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本体结构描述

合集下载

8第四章 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1)

8第四章 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1)


机器人常用材料简介 1)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这类材料强度好,特 别是合金结构钢,其强度增大了4~5倍,弹性模量E大,抗 变形能力强,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适合制造传动件、连 接件、连杆体支承件骨架等。 2)铝、铝合金及其他轻合金材料——这类材料的共同 特点是重量轻,弹性模量E并不大,但是材料密度小,故 E/之比仍可与钢材相比。适合制造连杆体等。 3)纤维增强合金——这类合金如硼纤维增强铝合金、 石墨纤维增强镁合金等。这种纤维增强金属材料具有非常 高的E/比,而且没有无机复合材料的缺点,但价格昂贵。 适合制造连杆体等


机身回转运动可采用:回转轴液压(气)缸直接驱动; 直线液压(气)缸驱动的传动链(齿轮齿条、链条链 轮);电动机驱动齿轮和蜗轮蜗杆传动。 机身的升降运动可以采用:直线液压(气)缸直接驱动; 直线液压(气)缸驱动的连杆式升降台;电动机驱动丝 杠螺母传动。 俯仰运动大多采用摆式直线液压(气)驱动,液压(气) 驱动齿条齿轮或四连杆机构传动;也有电动机驱动齿轮 和蜗轮蜗杆传动。 直移型机器人多为悬挂式的,其机身实际上就是悬挂手 臂的横梁。为使手臂能沿横梁平移,除了要有驱动和传 动机构外,导轨是一个重要的构件。

4.1 概述

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计算、分析和编程最终要通过本体的 运动和动作完成特定的任务。机器人本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材料的选择将直接影 响整体性能。

4.1.1 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结构形式 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组成


机器人本体主要包括:
1) 传动部件; 2) 机身及行走机构; 3) 臂部; (见六伺服机械手臂视频) 4) 腕部;



机身回转运动可采用:回转轴液压(气)缸直接驱动; 直线液压(气)缸驱动的传动链(齿轮齿条、链条链 轮);电(b)双杆活塞气缸驱动链条链轮传 传动机构) 动机构 图4-1 链条链轮传动实现机身回转的原理图(P104)

机器人本体结构描述

机器人本体结构描述

3.三自由度手腕
1)液压直接驱动三自由度 BBR手腕
M1、M2、M3是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手腕,实现 偏转、俯仰和翻转三个自由度。
M1
M2
M3
关键是设计和加工出尺寸小、重量轻、驱动力矩 大,驱动特性好的液压驱动马达。
2) 齿轮-链轮传动三自由度 RBR腕部
齿轮链轮传动三自由度手腕原理图 1—油缸; 2—链轮; 3、4—锥齿轮; 5、6—花键轴 T;7—传动轴 S;8—腕架; 9—行星架; 10、11、22、24—圆柱齿轮; 12、13、14、15、16、17、18、20—锥齿轮; 19—摆动轴;
l
l
F ? k(l ? l0 )
M0
?
k(l
? l0 )r1r2 l
cos?
3. 气动和液压平衡方法 平衡的原理和弹簧平衡的原理很相似 优点:
1)平衡缸中的压力恒定; 2)平衡缸的压力容易调节和控制 . 缺点: 1)需要动力源和储能器,系统比较复杂 2)需考虑动力源一旦中断时的防范措施。
6.3 腕部及手部结构
三、机器人本体结构
手部
机器人本体结构:机械
小臂
结构和机械传动系统。
包括:
传动部件
腕部
机身及行走机构
大臂
臂部
腕部
手部
腰部
基座
6.2 机身及臂部结构
机器人机身又称为立柱,是支撑臂部的部件,能 实现手臂的升降、回转或俯仰运动。 机器人必须有一个便于安装的基础件,这就是机 器人的机座,机座往往与机身做成一体。 机身设计要求:
T手腕
二自由度手腕图例:
BR手腕
BB手腕
RR手腕(属于单自由度)
三自由度手腕的结合方式:
RRR型手腕结构示意

