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马工程0导论33页PPT

合集下载

第七章艺术美李 美学原理 马工程课件

第七章艺术美李 美学原理 马工程课件

PPT学习交流
7
PPT学习交流
图3 .铜车马
8
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 2.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 艺术的自主性萌生了艺术独立的总体要求,艺术的自律则在自主性
的要求下演绎了艺术独立的现实步骤,而艺术自身的合法化就是艺 术独立的最终结果。 • 在艺术自主性原则指导下,主体视野由“向外” 转移到“向内”,主体这 样的视野转移更有利于保证艺术独立,使艺术中美的本质得到更加 稳定而持久的表达。
• 1.审美理想的形象塑造 • 审美理想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追求目标,需要借助具象手段传达
才能得到适宜的表现。因此,艺术美在表现审美理想时擅长于对审 美理想的赋形,主体通过形象塑造来把握艺术美中审美理想的存在。 形象成为沟通理想与现实的桥梁,艺术美通过形象来表现审美理想。
PPT学习交流
19
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
PPT学习交流
20
图9. 《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 须》,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体的核心人物。
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 1.艺术独立的历史溯源 • 艺术诞生之初往往被当作精神工具,人们更加看重其功效性,首先
是原始观念的传达,其次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主体审美眼光被实用 性所遮蔽,审美意识淡薄。 • 现代性契机使得艺术独立的合法性成为现实,艺术的审美价值伴随 现代性主体意识的成熟而确立,独立之后的艺术整体上表现出审美 化转向,形成“美的艺术”。
PPT学习交流
11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 1.艺术美作为社会美的完美再现 • 社会生活是人类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美是与主体生活息息相
关的美感形式,也是艺术再现的重要阵地,社会美与艺术美关系密 切,社会美深刻的、原初的内容通常会转化为艺术审美的主题。 • 社会美针对社会生活展开,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审美建构问题,侧 重于主体改造世界、构建社会时美的本质显现。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四、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学科。
第一,美学由于研究人的基本的感性特质,因而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人的研究的综合基础; 第二,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基础和沟通 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美学也往往从其他人文学科中吸取自身的资源和养分。
“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是指 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 神学统治的潮流,它相信人的知识不再是来源 于上帝,而是来自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 分析。法国哲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 1596—1650)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这 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首次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 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 基础。
(五)阐释法
阐释法,是指美学研究过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20世纪后期西方美学与文论家往往采用这 种方式,如伽达默尔(Hans Georg Gadamer,1900—2002)、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 )、杰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赛义德(Edward Said,1935—2003)和伊 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等。阐释法的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的文本分析,关注文本 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柏拉图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本质论美学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 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二)中世纪神学美学 进入中世纪,随着基督教的主导,美的本质论被引导到唯一的上帝基点上。 中世纪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而发生偏航的结果。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的美被归结为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ppt课件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ppt课件

ppt课件
7
五、考核方式
• 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或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 ,平时课堂讨论与发言、小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结业考试或考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70% 。
ppt课件
8
六、教材与基本参考文献
(一)教材
尤西林主编:《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
月版。
(二)基本参考文献
ppt课件
27
第三章 形式美 3.本章推荐书目 [1][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商务印书 馆1984年版。 [2][德]艾克曼:《歌德谈话录》,洪天富译,译林出版 社2002年版。 [3]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版。
ppt课件
28
第四章 技术美
1.教学基本内容
ppt课件
31
第五章 社会美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一、社会美的范围 二、社会美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人物美 一、社会交往中的美 二、人物美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与节庆狂欢 一、日常生活中的美 二、节庆狂欢中的美
ppt课件
32
第五章 社会美 2.教学基本要求
辨析社会美、实践、社会交往、日常生活、节庆狂 欢等关键词,了解社会交往与人物美、日常生活美与节 日欢庆美的美学界定,重点理解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运用本章的关键词与理论分析具 体的社会美与社会审美现象。
审美活动经验
ppt课件
21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三、审美心理距离 四、审美移情 五、完形心理 第五节 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差异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 二、审美经验的文化模式 三、审美经验的客观标准与个性差异
ppt课件

