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报告

合集下载

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报告编号: [编号]
报告日期: [日期]
一、鉴定目的
本次鉴定旨在对科技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和鉴定,确定其创新性、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二、鉴定内容
1.鉴定对象:科技成果的产品、技术、方法等。

2.鉴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文献和专利文献等。

3.鉴定方法:实地调研、查阅文献、听取汇报、技术测试等方
法相结合。

4.鉴定组成员:由专业技术人员、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鉴定组。

三、鉴定过程
(详细描述鉴定过程,包括资料收集、实验测试、专家评审、技术审核等步骤)
四、鉴定结果
1.创新性评价:根据对现有技术的比较和分析,结合鉴定对象
的创新点,确定其创新性程度。

2.技术可行性评价:对鉴定对象的技术实施可行性进行评价,
包括技术成熟度、可复制性、关键技术等方面。

3.应用前景评价: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化潜力、社会效益等因素,评估鉴定对象的应用前景。

4.鉴定结论:根据以上评价结果,确定鉴定对象的鉴定结论,包括其创新性、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

五、鉴定意见
(根据鉴定结果提出对科技成果的改进意见,包括技术改进、市场推广、产业化策略等建议)
六、其他说明
(对鉴定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说明)
七、鉴定附件
1.鉴定组成员名单及简介
2.相关技术文献、专利文献等材料
3.实地调研、技术测试等报告
4.其他相关附件
八、报告编号
(报告编号的最终确定)
以上为本次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的简要内容,详细报告请参阅相关附件。

鉴定结果仅供参考,相关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和应用。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研究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研究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研究报告1. 引言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估科技创新成果的技术内容、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

科技成果鉴定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为了提高科技成果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报告针对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鉴定方法、鉴定标准和评估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2. 鉴定方法2.1 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法是科技成果鉴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亲自参观科技成果的研发场地和实验室,观察科技成果的研发历程、技术设备和实验结果等,以了解科技成果的实际情况和技术可行性。

2.2 文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是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来了解科技成果的背景、原理和应用情况等。

通过分析文献和资料的内容和来源,评估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2.3 专家评审法专家评审法是借助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对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和鉴定。

专家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对科技成果的技术内容、创新性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判定。

2.4 实验验证法实验验证法是通过进行实验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来鉴定科技成果的技术可行性和实用效果。

根据科技成果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通过实验结果来评估科技成果的优劣。

3. 鉴定标准科技成果鉴定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估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在科技成果鉴定中,常用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技术水平标准技术水平标准是评价科技成果技术内容和创新程度的标准。

通过对比已有的相关技术和研究成果,确定科技成果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并评估其在同类科技成果中的技术水平。

3.2 实用性标准实用性标准是评估科技成果实际应用价值的标准。

根据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影响,评估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3.3 安全性标准安全性标准是评估科技成果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的标准。

通过对科技成果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来降低风险。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内容说明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内容说明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内容说明第一篇: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内容说明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内容说明科研工作报告:应提供课题的来源渠道、项目编号和经费数额;简要概述立项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说明课题的起止时间,每个科研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参加课题人员和经费开支情况。

科研技术报告:应说明课题涉及学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课题的研究概况;要特别强调课题的创新点是什么,先进性在何处;简述研究内容和结果,凡涉及诊断标准或疗效判定的,应写出明确的出处、依据和指标;研究成果对临床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及推广应用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等。

第二篇:科技成果鉴定说明科技成果鉴定说明一、成果完成单位需提供如下鉴定材料:1、填写《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申请书一式四份);2、起草《科技成果鉴定证书》;3、相关附件:⑴项目来源:计划任务书或者合同书;⑵××××××项目技术工作总结报告;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及相应的财务证明材料;⑷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包括原始记录),相关科研技术试验资料;⑸设计图纸、工艺图表[包括总装配图、零部件装配图、零件图、系统(电)原理图、软件程序框图、工艺流程图、零部件清单、材料清单等]及工艺审查报告;⑹知识产权情况证明(如专利申请或专利授权证书等复印件)⑺质量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及标准化审查报告;⑻检验报告(由国家及省、市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根据已审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出具检验报告);1⑼查新报告(一年内有效);⑽用户报告和成果应用单位证明材料(两个或两个以上);⑾环保证明(涉及环境污染和劳动安全等问题的成果,需有关主管机构出具环保证明材料);⑿劳动安全证明(涉及剧毒、放射性物质使用的项目);⒀行业审定的证书(包括注册证书、许可证书、批准证书、登记证书、审定证书、合格证书、入网证书)复印件;⒁相关论文;⒂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具备的其他文件和其他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新药证书、农作物新品种证、安全认可证书、农药准产证、医疗器械生产证、电工产品入网证、集成电路布图登记证等)。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研究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研究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研究报告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科技成果的产生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科技成果的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价值和可行性的重要环节,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开展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研究科技成果鉴定技术,为科技成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概念和特点2.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分类和原理3.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4.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对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然后,选取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取其中的鉴定技术和方法。

