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 妇科常见症状和体征
妇科门诊常见病ppt医学课件【17页】

妇科门诊常见病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妇科门诊常见病处理
要点
掌握妇科常见病的诊断及临床处理
常见妇科疾病
生殖器炎症:阴道炎,宫颈炎,子宫体炎, 附件炎,盆腔炎
生殖器肿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阴道出血:功血,流产 急腹症: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 生育方面:早孕诊断,不孕症
一 、阴道炎
临床表现:分泌物增多为主 分类及妇检:宫颈糜烂(轻中重度),
宫颈息肉, 宫颈粘膜炎, 宫颈腺囊肿, 宫颈肥大.
慢性宫颈炎的治疗
治疗
局部治疗为主 物理治疗(宫颈糜烂 息肉 腺囊肿):激光,微
波,leep刀 中药验方 宫颈管粘膜炎:需全身应用抗生素
三、盆腔炎
以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类型:急性盆腔炎
主要临床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 外阴搔痒, 灼热, 疼痛, 性交痛.
分类
滴虫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
1 滴虫性阴道炎
症状
分泌物性状: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 臭味.
分泌物镜检:见滴虫可确诊.
2 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
①需全身用药-------口服甲硝唑 ②性伴侣同治 ③不能全身用药的可局部用药 ④随访 ⑤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存在争议
慢性盆腔炎 妇检:宫颈举痛
宫体压痛 增大 附件区增厚 压痛
抗生素治疗
治疗
再见
3 霉菌性阴道炎
症状
分泌物性状: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 样
分泌物镜检:找到白假丝酵母菌,可确诊
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
①消除诱因 ②局部用药为主---咪康唑栓,克霉唑栓, 制霉菌
素栓 ③易复发,随诊
4 细菌性阴道病
卵巢癌临床路径

卵巢癌治疗(初治)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癌(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等。
1.症状:早期一般无症状。
晚期主要症状为腹胀、盆腹部肿块、腹水、恶液质、下肢疼痛水肿等。
2.体征:(1)腹部检查可触及肿块或是大网膜饼,腹水征阳性。
注意检查腹股沟、锁骨上、腋下等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2)妇科检查(有性生活者行三合诊,无性生活者行肛诊)可触及盆腔肿块,可为一侧或双侧,多为囊实性,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受限,盆腔及道格拉氏窝可触及无痛质硬结节;3.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盆腔或腹腔CT或MRI,有条件者可选择性行PET/CT检查;(2)血清肿瘤标记物,包括CA125、HE4、ROMA指数、CEA、CA19-9、CA72-4、AFP、β-HCG等。
(3)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腹水或胸水细胞学检查;腹腔镜检查活检或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拟诊早期卵巢癌应避免细针穿刺进行诊断,防止肿瘤破裂导致肿瘤腹腔内播散。
对于晚期巨块不适合手术者,细针穿刺活检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必要手段)。
(4)必要时行胃镜、肠镜检测,排除消化道来源恶性肿瘤。
(5)基因检测:术后进行胚系和体细胞BRCA1/2和HRD 检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等。
1.妇科超声、盆腔/腹腔CT或MRI提示为卵巢肿瘤。
2.腹水或胸水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3.患者一般情况可耐受手术,无手术禁忌证。
4.术前评估可行分期手术或满意的细胞减灭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卵巢癌(ICD 10:C56)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临床医学中的妇产科疾病诊治

临床医学中的妇产科疾病诊治妇产科疾病是指妇女生殖系统的疾病,包括生殖器官的感染、肿瘤、功能性异常等。
这些疾病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殖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对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治方法及具体技巧进行探讨。
一、妇产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在临床上,妇产科疾病常常表现为一系列特定的症状及体征。
例如,宫颈癌常以异常阴道出血、性交出血和白带增多为主要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常表现为周期性腹痛、异常月经和不孕等;乳腺增生可导致乳房胀痛、结节、红肿等症状。
了解这些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二、妇产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对于妇产科疾病的准确诊断,常常需要借助多种检查手段。
主要的诊断方法包括:1. 临床检查:通过外阴、阴道及宫颈的直接观察,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
临床检查还包括妇科B超检查、子宫颈涂片、乳腺触诊等。
2.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对子宫、卵巢、乳腺等器官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评估,以发现异常的结构和肿瘤。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血液凝血功能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疾病的生化指标,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药物治疗:对于妇科感染、月经失调、卵巢功能异常等疾病,可以通过口服或局部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药物种类包括抗生素、激素、消炎药等。
2. 手术治疗:对于宫颈癌、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需要手术切除的妇产科疾病,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可以选择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
3. 物理治疗:如介入治疗、放疗、冷冻治疗等。
四、妇产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除了诊断和治疗外,预防和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妇产科疾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发病风险。
例如,女性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过多次数或过早开始等。
妇科疾病诊疗指南汇编