马工程 课件 ppt

马工程 课件 ppt
程课件分析了中国生态文明 建设的理念、目标和措施,强调 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 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苏联
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
古巴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介绍了古巴在社会主义 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强调了 古巴在应对外部压力和困难时所采 取的策略和措施。
越南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分析了越南社会主义实 践的特点和经验,强调了越南在经 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和成就。
其他国家马克思主义实践
朝鲜社会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总结了朝鲜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 和教训,分析了朝鲜在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 经济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老挝人民民主主义实践
马工程课件介绍了老挝在人民民主主义实践 中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强调了老挝在维护国
社会工作
马工程课件在社会工作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作一系列的课件,如社区建设、社会保障 等,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文化领域
文化理论
马工程课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 在文化理论上,如文化学基本原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这些课件能够帮助 学习者深入了解文化现象和文化传承, 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精神。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规律,也是马克思 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揭示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阐明了社会 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 件的学说,它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 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美学概论第三节PPT课件

美学概论第三节PPT课件
而是审美活动的创造。 因此,“美”或“美的现象”,只能通过美感经验而得到界定和
确认。任何企图摆脱或脱离美感经验来讨论“美”或“美的现象”的 努力,都势必滑入误解的路途。
-
美学概1论1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二、美感就是美
(一)美感经验是美的现象的根源 美感经验是一切美的现象的根源和萌发之地。
(1)美或美的现象都源于美感经验的形成。 (2)只有在一个对象进入审美活动过程并卷入美感经验之中时, 才能就它作出美的判断。 (3)既然一切美的现象都形成和萌生于美感经验的形成过程中, 那么美就是美感经验的结果,或者说是美感经验所形成的一种品 质。
-
美学概1论2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二)美是审美活动中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性体验
既然美感经验是美或美 的现象的根源和奠基,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在美感经验的 范围内解释美或美的现象呢?
现在,请大家追溯一下 自己曾经有过的美感经验的 发生过程。
-
美学概1论3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如果严格追问并检讨我们所进行的审美判断的过程,就会发 现,我们所作出的“美”或“不美”的判断,并不是针对对象的 性质作出的,而是针对我们与对象之间达成的关系性体验得出的。 也就是说,我们先有审美关系,才有美感经验,最后才作出美或 不美的判断。
第三节 美感经验与美
(三)不存在美感经验之外的“形式美” 一些学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纯粹形式方面来揭示“美的本质”,
认为美就是对象的形式。这种路径同样暗含着一种理论上的设定, 那就是摆脱美感经验来讨论或追问一种纯粹客观的美。
但是,如果摆脱美感经验,也不存在“纯粹的形式美”。任何 形式如果没有经过审美活动中直觉和表现的作用,它就仍只是自然 的和物理的元素,并没有任何美的含义。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一个 对象的自然的和物理的形式才能通过直觉的和表现的方式,获得情 感和内在生命的投射,变成具有意味的形式。

马工程教育哲学课件第七章 美学与美育

马工程教育哲学课件第七章 美学与美育
• 美在自然 • 美与丑的相对性 • 精神自由
两汉时期美学
《淮南鸿烈》(《淮南子》) 司马迁美学 儒家美学
(二)两汉时期的美学思想
• 《淮南鸿烈》质朴地认为美是客观的,人应当到广阔的外部世界 去寻求美,它还强调艺术创造中主体的独创性。
• 司马迁信仰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同时超越了儒家“怨而不 怒”的局限,把个体崇高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矛盾的复杂联系引入 美和艺术的领域。
二、审美素养与人的创造性
(一)何为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感受、经验、见识和能力 水平。
➢审美素养有其先天的生物学基础,如眼睛对色彩的感受性、耳朵 对声音的感受性、身体对节奏的感受性以及思想精神对和谐的感 受性,等等。
➢审美素养后天的适当练习和培养也至关重要。缺少及时的、适当 的和充分的练习或培养,即便一个人拥有比较良好的先天审美素 养,也不可能在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中,产生比常人更多更好的 审美体验。
(三)审美素养与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
• 以审美素养为基础的审美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高 度的新颖性、自由性和独特性。
• 以审美素养为基础的审美活动,可以涵养诸多创造性活动所需要 的共同的心理和人格特质,如想象力、专注和内心自由等。
• 美育不仅担负着提升青少年审美素养的任务,而且还间接地有助 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心理和人ຫໍສະໝຸດ 特征,最终使他们成为创造性的存 在者。
➢没有专注的态度,就没有指向问题解决的直觉的出现或灵感的迸 发。
(三)内心自由
➢内心自由是人类自由的一种,与诉诸社会权利实现的外在自由如 政治自由、经济自由、信仰自由等有所不同。
➢内心自由主要是指思想自由、人格自由和意志自由,是一种在思 想、人格、意志等精神领域的高度自主的状态。