最后,根据已有成果和案例,总结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总结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确分类和原理,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

六、研究意义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研究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科技成果鉴定技术,可以为科技成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增强科技成果的推广效果,促进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七、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从研究背景开始,逐步展开对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研究。

首先,对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然后,对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进行分类和分析。

接着,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取其中的鉴定技术和方法。

最后,总结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八、参考文献1. XXX,XX。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研究综述》。

《科技创新导刊》,20XX,(X):XX-XX2. XXX,XX。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科技管理研究》,20XX,(X):XX-XX3. XXX,XX。

《科技成果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科技经济导刊》,20XX,(X):XX-XX。

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报告科技成果鉴定是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和鉴定的过程,旨在客观评价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对某项科技成果进行了鉴定评价,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鉴定对象。

本次鉴定的科技成果为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节能燃气锅炉,该产品采用了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和节能材料,具有热效率高、排放低、运行稳定等特点。

二、鉴定内容。

1. 技术水平。

经过对该燃气锅炉的技术参数、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比对,鉴定专家认为该产品在燃烧控制、热效率提升、节能材料应用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 经济效益。

通过对该产品的成本分析和市场调研,鉴定专家认为该燃气锅炉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产品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能够为用户节约大量能源开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

该燃气锅炉采用清洁燃烧技术,排放低,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能够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鉴定结论。

经过全面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估,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新型高效节能燃气锅炉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建议加大对该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推动其产业化应用,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四、鉴定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鉴定专家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该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2. 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3. 加强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提高用户满意度,树立品牌形象。

五、结语。

科技成果鉴定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本报告对某公司新型高效节能燃气锅炉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鉴定,为该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积极采纳鉴定建议,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委员会专家测试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委员会专家测试报告

专家测试报告1. 背景本次测试是针对一项科技成果进行的评价,该科技成果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它通过集成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家居环境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该系统具有多项创新功能和特点,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大的潜力。

2. 分析2.1 技术分析在对该智能家居系统进行测试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指标:•系统稳定性: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出现崩溃或卡顿等问题。

•设备兼容性:系统是否能够与各类智能设备和传感器进行良好的兼容,保证其正常工作。

•功能完整性:系统是否具备基本的智能控制功能,并且是否支持扩展和定制化。

•用户体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方便、舒适,并且是否易于操作。

•安全性:系统是否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2.2 测试方法为了全面评估该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我们采用了以下测试方法:•功能测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测试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并对功能进行逐一验证。

•兼容性测试:将系统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智能设备进行配对,测试其兼容性和稳定性。

•压力测试:通过模拟大量设备同时连接和控制,测试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安全性测试:对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评估,包括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方面。

3. 结果3.1 系统稳定性经过长时间运行和多次测试,该智能家居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在连续运行72小时的压力测试中,未出现任何崩溃或卡顿现象。

系统具备自动重启机制,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正常。

3.2 设备兼容性该智能家居系统与市场上主流品牌的智能设备兼容性良好。

在兼容性测试中,成功与各类智能设备(如灯具、插座、空调等)进行了连接和控制,并且在连接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系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3 功能完整性该智能家居系统具备丰富的智能控制功能,包括灯光控制、温度控制、安防监控等。

【2018最新】科技成果奖技术报告-优秀word范文 (14页)

【2018最新】科技成果奖技术报告-优秀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科技成果奖技术报告篇一:科技成果鉴定,用户使用情况报告篇一:科技成果鉴定指导手册安徽博瑞咨询有限公司成果鉴定项目指导手册201X-03-12目录一、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编写要点 ............................ - 1 -二、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编写流程 ............................ - 3 -三、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编写规范 ............................ - 4 -2.1计划任务书或者合同书 ................................. - 4 - 2.2技术研究报告 ........................................ - 4 - 2.3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包括原始记录) .. - 7 - 2.4设计工艺图表文件..................................... - 8 - 2.5质量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 - 8 - 2.6查新报告 ............................................ - 8 - 2.7用户使用情况报告..................................... - 9 - 2.8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及证明材料 ..................... - 9 - 2.9环保证明 ............................................ - 9 - 2.10其他附件材料 ....................................... - 9 -四、科技成果鉴定材料送审与评审 ......................... - 10 - 附件1 科技成果鉴定材料提纲 ............................. - 12 - 附件2 技术研究报告目录 ................................. - 13 - 附件3 鉴定会准备材料清单 ............................... - 14 -一、科技成果鉴定材料编写要点根据《鉴定办法》第六条的规定,科技成果鉴定的范围是指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博瑞咨询公司所做的鉴定主要是科技计划外的应用技术)。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委员会专家测试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委员会专家测试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委员会专家测试报告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委员会专家测试报告
本次测试的科技成果为一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某公司研发,旨在提供便捷、智能的家居控制体验。

