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信号多级放大电路设计-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多级放大电路的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电路的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电路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各自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多级放大电路中各级之间的信号传输特性,解释信号放大的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表达式计算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功率增益等关键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多级放大电路,并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测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多级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多级放大电路在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电子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了解多级放大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科技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多级放大电路基本原理:介绍多级放大电路的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信号在多级放大电路中的传递过程。

2. 多级放大电路的级联方式:分析常见的级联方式,如共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级联,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多级放大电路参数计算:讲解电压增益、功率增益、带宽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 多级放大电路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多级放大电路,包括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搭建电路和调试。

5. 多级放大电路仿真与实验:运用仿真软件(如Multisim、Proteus等)进行电路设计和测试,以及实验室实际操作,验证电路性能。

多级放大器电路实训报告

多级放大器电路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多级放大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

2. 掌握多级放大器电路的搭建与调试技术。

3. 学习分析多级放大器电路的性能指标,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频率响应等。

4. 熟悉常用放大器电路的耦合方式,如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等。

二、实验原理多级放大器电路是由多个单级放大电路级联而成,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

通过级联多个放大电路,可以实现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多级放大器电路的搭建与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电路,如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

2. 确定各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如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等。

3. 设计各级放大器的电路参数,如晶体管型号、电阻阻值、电容容值等。

4. 搭建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

三、实验内容1. 搭建共射放大电路,并进行调试。

(1)电路搭建:选择合适的晶体管(如2SC1815),设计电路参数,搭建共射放大电路。

(2)调试:调整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通过测量输入输出电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2. 搭建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电路,并进行调试。

(1)电路搭建:选择合适的晶体管,设计电路参数,搭建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电路。

(2)调试:调整各级放大器的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通过测量输入输出电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3. 搭建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电路,并进行调试。

(1)电路搭建:选择合适的晶体管,设计电路参数,搭建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电路。

(2)调试:调整各级放大器的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通过测量输入输出电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4. 搭建变压器耦合多级放大器电路,并进行调试。

(1)电路搭建:选择合适的晶体管,设计电路参数,搭建变压器耦合多级放大器电路。

(2)调试:调整各级放大器的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通过测量输入输出电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共射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_v = 40输入电阻:R_i = 1kΩ输出电阻:R_o = 1kΩ2.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_v = 200输入电阻:R_i = 10kΩ输出电阻:R_o = 1kΩ3.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_v = 300输入电阻:R_i = 10kΩ输出电阻:R_o = 1kΩ4. 变压器耦合多级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A_v = 500输入电阻:R_i = 10kΩ输出电阻:R_o = 1kΩ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多级放大器电路的工作原理、搭建与调试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多级放大器的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器的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级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各级放大器的作用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多级放大器的电路图识别和绘制方法,了解不同类型多级放大器的特点和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多级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功率增益等性能参数,并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多级放大器电路,并进行仿真实验。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仪器,对多级放大器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实验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多级放大器的设计、搭建和调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多级放大器,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多级放大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多级放大器原理-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多级放大器的级联原理- 各级放大器的作用和功能2. 多级放大器电路- 电路图的识别和绘制- 常见多级放大器电路类型- 多级放大器电路的连接方式3. 多级放大器性能参数- 电压增益、功率增益的定义- 数学表达式的推导和应用- 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4. 多级放大器设计与应用- 设计原则和方法- 仿真实验操作-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 实践操作- 多级放大器电路搭建- 性能测试与数据分析- 故障排查与调试技巧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多级放大电路设计报告

多级放大电路设计报告

多级放大电路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级放大器的设计方法,掌握各种参数值的计算。

2、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二、设计思路根据模拟电路知识,单级放大电路基本达不到技术指标,故设计考虑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包括二级(射极跟随器+共射、电流串联负反馈共射放大+共射、共射+共射),三级及以上。

