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为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称全国农技中心)在全国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该项工作从2006年起步,到2009年已扩展到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个县(市)。据统计,2009年各级植保机构在不同作物上建立的各种类型的示范展示区达1 215个,示范面积超过100万hm2。其中全国农技中心直接建立70多个,示范面积达13万hm2以上。示范围绕水稻、玉米、蔬菜、茶叶和水果等优势农作物产区,以作物为主线,进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为现代农业建设,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绿色防控的发展趋势已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1示范推广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1.1 天敌释放与保护利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赤眼蜂释放技术,棉田天敌诱集技术,稻一鸭共育技术,瓢虫、青蛙、益鸟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

1.2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和蔬菜

病害技术,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水稻、蔬菜、棉花和茶叶害虫技术,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绿僵菌防治蝗虫技术等。

1.3抗生素制剂应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宁南霉素防治水稻病毒病技术,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技术,多抗霉素、井冈霉素、武夷霉素、链霉素、多杀霉素等防病虫技术。

1.4生物物理诱控技术主要示范推广昆虫性信息素(性诱剂)防治蔬菜、果树、茶叶、水稻害虫技术,杀虫灯诱控技术,色板诱杀技术,防虫网和银灰膜避害技术等。

1.5植物源农药应用技术主要示范推广天然除虫菊素(云菊)、苦参碱、苦皮藤素、印楝素等防治蔬菜、果树、茶叶等害虫技术。

1.6 生态调控技术主要示范推广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稻田深耕、灌水灭蛹技术,生态控蝗技术,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技术,果园生草技术等。

2工作经验

2.1 突出重点作物和区域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各地区根据本地作物种植结构和病虫害发生特点,每项技术明确1~2种主要作物或防治对象,选择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或优质农产品基地等区域作为突破口,带动绿色防控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生态治理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选择在蝗虫的滋生地带或小麦条锈病的越夏关键地带,以发挥源头治理作用。

2.2注重技术集成创新各地根据病虫发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作为技术集成、创新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在过去试验的基础上,将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组装到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并注重相关技术的配套使用和集成创新,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努力组建节能、环保、安全和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2.3发挥示范展示作用示范区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设计了统一的技

术展示标识,做到“五个一”,即一块核心示范田、一块示范标牌(1 mxl.5m)、一套实施方案、一套主推技术体系、一名技术指导人员。重点展示不同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处理的防治效果。真正把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作为植保部门防灾减灾的指挥田、宣传田和观摩田。

2.4强化协调配合作用各示范单位按照全国农技中心统一部署,注重上、下结合和横向联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渠道筹措示范经费,扩大示范推广规模,切实把示范区建成政、技、物有机结合和多部门协作配合的防灾样板田。

2.5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各级植保技术人员和农民绿色防控意识和能力,在全国农技中心的统一部署下,2006-2009年在各地大力开展了多层次、全范围的植保技术人员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培养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骨干。一是配合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展示,采用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农民培训,在云南、四川、广西、江西、天津等绿色防控示范区共举办蔬菜、水果、水稻和茶叶农民田间学校320多个,培养农民技术带头人30多万人次:二是分批对承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的市、县(区)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站业务骨干进行了全覆盖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

3工作成效

3.1推广模式不断创新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分别形成了以基地、产品、靶标和作物为主线的多种技术推广模式。如:①以基地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按照目标产品的生产标准,制定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使用技术规范,生产绿色农产品。②以作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

模式。针对作物生长期全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集成多种植保产品和技术,实施全过程绿色防控,保障绿色产品的生产和供应。③以靶标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针对重点有害生物,组织、集成、实施绿色防控。如黑龙江省集成应用“杀虫灯+赤眼蜂+白僵菌”控制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66.7万hm2。④以产品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模式。如以杀虫灯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模式:在水稻上采用杀虫灯+鸭/鱼等技术;在玉米上采用杀虫灯+赤眼蜂/白僵菌;在蔬菜上采用杀虫灯+色板/紫外线;在果树上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针对昆虫性诱剂组装的绿色防控模式有水稻上采用性诱剂+天敌、性诱剂+生物农药等:蔬菜上用性诱剂+色板、性诱剂+微生物农药等。

3.2综合效益显著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期缩短,农产品质量提高,显著提高了生态和社会效益。对2006-2009年全国农技中心直接建立的210多个示范区的系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达80%以上,防控效果达9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5%以上,每667 m2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5%.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到3%~5%。辐射带动区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也达60%以上,防控效果达85%.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0%以上,每667 m2防治成本平均降低5%,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到10%以内。