1 妇科疾病诊疗指南汇编1 上海市妇科临床质控中心 201105312 一、妇科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摘自“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第一章外阴白色病变及外阴瘙痒外阴白色病变是指一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的女性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局部皮肤黏膜变白、变粗或萎缩伴不同程度的组织变性。
包括硬化性苔藓和鳞状上皮增生两者可同时存在称为硬化性苔藓伴鳞状上皮增生。
外阴白色病变的癌变发生率约为23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藓伴鳞状上皮增生可继发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硬化性苔藓很少继发VIN恶变者罕见。
外阴瘙痒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局部或全身因素引起。
第一节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概述】外阴鳞状上皮增生squamous hyperplasia 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但病因不明的疾病。
迄今为止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慢性损伤、过敏、局部营养失调或代谢紊乱是导致此病的直接原因。
【临床表现】 1多发生于3060岁的妇女最主要的症状是外阴奇痒。
2病变范围不一常呈对称性主要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等处。
病变部位皮肤增厚似皮革隆起有皱襞或鳞屑、湿疹样变。
表皮层过度角化较轻时皮肤颜色暗红或粉红过度角化显著时可出现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块。
一般无萎缩或粘连。
【诊断要点】 1外阴瘙痒为此病的主要症状患者多难以忍受。
2外阴色素减退起病时病变部位稍隆起呈暗红色或粉红色间有白色区。
进一步可发展为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块。
3妇科检查见外阴色素减退常对称性累及大、小阴唇、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及肛门周围。
鳞状上皮增生病损区皮肤增厚似皮革、湿疹样改变硬化性苔藓皮肤、黏膜变白、变薄失去弹性易破裂阴道口狭窄肛周皮肤变白。
4病理检查为主要的确诊依据。
为明确有无VIN或癌变活检应选择在皲裂、溃疡、隆起、结节及粗糙部位进行。
并应选择不同部位多点活检。
也可先用1甲苯胺蓝涂抹病变皮肤待自干后用1醋酸擦洗脱色于不脱色区活检。
妇产科疾病的常见病例讨论

保障妇女健康权益
提高妇女健康意识:通过病例讨论,提高妇女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预防和治疗疾病:通过病例讨论,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降低患病风险。 促进医学发展:通过病例讨论,促进医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为妇女健康提供更好的保 障。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病例讨论,帮助妇女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宫颈癌:最常见 的妇科恶性肿瘤, 早期症状不明显, 晚期可能出现阴 道出血、疼痛等 症状
子宫内膜癌: 常见于绝经后 女性,主要症 状包括阴道出 血、腹痛、盆 腔疼痛等
症状:月经不调、皮肤粗糙、情 绪波动等
内分泌失调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调整、心理疏导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因:激素水平失衡、生活压力 大、饮食不规律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
妊娠期糖尿病
•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
•
妊娠期贫血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妊娠期心脏病
•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
•
妊娠期羊水过多或过少
•
妊娠期胎盘早剥
•
妊娠期子宫肌瘤
•
妊娠期宫颈癌
•
妊娠期前置胎盘
•
妊娠期胎膜早破
•
妊娠期胎儿生长受限
THANK YOU
汇报人:XX
多囊卵巢综合症病例
症状:月经不调、不孕、多毛、肥胖等 病因: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因素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 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压力,定期体检等
卵巢癌病例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