马工程美学原理知识点(一)

马工程美学原理知识点(一)

马工程美学原理知识点(一)马工程美学原理1. 简介马工程美学原理是由美学家马克斯·沃尔夫提出的一套关于建筑与艺术美学的理论体系。

它以人类视觉感知和心理体验为基础,探讨了创作中的形式、结构和空间等因素对美感的影响。

2. 原理解读形式原理•形式与感知:马工程美学强调形式对美感的作用,认为形式通过人类感官和视觉系统的运作,产生了美的体验。

•简约与复杂:马工程美学主张以简约的形式表达创意,避免过多复杂的细节,使作品更加纯粹和易于理解。

•比例与尺度:马工程美学关注创作中的比例和尺度的选择,追求一种协调统一的感觉。

结构原理•对称与平衡:马工程美学注重对称和平衡的运用,以创造一种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

•节奏与重复:马工程美学强调在创作中使用节奏和重复的元素,以增加作品的有机性和动态感。

•分层与层次感:马工程美学提倡在建筑和艺术创作中运用分层和层次感的手法,以增加空间的深度和丰富度。

空间原理•封闭与开放:马工程美学认为将空间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制造一种封闭感和私密感,而开放的空间则可以创造一种宽广和舒适的感觉。

•对比与对照:马工程美学倡导在空间创作中运用对比和对照的手法,以产生视觉上的冲突和张力。

•光线与阴影:马工程美学强调光线和阴影在空间中的运用,以提升空间的氛围和品质。

3. 应用案例巴塞罗那圣家堂•形式原理:圣家堂以简约的几何形式为基础,通过尖顶和雕塑等细节,展现了沉稳和庄重的美感。

•结构原理:圣家堂的对称结构以及塔楼的分层设计,给人一种和谐和均衡的感觉。

•空间原理:圣家堂内部的高大空间和光线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巴黎卢浮宫•形式原理:卢浮宫以对称的建筑形式为基础,通过圆顶和雕塑等细节,展现了华丽和奢华的美感。

•结构原理:卢浮宫内部的空间设计注重分层和层次感,给人一种富丽和壮观的感觉。

•空间原理:卢浮宫的开放式庭院和空旷的展厅,营造了一种宽广和自由的氛围。

4. 总结马工程美学原理以形式、结构和空间为核心,探索了建筑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规律。

0-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绪论

0-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绪论
②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说话得讲究点艺 术。
③指独特优美而丰富多采:这房间布置得挺艺 术的。
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意义
• 艺术学理论的第一个作用是指导 艺术创作。
• 艺术学理论的第二个作用是指导艺 术批评。
• 艺术学理论的第三个作用是努力发 掘和整理中华民族自身富有特色的 艺术创作理论与艺术批评理论,努 力构建中国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充 分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
• 2. 艺术品;美术品[U] There has never been an exhibition of African Art ever held in our small town. 在我们小镇上从没举办过非洲美术品展览。
• 3. 人文科学;文科[P] She received a bachelor‘s degree in arts in 1974. 她于一九七四年获文科学士学位。
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十多年努力和发展,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艺术学列 为一个门类,分为“艺术学理论”“音乐 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 学”“设计学”等5个一级学科,更是标志 着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在我国有了长 足的发展。
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 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学位授予和 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规定我 国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
清代郑燮用“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精辟概括了艺术创作的 全过程。
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作业:
1.学习艺术学理论的方法有 哪些?
2.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 本观念是什么?
• 6. 计谋[P] Getting the balance between two political forces involves a lot of ar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