4 问题与展望

4.1 主要问题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仍然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当前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单一,集成程度不高,系统性不强;二是示范展示区点多面小,不成规模,引不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三是推广方式不适应,推广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上层热下层凉、

业内热业外凉的现象;四是技术储备不够,实用性强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还不多,绿色防控工作发展后劲不足。

4.2 未来趋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是一项持久的植保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技术行为。绿色防控属于公共植保的范畴,是“绿色植保”的体现,是食品安全的依托,具有社会公益性。在植保部门引导下,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应逐步做到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将部门行为逐步上升为政府和社会行为。一要强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要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优化配套各种有效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二要强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示范推广模式创新。三要争取对绿色防控示范推广的投入。各地要力争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补贴纳入专业化统防统治补贴或农业生态补偿的范围。四要强化对绿色防控示范推广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多层次,全范围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各地应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纳入新型植保体系建设规划,利用“植保工程”建设等项目,全面强化绿色防控示范推广能力建设。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品种、合理轮作。 2、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3、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二、物理防控技术 1、色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如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用15-30块黄蓝板,安装在蔬菜、蓝莓、玫瑰等作物时要高于作物15-20厘米,并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果园可挂在果树中部。 佳多粘虫板分黄、绿、红、蓝、白、黑、紫、青、粉、灰十种颜色1、打开即用,使用方便2、特殊色谱,双面诱捕,防治效果显著。3、特定板质,平整不卷曲,防水高粘度胶,抗晒、耐雨淋,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在温度10℃~70℃的环境中基板无明显变形,胶体不流化,遇水不溶解。在使用中,色泽一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向光面与背光面无明显色差。粘虫板材质: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耐湿,双面涂胶、板面不卷曲。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由佳多公司1991年研发生产,频振诱控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诱集害虫。高压电网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粘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1327种成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一般30-50亩左右安装1盏杀虫灯。 3、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导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的数量,达到控制的效果。目前,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一般每亩使用3个诱捕器。 4、避雨控病技术 葡萄生产上,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人为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因子,达到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质量。 5、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最大的好处是保护果实免遭农药污染,生产绿色果品。同时套袋后果实与外界隔离,病虫难以侵害果实,可有效降低病虫发生危害。 三、生物防控技术 利用微生物源、植物、动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霜霉病等。 四、科学用药技术

宁强县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宁强县2010年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我县今年建立绿色植保防控基地4个,其中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基地2个,核心示范区面积500亩,辐射面积3万亩,分别在燕子砭镇枣林坝村和阳平关镇擂鼓台村;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基地1个,核心面积200亩,辐射面积0.5万亩,地处汉源镇二道河村;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基地1个,核心面积300亩,辐射面积0.1万亩,地点在汉源镇安沟村,玉米病虫绿色防控基地2个,分别在巴山镇王家沟村和麦子坪村。现将一年来的绿色植保防控工作简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服务 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成立了县绿色植保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农业局分管局长担任,县农技、植保部门负责人及所属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围绕农作物病虫草防治工作积极开展配套服务,搞好技术指导、编制技术方案、信息上报、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项目实施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2、加强宣传和开展技术培训。全年召开了病虫防控会议3次,就绿色植保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培训班8期,参训人员达1500人次;重点对示范区内所有农户、种田大户、机防队人员进行培训。印发技术资料3000余份。同时,利用电视、黑板报、墙报、标语、病虫情报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与报导,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得到宣传和普及。