三、方案选取讨论①射极跟随器+共射()64125.125.125.1////801002222212121〈=≈Ω≤≈Ω〉〉Ω〉〉Ω≥∴≈=Ω≥i C u u C o i e i e i e i i r R A A K R r k r k R k r R r R r k r βββ而由以上结论,放大倍数64222〈=≈i C u u r R A A β,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②电流串联负反馈共射放大+共射()[]()64//125.11001//12221121212111〈≈⨯+=⨯=∴Ω≤≈Ω≥∴Ω≥≈++=e C i C e be i C v v v C o e e e be b i R R r R R r r R A A A k R r k R k R R r R r ββββββ由以上结论,放大倍数()64//1222112121〈≈⨯+=⨯=e C i C e be i C v v v R R r R R r r R A A A ββββ,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③共射+共射由于共射组态输入电阻大,放大倍数大,可采用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满足要求。

④多级组态由于3级或3级以上连接易产生自激,而且比较耗用元器件。

故本设计不采用。

四、共射+共射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1、电路原理图和微变等效图电路原理图微变等效电路图2、详细计算电路元件参数(过程)(1)确定反馈系数F,反馈深度D根据要求Auf 100普通两极阻容耦合共射放大器开环增益Au容易作成百倍—1千多倍D=几—十几选定D=5(Avf要留余量)FA A A u u uf +=1当A u 很大时,∣A u F ∣>>1,所以uf A F 1≤,选取uf A =120.083.01201==F 。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要求(二)内容:设计一个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利用构成四极管栅极基本电路的三极管,放大10KHZ频率、50mV幅值的脉冲输入信号,放大倍数在20以上,输出的信号的频率和幅值保持与输入信号基本相同,对输出节目信号加以调制,并对加载的模拟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研究各器件的参数对输出性能的影响,指出最佳仿真结果并给出改进措施。

(三)目的: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构成、功能和高频放大电路器件工作特性。

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最佳设计技术。

二、环境准备1. 硬件环境:采用N-TFP1台式模拟仿真器,加载电路模块中心,采用新建封装原理图加载模拟电路,采用CALAY抽象类完成模拟仿真;2. 软件环境:在C++编程环境下,编写模拟仿真程序,关于比特信号的模拟仿真均可完成;3. 仪器设备:示波器、示波器频率发生器、模块功率发生器,执行现场测试和分析仿真结果。

三、仿真实验(一)分析仿真电路和节点参数,进行电路建模;(二)基本模型程序实现,完成仿真程序编程,根据仿真结果对放大电路及节点参数进行修正,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三)进行实时强大的现场测试,观察示波器的状态,并同时计算信号的准确峰值。

(四)通过统计仿真结果,分析节点参数和各模块误差。

(五)通过实验测量信号分析仪对放大倍数、放大品质系数、信号-噪声比等噪声参数进行测试,实现仿真结果的精确测试,准确分析放大器模型参数对信号有效程度的影响;四、总结和结论(一)本次课程设计完成了小信号的放大电路的仿真模型的设计,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得到了正确的放大电路设计;(二)本次课程设计完成了放大电路的实时现场测试,通过实时测试,我们了解了放大电路的性能;(四)本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理解,使学生掌握高频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多级负反馈交流放大电路的课程设计(模电)

多级负反馈交流放大电路的课程设计(模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称姓名学号院、系、部专业指导教师201 年月日多级负反馈交流放大器的电路设计佳伟(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41300)1.设计目的(1)进一步掌握放大三极管的使用方法;(2)进一步掌握中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的设计思想。

2.设计思路(1)从原理出发选定设计方案;(2) 设计采用负反馈网络电路和采用三级放大电路;(3)确定各级参数。

3.设计过程(1)电路设计方框图及功能描述图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框架(2)电路的设计如图2所示是一个三级放大电路,信号从输入级经电容耦合与一级放大电路的基极相连,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直接和下一级放大电路的基极相连。

发射极的电阻和旁路电容保证了电路对交直流的反馈,集电极的电阻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信号经二级放大电路放大后由集电极输出经电容耦合后与下一级电路相连。

