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女人的成长故事

合集下载

成功的著名女演员徐静蕾

成功的著名女演员徐静蕾

成功的著名女演员徐静蕾成功的著名女演员徐静蕾简介:1998年,徐静蕾因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一炮而红,20xx年,徐静蕾进军导演界,导演了处女作《我和爸爸》,该片引起了国际电影界的关注。

20xx年,徐静蕾凭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过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银贝壳奖。

20xx年,因其书法清冽而又优雅被开发出“方正静蕾简体”。

20xx年,徐静蕾创立了《开啦》电子杂志。

20xx年,徐静蕾开通的腾讯微博成为史上最快拥有千万粉丝的腾讯微博。

其代表作品《将爱情进行到底》、《梦想照进现实》、《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杜拉拉升职记》等。

成功的著名女演员徐静蕾的成长故事:徐静蕾1974年4月出生于北京三里屯附近的一个居民区,父亲徐子健和母亲于淑荣都是普通工人。

徐静蕾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求学时期因书法专长,被保送进北京朝阳区最好的中学。

小时候并没有光环和自信,演员或者导演还都不在她的词典当中,她只是一个又瘦又黑的小女孩,小时不喜欢写字,却被父亲“逼着”在市少年宫书法班学习,每日里练习书法,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背诵唐诗。

徐静蕾上学后,徐子健就从工厂辞职,自己开了一个做霓虹灯的工厂。

工厂开起来以后,接来很多制作霓虹灯箱的业务。

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灯箱上的字都要靠人来写。

可是找书法家费用又太高,为节约成本,父亲徐子健决定让自己的女儿来写。

后来徐静蕾看人家画画,自己也喜欢上了画画,17岁的她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中,走很远的路去学画,一年的时间,她一心要考中戏的舞美系和工艺美院,却名落孙山。

当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化妆专业,但没有录取。

之后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徐静蕾成功的著名女演员徐静蕾的演艺经历:1999年,徐静蕾以位居第二的选票,当选为北京大学生评选的最受欢迎的时代女星,与当选第一名的徐帆仅差了100票,成为美国运动品牌CONVERSE(匡威)在中国区的品牌代言人。

20xx年获全国第七届电影表演学会奖,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对她的评价是“清新怡人”。

成功女性的励志故事(精选5篇)

成功女性的励志故事(精选5篇)

成功女性的励志故事(精选5篇)做一个女人难,做一个成功的女人更难。

当女人与男人在同一起跑线上时,他(她)们的条件并不均等,因为女人比男人更多了一个沉重的行囊和几千年来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重重压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女性的励志故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成功女性的励志故事篇1一位人称“铁娘子”的女性经济风云人物。

她是现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

在2013年12月12日央视举行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荣获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

”,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

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

”媒体们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

”为什么说董明珠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因为很少有人像她这样,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而15年时间,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格力董明珠,职场女性励志故事,2013年度经济人物。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

36岁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人会想到,36岁以后的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

当时已经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

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

央视主持人2019董卿读书励志故事精选五则

央视主持人2019董卿读书励志故事精选五则

央视主持人2019董卿读书励志故事精选五则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于上海。

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央视主持人2019董卿读书励志故事精选五则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央视主持人2019董卿读书励志故事精选五则(一)董卿的成长故事:自信是必要条件董卿,连续八年被评为央视年度“央视十佳主持人”,197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母亲毕业于该大学的物理系。

在这样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里成长,董卿坦言自己的童年是在有些压抑、拘守和刻板的氛围中度过的。

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董卿的父母辗转在浙江萧山、安徽湖州工作,7岁以前董卿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上海。

7岁后,因为调皮好玩儿,董卿才被父母接到了身边管教。

“刚见到父母时,我对他们充满了敌意,不仅仅因为他们多年把我这个独生女儿放养在上海,因此缺失父母之爱,更重要的是,我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父亲的期望值。