3、统一技术指导。绿色植保防控小组成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同时县局还抽调部分技术骨干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重大病虫发生关键时期,实地指导农户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在防治技术上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农药品种、统一病虫防治。 二、主要推广应用技术 1、小麦绿色防控技术:首先搞好农业防治措施的落实。压麦扩油,深翻改土,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对地块中、渠边、路旁杂草进行清理,集中焚烧,减少草籽随麦播种,降低杂草基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基数等农业措施,推广抗病品种青麦10号和西科麦4号100万公斤;适期晚播。其次搞好化学防治措施的落实,掌握好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全面推广15%三唑酮和12.5%烯唑醇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推广包衣种子,翻犁播种防地下害虫,兼治苗期蚜虫;在小麦三叶期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减轻苗期杂草为害,确保苗齐苗壮。重点抓了小麦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两个关键环节化学防治措施落实。小麦返青、拔节初期用井冈霉素或三唑酮,与吡虫啉或毒死蜱混配,以条锈病、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麦蜘蛛、麦蚜。小麦抽穗扬花期选用三唑酮、特普唑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以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为主治对象,兼治穗蚜、红蜘蛛等, 2、水稻绿色防控技术:①实施耕沤治螟;②稻瘟病常发生区淘汰感病品种,推广“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防稻瘟病技术;③种子消毒预防病害发生技术;④秧田用药预防减轻大田病虫害技术;⑤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⑥应用推广绿色农药,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蜡质芽孢杆菌或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用吡虫啉、腚虫脒防治稻飞虱。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与方案 一、各专业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 1、采用浅色饰面或遮荫等手段优化场地热环境;无遮阴的地面停车位占地面总 停车位的比例不超过30% ◆措施:场地中不少于30%的硬质地面有遮阴或铺设太阳辐射吸收率为0.3~ 0.7的浅色材料; 不少于75%的非绿化屋面为浅色饰面,坡屋顶饰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7,平屋顶饰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5; 地面停车位可处于建筑阴影区的地面或配置株间距在6m及以下的乔木; ◆提交资料:建筑竣工图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竣工图、屋顶平面竣工图、场地铺装竣工图及说明、景观种植竣工图、材料检测报告 2、建筑材料满足青岛市现行有效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规定 ◆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不得使用青岛市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目录中的建筑材料,当不得已进行材料代换时,必须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且代换用建筑材料不属于国家和北京是发布的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提交资料:建筑竣工图纸(或精装设计材料用法表)、工程结算材料清单、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验记录 3、所用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标准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措施:材料采购时,要满足图纸的要求,所有材料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在材料采购、建设施工环节中注重建筑材料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并保留其检测报告; ◆提交资料:工程结算材料清单(标明生产厂家)、建材产品检测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材料进场验收及复验记录 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措施:施工单位按照图纸中对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施工 ◆提交资料:结构竣工图纸、预拌混凝土及砂浆的购销合同、供应量证书、供货单、总用量清单等材料; 5、将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且实际回收的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的重量占可再利用与可再循环的固体废弃物的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20%

2011年满洲里市蔬菜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2011年满洲里市蔬菜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2011年,我站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大力推进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科学化进程,确保了全市蔬菜生产安全。现将我市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为确保全市2万亩瓜、菜、薯生产安全,我站根据各类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测报提供的防治适期,积极开展瓜菜薯绿色绿色防控工作,今年综合防控示范面积确定1000亩,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增强了植株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减轻了病虫危害为作物高产高效奠定了基础。 1、农业措施 A、近几年东湖区棚室面积不断增加,今年在龙头生产企业万康公司的带动下,在技术部门指导下,大力宣传无公害生产技术,农民对蔬菜生产有了新的认识,积极投入增施有机肥这场运动中,在春季开始每亩棚室增施羊粪、鸡粪都在万斤以上。施肥多的棚室病虫害明显减轻,特别是今年5月份长期阴天低温寡日照,给棚室瓜菜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实践证明,施肥少的或不施肥的棚室,瓜菜枯委病、霜霉病、白粉病显著增加。 B、蔬菜瓜果育苗期间,首先选用抗病虫良种,浸种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定植时清理田园减少病源,实行轮作换茬,更换病土,合理的肥水管理,及时进行植株调整(棚室经常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物理防治 A、灯光诱杀

示范区使用频振式杀虫灯50盏,用于200亩棚室,1000亩露地诱杀各类蔬菜昆虫,如蝇类、菜青虫、蚜虫、象甲等,频振式杀虫灯的高度离地面1-2米,每晚22:00至凌晨6:00开灯。棚室通风由防虫网控制外界昆虫无法进入棚内。此灯大面积使用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有利于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农业生产安全。频振式杀虫灯每盏可控制50—60亩地。 B、黄板诱集,银灰膜趋虫 示范区内利用蚜虫、白粉虱和美洲斑潜蝇对黄色有强烈趋性的特点,在棚室中每隔10米左右挂一块黄色捕虫板,引诱成虫自投罗网,覆盖面积可以达到90%以上,尽可能的减少害虫的扩散危害。此外,挂银灰膜可驱蚜虫。 3、生态防治 实践证明低温高湿是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发生的主要生态条件,在叶片有水膜的条件,气温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是以上病害发生 蔓延的生态环境条件,所以在棚室管理上要人为的调节温、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温度与湿度影响病害发生的同时同样影响着虫害的发生,所以今年5月份连续低温寡日照,棚室也要经常通风降湿,是防治各种病虫最有效方法。 4、生物防治 满洲里市农牧局从俄罗斯引进的微生物菌肥“艾米乐”生产 企业今年已经投产使用,“艾米乐”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丰富有益微生物,形成再生机制,溶解磷、钾、固氮,使能量立体化汇集,并改善土壤的酸、碱、粘、沙和易涝、易旱等不良性质,促进团粒化,提高土壤的保水和透气性能。其菌群分泌与合成的物质如各种有机酸、氨基酸、酶、活性激素、抗氧化酵素