第4章 机器人本体结构

第4章 机器人本体结构

4.2 机身及臂部结构
• 机器人机械结构由三大部分构成:机身、 手臂(含手腕)、手部。其中机身又称立 柱,是支承臂部的部件。同时,大多数工 业机器人必须有一个便于安装的基础部件, 这就是机器人的基座,基座往往与机身做 成一体。有些机器人需要行走,机身下面 还会安装有行走机构。机身和臂部相连, 机身支承臂部,臂部又支承腕部和手部。 机身和臂部运动的平稳性也是应重点注意 的问题。
• (3) 连杆驱动扭矩的瞬态过程在时域中的变化非常 复杂,且和执行器反馈信号有关。连杆的驱动属 于伺服控制型,因而对机械传动系统的刚度、间 隙和运动精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 (4) 连杆系的受力状态、刚度条件和动态性能都是 随位姿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极容易发生振动 或出现其他不稳定现象。 • 综合以上特点可见,合理的机器人本体结构应当 使其机械系统的工作负载与自重的比值尽可能大, 结构的静动态刚度尽可能高,并尽量提高系统的 固有频率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 二、机器人本体基本结构的举例 • 下面以关节型机器人为例来说明机器人本 体的基本结构。 • 进行机器人本体的运动学、动力学和其他 相关分析时,一般将机器人简化成由连杆、 关节和末端执行器首尾相接,通过关节相 连而构成的一个开式连杆系。在连杆系的 开端安装有末端执行器(也简称为手部),如 图所示。
一、 机身的自由度和运动
1.机身的自由度:
• 机身往往具有升降、回转及俯仰三个自由度。 • 机身结构一般由机器人总体设计确定。比如, 圆柱坐标型机器人把回转与升降这两个自由度 归属于机身;球坐标型机器人把回转与俯仰这 两个自由度归属于机身;关节坐标型机器人把 回转自由度归属于机身;直角坐标型机器人有 时把升降(Z轴)或水平移动(X轴)自由度归属于 机身。现介绍回转与升降机身和回转与俯仰机 身。

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

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

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
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机械结构:这是机器人的主体框架,包括底座、腰部、臂部、腕部和末端执行器等组成部分。

机械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负载能力、运动范围、精度要求等因素。

2. 驱动系统:驱动系统是为机器人提供动力的关键组件,它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常见的驱动方式有电动、液压、气压和伺服电机等。

3. 传感系统:传感系统用于感知机器人周围环境的变化,例如位置、速度、力/扭矩、温度等参数。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编码器、激光雷达、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等。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接收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并进行处理,然后发出指令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控制系统通常由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人机界面等组成。

5.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机器人完成特定任务的关键组件,例如抓手、喷涂枪、焊接头等。

执行机构通常与末端执行器相连,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和更换。

6. 配套软件和设备:除了机器人本体外,还需要相应的配套软件和设备来支持机器人的运行和维护。

例如机器人操作系统、编程软件、调试工具、维护手册等。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组成包括机械结构、驱动系统、传感系统、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和配套软件和设备等多个部分,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实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任务。

第5章 机器人本体结构

第5章 机器人本体结构

5.3.2 机器人手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一、机器人手部的特点 (1) 手部与手腕相连处可拆卸。 (2) 手部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3) 手部的通用性比较差。 (4) 手部是一个独立的部件。
二、手部的分类 1.按用途分 1) 手爪 2) 工具
2.按夹持原理分
3.按手指或吸盘数目分 (1) 按手指数目可分为二指手爪及多指手爪。 (2) 按手指关节可分为单关节手指手爪及多关节手 指手爪。 (3) 吸盘式手爪按吸盘数目可分为单吸盘式手爪及 多吸盘式手爪。
5.3.1 机器人腕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驱动方式:远程驱动和直接驱动。 直接驱动:驱动器安装在手腕运动关节的附近 传动路线短,传动刚度好,尺寸和质量大,惯量大。 远程驱动:驱动器安装在机器人的大臂、基座或小 臂远端上,通过连杆、链条或其他传动机构间接驱动腕 部关节结构紧凑,尺寸和质量小,但传动设计复杂,传 动刚度也降低了。
油缸和齿轮齿条手臂机构
气缸和齿轮齿条增倍手臂机构
1—运动齿条;2—齿轮;3—活塞杆
三、传动件的定位和消隙
1.传动件的定位 1) 电气开关定位 2) 机械挡块定位 3) 伺服定位
利用机械插销定位的结构 1—节流阀;2—圆盘;3—插销;4—定位油缸;
2.传动件的消隙
消隙齿轮
1、2—薄齿轮;3—螺钉
k (l l0 )r1r2 M0 cos l
三、气动和液压平衡方法 气动和液压平衡的原理和弹簧平衡的原理很相似 优点: 1)平衡缸中的压力是恒定的; 2)同时平衡缸的压力很容易得到调节和控制. 缺点: 1)需要动力源和储能器,系统比较复杂 2)需考虑动力源一旦中断时的防范措施。
5.3 腕部及手部结构
(3) 链轮传动机构。回转角度可大于360°。

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解析

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解析

工业机器人本体结构解析
关于机器人本体结构,我们先来看一张本体结构形式图。

再来看一个拆解视频,直观的了解下机器人本体的内部构成!
好了,最后我们按照组成结构一一详解!
一、机器人驱动装置
概念:要使机器人运行起来, 需给各个关节即每个运动自由度安置传动装置作用:提供机器人各部位、各关节动作的原动力。