同时电阻Rb1与上级电路形成电流并联负反馈,Rc2稳定该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第三级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所以信号由发射极输出经电容耦合作用与负载同时R f3级放大电路形成电压串联负反馈使整个电路稳定图2 多级负反馈式放大电路(3)确定第一级电路的参数电路如图3示为了提高输入电阻而又不致使放大倍数太低,应取E1I =0⋅5mA ,并选1β=50,则be1r ='be1r +(1+1β)E1TI U =300+(50+1)5026⋅Ω⋅≈95K 2利用同样的原则,可得'c1be11F11be1c1'1u1R r R )1(r R A ⋅≈++⋅=βββ⎪⎪⎪⎪⎭⎫⎝⎛⋅+F 1be 11R r11β为了获得高输入电阻,而且希望u1A 也不要太小,并与第二级的阻值一致以 减少元器件的种类,取Ω=51R F1,Ω⋅=3K 3R c1',Ω=15K R c1。

选1V U E1=,951050501R I 1R F1E1E1⋅=⋅-⋅=-=K Ω,选Ω=2K R E1。

多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

多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和作用;•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调整方法;•熟悉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失真现象;•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和调试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多级放大电路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能够运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和调试;•能够绘制多级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和测试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测试和调试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和作用:介绍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输入级、输出级、中间级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调整:讲解如何通过调整偏置电阻等元件的值,使得放大电路在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工作,以及如何通过反馈网络调整动态工作点。

3.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和失真现象: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如低频特性和高频特性,以及失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

4.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和调试方法:介绍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测试和调试的方法,如测试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多级放大电路的理解和疑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路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多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多级放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多级放大电路姓名:年级专业:2010电信(双学位)指导老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信专业日2月7年2011.摘要【摘要内容】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放大电路。

这些放大电路的形式不通,性能指标也不同,使用的元器件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用来进行信号的放大,其基本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

在这些放大电路中,单管放大电路时构成各种复杂电路的基本单元。

本文以几个简单的放大电路为例,介绍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计算方法。

本着从简单到复杂的分析思想逐步对电路进行剖析,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个放大登记的输入输出电阻和静态工作点。

通过这次设计的思考和查阅资料我不仅对放大电路有了深一层的认识还对功率放大器有了更深的学习。

通过此次研究加深在放大电路上的理解,使其在工作学习中运用的更加熟练。

【关键词】:放大电路原理;多级放大电路的概述;运行参数,放大倍数,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2目录摘要 (2)第一章放大电路基础 (3)1.1 第一种类型的指标:.............................................................................................. ..41.2 第二种类型的指标.................................................................................................. ..61.3 第三种类型的指标:.............................................................................................. ..6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7)2.1 BJT 的结构 (7)2. 2 BJT的放大原理 (8)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9)3.1 多级放大电路的概述 (9)3.2 耦合形式 (9)3.3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 ............................................................................... . (11)3.4 设计电路的工作原理 (12)3.5 计算参数 .......................................................................................................... .. (13)总结......................................................................................................................... (14)参考文献 ................................................................................................................ (14)3第一章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基本指标:“放大”这个词很普遍,在很多场合都会发现放大的现象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课题名称:小信号多级放大电路设计一、设计目的1.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和主要流程。

3.学习模拟电路的制作与调试方法。

二、设计要求1.输入电压:Vi p-p =30mV。

2.输入电阻:10k~40k。

3.频率特性:100HZ~100kHZ。

4.总谐波失真度(THD)≦3%。

5.供电电压:15V。

6.电压增益:100倍。

7.全部用分立元器件组成,不得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等集成电路。

核心部分必须包含两级共射放大电路,耦合方式自选,在确保指标的前提下可自行添加其他电路。

8. 所有元器件必须为标准件,且平均每级电路中包含的电位器个数不得超过1个(其中指标为增益可调的电路,每个电路的电位器总个数可增加1个),最多不超过3个。

三、方案设计1.负反馈的类型在输出端,取样方式分为电压取样(电压反馈)和电流取样(电流反馈),在输入端,比较方式分为串联比较(串联反馈)和并联比较(并联反馈)。

因此负反馈放大电路有四种类型: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引入负反馈使增益下降闭环增益表达式为=A/(1+AF)Af其中D=1+AF为反馈深度。