00市2019年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00000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总结 近年来,为顺应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重视的形势需要,贯彻农业部《到000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我市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为理念,以“一减两提”为目标,以组装配套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为抓手,以推广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为依托,在省站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先后建立了蔬菜、果树、粮食作物等多个防控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收到了良好成效,为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贡献。 一、总体概况 0000年我市主要农作物总种植面积000.0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总面积000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00%。共建立粮油、经济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0个(国家级0个、省级0个、市级0个),示范区面积0.0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00万亩。国家级:**区陈曹乡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0000亩);省级:禹州市鸿畅镇泓硕农业生态园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0000亩);市级:**区五女店镇峰辉盛世蔬菜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0000亩);长葛市优质专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00000亩);河南省小麦产业体系长葛市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0000亩);**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00000亩)。 二、重点示范区工作开展情况及防控成效 0、**区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建立在我市**乡是我市小麦的主栽区,

示范区位于优质小麦集中连片种植区的中心位置,区内排灌方便,沙质潮土、中等肥力、农民种粮积极性高,科技意识较强。核心示范区面积000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0万亩,主要以农业措施、生物天敌、生物药剂等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 (0)农业措施:使用大型深耕机械,深耕耙实土地,选择适合当地的抗耐病品种,确保苗强苗壮,健康栽培。 (0)生物天敌:将该区小麦常年发生量最大,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频次最高的蚜虫作为重点防控对象。采用小麦与早熟品种油菜间套混种模式,每隔000-000米小麦田,种植0.0米油菜。油菜作为天敌储备植物,用于蚜虫的繁殖和栖息,吸引更多蚜茧蜂、瓢虫等天敌昆虫数量。并在麦蚜发生高峰期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增加天敌数量,有效控制麦田害虫发生。 (0)生物农药:播种期种子处理,使用枯草芽孢杆菌+金龟子绿僵菌进行拌种,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返青拔节期,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阿维菌素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等。抽穗杨花关键期,使用金龟子绿僵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预防小麦赤霉病,防治小麦锈病、蚜虫等病虫害。同时加入氨基寡糖素,促进小麦健壮生长。灌浆期,使用苦皮藤素+枯草芽孢杆菌+腐殖酸水溶性肥统一防治小麦穗蚜、白粉病、叶锈病等病虫害。 通过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后,示范区平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0-0次,减少化学农药商品量使用量0.0吨。平均亩产量较常规防治区增产00公斤、增收000元、节支00元,投资收益比0:0,病虫防控及增产