驱动系统:可以是液压传动、气动传动、电动传动, 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的综合系统; 可以是直接驱动或者是通过同步带、链条、轮系、谐波齿轮等机械传动机构进行间接驱动。

1、电动驱动装置
电动驱动装置的能源简单,速度变化范围大,效率高,速度和位置精度都很高。

但它们多与减速装置相联,直接驱动比较困难。

电动驱动装置又可分为直流(DC)、交流(AC)伺服电机驱动和步进电机驱动。

直流伺服电机电刷易磨损,且易形成火花。

无刷直流电机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步进电机驱动多为开环控制,控制简单但功率不大,多用于低精度小功率机器人系统。

电动上电运行前要作如下检查:
1)电源电压是否合适(过压很可能造成驱动模块的损坏);对于直流输入的+/-极性一定不能接错,驱动控制器上的电机型号或电流设定值是否合适(开始时不要太大);
2)控制信号线接牢靠,工业现场最好要考虑屏蔽问题(如采用双绞线);
3)不要开始时就把需要接的线全接上,只连成最基本的系统,运行良好后,再逐步连接。

4)一定要搞清楚接地方法,还是采用浮空不接。

5)开始运行的半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电机的状态,如运动是否正常,声音和温升情况,发。

简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简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简述机器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机器人是指能够执行一系列任务或指令的自动化设备,它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具有特定的名称和作用。

下面是对机器人各部分的简要描述:1.机器人结构:机器人结构是机器人的基本框架,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

机器人结构的作用是提供支撑和保护机器人的其他部分,同时也决定了机器人的外观和形状。

机器人结构还包括关节和链条等机械连接部件,用于实现机器人各部分的协调运动。

2.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

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包括摄像头、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和测量周围环境的各种参数,如距离、温度、湿度等,为机器人执行任务提供必要的信息。

3.机器人执行机构:机器人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动作执行部分,用于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

常见的机器人执行机构包括电动机、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

这些执行机构能够通过控制机器人关节的运动,实现机器人在空间中的各种动作,如抓取、举起、运输等。

4.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负责对机器人的各个部分进行协调和控制,使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的任务执行指令。

控制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由控制器和传感器接口组成,用于接收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和发送执行机构的控制信号。

软件部分主要由控制算法和编程语言组成,用于处理和分析传感器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5.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用于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指令输入。

常见的人机交互界面包括触摸屏、语音识别、虚拟现实、手势识别等。

人机交互界面使得人类能够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与机器人进行交互,有效地控制和操作机器人。

6.电源和能源管理系统:机器人需要能量来支持其运行和执行任务,因此电源和能源管理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源系统提供机器人所需的电能,能源管理系统用于对机器人的能源进行管理和优化。

这样可以确保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续航能力。

机器人本体结构_图文

机器人本体结构_图文

腕部及手部结构
机器人腕部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机器人的手部作为末端执行器是完成抓握工件或执行特定作业的重要部件,也需要有多种结构。腕部是 臂部与手部的连接部件,起支承手部和改变手部姿态的作用。目前,RRR型三自由度手腕应用较普遍。
腕部是机器人的小臂与末端执行器(手部或称手爪)之间的连接部件,其作用是利用自身的活动度确定手部 的空间姿态。对于一般的机器人,与手部相连接的手腕都具有独驱自转的功能,若手腕能在空间取任意 方位,那么与之相连的手部就可在空间取任意姿态,即达到完全灵活。 从驱动方式看,手腕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远程驱动和直接驱动。直接驱动是指驱动器安装在手腕运动关 节的附近直接驱动关节运动,因而传动路线短,传动刚度好,但腕部的尺寸和质量大,惯量大。远程驱 动方式的驱动器安装在机器人的大臂、基座或小臂远端上,通过连杆、链条或其他传动机构间接驱动腕 部关节运动,因而手腕的结构紧凑,尺寸和质量小,对改善机器人的整体动态性能有好处,但传动设计 复杂,传动刚度也降低了。 按转动特点的不同,用于手腕关节的转动又可细分为滚转和弯转两种。滚转是指组成关节的两个零件自 身的几何回转中心和相对运动的回转轴线重合,因而能实现360°无障碍旋转的关节运动,通常用R来标 记。弯转是指两个零件的几何回转中心和其相对转动轴线垂直的关节运动。由于受到结构的限制,其相 对转动角度一般小于360°。弯转通常用B来标记。
一、腕部的自由度
手腕按自由度个数可分为单自由度手腕、二自由度手腕和三自由度手腕。
腕部实际所需要的自由度数目应根据机器人的工作性能要求来确定。在有些情况下,腕部具 有两个自由度,即翻转和俯仰或翻转和偏转。一些专用机械手甚至没有腕部,但有些腕部为 了满足特殊要求还有横向移动自由度。
6种三自由度手腕的结合方式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回转与俯仰机身
二、机身驱动力(力矩)计算 1. 垂直升降运动驱动力Pq 的计算 需克服摩擦力、总重力、惯性力:
Pq Fm Fg W
Fm为各支承处的摩擦力(N);
Fg 为启动时的总惯性力(N);
W 为运动部件的总重力(N) 。
2. 回转运动驱动力矩的计算
Mq Mm Mg
M m 为总摩擦阻力矩(N· m);
三、机器人手部 机器人的手部也叫做末端执行器,装在机器人手 腕上直接抓握工件或执行作业的部件。 手部是完成作业好坏以及作业柔性好坏的关键部 件之一。
1. 特点:
(1) 手部与手腕相连处可拆卸。
(2) 手部是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3) 手部的通用性比较差。
2. 手部的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的夹持力。 (2)保证适当的夹持精度: 手指应能顺应被夹持工件的形状,应对被夹持工 件形成所要求的约束。 (3)手部自身的大小、形状、机构和运动自由度: 主要是根据作业对象的大小、形状、位置、姿态、 重量、硬度和表面质量等来综合考虑。
3)运动要平稳、定位精度高 臂部高速运动,惯性力引起的冲击大,运动不平 稳,定位精度也不高,采用缓冲措施。 4)重量轻、转动惯量小。
为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要尽量减少臂部运动 部分的重量,以减少手臂对回转轴的转动惯量。
5)合理设计与腕和机身的连接部位。
臂部安装形式和位置不仅关系到机器人的强度、 刚度和承载能力,还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外观。
第 6章
机器人本体结构
6.1