经过测试,我们对该系统进行
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下是我们的测试报告。

一、系统功能测试
1.1 基本功能测试
该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家居设备控制、场景模式设置、语音控制等。

我们对这些功能进行了全面测试,发现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各项功能
均能正常使用。

1.2 扩展功能测试
该系统还提供了一些扩展功能,如安全监控、智能家电管理等。

我们
对这些功能进行了测试,发现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同时也能够有效管理家电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系统性能测试
2.1 响应速度测试
我们对系统的响应速度进行了测试,发现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响应用户指令,反应速度较快。

2.2 稳定性测试
我们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发现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不会出现崩溃等问题。

三、用户体验测试
我们对系统的用户体验进行了测试,发现系统的操作界面简洁明了,易于上手,同时也提供了多种操作方式,如语音控制、手机APP控制等,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四、安全性测试
我们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测试,发现系统采用了多重安全措施,如用户身份验证、数据加密等,能够有效保障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综上所述,该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在功能、性能、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认为该系统已经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可以作为一项优秀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利度胺联合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技术报告由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肿瘤科课题组承担的课题“沙利度胺联合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河北省卫生计生委计划内项目。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适宜进行手术治疗,主要依赖于综合性的化疗。

以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是目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方案,但其有效率不高,仅30%~40%,中位生存期仅约10个月左右。

当含铂双药方案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治疗的同时,化疗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也迅速进入平台期。

近期第3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健择、诺维本、培美曲塞、开普拓等开始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佳的二线化疗方案还不清楚,培美曲塞和多西紫杉醇被推荐为晚期NSCLC患者二线化疗的标准用药。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年广受关注。

吉非替尼( gefitin ib, ZD1839, Iressa ), 埃罗替尼( erlotinib, OS I774, tarceva ) 及贝伐单抗( bevac-izumab, avastin) 临床研究较多,研究表明吉非替尼对既往化疗失败的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客观有效率为27.10% ,疾病控制率为54.11%,中位生存期10个月,1年生存率44% 。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与一线化疗相近,但分子靶向药物价格昂贵,与其所产生效益相比,其投入较大。

沙利度胺(thalidomide)是一种合成性谷氨酸衍生物,近期国内外研究发现,其具有抗增殖、抗血管生成等作用,可用于肿瘤临床,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发展,且用药安全、价格低廉。

国内外多家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中临床疗效显著,目前已作为难治复发MM的标准治疗方案。

沙利度胺在治疗其他肿瘤,如肝癌、肾癌、前列腺癌、胶质母细胞瘤等恶性实体瘤的治疗也有良好前景。

沙利度胺在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多为针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可以提高SCLC的治疗疗效。

而针对其应用于NSCLC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研究较少。

本研究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培美曲塞方案治疗NSCLC,希望能寻找到价格低廉有效、且毒性能耐受的治疗NSCLC的方案,给病人带来好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 年生存率很低[1]。

以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吉西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宾)是目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方案[2],但其有效率不高,仅30%~40%,中位生存期仅约10个月左右, 因此对复发或初治无效的NSCLC患者, 亟需寻找新的药物及治疗方法。

近期有文献报道,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3-7],其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取得较好疗效[8],近年来临床医生开始进行将沙利度胺与化疗联合用于治疗肺癌的研究。

本研究搜集了60例晚期NCS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其应用培美曲塞联合沙利度胺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1.入选标准:一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复发性NSCLC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 Kamofsky评分>70分,能耐受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年龄18—75岁;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近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预计生存期>3个月;有可可测量或可评估的肿瘤病灶;无脑转移;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严重心脏、肝、肾疾病或其他器官功能性疾病;明确脑转移;明确诊断精神病患者;同时患有其他未愈的肿瘤者;感染性伤口迁延不愈者。

1.2 一般资料1.研究对象:搜集自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一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复发性NSCLC患者,经排除共60例患者入组,29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区间为36~78岁,中位年龄为56.5岁。

60例患者中,腺癌40例,鳞癌17例,其他病理类型3例。

将6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3-77岁,中位年龄为57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区间为36-78岁,中位年龄为55.5岁。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Karnofsky评分、病理类型及既往治疗情况分布平衡(均P>0.05,表1)。

2. 既往治疗情况既往曾经接受手术或放疗者分别为9例和8例;曾接受一到两个一线化疗方案者40例;接受两个以上化疗方案者13例;经检测EGFR基因存在突变,而接受靶向治疗者的7例。

