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彩虹见证科学底下的经络奥秘

合集下载

人体十二经脉揭秘

人体十二经脉揭秘

人体十二经脉揭秘及统全息生命机理与微全息生命机理探微再版说明本人与祝道长虽未曾谋面,但神交已久,知道长是有道德的高人。

一偶然机会,得祝道长最新佳作,遂展开细读。

通篇阅览之后,发现祝道长确实道高德深,其心忧天下,情系道教的拳拳之心实在令我感动不已。

其作以自己修炼的切身体验为基点,联系《道德经》及其它经典,论述“十二经脉”的奥秘,在祖国“十二经脉”的基础上提出全新发现,并由此推演出人体“微全息”与宇宙“统全息”的关系。

其观点新颖,论证充分,对道学和医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新的思路和发展理念。

其理甚真,其法可行。

此书的问世,定将给医学界和道学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然而,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明显不足之处。

如错字较多,断句不对,词语重复,用词不妥等。

这严重影响了读者顺利阅读和理解,作为一出版物,是不应当的。

这里面有原因,由于作者知识水平不高,用词多为口语,参加修订的又非专业人员,乃一批在校学子,既要学习知识,又没有条件(连电脑都要用网吧的),而且全部是义务参加,实在难为他们了。

本人没有半点指责之意,而实际上非常敬佩他们的行为。

本人曾做过一年编辑,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遂义不容辞提出担任修改祝道长新作的任务。

经张谦同意,历时四日,终于成稿。

本次修改,没有增删原版中的任何内容,只对错字,断句错误及用词有改动,以使读者能顺利阅读和理解。

如获祝道长充许,方得再次修改,主要是调整逻辑结构,修改、增加标题。

代序梁思宇此著上下卷分别名为《黄帝十二经脉揭秘及应用》和《人体十二经脉揭秘及统全息与微全息生命机理探微》,阐述的是联系着宇宙人生、社会宗教、医学、人体科学与哲学、道学的道理,所以在为祝道长此书作序时,还是先讲讲宇宙道德与道教,道文化吧。

何为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

宇宙即指时间又指空间,任何物质、反物质都在其中(包括暗物质、暗能量)。

所谓“世界”也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特定时间与空间。

彩虹形成应用的物理原理

彩虹形成应用的物理原理

彩虹形成应用的物理原理1. 引言在自然界中,彩虹被视为美丽而神秘的现象。

它出现在雨后的天空中,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惊喜和快乐。

然而,许多人对彩虹的形成原理一无所知。

本文将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并探讨其在科学和应用领域的潜力。

2. 彩虹的形成原理彩虹的形成是由光线在水滴中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当太阳照射在雨滴上时,光线首先进入雨滴,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发生折射。

折射后的光线改变了其传播方向,然后被雨滴内壁反射回来。

在经过再次反射后,光线离开雨滴,并再次发生折射。

这些过程中,光线的不同颜色由于其波长不同而发生衍射,从而形成了彩虹的颜色谱。

3. 彩虹的组成彩虹的颜色通常由七种基本颜色组成,即红、橙、黄、绿、青、蓝和紫色。

这些颜色之间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光谱。

通过了解光的色散原理,我们能够解释为什么彩虹的颜色是如此鲜艳明亮。

4. 彩虹的主要特征彩虹的主要特征包括弓状形状和特定的颜色顺序。

彩虹通常呈现出一个由红色开始、紫色结束的半圆形弯曲轨迹。

这是由于雨滴在空气中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现象导致的。

每一滴雨水都能够发生这些光学现象,因此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形成了彩虹。

5. 彩虹的应用彩虹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科学和技术的领域。

以下是一些彩虹应用的例子:•光学仪器:彩虹的形成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的设计和制造中。

例如,某些光学仪器使用彩虹颜色的光来进行测量和校准。

•涂料和染料:彩虹的颜色和色彩搭配在涂料和染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颜色可以帮助人们创造出吸引人的视觉效果。