绿色建筑技术要求20200417

绿色建筑技术要求 第一节工程概述 绿色建筑评价目标: 达到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三星级的要求。 第二节技术要求 一、控制项要求 (一)不得发生导致绿色建筑评价不合格的事故; (二)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三)应建立绿色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各级责任人。 (四)《绿色施工方案》技术深度要求 1.《绿色施工方案》中绿色施工目标应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方案。 2.《绿色施工方案》应明确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措施,包括节约用地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措施、材料运输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节能措施、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节能措施、施工用电及照明节能措施、临时用水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主体材料节约措施、装饰装修材料节约措施、水电安装材料节约措施、周转材料节约措施、其他材料节约措施、施工废弃物管理措施、资源再生利用措施、扬尘控制措施、光污染控制措施、水污染控制措施、土壤保护措施、建筑垃圾控制措施、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措施、人员健康保障措施、“四节一环保”宣传教育措施等。 (五)应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1.《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内容应包括:预防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污染、控制扬尘、控制噪声、控制污水排放、防治光污染等。 2.《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包括环境因素分析、控制原则、控制措施、组织机构与运行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检查和纠正措施、文件管理、施工用地保护和生态复原等内容。 3.施工过程中应有实施记录文件及影像记录。 (六)应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1.承包人应有OHSAS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文件,并落实管理责任。 2.承包人应对动火作业、吊装作业、土方作业、管沟作业、有刺激性挥发物作业、受限空间内的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进行识别,建立危险源清单,编制危险作业控制的详细计划和操作规定,应对危险作业人员进行认真培训教育、考核。危险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根据现场作业人员工作性质、工种特点、防护要求,对各类现场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制定标准,并对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发放情况进行统计登记,建立台帐。对个人防护用品的日常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记录并处罚违规行为。 4.施工过程中应有实施记录文件及影像记录。 (七)进场施工前图纸会审时应充分理解项目绿色设计意图,提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后期出现降低绿色建筑标准的变更。 二、评分项要求 (一)按照《绿色施工方案》及《深圳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方案》要求进行落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乐东黎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2年,乐东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开展2012年科技促进年活动,切实强化内部管理与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农技推广能力,为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抓好农业项目建设,全力服务农业生产 示范推广水稻高产技术。2012年乐东县晚稻万亩晚稻示范片选址利国镇的抱佛洋和荷秦洋面积10122亩,涉及5个村庄,4472户,人口18208人,三百亩高产核心示范区设在秦标村东边的抱佛

洋。示范片全面推广“博优225”、”金博优168”等品种,在示范区内,有针对性地对水稻高产创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机插秧等专项示范。尽管今年晚稻生产后期遇到“山神”台风灾害性天气的袭击,全县其他田洋的晚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但示范片由于狠抓了各项防灾减灾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落实到位,大大减轻了灾害的损失。水稻高产创建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于11月7日,通过省级水稻机械实割现场测产验收。现场测产了核心片的两个块田,其一是抱佛洋东片秦标村三队罗三弟家的金博优168,测产面积2.03亩,毛重1149公斤,经晒干扬净,实重896.2公斤,折亩产441.5公斤。其二是抱佛洋西南片秦标村一队关三弟家的博优225,测产面积1.75亩,毛重982.7公斤,干重766.5公斤,折亩产438公斤。专家组根据农业部水稻测产验收办法进行实割、测产,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438公斤,亩增产87公斤,增产品质量7公

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技术 主讲:吴淼生 绿色防控技术是以生态调控为基础,通过综合使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包括农业、生态、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等应用技术,达到有效、经济、安全地防控农业病虫灾害,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粮食作物无污染。 一、为什么要提出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壁垒被打破。农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突破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发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现阶段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我国农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这对植保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什么安全农产品 安全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特点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 1、无公害食品。无公害食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它解决蔬菜生产中的工业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是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而设立的一道基本安全线。进入二十一世纪,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江西非常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2002年江西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有13个,2003年江西获得全国统一标志的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有8个,如永丰的早辣椒、武宁的青鱼、草鱼、鳙鱼、金牛集团的生鲜牛奶等。2006年乐安县优质大米、双孢磨菇和清水竹笋等三项农产品通过了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检测,成为无公害农产品。2007年江西南昌确定了在5年内无公害农产品将达到200个。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采取的植保技术措施主要是:(1)、病虫发生前,综合动用农业、物理、生态和生物等方法,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避免或减少农药的使用。(2)、病虫发生后,及时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精确施药,把握安全间隔期,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主要针对工薪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满足人们对食物质量安全更高的需求,是一类安全、优质、营养型食品。江西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182个,位居全国八强,绿色食品基地数居全国之首。2008年11月份,江西吉水有12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标志。万载的“龙牙”百合为绿色食品AA级。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际绿色需求总量已达到了3000亿美元。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利于出口创汇。 3、有机食品。有机食品面对的是收入高、生活富裕、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是对外贸易的优势产品。江西目前有5个农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如遂川的狗牯脑茶、婺源的大鄣山茶、苦丁茶等。 开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创汇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二)、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农作物有害生物安全控制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这是现代农业生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乐东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香蕉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年种植水稻40万亩,蔬菜30万亩,香蕉12万亩,橡胶16万亩,芒果9万亩,玉米5万亩,龙眼2万亩,荔枝1万亩,还有槟榔、番薯和花生等作物,是海南省的农业的生产大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严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与农业界同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农业防治技术 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 1.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减少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宜于蝗虫等害虫栖息、繁殖的生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将分散的小块耕地连结成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蝗虫、草地螟产卵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如木薯、小杂粮等,以避害或减轻危害。推广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并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技术 3.1黄色粘虫板诱杀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作物定植后在温室大棚内选用0.25m×0.2m或0.4m×0.25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蔬菜大棚的行间、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随植株生长的高度及时调整黄板的高度,每亩地挂黄板20-30块。当板上粘满虫子时及时清除或更换。设置黄板以预防为主,主要在害虫发生初期使用。 3.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方法或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玉米、蔬