差不多十年光景,我们家始终硝烟弥漫。

”董卿笑着说。

父亲对董卿非常严厉,从7岁开始他就让董卿阅读一系列的中外古典名着,时不时还要提问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记得有一次,爸爸问她《红楼梦》中薛宝钗和贾府的关系时董卿的回答不是很准确,结果爸爸让做物理教师的妈妈专门把《红楼梦》中的人物画了张图表给她以便熟识。

孩提时代的董卿偏爱文体活动,是典型的性情中人,董卿的父亲却认为女儿没有姑娘家的端庄,经常斥责她。

“父亲就是希望我温柔乖巧,在家看书习字,我不能上学校的舞台表演唱歌、跳舞类节目,不能在家照镜子超过一次,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总之,随着年龄的渐长,父亲的传统、刻板让我一刻也不能忍受。

”央视主持人2019董卿读书励志故事精选五则(二)20岁后的模样是自己塑造的董卿相信一句话:“女人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

经历、环境,都会影响你的眼神和姿态。

如果我一直安宁地生活,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文艺女中年_成长故事

文艺女中年_成长故事

文艺女中年我妈妈曾是个文艺女青年,现在是文艺女中年,很可能以后是个文艺女老年。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敬,但我家并没有严格的长幼规矩,从小我就习惯于拎起电话问几句,然后朝着里屋大叫“刘钟,你的电话”,如今的称呼则变成了小刘、小钟,一顿乱喊,妈妈这个词,实际使用频率极低。

刘钟其人,从一件小事上大致可以判断她的性格:出生时候顺着姐姐建美、建华的名字,而被唤作建忠,小学时,她先是嫌弃“建”字笔画多,不知怎么,她竟然成功地把自己的名字缩成单名一个“忠”字,后来又觉得“忠”字老实得过头,不够锐利,于是改个锐气十足的金字旁,成了“钟”。

总结一下,横竖没有过一个具有女性气质的名。

虽然性格不符,但之所以把她归类到文艺女青(中)年,是因为她简直符合所有对于这一类别的属性判断。

二三十年前还没有“文艺”这回事时,她就长发飘逸并好穿长裙,裙摆大得躲一个我都绰绰有余,蹬双小马靴,穿件垫肩厚得跟铠甲似的短西装外套,一头自然卷披肩发,鹅蛋脸,大眼睛,戴一副细黑框圆片眼镜,随便往哪儿一站,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和现在光看外表不怎么看内涵不同,从前的文艺女青年,是要读很多书的——这从我家老旧的各种版本20世纪80年代苏俄文学作品、成排的《外国文艺》和《世界文学》上就可以窥见。

在青年时代,我妈和许多阅读资源匮乏的年轻人一样,如饥似渴地读着仅在朋友聚会中流传的外国文学,并深受勃朗特三姐妹的女性书写和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小说的“荼毒”。

她曾经有摘抄习惯,家里有满满几大本字迹工整的手抄册,随手一翻就是大段摘抄加上奔放的抒情:“啊,简·爱的坚强意志和她对爱情的信念深深打动了我,而我的罗切斯特又在哪里?”就在前几日,她的四十年挚友(损友)仝红阿姨来沪找她玩,拖着我一同胡吃海聊后,仝红阿姨突然冒出一句:“你妈妈绝对是个文艺青年。

”我心里一喜——太符合我对她的基本定位了,赶忙追问:“比如呢?”她挂着谜一样的笑容吐出两个字:“作啊!”女人的“作”,自古有之,天经地义,而文艺女青年因为太过喜爱各种文艺作品中的桥段,不经意间就在言行举止上效仿,简直如行云流水。

杨澜成功女性励志故事

杨澜成功女性励志故事

杨澜成功女性励志故事杨澜成功女性励志故事杨澜以70亿元身家登榜“2010胡润女富豪榜”,这位采访过无数名人的名人主持时刻保持着她的优雅,她的气质与修养为女性提供了榜样。

而她的着装更是白领女性参照和模仿的标准。

一起来看这为时刻优雅得体的女性——杨澜。

创办澜珠宝在一次高朋云集的国际艺术活动中,一位美国著名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深深吸引了杨澜目光。

