),然后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其变化如图所示。

热水中瓶内气体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隔变大D.分子数目增多4.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大C.离子是一种不显电性的微粒D.体温计的汞遇热读数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5.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

例如用136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关于3717Cl和3517Cl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属于同种元素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C.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D.前者的质量大于后者的质量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在不断运动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D.H2O2和H2O化学性质不相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7.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

下图是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B.镓属于金属元素C.图中m的值为3D.氮与镓的化学性质相似8.有一个带电的离子含有X、Y、Z三种粒子(质子、电子、中子,未依照顺序排列),且X、Y、Z的粒子数目依序为N X、N Y、N Z。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下图是稀土元素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钪的元素符号为Sc B.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C.钪原子的中子数为21D.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B.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和氯元素不在同一周期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3.蔬菜中含有钙、钾、镁、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无机盐,其中钙、钾、镁、钠指的是A.元素B.离子C.原子D.分子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了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温度计中的汞柱随温度改变而升降温度改变,原子间间隔改变A.A B.B C.C D.D5.金属铯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B.核电荷数是55C.位于第六周期D.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6.兔兔同学总结了物质、元素及构成粒子的相互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不同元素的两离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不相同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7.铁是世界上年产量最的金属,下图是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8B.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C.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8.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符号能表示阳离子的是()A. N2 B. H C. Na+ D. Cl﹣2.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 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B.打开盛装酒的瓶盖,能闻到酒精的气味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3.2019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

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A. 188 B. 78 C. 55 D. 234.图示为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11B.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C. R易失电子D. R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R-5.镉属于重金属,会危害人体健康。

2019年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公布的结果显示,抽检大米四成镉超标。

这里的镉可理解为()A.镉元素 B.镉单质 C.镉离子D.镉原子6.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 B.气体热胀冷缩C.真金不怕火烧 D.墙内开花墙外香7.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

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 B.44 C.34 D. 788.某粒子由12个质子、11个中子和12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A.以下都有可能 B.原子 C.阴离子D.阳离子9.金秋的瘦西湖万花园中,百花怒放,香气扑鼻。

下列观点可以用来解释花香的是()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0.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较稳定B.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C.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D.其表示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11.某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的主要原因是()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1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确定元素的种类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1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粒子是阴离子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14.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间隔变大C.分子数量增多 D.分子碰撞频率减小15.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原子B.分子C.离子D.电子二、填空题16.写出(1)化学符号的含义,并按要求完成。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根据如图R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推测m的值为A.10 B.16 C.18 D.20【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图中是R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则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8+8-2=16,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m的值为16。

选B。

【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外面的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等于核外电子数的是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3.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镆属于金属元素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③的元素属于第三周期,④的元素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A选项错误;B、②的元素是镁元素,⑥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形成的化学式为MgO,故B选项正确;C、①是稀有气体元素、②是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选项错误;D、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选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故C错误。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D错误。
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故选C
12.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含硫矿物在工业上常用于制造硫酸、肥料、纸张、橡胶制品等
根据如图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D.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汉语名称“硫”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都可判定它为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
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
故选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A.N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B.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C.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D.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N5+是一种高能微粒,不属于单质,选项A不正确;
B、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N5+中的电子总数为五个氮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再减去一个电子,为35-1=34,选项B正确;
A.属于金属元素B.性质稳定
C.易得到两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32g
【答案】B
【解析】
某粒子 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核内有16个质子。A、属于16号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B、该离子核外8个电子,性质稳定,故B正确;C、该粒子已经得到两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不易再得到两个电子,故C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为16+16=32,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
14.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分子B.元素C.原子D.单质
【答案】B
【解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15.科学家已研究出一种高能微粒N5+,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5.如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和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C.甲和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
D.乙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X是12号元素,是镁元素,故是金属元素,故正确;
B、X、Y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
D.①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②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的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为阳离子,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金属元素;粒子③④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A.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
C.硒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3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答案】C
【解析】
A、由硒元素的名称汉字偏旁“石”字可知,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正确。故选C。
B、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说法正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题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可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X是镁元素,Y是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正确;
D、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7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正确。故选B。
6.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图中n的值为10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D、①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④的核内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7.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
【分析】
2.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序数
中文名称
元素符号
113

Nh
115

Mc
117
Ts
118
Og
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Nh”可表示鉨单质
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某粒子X2﹣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N5+只是失去了一个电子,中子数没有发生改变,选项C不正确;
D、N5+中的电子总数为五个氮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再减去一个电子,为35-1=34,选项D不正确。故选B。
16.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每个原子在化学反应时通常易得到两个电子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
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3.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如图为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B、海绵能吸水,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错误
C、Cu是元素符号,既能表示铜这种物质,又能表示铜元素,还能表示1个铜原子.故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