•光学通信:光学通信系统利用彩虹现象的特性进行信号传输。

通过控制光的波长和衍射效应,可以实现高速和高带宽的数据传输。

•教育和科普:彩虹作为一种有趣和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被广泛用于教育和科普活动。

通过解释彩虹的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光学现象。

6. 结论彩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美妙的物理过程,它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还在科学和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彩虹的形成与原理

彩虹的形成与原理

彩虹的形成与原理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当我们抬头望向天空,常常会惊喜地发现一道绚丽多彩的弧形彩带横跨天际,那就是美丽的彩虹。

彩虹那迷人的色彩和独特的形状总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那么,彩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原理呢?要了解彩虹的形成,首先得从光的特性说起。

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的特性,同时也表现出粒子的性质。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白色光,其实并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其中就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当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就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简单来说,就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阳光进入水滴后,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水中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它们会被分开,就像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一样。

接着,这些被折射分开的光线会在水滴的背面发生反射。

反射就是光线遇到障碍物后改变传播方向,沿着原来的相反方向返回。

经过反射后的光线再次从水滴中射出时,又会发生一次折射。

经过这一系列的折射和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就会以不同的角度从水滴中射出。

我们看到的彩虹,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水滴所折射和反射出的光线组成的。

那么,为什么彩虹总是呈现出弧形呢?这是因为在特定的角度范围内,我们才能看到折射和反射后的光线。

以观察者的眼睛为顶点,向对面天空看去,与阳光形成约 42 度夹角的地方,就是能看到彩虹的位置。

由于这个角度是固定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彩虹就呈现出弧形。

此外,彩虹的颜色顺序总是固定不变的,从外到内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波长越长的光折射率越小,所以在折射和反射过程中,红色光的折射角度最小,紫色光的折射角度最大。

有时候,我们还会看到双彩虹的现象。

在主彩虹的外侧,会有一道颜色较淡、顺序相反的副彩虹。

这是因为光线在水滴中经过了两次反射,导致光的强度减弱,颜色也变得较淡。

除了雨后的天空,在瀑布附近、洒水车后面等有水雾的地方,我们也有可能看到彩虹。

张长琳修改

张长琳修改

审校Review张长琳1943年出生于贵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生物物理学家,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生物物理教授,现旅居德国,任德国Siegen大学音乐和音乐教育系客座教授、美国Temple大学前沿科学中心顾问、瑞士出版的国际学术刊物《物理治疗和生命物理学国际学报》主编。

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物物理、经络、细胞、肿瘤免疫、生物体电磁场、音乐医疗等方面教学与研究,此间曾负责“针灸全息性和经络运动的计算机模拟”等科研项目。

1980年在天津创办《长寿》杂志。

1990年起为英国和德国访问学者。

1996年在杭州主编并出版与11个国家的生物物理学家共同写作的英文学术论文集《Current Development of Biophysics》,即《当代生物物理学进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1999年起,分别在德国Siegen大学、Hamburg大学,瑞士Socrates 保健中心等地做音乐治疗,及睡眠品质研究。

2011年起,在北京,瑞士等地每年举办《生命物理学论坛》,与有关学者一起探讨“古典中医与现代物理学碰撞”所引发的各种学术问题他的重要发现是“生物体内电磁场的耗散结构”,发展了“有机体谐和态的客观测量和定量计算方法”等。

这些发现,为经典中医中的许多深刻思想以及音乐调理的客观化和定量化的评估等,都提供了坚实的现代科学理论基础。

他认为人体经络是电磁场人体,属耗散结构,容易受病理、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是能量守恒活的结构,是能量信息的发射源和接受体。

具有整体观全新的现代医学观。

他的发现和观点与李定忠教授研究的发现颇有吻合之处。

他的个人英文学术网站为www.coherency.de,可以查到主要的英文学术论文。

2007年,在德国出版了科普书《Der unsichtbare Regenbogen und die unhörbare Musik》,即《看不见的彩虹,听不见的音乐》;2010年在台湾出版了《人体的彩虹:科学见证经络》,2013年,在杭州出版了《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虹彩效应原理