于此也存在一些混淆,如A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 血(功血)、月经过多这3个术语不加区别地混用【21。 为了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制定育龄期非妊娠妇 女AUB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指南的重点为: (1)引进FIGO“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相关术语以及 病因新分类系统”;(2)梳理AUB病因诊断治疗
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 出血量任何1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指南所述AUB限定于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因此
需排除妊娠和产褥期相关的出血,也不包含青春发
育前和绝经后出血。世界各国描述AUB的医学术
语和定义存在混淆n,,为此,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2007年发表了关于“正常和异常子宫出血 相关术语”的共识,2011年又发表了“育龄期非妊
由于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无排卵 或因手术创伤、炎症、粘连等因素导
万方数据
史堡塑亡型盘查!!!兰生!!旦箜塑鲞箜!!塑垦!堡』Q!!燮鱼∑!!!!!!堕!!!塑!竺!Q!兰!∑!!:兰!:坠:!!
当型
t
血CA。水平增高做出初步诊断。盆 腔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有条件者
可行MRI检查”01。 治疗视患者年龄、症状、有无生
宫出血即月经,规范的月经指标至少包括周期的频
或无慢性AUB病史的患者。 4.FIGO的AUB病因新分类系统——PALM— COEIN系统:既往我国将AUB病因分为器质性疾
病、功能失调和医源性病因3大类”】。FIGO将AUB
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4个要素,我国 暂定的术语标准见表1,其他还应有经期有无不
具体为:子宫内膜息肉(polyp)所致AUB(简 称:AUB—P)、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所致AUB
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及临床研究