那是源于她胸前一只翠蓝的别针,如此静谧却又触动人心。

在了解到那原是中国的珠宝时,杨澜被震撼了,久久不能平静。

LAN就此诞生,把爱与荣耀的象征意义延伸到东方元素之美与现代顶级工艺的设计中。

然后与席琳·迪翁CelineDion合作请其代言。

杨澜:我所经历的艰辛和失败我的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完美。

有的人说杨澜你一直很顺利,我都只是无奈地一笑。

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去解释我的艰辛和失败。

从2000年到2005年,长达5年的时间,我都曾经处于这种状态。

无论从事业上还是心态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回国。

当时,美国几大电视网都希望我去做他们的出镜记者,报道亚洲事务和美国华人社区,但我觉得,这和我想做的事情还有一段距离。

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就是文化行业,这和IT、商业、金融和工业都完全不同。

我去美国的时候就知道我是一定会回来的。

结婚的时候我就跟吴征说,你在美国已经有自己的事业,但我将来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

他说,我跟你回去。

那时候媒体报道用了“毅然决然”这4个字。

我觉得这几个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适。

他好像放弃了什么,可我并不需要放弃什么。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没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带孩子。

1998年,我剪短了头发,去了香港凤凰卫视,开始做《杨澜工作室》。

我采访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王光美。

无论从节目还是人生层面,她都是一个对我有极大震撼的女人。

通过做她这期节目,我真正确立了一点——我做节目是为了记录人和时代的关系,我希望以采访人物的方式来记录历史。

女人的故事

女人的故事

女人的故事
女人的故事有无数种,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故事。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女人故事的例子:
1. 成功职业女性: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人在职场上的奋斗和成功。

她可能从一个努力工作的实习生成长为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克服了困难和性别歧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 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养育孩子和家庭责任中的经历。

她可能是一个全职母亲,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为她的孩子提供一个幸福的成长环境。

3. 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关注了一个女人与她的伴侣之间的爱情故事。

它可能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描述了她们之间的相遇和相知,并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4. 冒险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人勇敢面对挑战和冒险的经历。

她可能是一个探险家或者冒险家,通过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找新的经历和自我成长。

5. 自我发现的故事: 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个女人在自我探索和发现中的旅程。

她可能通过旅行、学习或者追求自己的激情,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成为一个更加自信和坚强的人。

这些只是女人故事的几个例子,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故事,都值得被听到和分享。

格力董明珠的励志故事,给职场女性的启示

格力董明珠的励志故事,给职场女性的启示

格力董明珠的励志故事,给职场女性的启示今天要讲述的这位职场成功人士,是一位人称“铁娘子”的女性经济风云人物。

她是现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全球100位最佳CEO”——董明珠。

在2013年12月12日央视举行的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董明珠荣获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

提起董明珠,竞争对手们是这样形容她的:“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

”,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

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

”媒体们则说“这个女子,虽然36岁前的人生平淡无奇,但36岁后的她,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

”80后励志网带你一起了解这位女强人的女性职场励志故事。

为什么说董明珠的创业故事很励志,因为很少有人像她这样,36岁再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而15年时间,她用自己超乎普通女性的能力,升任格力集团CEO。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董明珠跟那个年代很多人一样,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1975年参加工作,当时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

36岁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人会想到,36岁以后的董明珠,却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辞去工作,南下打工。

当时已经36岁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起。

不知营销为何物的董明珠却凭借坚毅和死缠烂打,40天追讨回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令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故事。

这位女强人的创业传奇就是从这里开始。

靠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不断创造着格力公司的销售神话,她的个人销售额,曾经飙升至3650万元。

二、雷厉风行的女上司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下属们是这样看当时的这位女上司: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每日励志分享正能量小故事

每日励志分享正能量小故事

每日励志分享正能量小故事每天分享几篇励志的小故事,那么你一定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了励志充满正能量的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每日励志分享正能量小故事篇1:苦难是铺路石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没上过一天学,自幼跟随爷爷在一个杂技团里,到处跑江湖卖艺,但因为没有绝技在身,一直以来,她都是给别人当陪衬。