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XX市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xxx年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xxx年是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项重点工作的第一年,也是不断夯实各地各部门土壤污染防治责任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正确指导下,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 (一)农用地土壤详查情况。省土壤详查办分配给我市的任务主要为样品采集,包括了xxx个表层土壤样品xxx个深层土壤样品、xxx个农产品样品、xxx个农产品协同表层土壤样品,我市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样品采集工作。 (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xxx年xxx月,我市通过政府采购在全省较早确认了信息采集单位,编制了《XX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一阶段实施方案》,作为我市开展企业用地调查第一阶段的执行方案。召开了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培训动员会,县级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对象工作对接人合计xxx余人参加了培训。信息采集单位于xxx月底正

式开始信息采集工作,采集过程中边采集边排查,新增企业地块xxx家,调查企业(填埋场)数量动态更新至xxx家。 二、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情况 (一)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 1、涉重金属企业全口径统计。组织各区(市)开展了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排查,根据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排查要求,确定了在产、关停以及2014年以后关闭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产能信息,在时限内完成了全口径统计任务。 2、涉镉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出台了《XX市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方案》,成立了涉镉行业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环保、农业、粮食等部门职责分工。根据汇总的需开展排查的重点区域清单,组织环保部门、农粮部门排查工矿业污染源和历史遗留污染源,确定了涉镉重金属企业污染源排查清单,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开展了现场检查。经过进一步排查,建立了我市第一批污染源整治清单。 (二)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制定了《XX市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整治工作方案》,对产生尾矿、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炼渣、电石渣、铬渣、砷渣等固体废物的企业(包括无主堆场)进行摸底排查,排查相关企业(无主堆场)xxx家,确定需要进行整治的企业xxx家,无主堆场xxx 处。

绿色防控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 摘要:在全面回顾2006 年以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技术对策、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产业化推广 绿色防控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1.1 研发了系列绿色防控技术产品 一是理化诱控技术产品。利用昆虫趋光、趋化性等原理,研发了频振式诱虫灯、投射式诱虫灯等“光诱”产品;性诱剂诱捕和昆虫信息素迷向等“性诱”产品,黄板、蓝板及色板与性诱剂组合的“色诱”产品;诱食剂诱集害虫的“食诱”产品。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组装集成了与上述“四诱”产品相配套的应用技术。二是驱害避害技术产品。利用物理隔离、颜色负趋性等原理,开发了适用不同害虫的系列防虫网产品和银灰色地膜等驱害避害技术产品;利用生物的生理现象,开发了以预防害虫为目的的驱避植物应用技术。如果园常用的驱避植物有蒲公英、鱼腥草、三百草、薄荷、大葱、韭菜、洋葱、菠菜、串红、除虫菊、番茄、花椒、芝麻、金盏花等。三是生物防治技术产品。开发了捕食螨、赤眼蜂、丽蚜小蜂、平腹小蜂等天敌繁育和释放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棉田天敌诱集技术,蜘蛛、青蛙、益鸟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以及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微生物制剂防治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茶叶和蔬菜病虫害技术。完善了天然除虫菊素、蛇床子素、苦参碱、小檗碱、苦皮藤素、印楝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防治蔬菜、果树、茶叶等病虫害技术,以及宁南霉素、春雷霉素、申嗪霉素、多抗霉素、武夷霉素、中生菌素、多杀菌素等抗生素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技术。四是生物多样性技术。利用品种间抗病性的遗传多样性和植株的物理性状,研发了水稻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利用果树和杂草生育期时间差,研发了果园生草技术,为果园天敌昆虫提供了繁育场所,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利用小麦不同抗性品种的抗病基因差异,通过品种混播增加遗传多样性,研发了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技术。五是生物工程技术。利用基因重组、转基因育种等技术,研发了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种间融合菌株,具有抑制多种植物病原菌和毒杀鳞翅目幼虫的能力。开展了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研究,在甜菜夜蛾4 龄幼虫体内注射源自几丁质合成酶A 基因的siRNA 或dsRNA,成功得到RNAi 现象;饲喂大肠杆菌表达的SeCHSA 的dsRNA 后,处理组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并大面积应用了转Bt 基因棉花等产品。六是生态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农业防治技术为主的稻田深耕灌水灭蛹技术;以改造蝗虫孳生地环境为主、组装配套种植香花槐、冬枣、苜蓿等植物的生态控蝗技术;以越夏菌源区治理为主,综合运用深翻除草消灭自生麦苗、适期晚播抗病品种、秋播拌种等综合措施的小麦条锈病源头治理技术和保护地蔬菜温湿度调控防治病虫害等技术。 1.2 集成了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是以基地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主要农产品为主线,以重要靶标病虫害为对象组装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目前众多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均采用此类技术模式。二是以作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作物为主线,根据其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组装关键技术产品,形成全程绿色化防控技术模式。目前在蔬菜、果园等鲜食农产品上大多推广此类技术模式。三是以靶标有害生物为主线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农作物重要靶标病虫害为主线,组装绿色防控技术或产品,形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例如,东北春玉米的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南方水稻的稻瘟病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体