虹彩效应原理

虹彩效应原理虹彩效应原理是一种不可思议又神奇的自然现象,它可以使一个物体同时出现成多种不同的颜色。

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认为光线由颜色组成,如紫色、红色和蓝色。

经过苏格拉底的发现,15老的德国物理学家托马斯艾森纳(Thomas Young)发展出了虹彩效应原理。

这个原理描述了如何通过折射和反射的方式释放出虹彩的多种颜色。

一个物体能够产生虹彩效应,基本上要求该物体具有两个性质:1)是一种均匀硬表面(如金属或石头);2)能够折射出多种线性光线。

这样,当一条平行光线照射到一个均匀硬表面,便会折射出多种光谱,从而产生虹彩效应。

由于虹彩效应原理的复杂性,在古代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中,就出现了对于它的许多不同的解释和讨论。

17世纪的德国物理学家施密特(Johann Schultz)提出了一个解释:当光线照射到一个均匀硬表面,其中的红色光会被折射,而其它会被反射回去。

后来,17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Christian Huygens)提出了一个更复杂的说法,即光在折射时会分裂成多种不同的光线,而这些光线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尽管虹彩效应原理在物理学上被描述得极为清楚,但是由于它的审美性和奇妙的结果,它一直是许多艺术家乃至全世界的灵感来源。

虹彩效应也是制作虹彩镜的基础,用于创造出多种令人惊奇和迷人的色彩变化。

它也是虹彩激光和虹彩玻璃的基础,它们被广泛应用于20世纪的科学实验中。

虹彩效应原理也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以及外太空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未知现象。

通过研究外太空中的颜色变化,天文学家可以探测出外太空中的物质组成和各种天体的存在。

例如,当虹彩效应出现在月亮表面时,它往往意味着月亮表面上有能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当虹彩效应出现在行星上时,通常意味着行星的大气中有特殊的成分,如水汽、火山和沙尘云。

当今,虹彩效应原理仍在不断发展,新的现象也持续出现,让它显得更加神秘和有趣。

此外,现代科学家也在研究虹彩效应可能与量子力学有关。

人体发光的神秘现象真的存在吗

人体发光的神秘现象真的存在吗

人体发光的神秘现象真的存在吗人体中的发光的谜团,是迷信的说法,但是世界上似乎真的出现过会发光的人体。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体发光的现象,一起来看看吧。

人体发光的现象每个人都有辉光,但不一样。

一般人发的辉光只有20毫米左右,在正常环境与条件下不易被人眼睛看到。

但是练功者,特别是练功有素的人,所发辉光很强,达到一定功力时辉光在黑暗处可显现为可见光,一般人用眼睛可以看到。

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在研究“人体辉光”的照片中发现,照片中的光晕明亮闪光处,恰恰与中国古代针灸图上的针灸穴位相合,且每一个人又都有一种独特的辉光样式。

另外,美国科学家研究指出,辉光在人体内疾病产生前,会呈现出一种模糊图像,好像受到云雾干扰的“日冕”;而人体癌细胞生长时则会出现一种片云状的辉光。

科学家拍摄了青年男女相互倾慕和接触时的辉光照片。

当一对情人手指尖相接触时,女性的指尖光圈特别明亮,会向男方的指尖延伸过去,而小伙子的指尖光圈会略微向后退缩,以顺应和迎合女性的光圈。

当一对恋人拥抱接吻时,两人的辉光都会向对方伸去,彼此交织在一起,显得分外明亮。

苏联研究人员曾对酗酒者进行“人体辉光”追踪拍摄,他们发现饮酒者在刚刚开始端杯时,环绕在手指尖的辉光清晰、明亮。

当人喝醉酒之后,指尖光晕会变成苍白色,同时他们还发现光圈无力并且向内闪烁着收缩,变得黯淡异常。

他们对吸烟者也做了类似的试验:一天只吸几支烟的人,其辉光基本上保持正常状态;而当吸烟量逐步增大时,“人体辉光”便会呈现出跳动和不调和的光圈;如果是位吸烟上瘾的人,辉光就会脱离与指尖的接触而偏离中心。