17岁那年,她决定学一门绝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团里挑大梁,也就能够多挣些钱去养家。

权衡再三,她决定苦练马术,她明知道这是个极其危险的绝活儿,一般也是男孩子才学的,但为了让年迈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决定。

苦练一年后终于学成,从那天起,她也由团里的绿叶变成了红花,挣的钱自然也比以前翻了几倍。

就在她以为新生活在向她招手时,却在一次演出中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被甩出五六米远,脸颊重重地跌在了地上,顿时血流如注。

从此,她的右脸上便留下了拳头大的疤痕,正值青春却惨遭毁容,这对于她和她的家人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啊!于是,在那样的花样年华,她却不敢想自己的未来,因为她知道,没有哪个男孩儿愿意接受丑陋的她。

所以,当同龄女孩儿都在忙着谈婚论嫁时,陪伴她的只有一场场演出和深深的自卑感。

直到21岁那年,她认识了一个不嫌弃她脸上有疤痕的男孩儿,才满怀憧憬走进了婚姻。

婚后,她与丈夫很恩爱,事业也蒸蒸日上,那时,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也是最幸运的女人。

只是,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份幸福仅仅维持到婚后的第二年。

在一次演出中,她再次从马背上摔了下来,马蹄从她的肚子上踏了过去,这次的事故让她差点就没了命。

直到术后醒来,她才知道自己有了3个月的身孕,但孩子没能保住,更令她难以承受的是因输卵管断裂,从而导致她今生再也不能生育。

最终,她捡回了一条命,却失去了婚姻。

因为身为独生子的丈夫及其家人不能接受她不能生育的事实,尽管她是万分的不舍,却也能理解丈夫的无奈。

善良的她最终选择了放手,独自一人去承受所有的苦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成功女人的成长故事:叶玮在“酒量决定销量”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既没有经验也不会喝酒、所学专业既不是管理也不是营销的她,通过坚持、努力、学习,不仅被提拔为联想石家庄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考上了复旦大学的MBA,而且成为商策科技的市场总监。

她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故事,得到过哪些感悟,受到过哪些启示……让我们一起倾听她成长的故事。

人物档案·主人公:叶 玮·学历:上海复旦大学在读MBA·职称:高级会计师·职务:商策科技市场总监·简历:1986年~1989年就读于河北科技大学1989年~1993年江苏镇江煤矿专用设备厂成本会计1993年~2003年联想电脑河北分公司销售员、销售主管、销售经理2003年~2004年商策科技渠道经理2005年2月至今商策科技市场总监·体会:知识拥有产权,方法没有专利,只要学习,皆有可能。

“想挑战自己吗?做销售吧!”这是1993年我看到的一则招聘销售人员的广告语。

虽然时隔久远,但是印象特别深刻。

因为正是这则广告激发了我对销售工作的兴趣,让我放弃了从事四年的会计工作,选择了人生的营销历程。

从开始做销售到现在,虽然市场在变、消费者在变、产品在变、营销理论在变、销售技巧在变,但是销售工作的挑战性从未改变。

从事营销,挑战自己从业初级阶段,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从工作中总结经验,培养出对以后工作有帮助的素养、能力。

1989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江苏镇江的一家设备厂做成本会计。

刚到单位,由于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单位所在地也是自己喜欢的南方城市,所以特别兴奋,工作激情特别高,也特别好学,每天上班早到晚归,工作积极认真,经常受到科长的表扬。

但是一年后,随着自己对各种专业技能、业务流程的掌握,我发现会计工作并不适合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自己。

每天面对的是几乎同样的阿拉伯数字、表格、账目,每天要坐8个小时的班,最要命的是经常为了几分钱的账差核对十几册账本。

慢慢地,我对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

这种情绪被财务科长发现后,他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给我做思想工作:我知道你的性格并不适合做会计,但是我觉得从业初级阶段,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从工作中总结经验,培养出对以后工作有帮助的素养和能力。

工作了一年,会做账了,但是你知道如何进行成本分析、控制成本吗?培养自己的成本意识了吗?我希望你从这儿得到的不仅仅是工作经历!当时对领导的训示虽不十分理解,但是特别认同,所以就打消了开小差的念头。