其所接受化疗主要是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其他药物的(吉西他滨、紫杉醇、长春瑞滨、多西他赛)的联合方案。

表1:60例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治疗组(%) 对照组(%) P值性别男14(43.8) 15(53.6) 0.45女18(56.2) 13(46.4)年龄<45 4(12.5) 3(10.7) 0.8646-60 16(50.0) 16(57.1)>60 12(37.5) 9(32.2)Karnofsky评分100 2(6.3) 2(7.1) 0.9890 12(37.5) 11(39.3)80 18(56.2) 15(53.6)病理类型腺癌23(71.9) 17(60.7) 0.47鳞癌7(21.9) 10(35.7)其他2(6.3) 1(3.1)既往化疗1-2个化疗方案21(65.6) 19(67.9) 0.972个以上化疗方案7(21.9) 6(21.4)靶向治疗4(12.5) 3(10.7)1.3 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培美曲塞+沙利度胺治疗。

培美曲塞500mg/m2 d1,静脉滴注;沙利度胺100mg d1-10,21天为一周期。

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

培美曲塞500mg/m2d1 ,静脉滴注,21天1周期。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至少按既定治疗计划完成2周期化疗。

每2周期后复查胸片、胸部CT或纤支镜活检进行疗效评价。

每周复查血象2次,每周期治疗后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以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疗效评定主要采用指标包括有效率(response rate,RR)、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S(over survival,OS),另外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药物的安全性和毒副反应亦进行了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按WHO制定肿瘤治疗疗效评价分级标准分级,分为疾病进展(PD)、稳定(SD)、部分缓解(PR)和完全缓解(CR)。

不良反应评价标准,按WHO对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级,分为0~Ⅳ度。

PFS为给予治疗后的第l日起至出现疾病进展的生存时间。

OS为开始治疗后的第l天起算至出现死亡的生存时间。

QOL按KPS评分标准,治疗后KPS评分比治疗前增加大于等于10分者为提高,减少大于等于10分者为降低,两者之间为稳定。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O软件包进行,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 法生存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

采用用χ2检验对两组间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临床疗效:两组均无完全缓解患者,治疗组部分缓解9例,有效率为28.1%,对照组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17.9%,比较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近期疗效比较组别例数CR PR SD PD 有效率(%)P值治疗组32 0 9 12 11 28.1 >0.05对照组28 0 5 10 13 17.92.2 PFS和OS:全部患者随访访至2012年5月20日。

治疗组中位PFS为6.5个月,半年无疾病进展率为50%;对照组中位PFS为3个月,半年无疾病进展率为25%。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位PFS延长了3.5个月,半年无疾病进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6,图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中位OS及一年生存率分别为11.5个月及46.9%,对照组中位OS及一年生存率为9.0个月及25%。

治疗组中位OS比对照组延长了2.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图B)。

2.3 QOL评定:治疗组乏力和消瘦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略高,治疗组中治疗后KPS评分提高大于10分者为9例,稳定为21例,下降为2例;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大于10者为7例,稳定为17例,下降为4例。

两组KPS评分提高率和28.1%和25.0%,下降率分别为28.1%和14.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QOL比较组别例数KPS提高≥10分(%)稳定(%)KPS下降≥10分(%)P值治疗组32 9(28.1)21(65.6)2(6.2)0.55对照组28 7(25.0)17(60.7)4(14.3)2.4 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为主,治疗组及对照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8.1%及39.3%,两组血小板分减少发生率分别为9.4%和14.3%,对症处理后均很快恢复正常。

其他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或呕吐、腹泻、皮疹、便秘和肝功能异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使用沙利度胺未见血栓栓塞发生,但嗜睡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Ⅰ~Ⅱ级Ⅲ~Ⅳ级Ⅰ~Ⅱ级Ⅲ~Ⅳ级P值白细胞减少17(53.1)9(28.1)15(53.5)11(39.3)0.36 血小板减少6(18.8)3(9.4)6(21.4)4(14.3)0.78 血红蛋白减少4(12.5)2(6.2)4(14.3)1(3.6)0.88 恶心呕吐8(25.0)1(3.1)9(32.1)2(7.1)0.21 腹泻2(6.2)1(3.1)3(21.7)4(14.6)0.22便秘8(25.0)1(3.1)1(3.6)1(3.6)0.07 嗜睡7(21.9)3(9.4)0(0)0(0)0.005 血栓栓塞0(0)0(0)0(0)0(0)肝功能异常6(18.8)0(0)7(25.0)0(0)0.56 皮疹6(18.8)1(3.1)6(21.4)1(3.6)0.963.讨论美国FA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培美曲塞和多西紫杉醇作为晚期NSCLC患者二线化疗的标准用药,但晚期患者临床受益仍有限,因此仍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