辉光特点实验表明,人体辉光的颜色和形状会根据人的健康状况、生理和心理活动等发生变化。

通常,青壮年的光晕比老人和婴儿明亮,身体健壮者比体弱者明亮,运动员比一般人明亮。

同一个人各部位的亮度也不一样,手和脚的光晕亮度较大,胳膊、腿和躯干的亮度小一些。

人体辉光是在特殊的外界环境中发出的,这是一种被动发光。

人体会不会主动发光呢?回答是肯定的。

养生讲座主持词结束语范文

养生讲座主持词结束语范文

【导语】主持词的写作没有固定格式,它的特点就是富有个性。

不同内容的活动,不同内容的节⽬,主持词所采⽤的形式和风格也不相同,⼀个好的活动开展,主持⼈的开场⼀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精彩的主持词只有扣住主题思想才能发挥出巨⼤的魅⼒所在。

⽆忧考为⼤家整理了《养⽣讲座主持词结束语范⽂》,希望可以帮到你! 【篇⼀】 1、《09海外培训》短⽚ 开场前:反复播放企业介绍vcd;见机话外⾳:各位朋友,欢迎你们参加南⽅李锦福建分企业XX市场春季养⽣健康讲座。

13:50分,不断重复会议即将开始(附话外⾳内容:)明确⼏个时段,如:10分钟后、5分钟后 幕后⾳: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家好,会议将在10、5、1分钟后开始,请各位尽快就座;请各位获奖嘉宾前排就坐。

现在宣布会场规则:参会⼈员将⼿机关闭或调到震动挡;会议进⾏期间,请不要随意⾛动、说话、摄像;请务必保持环境卫⽣,场内严禁吸烟、吐痰。

谢谢合作! 2、(开场⽩嘉宾⼊场)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各位⽆限极的业务精英们 合:⼤家,下午好 男:我是来⾃泉州的王⽂安。

⼥:我是来⾃南安的黄⽟⾹。

⼥:2011年南⽅xx记福建分企业xx市场春季养⽣讲座现在开始。

⼥:下⾯请容许我介绍今天出席的各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男:南⽅医科⼤学(原第⼀军医⼤学)硕⼠、博⼠⽣导师,在校任教近40年,在有机化学中草药化学等⽅⾯有较深的学识造诣。

参加过多项、级的科研项⽬,如⾹菇多糖,茯苓多糖等免疫多糖的提龋其事迹被收录于全军名师⼤典、本次会议主讲嘉宾:屠锡源教授。

⼥:南⽅李锦记有限企业福建分企业经理兼世界卫⽣组织、上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中草药养⽣⽂化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副主任郭列群先⽣。

男:南⽅李锦记业务经理、XX市场领头⽺、本次会议主办⽅:蒋素琼⽼师。

⼥:南⽅李锦记福建分企业业管会主任、企业重要顾客:王荣⽔先⽣ 男:南⽅李锦记⾼级业务经理、企业重要顾客、本次会议特邀演讲嘉宾:邱⾦凤⽼师 合:让我们再⼀次掌声感谢他们的到来! 3、(奏国歌) ⼥:中华*族,源远流长;中华⽂化,博⼤精深。

科学证实12经络的存在

科学证实12经络的存在

科学证实12经络的存在原文地址:科学证实12经络的存在作者:武医养生刘合斌科学证实12经络的存在4780年前,《黄帝内经》指出人体有“精”,并分为阳精和阴精。

人体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经络里流动着精气。

但是这个精气究竟是什么?人们一直都在探索。

上世纪60年代,朝鲜科学家金风汉教授称,他从人体一个穴位上发现了一些可导电的离子,Zn2+、Mg2+等,这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后因实验无法重复而不能证实。

此后,复旦大学费伦教授的团队观察到体内较深层骨筋膜区域有锌,镁,铜等金属离子,为揭开人体经络实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同全盘了解《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十二正经经络的实质还有相当的距离。

直到金日光教授从《黄帝内经》发现“汗为精气”的经言出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支持资深发明家钟伟东先生发明了人体十二正经原穴精气抽取技术,进而在国内外首次揭开了十二正经经络实体的秘密。