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及临床研究一、概述原发性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是年轻女性中极为常见的妇科症状。
它主要指的是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通常不伴随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这种疼痛往往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认为与内膜管型脱落、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等多种因素相关。
不良体姿、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以及精神因素等也被认为是可能的诱因。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盆腔器质性病变。
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热敷、按摩等,旨在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
药物治疗则包括口服避孕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疼痛,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医治疗方法被应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如血府逐瘀口服液、艾灸配合耳穴等,这些方法在改善痛经症状、调节凝血状态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原发性痛经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和探讨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点原发性痛经,也被称为功能性痛经,是一种在女性月经期出现的疼痛现象,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有时痛感剧烈,甚至需要卧床休息。
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的数小时内,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至72小时,是年轻女性中极为常见的健康问题。
从定义上来看,原发性痛经不伴随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即经过详细的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存在明显的异常。
这一特点使得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往往与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肿瘤等密切相关。
妇产科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供本科临床专业用)前言妇产科是属于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较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和妇科学。
妇产科学的特点是与人的整、体密不可分的。
妇产科学虽然有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征,但和人体其他系统均密切相关。
本学科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妇产科学的过程中,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医生不仅为患者诊治疾病,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要时时刻刻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满腔热情地医治每一位孕产妇和妇科患者。
妇产科学教学要着重加强学生的三基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熟悉妇产科学基础理论及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包括产科学(妊娠生理、妊娠诊断、产前保健、正常分娩、正常产褥等)、病理产科学(妊娠病理、妊娠合并症、异鼋分娩、分娩期并发症、异常产褥等)、胎儿及早期新生儿学;妇科学的基础(妇女一生生理变化、月经生理、女性内分泌等),女性生殖器炎症(备部位炎症、性传播疾病等),女性生殖器肿瘤(各部位良性和恶性肿瘤等)、月经失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等)、女性生殖器损伤(子宫脱垂、生殖道瘘等)、女性生殖器畸形(主要是先天畸形等)、女性其他生殖器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等)及计划生育。
2、写好妇产科医疗文书、病历和各种记录等。
学会体格检查特别是妇科检查及产科检查等,掌握妇产科常见诊疗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二)能力的培养1、自学能力:大课只讲授重点内容,其他内容由学生自己阅读,并自觉学习有关的参考资料。
2、分析能力:见习教学通过学习病例,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临床分析的能力。
3、综合能力:通过书写医疗文书,如病历、病情记录、术前小结及术后记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判断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附加标准 体温超过38.3℃(口表)
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见到白细胞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血C—反应蛋白升高
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诊断
特异标准 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子宫内膜炎 阴道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 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 输卵管卵巢肿块 腹腔镜检查发现PID征象(金标准)
妇科常见症状和体征
妇科常见症状和体征
阴道流血
异常白带
下腹痛
外阴瘙痒 下腹部肿块
阴道流血
[原因] 1 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
2
3 4
5
6
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出血:流产、异位妊娠、滋 养细胞疾病、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等 生殖器炎症:宫颈炎、宫颈息肉、外阴溃疡、 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 生殖器肿瘤:子宫肌瘤、外阴癌、阴道癌、宫 颈癌、子宫内膜癌、绒癌等 损伤、异物和外源性性激素:外阴血肿、处女 膜裂伤、阴道擦伤、宫内节育器、紧急避孕药 与全身疾病有关的阴道流血: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再障、白血病、肝功能损害等
炎症。
主要包括 – – – – 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附件炎(输卵管炎,卵巢炎) 盆腔结缔组织(蜂窝组织)炎 盆腔腹膜炎
[概 述]
PID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PID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 高发年龄为 20~29岁, 不良的性行为.
感染途径
经血循环传播 – 是结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感染途径 直接蔓延 – 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 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 输卵管炎。
[临床表现 ]
可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 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 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 – 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及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患者体征差异较大 – 全身检查:体温升高,急性病容,下腹压痛, 反跳痛,拒按,腹肌痉挛
鉴别诊断
宫颈
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子宫内膜
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 分泌液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 输卵管 黏膜上皮纤毛向宫腔以及输卵 管蠕动,分泌液含有乳铁蛋白、 溶菌酶 生殖道的免疫系统 生殖道黏膜的淋巴组织及淋巴细胞(包括 T细胞、B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 胞、补体以及细胞因子
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 兼性厌氧菌: 阴道加德纳菌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孢杆菌 50%以上为混合感染
感染途径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 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 的主要感染途径; – 主要病原体 • 淋病奈瑟菌 • 衣原体 • 葡萄球菌
感染途径
经淋巴系统蔓延 – 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的 主要感染途径。
宫颈癌
宫颈息肉
异常白带
• • • • • 透明粘性白带:慢性宫颈炎 灰黄色或黄白色泡沫稀薄白带:滴虫性阴道炎 凝乳状或豆渣样白带:念珠菌性阴道炎 灰白色均质鱼腥味白带:细菌性阴道病 脓性白带:细菌感染,如急性阴道炎、宫颈炎或 宫腔积脓 • 血性白带: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宫颈息肉、子 宫粘膜下肌瘤 • 水样白带:宫颈癌、阴道癌或粘膜下肌瘤伴感染、 输卵管癌
[临床表现]
1 经量增多:子宫肌瘤 2 周期不规律:无排卵性功血 3 无任何周期可辨的长期阴道流血: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4 阴道流血伴白带增多:晚期宫颈癌、子宫粘膜下肌瘤 5 停经后阴道流血:流产、宫外孕 6 性交后出血:宫颈癌、宫颈息肉 7 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 8 经前或经后点滴出血:宫内节育器 9 绝经多年后阴道流血:绝经后子宫内膜脱落,老年性阴道 炎、子宫内膜癌 10 间歇性阴道流血:输卵管癌 11外伤后阴道流血:骑跨伤
下腹部肿块
• • • • • 子宫增大 附件肿块 肠道肿块 泌尿系肿块 腹壁肿块
子 宫 肌 瘤
卵 巢 肿 瘤
第二节
盆腔炎
已改称“盆腔炎性疾病”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
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外阴 阴道 鳞状上皮、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 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 分泌粘蛋白形成网状的非特异性物理屏障 阴道黏膜的局部免疫作用 雌激素 乳杆菌 内口紧闭 粘液栓形成机械屏障 颈管黏膜皱褶增加黏膜表面积 粘液栓内含乳铁蛋白、溶菌酶等抑菌成分
– 盆腔检查:阴道及宫颈充血,宫颈举痛,后穹窿触 痛
子宫直肠陷凹触及波动感,穿刺抽出脓液,子宫压痛, 输卵管增粗,有时扪及包块
有意义的辅助检查 • • • • • • •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 C-RP 血沉 宫颈分泌物培养:淋菌,沙眼衣原体,细菌 后穹窿穿刺液培养 B超 腹腔镜检查
诊断
最低诊断标准 宫颈举痛或 子宫压痛或 附件区压痛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源性菌群发 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均可导致炎症发生,其包括: 下生殖道炎症 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 盆腔炎性疾病 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 输卵管卵巢炎、 盆腔腹膜炎 盆腔结缔组织炎 生殖器结核
[概 述]
盆腔炎:一组炎症病变的统称,即特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 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
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PID,若发生PID
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
急性盆腔炎
病因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分娩、流产及生殖道手术后,无 菌操作不严 月经或产褥期不卫生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阑尾炎、腹膜炎、膀胱炎 致病菌:几乎所有的致病原是通过阴道而感染宫颈并上行 3组致病原: 性传播疾病相关致病原: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
阴道毛滴虫 • • 起病急缓 下腹痛部位 下腹痛性质 下腹痛时间 放射痛部位 疼痛伴随症状
输卵管妊娠
蒂扭转 大于 360度
外阴瘙痒
[原因]
• 局部:阴道炎、阴虱、湿疹、外阴鳞状上 皮增生、药物过敏、化学品刺激、不良卫 生习惯 • 全身原因:糖尿病、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 B缺乏、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