又经过3年的学习,我不仅可以根据账本发现成本问题的所在,而且能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并培养了对数字、成本高度敏锐的意识。

受一则销售人员招聘广告的提示,我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做销售工作。

经过权衡利弊,我正式辞职,到联想石家庄分公司从事电脑销售。

从会计师到营销人的职业转变中,我发现掌握销售方法、营销技巧对销售人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前提下坚持,因为销售不是一个瞬间行为,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坚持度过这个过程,才能赢得最终的成功。

在坚持中迎接成功如果说销售就是挖井,那么客户需求就是地下水。

只要选好位置,一直坚持下去,这口井总会出水。

经常有业务人员问我销售的诀窍。

如果他们的目标明确、方法正确,我就会告诉他们“坚持吧,坚持就会成功”。

然而并不是每个销售人员都听得进、做得到。

在10多年的销售实践中,我觉得销售就像打井,客户需求就是地下水,只要选好位置,一直坚持下去,那么井总会出水。

如果销售人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耐不住寂寞,即使潜在客户的购买需求再大,也很难开发出客户,更谈不上将客户的潜在需求量变成销量。

电脑现在已经成了办公场所的必需品、大众家庭的普及品。

然而1993年电脑还是只有行政事业单位、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才买得起的奢侈品。

由于这些单位的审批手续繁琐,有时购买报告从主管部门报上去到各个领导签完字都要一两个月时间,所以需要销售人员具备足够的耐心。

在进入联想4个月零8天后,我终于卖出了进入公司后的第一台电脑,虽然为了这台电脑我先后28次拜访这家客户,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艰辛,但是总算实现了自己销售工作中零的突破。

当时那种成就感无法比拟,而此刻和我一起进公司的销售员坚持下来的已寥寥无几。

签单、提货只是销售行为的一个瞬间结果,产生这个结果则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程序,坚持下来了,签单就水道渠成,轻而易举。

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坚持,坚持在这个新兴产品的新兴行业,坚持不断走访、跟踪新老客户。

只要客户没有提出明确的异议,就得坚持,就要不断问客户进展情况。

如果沉不下气,稍微放松警惕或者沉不住气放弃客户跟踪,都会给竞争对手制造机会,造成花落别家、前功尽弃的结果。

跟踪客户两三个月、拜访二三十趟,最终只完成一台销量的销售案例在那时屡有发生。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随着销售经验、客户资源的积累,我的销售业绩突飞猛进。

两年后,我被提升为销售主管。

当时我负责的团队只有七八个人,但是由于没有管理经验,我总结的行之有效的销售方法在下属那里得不到落实,团队的整体效率也特别低。

此刻我才认识到,管理对销售人员同等重要,除了销售方法、销售技巧,自己更要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管理团队的技巧。

引导比指导更奏效给下属传授销售方法,引导比指导更奏效。

引导不仅可以消除下属的逆反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销售人员通过公司的系统培训,已具备了初步的产品知识和销售技能。

然而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成本意识淡漠、工作效率低下,这样不仅浪费了工作时间,而且影响了团队的销售业绩。

虽然我在每周的部门例会上经常强调时间的价值、效率的重要,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

我给他们讲的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经过一段思索,我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时间成本座谈会”,召集大家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讨论如何在销售工作中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以前大会小会都是领导讲、员工听,很少有基层销售人员说话的机会。

提供这样的氛围,给他们这样的发言机会他们都特别兴奋。

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另外一方面也觉得是一次难得的展现才华的机会。

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大家发言积极踊跃,提出的见解匪夷所思,成果也始料未及。

首先,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大家真切意识到工作时间也是企业的资源,也是公司的成本,工作效率低下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其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一套动态的客户资料管理体系:客户资料卡—记录重点客户的详细资料、特殊要求、进展程度;月客户拜访表—当月所有客户需要拜访的动态时间表;客户地域分布图。