从经言中发现“精气”的奥秘上世纪80-90年代,金日光教授由于在国际上首创第四统计力学的突出贡献,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随后,他又连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等。

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学森同志的指引下,他积极参与驳斥当时政协内外反中医思潮的活动,努力学习《黄帝内经》,后来他用他本人在国际上创建的第四统计力学群子理论,及当代量子化学理论,写出了《当代中医药生命动力学》的一本专著,论证了《黄帝内经》五行学说的科学论断。

特别有意义的是,他从《黄帝内经》的二十万字的字里行间里发现了不易被人们关注的一些经文,即黄帝和岐伯有关人体的汗与精气之间关系的论述:如在《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中岐伯所说:......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又如在《黄帝内经·灵枢》的描述:……营卫者,精气也。

……对上述经文,由本院经典医学文献研究所所长陈兆学教授再次证实。

金日光教授指出,所有这些给我们暗示了研究经络精气的实体,可以通过汗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彩虹见证科学底下的经络奥秘《人体的彩虹》视频讲座喜见「经络」飞龙再现「经络系统」是每位中医师必学的课程,中医界有句名言说:「学医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可见经络在中医的重要性。

中医圣经《黄帝内经》的《灵枢》载有最丰富的经络内容,阐明了经络对于人体的重大影响。

例如:《灵枢.海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臓,外络于肢节。

」说明经络联络臟腑,沟通内外。

人体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都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

《灵枢.本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儒筋骨,利关节者也。

」中医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与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系统将气血及营养物质输送到周身,儒润全身臟腑组织器官。

《灵枢.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中医的诊断、治疗药物方剂的归经、针灸临床诊断治疗的辨证、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皆以经络理论为依据,经络系统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经络系统的通畅与否攸关机体的预后生死。

由于医者操人生死,所以明朝的中医师李梴在《医学入门》指出:「医而不知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大陆现代研究经络学者黄龙祥先生指出中医经络的特异性,他说:「古代中国其他民族医学以及其他国家医学一样,也有类似『穴位』的概念和类似针灸的疗法,但是都没有产生类似『经络学说』这样的理论。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疗法主要都是局部刺激治疗局部病症的『头痛医头』或『以痛为腧』的疗法。

」因此,他认为中医的整体观主要是由经络学说体现的。

可见,古今医学家一致认同经络的重要性。

虽然经络学说在中医占有如此特殊的地位,中医师每天的诊疗工作几乎都与经络有关,但由于经络无法被具体看见或触及,其存在性在近代备受质疑。

因此,经络宛如一条见首不见尾的飞龙,疗效可见,其理却不明。

身为一位每天以「经络」为主要诊断治疗准则的临床中医师,很高兴见到张长琳教授悠游于古今中外历史,从文化、哲学与科学领域,抽丝剥茧地探讨东方与西方医学发展的差异。

张教授并以其专业素养,大量利用各种实验报告、图表等资料解说现代物理学、生物学等科学观点,深入浅出地讨论经络的特质及存在的可信度。

张教授指出中国古医学「经络系统」与印度古医学的「脉轮系统」二者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可能与「电磁波耗散结构」有关。

有关「耗散结构」,张教授在书中有非常精辟的说明,请读者尽情欣赏。

本书内容多元丰富,适合各行各业的读者。

对于中医师而言,最关心者仍是经络的相关议题。

在第二部第二章「经络的现代科学研究」中,讨论许多针灸特有的现象,包括:一、循经感传现象路线的稳定性及可变性:「循经感传」又称为「气至病所」或「得气」。

经由研究发现,感传路线有时会出现大幅变化,甚至会完全离开平时的路线直奔病所。

所以张教授认为「经络完全不像许多人想像的那样,是一个固定的管道。

至于针灸教科书中所画的经络图,所描写的明确位置,只是为了方便初学者使用,是一种大大简化了的说明图。

其实有经验的针灸师都知道,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

」(见87 页)。

此项观点,与我们临床应用经络诊断治疗的经验不谋而合。

二、循经感传现象路线的宽度和深度:张教授认为感传路线并不是一条细细的线,而是一条「有中间部和边缘部的宽带。

」(见89页)。

感传路线所处的深度与肌肉的深浅度成正比,这点也与临床观察相符。

三、循经感传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为双向,速度比神经传导慢许多,每秒1-20公分左右。

