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列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等。

2.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应用。

3.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答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并检验答案。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在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在课后作业环节,要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4. 在教学评价环节,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有限,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旨在通过呈现小朋友们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引出一系列实际问题。

例如,已知动物园门票价格和学生人数,求买门票总共需要多少钱;或者已知一些动物的数量,通过比较和运算,求出不同种类动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进行计算和验证答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正确运用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理解问题情境,正确选择加法或减法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动物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z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这节课继续认识分数,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教材呈现了学生“说分数的意义,画图分一分、列式计算”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回顾解题过程,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用8个圆片表示出它的丁和% (多媒体课件2)4 4(1)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指名说说是怎样表示的?(并板演)(2)再让学生说出寸和寸的含义。

(同桌互相说说教师指名说)4 42、12个蘑菇的吕是表示把()个蘑菇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4份。

3、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分数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情境导入出示例2:有12名学生在踢窿子,其屮扌是女生,|是男生。

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多媒体课件3)师:从题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知道了有12名学生在跳绳,其中三分之一是女生,三分之二是男生,要求的是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师追问:这里的“各”是什么意思呢?生:要分别求出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2。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题FI的意思,那么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题冃屮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分别表示什么呢?请你根据题意画图表示岀这两个分数。

(教师提示把12名学牛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呢?分别取其中的几份呢?)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分析,表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教案】数学三年级下册 - 解决问题

【教案】数学三年级下册 - 解决问题

课题7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利用面积知识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活动,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面积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归纳: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二、探究新知例题8: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用这样的地砖铺客厅的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块?1、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并让学生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

2、教师分析:(1)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6×3=18(平方米),再算地砖的面积:3×3=9(平方分米),注意两个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所以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地面面积除以地砖面积,求出1800÷9=200(块)(2)先换算单位,1米=10分米,6米=60分米,3米=30分米,长:60÷3=20(块),宽30÷3=10(块)20×10=200(块)(3)先换算单位,1米=10分米,6米=60分米,3米=30分米,60×30÷(3×3)=200(块)三、应用策略,探究学习如图,有一个正方形苗圃,一边靠墙,其他三边围上篱笆,篱笆长18米,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要将这个苗圃围上篱笆,总共需要多少米篱笆?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4篇

《解决问题》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4篇

《解决问题》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9÷9=42÷6=45÷5=27÷3=64÷8=36÷4=72÷8=36÷9=63÷7=72÷9=49÷7=32÷4=二、探究新知1、主题图师: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玩具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教材图片,遮住价格)看到什么了?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玩具熊,地球仪,皮球,汽车.2.玩具熊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师:出示题目“56元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怎么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预设:要知道地球仪几元?(是纠正“一个地球仪几元,即单价”)师:出示地球仪的价格,还需要告诉你其余商品的价格吗?比如小熊6元,皮球9元?谁能把相关联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预设:不用知道小熊、皮球的价格。

一个地球仪8元钱,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2、列式,解答问题。

(1)独立列式,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2)汇报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板书:56÷8=7,想:56里面有()个、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

具体包括:1.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2.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2. 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情景,例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引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需求。

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题,如23×4,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购买3个价格为25元的玩具,需要计算总价。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两位数乘一位数步骤1:将两位数和一位数写成乘法形式步骤2:从个位开始,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步骤3:将乘积写在相应的位置上步骤4:相加得到最终结果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10题;问题1:购买4个价格为18元的苹果,计算总价;问题2:购买5个价格为32元的书本,计算总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教案:解决问题(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解决问题(1)”这一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学会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是什么,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2. 培养学生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学会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拿出一个水果篮子,里面有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这个水果篮子里的水果。

2. 讲解问题的基本要素:问题是什么,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3. 例题讲解:老师出示一道例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基本要素,并用图形和文字表示出来。

4. 随堂练习:老师出示几道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

5. 教学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老师讲解如何通过画图分析问题,例如,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等来表示数量关系。

6.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并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问题解决的基本要素:1. 问题是什么2. 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1. 条形图2. 折线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图形和文字表示出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3. 小组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步骤。

(2)通过例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实践应用(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并分享解题过程。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拓展思考:如何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课堂问答和练习题的正确率。

4. 学生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5.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例4
【教材分析】
例4侧重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

修订后的教材将估算内容从计算中移出来,改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

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只需要估算,没有必要精算。

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经历针对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结合生活情境,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选择精算或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家人去超市买过东西吗?和同桌互相说说你们在超市买东西时付钱的经过。

同桌互相交流。

师:谁能向全班同学讲一讲?
点名发言,集体评讲。

【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题,说说信息有哪些,问题是什么。

生1: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

生2:购买三种商品收银员要收多少钱?小红的爸爸应该准备多少钱?
师:如何解答这两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收银员阿姨收的钱就是这三样商品的价钱,所以就应该把三样商品的价钱加在一起。

58+225+166=949。

生2:爸爸带的钱不一定是买商品正好需要的钱,可能
要多一些,所以我们应该把三样商品的价钱估算一下。

558估成560,225估成230,166估成170,560+230+170=960。

师:解决应准备多少钱的问题,估算的时候能否估小?
生:不可以,那样就会不够了,只能估大。

师: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小结:通过这道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读题,理解题中所给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分析和解答,最后还要回顾与反思,也就是要检验。

【巩固应用】
教材第46页练习九第1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8+225+166=949
0+230+170=9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