深度负反馈D>>1条件下Af≈1/F(2)负反馈提高增益的稳定性易得:d Af / Af=d A/(1+AF)*A=d A/D*A上式表明,反馈越深,闭环增益的稳定性越好。

(3)负反馈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串联负反馈使Ri 增加,并联负反馈使Ri下降。

程度取决于反馈深度:R if =(1+AF)Ri(串联负反馈)R if = Ri/(1+AF)(并联负反馈)电压负反馈使Ro 下降,电流负反馈使Ro增加。

程度上取决于反馈深度:R of =(1+AF)Ro(电流负反馈)R of =Ro/(1+AF) (电压负反馈)(4)负反馈展宽频带基本放大电路高、低频响应均只有一个极点时,闭环上、下限截止频率为:f Hf =(1+AF)fHf Lf =fL/(1+AF)3.方案确定输入电阻:10k~40k,分析可知电路具有输入电阻较大的特点,则电路第一级要引入共集电路提高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1k,不是太小,则输出级不需要引入共集电路。

电压增益:100倍,且题目要求必须要有两级共射电路,则电路分为两级共射放大。

频率特性:100HZ~100kHZ,每一级的电容耦合,本来用10uF,但是通频带在仿真的时候下限只能达到290HZ,上限能达到4.5MHZ。

所以用47uF电容耦合,能展宽通频带。

四、电路设计设计电路图如图1所示图1放大电路原理图电路由三级放大电路构成,分别为Q1,Q2,Q3,,每级和输入输出端用电容C3,C4,C5,C10耦合。

下面分别分析。

第一级Q1放大电路,即跟随器。

R16和R17为Q1提供基极偏置,R18作为发射极电阻。

该级作为输入级,一方面能提供很高的输入电阻,一方面有很小的输出电阻,对后面放大电路没有影响。

第二级Q2放大电路。

R1和R2为Q2提供基极偏置,R4和R5为发射极电阻,C8为R5的旁路电容(能通过储存电荷抑制电压降并在有电压尖峰产生时放电,消除电源电压的波动),R4为射极反馈电阻,R3为集电极电阻。

第三级Q3放大电路。

R6和R7为Q3提供基极偏置,R9和R14为发射极电阻,C7为R14的旁路电阻,R9为射极反馈电阻,R8为集电极电阻。

下面分析电路中的反馈部分。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电路要稳定增益,并且具有较高输入电阻和较低输出电阻。

因此不需要引入深度负反馈,且类型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由于开环增益A是闭环增益A的(1+AF)倍,开环增益比较大,,f其中输入级提供大的输入电阻,后两级提供足够高的开环增益。

从第三级的集电极输出反馈到第二级的射极,用电阻作为反馈。

其反馈系数F≈R15/(R15+R10)因此由负反馈条件有闭环增益≈1/F≈1+R4/R15Af为得到Af=100, R4尽量的小使第二级的开环增益提高。

五、元器件使用列表电位器:104*1 501*1 504*1电阻:51Ω*2 1k*2 3k*1 3.6k*1 6.8k*1 10k*2 510k*2 三极管:2N3904*3瓷片电容:104*1电解电容:10uF*5电解电容:47uF*2六、电路仿真1、闭环增益A f =Uo/Ui图2中频仿真图频率在1KHZ,输入为30mv正弦波下,闭环输出为3v,失真度为0.527%<=3%,A f =Uo/Ui=3000/30=100,符合设计要求。