四、温度与药物都对循经感传有所影响:这也证实了中医的灸法和穴位注射的疗效。

张教授也提出一些自谦为「傻问题」的课题,其实这些都是许多中医师想问而不敢问的问题。

张教授所提供的资料恰似暮鼓晨钟,敲开深入研究经络的大门。

例如:问题一:穴位多大,经络多宽?依据资料显示「穴位并不是像针灸铜人上那样的小洞洞……,而是像一座边界不清的小山峰。

」(见102页);「经络就像是一道山脉似的东西,而腧穴则像这道山脉的一座座山峰。

」(见103页);「腧穴是人体电场强度最高的一些点。

」(见119页)。

这提供我们对于经络腧穴形态的新看法。

问题二:经络与腧穴会不会移动?答案是会!在某些特殊状况下,经络与腧穴的位置都会改变。

所以张教授说:「经络是活的。

」(见106页),又说:「人体的电导确实是随时间而涨落的。

此即古人所说的「子午流注」。

」(见109页),这些都是非常具启迪性的观点!但是张教授对于「阿是穴」的定义(见105页),与传统中医的看法有异,这也提供我们另一层思索的角度。

经由现代的皮肤电导测量深入研究,张教授得到一个意义深远的结论:「中国古人所发现的经络系统,就是对人体内能量分布的一个简单描述。

」(见120页)。

由于能量不可见,当然无法用解剖方式找到经络腧穴。

所以,经络就如前所述是一条见首不见尾的飞龙──可用而不可见。

但不可见者,并非不存在,只要透过适当的研究方法,必然可以让此飞龙现身,彩虹满天。

张教授引马斯欧西亚的论述:「针灸是对现有『科学』知识最顽强,也是最活生生的挑战。

」(见79页),中国与印度古医学是一种能量医学,符合现代物理学的概念,两者与现代医学应该相互结合。

所以,张教授指出东方古医学研究的意义:「对这些『古老医学』的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其意义并不是得到现代科学界的认可,而是对现代科学的一种强大挑战,而且是对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强大压力和动力。

」(见74页),所以他认为应该如此提问:「中医给科学带来了怎样的新问题?」「中医给科学带来了怎样的挑战?」「怎样从中医的实践中看到现代科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如何透过中医的研究,进一步发展现代科学?」(见227页)。

这些观点打破成见,拨开迷思,引导新的研究方向,为中医的发展开辟新局。

本书不仅推荐给中医师,所有对于中西医有兴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张教授担任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前沿科学中心顾问,笔者多年前曾在天普大学就读,也是一份特殊的缘分。

沉邑颖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美国Temple University MBA研究管窥经络的感触眼睛看见的才真实吗?手指触摸到的才存在吗?其实,我们的感官知觉的范围非常狭窄,例如手机所用的电磁波既看不见也摸不著,现代的人应该不会认为它不存在吧!解剖人体所看到的东西是生命的全部吗?每餐饮食下肚,经过消化分解后变成细碎的浑浆,其中各种物质又如何知道该去到哪里落脚?身上伤口该如何修复?修复到何种程度就可以停止?身体怎么知道?外在风寒暑湿燥火的无情侵袭,内在七情六欲的自乱阵脚,人体怎么自我调适?类似的疑问俯拾皆是,唯物或生化的观念所能解释的非常有限;即使解释了,也还有漏洞有待填平。

过去,我们惯用的化约式机械观,其实早已不能全盘适用了。

可是,正如本书作者所言,生物学和医学、甚至心理学,还有许多人坚信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基础,完全无视于物理学近百年来早已有更上层楼的认知发展。