这样,销售人员每天早上到办公室填上前一个工作日的进展情况,结合表、卡、图,就可以画出当天的最佳客户拜访路线图。

表、卡、图的结合不仅避免了以前经常发生的客户拜访遗漏现象,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再次,规范拜访用语,印制拜访内容卡。

以前大家登门拜访或电话回访谈的内容都是临时发挥,一方面很不规范,另外一方面缺乏条理。

往往说了好长时间,离开客户办公室或电话挂断才想起要说的事情。

大家集思广益后决定根据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标准的拜访内容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目了然,固定的内容印在卡上,需要补充的再由销售人员写到卡上。

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销售人员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也节省了时间、降低了费用。

由于这些东西都是大家共同参与拟订出来的,所以执行得特别到位。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总是尽可能地采用互动引导式的交流模式帮助下属成长提高,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并寻找、制定解决办法。

通过这种模式我们小团队的工作效率、业绩大幅提升,我也因此被公司提升为销售经理。

做一时的销量还是做长远的市场无论是企业还是营销人,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不仅要具有实干家的操行,更要拥有战略家的思想。

企业要取得长远发展,市场比销量更重要,方向比距离更重要。

联想因为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成功收购,再次赢得了媒介、业界的尊重。

无论是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或户外看到联想的广告,还是在大中型城市的电脑卖场或各类城市大街小巷的联想电脑专卖店看到联想电脑,人们大都会认为“联想”就是我国电脑业实力和品质的象征。

“联想”作为我国电脑行业的第一品牌无可争辩,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联想当初为什么会力克群雄,在众多电脑品牌中脱颖而出?市场比销量更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两类企业:一类企业全力以赴抓销量;一类企业在尽心尽力做销量的同时,全力以赴做市场。

事实证明后者更容易在持久的竞争中获胜。

电脑刚进入市场时,由于高昂的价格,远不像现在这么普及。

只有少数有钱人及比较有钱的单位才买得起,各个电脑厂家都以直销为主。

刚做销售经理的时候对公司的一个做法特别有意见,也特别不理解。

那就是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连续两年赔钱开发二、三级城市代理商、经销商,在各类城市全面进行联想专卖店建设。

1997年,广大消费者都能接受电脑价格时,联想石家庄分公司河北省的销售额一举突破亿元大关,远远把原来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甩在了后面。

在直销方面,我们和竞争对手的销量旗鼓相当,远远超出竞争对手的部分全来自分销商和连锁店的销量。

此刻,我才明白公司在两年前花大力气开发渠道的用意,才体会到渠道给我们创造的价值,才明白渠道在营销中的价值。

当竞争对手再做渠道、抢终端时,我们已经与各地最优秀的代理商、经销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抢占了位置最优越的地段、卖场。

最重要的是通过两年的渠道开发、终端建设,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已在渠道商、终端客户那里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而这些渠道资源和品牌优势,竞争对手已很难再超越我们。

战略不仅决定企业的发展成败,同样关系我们每个营销人员的工作、成长。

方向比距离更重要大多数销售人员认为方向、战略是企业、领导的事,自己遥不可及、和自己毫不相干。

其实战略不仅是企业、领导的事,更和每一位销售人员密切相关。

因为如果方向错了,即使做得再好,销量再大也只会产生消极的结果。

所有进入联想的销售人员都要接受系统的“入模子”培训。

在系列的培训中,公司不仅要让每一位员工知道自己所要从事的岗位职责,具备做好工作的产品知识、销售技能,而且让员工通过对联想文化、理念、宗旨、责任的认知,认识到销售工作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销售不仅是和客户“钱货互换”的瞬间行为,更是满足客户全方位产品需求,为客户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的长期过程。

让员工意识到有利于企业形象、品牌价值提升,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销量才是业绩……有的企业为了一时的销量,不惜扰乱公司的价格体系盲目降价,不惜损害公司的品牌形象胡乱促销,甚至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有的销售人员为了一时的销售业绩,不顾分销商、消费者的利益,即使明知道产品将成为分销商永远的库存和消费者手中的垃圾,也要花言巧语、威逼利诱把产品压到分销商的仓库、消费者的手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