2、输入电阻方法1:图3欧姆定律测试输入电阻仿真图在输入端串联电流表测量电流,再通过欧姆定律算出算出输入电阻。

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实现,万用表测量精度达不到。

方法2:图4外接电阻测试输入电阻仿真图图5外接电阻测试输入电阻仿真图在输入端串联和输入电阻差不多阻值的电阻,通过示波器观察通过电阻前后的波形,并记录其峰峰值,再根据R*U i/(U s -U i)算出其输入电阻。

R i=27K*15.5/(30-15.5)=28.86K。

这种方法实际能测出来,但是电阻的选择很重要,要与输入电阻匹配。

3、输出电阻图6空载测试仿真图图7负载测试仿真图在闭环的时候,U L=3.07V,这是带负载的时候的电压,不带负载的U o=3.52V,那根据公式R o=(U o/ U L-1)R=(3.52/3.07-1)3K≈439.7Ω。

4、通频带20lg(0.707A u)=36.9dB时f L≈60HZf H≈4.5MHZ。

BW=f H -f L≈4.5MHZ图8上限通频带仿真图图9下限通频带仿真图5、反馈深度图10反馈深度测试仿真图为3.52V,又反馈系数F≈R4/(R15+R4)=51/7551≈0.0067。

则反馈开环的Uo深度为D=1+AF=1.67。

6、静态工作点图11静态工作点测试仿真图7、实物测试(1)放大器基本特性参数(表1)表1 静态工作点数据记录根据共集和共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公式得到: I BQ =(V CC -U BQ )/R b2-U BEQ /R b1I CQ =βI BQV CEQ = V CC - I CQ (R C +R e )I BQ =(V BB -UBEQ )/[R b +(1+β)R e ]I CQ ≈I EQ =(1+β)I BQ V CEQ = V CC - I EQ R e(2)f = 1KHz 系统电压增益(表2 )表2 电压增益数据记录(3)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表3)表3 输入输出电阻数据记录(4)频率特性(表4)表4 频率特性测试通频带下限F L (Hz)通频带上限F H (KHz)85 110(5)输入输出波形、幅频特性曲线图12幅频特性测试仿真图七、实物测试闭环的输出曲线图13中频实物测试图图14下限频率实物测试图图15上限频率实物测试图实物图16实物图片八、总结1、理论总结1)在设计多级放大电路时,各级静态工作电流选取的一般原则是要求使各管都工作于放大区,且有足够的动态范围。

另外,由于增益与工作点有关,设置工作点时要兼顾增益的要求。

2)在调试电路时候,有时会遇到自激震荡。

消除的办法是首先应加在反相放大的增益尽可能大,以使等效的密勒电容值尽可能大,因此密勒补偿电容应接在增益最高的第二级的输入输出两端间最合理。

由于此电容等效为输入端对地电容时要密勒倍增,因此其本身的容量应很小,可以从最小的电容开始。

3)为消除电源内阻和分布电容等寄生参数可能引起的寄生振荡,通常采用电源去耦电路。

即在各级放大电路的直流供电线间串接一个电阻,电容分压网络,使信号压降几乎全部降在电阻上,反馈回来的信号很小。

4)如果输出波形失真,那先查下哪一级失真。

再测下其静态工作点,看看是以减小基极静哪种失真,是饱和的话,那就适当降低Q点,可以增大基极电阻Rb态电流I BQ,从而减小集电极静态电流I CQ;也可以减小集电极电阻,从而增大管压降V CEQ。

如果是截止,那只有增大基极电源V BB,才能消除截止失真。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模电课程设计,我从根本上了解了多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参数的计算,基本的调试等。

从每一级的偏置电阻,射极电阻,共集电阻的计算,到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和选取。

严格根据课程要求来设定电路图,选取共集电路作为输入级和共射电路作为放大级,最后我组所有成员的实物均符合设计要求。

九、参考文献[1] [日]铃木雅臣著《晶体管电路设计》,科学出版社。

[2] 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谢佳奎主编. 电子线路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朱正涌编著.半导体集成电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6] 彭介华主编.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