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3篇

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3篇 水污染防治工作总结1 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相关工作开展如下。 (一)加快推进相关治理工作。 一是加快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工程进度。 该工程于20xx年10月开工,投资约6000万元,扩建2.5万吨/日处理规模,同时对处理设施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进行提标改造。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的80%,预计6月底前完工。 二是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我县有3个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目前均在加快工程进度,确保20xx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运行,同时对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运行管理、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 三是全面推进城区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工程。 已投入6000多万元开展城东片区、邱塘片区、杨桥片区管网建设工程,累计建成管网7.4公里;对城区雨污水管网开展全面摸排工作,对发现的截污不到位、雨污合流问题立即进行整治。 四是启动老赵店河、古襄河水环境治理工程。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500万元,通过截污纳管、底泥修复、曝气增氧、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建立河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保证水质持续改善。目前工程已完成挂网招标,即将动工。

五是加强畜禽养殖整治。 以滁河、襄河沿线1050米为主要重点,对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关闭拆除,已拆除襄河沿岸养殖场96家、滁河沿岸养殖场87家,全县禁养区累计拆除278家;同时加强对限养区、可养区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对水质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依法严厉查处。 六是大力开展农业面源防治工作。 已组织开展滁、襄河流域8镇13个村的种植业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成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专业技术组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户多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技术,构建生态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减少农业生产对两河水体的污染。 (二)强化治理工作调度。 一是县效能办、县政府督办室、县环委办于今年3月12日联合对县规建、水利、国土等部门及相关镇下达滁、襄河治理任务交办单,明确管网建设、畜禽养殖整治、河道治理等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间,定期对交办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滁、襄河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查调度,强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拆除、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作,针对整治工作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立即予以现场调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责任主体,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限时解决;对工作推进较慢的单位,责令其严格按照整治方案,不折不扣加以完成,必要时移交县纪委处理。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水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在完成田土翻耕和灌水(深度以淹没稻桩为度),持续时间3-4天,可杀死越冬螟虫60-70%。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可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 (2)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病虫枝、病虫干僵果。彻底刮除主干、大枝上的老皮,带出园销毁。 (3)蔬菜田合理轮作,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及病虫残体,施足基肥。 (4)果树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危害。 (5)科学肥水管理。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科学管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

植保植检工作总结

植保植检工作总结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植保植检工作总结(一) XX年,我站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县农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积极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全站人员精诚团结、爱岗敬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为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加强植保队伍与预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与监测预警能力。一是举办测报知识培训班4期,培训县、乡(镇)农技员102人;选派县、乡(镇)农技员参加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短期植保知识培训5