因此,对于经典中医的经络针灸之术,何止于轻率蔑视,更论断为不科学或伪科学而力斥之。

早些年,想做这方面的探索不仅不敢声张,深怕会被认为不务正业,申请不到研究计划的补助。

有些人私底下做此研究也是附带性质的试做,而大部分都没有做出自信的结果来,其中的原因有几个。

首先是唯物观的成见太深,实验的设计脱离不了那样的思维引导,甚至连数据的整理分析也一样,变异度纷杂无所归趋,让人看不出其中的规律。

于是,尝试了一下就放弃的人多得是。

由于做不出结果,就怀疑古人所说的经络虚假不实,进而坚决否定有经络的论点。

然而,针灸医术并非始自近代,中医数千年来已经利用此法扶危救命,获得了无数的验案。

这些医疗史案难道都是假的,只有我们这些接受过科学教育的人,才能看清楚其中的真伪?难不成千古以来的人都受骗了?当然不是这样!由于受过多年的物理训练,我学会暂时撇开唯物的思维,采用整体和波动的观点研究经络。

几年摸索下来,终于解开了一些心中的谜团。

从电性来看,经络颇像大海中的洋流,在人体内传输生化物质、能量和信息,不停地循序流动著。

在许多皮肤位置上,有些像涌升或沉降流的位置,它们的导电度都比周围的要好很多。

在健康的人体上,它们的动态还彼此同步相干;但是在患者身上,其相干度就变差。

这些特殊的表皮位置,大约和古人所描述的穴位相符合。

从经络的研究里,对于生命体我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动,生命观逐渐脱离解剖的唯一认知。

经络对我而言,就像体内主要的无线通讯网路,整体经络非常绵密,不仅维系著五臟六腑本身的机能,同时也把它们整合成和谐运作的有机体。

生命体的经络系统宛如乐曲动人的旋律,既能将许多音符整合起来,也成为能感应环境的变动。

其实,打从有胚胎起就有经络,在胚胎发育的过程,它非但没有逐渐退化,甚至是紧盯不舍地主导。

直到主人要走的那一天,它还孜孜不倦扮演著称职的角色,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剖所看到的东西是阳刚的实体,而蜿蜒若幻的经络却是阴柔的网络,两者刚柔并济,使生命体既保有准稳态,也展现极大的可变性。

至于古人如何将不对称的臟腑,与颇对称的经络逐一关联起来,成为条理井然的经络系统?这还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谜题。

纵然经络的真面目及功能未能全然揭露,然而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参与了经络或中医学的探究,审慎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钻研古人了不起的发现。

同时,也运用流畅易懂的语言或文字传达给大家。

撰写本书的作者张长琳教授,以他娴熟的物理知识和思路,娓娓道出正确的物理观念,让读者能借以分辨和解读经络或人体机能的相关问题。

张教授的文笔生动,在跌宕的文意中常发人深省,在评断事理时总不失中庸之道,由此可见其谦谦君子之风。

开卷品读来稿,令我无法半途罢读。

对于爱好科学也倾心古道的读者,我相信你们也会被深深地吸引,感受到作者活泼的论理和推想,以及他揭露生命和物质世界的奥秘时,闪现的观念流转所蕴含的动人妙义。

陈国镇东吴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古老的东方智慧VS.最新的科学技术长琳这本行歌如板,极有文学、哲学价值的科普书,读起来真让人手不释卷,拍案叫绝。

虽然内中的观点,我们曾经多次交谈过、探讨过;然而,再读他系统地阐述这些观点和思想的这本书,仍旧令人回味再三。

他那幽默的文笔,把枯燥的物理学和数学概念,像史诗般的立体宽银幕电影,又像世界时空交响乐一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和长琳的相识,就是在他书中提及的那次在荷兰召开的国际科学医学会上。

我们碰面就一气谈了四个小时,我完全忘掉了那些正在开得热火朝天的分组讨论会场。

从此,我们就成了莫逆之交。

在与他相处之中,我体验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科学精神。

我们专业相差甚远,我所做的气功和体验的气功经历和现象从来都难与一般人沟通,更别提科学家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