期32人,全县植保队伍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二是各乡镇农技站利用农技推广项目,配全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显微镜等办公、仪器设备,能及时对病虫害调查数据进行传送、分析。三是建立预测预报短信平台。建立了一个由县、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全县1142个村的村长、支书,16个病虫害统防统治合作社负责人,226个种田大户组成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短信平台,县-乡(镇)-村-合作社(农户)四级预警网络逐渐完善,确保病虫害防治信息在全县广泛传播。 2、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及时,为农民科学治虫防病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县地域广阔、种植结构与生态条件复杂,病虫害种类多,大发生的机率高,预测预报工作量与难度大。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全站人员发扬“泥腿子”精神,常年工作在田间地头、村组院落,通过深入开展田间调查,详细掌握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态,通过病虫情报及公告板、手机短信、微信、广播、电视、宣传车等方式及时将防治信息传给了千家万户,确保了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共组织乡村农技员、村组干部开展虫情会商85次,出版病虫情报12期下发15000份,开展水稻、油菜、玉米病虫害防治电视预报6期,在吉庆、科头、维山、洋溪、石冲口、炉观、西河、孟公等粮食主产乡镇张贴病虫情报公告板5期1000份;群发防治短信21000条,病虫防治

大豆的绿色防控技术

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指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种植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播种后不能适期出苗、出壮苗和伞苗,苗期生长还能受病虫草危害,造成苗稀、苗弱,产量低,品质和效益差。我国加入WT0后,大豆生产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质量不高、加工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大豆病虫草害比较严重,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灰斑病、食心虫、蚜虫及鸭跖草、野黍等常年发生,对大豆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大豆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即以农业防治为主,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逐渐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的技术方法。 下面我将分点进行介绍:(一)综合运用农业措施创造利于大豆生长的环境条件。1、选用抗病、虫品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虫的高产品种,通过选择抗病品种来减少用药种类和用药量,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污染。2、合理利用套作大豆(西南地区的麦玉豆套作模式)、轮作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及其它经济作物(亚麻、甜菜、玉米、菜豆):实行合理耕作制度可以抑制土壤中有害病原物,减轻害虫种群数量,抑制草荒的发生3、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够改善大豆的营养条件,提高大豆的抗逆性,施肥时以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要做到因土施肥,因品种施肥,分期施肥,特别注意在三片复叶期,在花荚期补施有机液肥或生物菌肥,以进一步提高大豆的抗病虫能力。4、加强管理:要做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可以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在田间管理时通过中耕除草对病源和虫源进行机械破坏性杀伤.减少病虫源,达到防病虫目的。要及时伏秋翻地,破坏害虫和病菌的生存场所,以减轻病虫的危害。(二)生物防治。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l、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并放养天敌昆虫:施药时应控制施药种类和数量,不要随意加大药量和施药浓度,保证天敌昆虫的生存、繁殖,以帮助我们杀死害虫或通过饲养释放天敌昆虫来减轻害虫危害。2、应用生物农药在大豆虫害上推广青虫菌、杀螟杆菌、白僵菌等生物药剂防治害虫。(三)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等优点。防治根腐病:用50%多福剂拌种,达到种子量的0.4%;防治灰斑病和食心虫:在7月末8月初喷施50%多菌灵1.5公斤/公顷+2.5%敌杀死0.45升/公顷;蚜虫防治:当田间百株蚜虫量达到1500头时进行防治,防治时喷施吡虫啉25克/公顷。化学除草时可以采用播处种前封闭除草和茎叶处理两种方法:封闭除草配方为90%禾耐斯2升/公顷+75宝收20克/公顷;茎叶除草根据杂草种类进行选择,禾本科草多时可喷施拿捕净、精稳杀得、精禾草克。阔叶草多时可选择虎威、苯达松等,两者兼治可选用虎威1.5升/公顷+拿捕净1.5升/公顷,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如普施特、豆磺隆等。另外几种难治杂草的防除方法:苣荚菜、刺儿菜、大刺儿菜(大蓟)深翻整地,可消灭70%~80%的杂草,通过整地把苣英菜地下根茎切成小段,便于用除草剂防治。前茬小麦用2,4一D丁酯+百草敌或巨星、宝收防治或大豆田收割前可用2.4~D丁酯防治。大立播前或播后苗前可采用的除草剂:每公顷用48%广灭灵1000-1500毫升(最好拱土期施药);或每公顷使用75%宝收30—40克。几种除草剂的具体使用方法3.86%灭草猛乳油。灭草猛对大豆安全,每公顷48%氟乐灵乳油975毫升与86%灭草猛乳油1950—2475毫升播前混土使用,收效更佳。喷药后立即尽早地混入土内,以防挥发与光解。如果灭草猛单独使用,要考虑土壤质地。轻质土每公顷用药2625毫升,中质土每公顷用药3375毫升,重质土每公顷用药3975毫升。灭草猛的防除对象是:稗草、马唐、狗尾草、野燕麦、石茅、香附子、牛筋草、马齿苋、鸭跖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