机器人主要由驱动系统、机械系统、感知系统、 控制系统四个系统组成。 机械系统又叫操作机,是工业机器人的执行机构。 可分成基座、腰部、臂部、腕部和手部。
一、机器人结构特点 1.工业机器人操作机可以简化成各连杆首尾相接、 末端开放的一个开式运动链,操作机的结构刚度差, 并随空间位姿的变化而变化。
机器人必须有一个便于安装的基础件,这就是机 器人的机座,机座往往与机身做成一体。 机身设计要求: (1) 刚度和强度大,稳定性好。
(2) 运动灵活,导套不宜过短,避免卡死。
(3) 驱动方式适宜。
(4) 结构布置合理。
一、机身的典型结构 机身结构一般由机器人总体设计确定。 1.回转与升降机身 (1) 回转运动采用摆动油缸驱动 升降油缸在下,回转油缸在上,升降活塞杆 杆的尺寸要加大。 回转油缸在下,升降油缸在上,回转油缸的 驱动力矩要设计得大一些。 (2) 链传动机构 回转角度可大于360°。
M g 为回转运动部件的总惯性力矩 (N· m)
Mg J0 t
3.升降立柱下降不卡死(不自锁)的条件计算
偏重力矩:是指臂部全部零部件与工件的总重量 对机身回转轴的静力矩。 当手臂悬伸为最大行程时,其偏重力矩为最大。 偏重力臂L :手臂总重量的重心位置距机身立柱 轴的距离,根据静力平衡计算。
3. 气动和液压平衡方法 平衡的原理和弹簧平衡的原理很相似 优点: 1)平衡缸中的压力恒定; 2)平衡缸的压力容易调节和控制. 缺点:
1)需要动力源和储能器,系统比较复杂
2)需考虑动力源一旦中断时的防范措施。
6.3
腕部及手部结构
手腕结构是机器人中最复杂的结构,因传动系 统互相干扰,增加了手腕结构的设计难度。
偏转运动 在上图示两自由度手腕增加一个偏转运动。 油缸1活塞移动→链轮2 →锥齿轮3、4 →花键轴5、6转动, 花键轴6与行星架9连成一体,行星架作偏转运动。
回转运动: 轴S旋转→Z10/Z23、Z23/Z11→Z12、Z13→Z14、Z15
→手腕与锥齿轮Z15为一体→手腕实现旋转运动
俯仰运动:
(4)智能化手部还应配有相应的传感器:
由于感知手爪和物体之间的接触状态、物体表面 状况和夹持力的大小等,以便根据实际工况进行 调整等。
3. 手部的分类 按用途分 手爪:抓住工件,握持工件,释放工件 工具:进行某种作业的专用工具,如喷漆枪、 焊具等
按夹持原理分
机械式手爪设计 驱动:气动、液动、电动
臂部的常用机构 1.直线运动机构
油(气)缸直接驱动
行程小时;
油(气)缸驱动齿条传动的倍增机构 行程较大时 ;
丝杠螺母或滚珠丝杠传动。
为了增加手臂的刚性,臂部伸缩机构需设置导向 装置,或设计方形、花键等形式的臂杆。
常用的导向装置有单导向杆和双导向杆等,可根 据手臂的结构、抓重等因素选取。
图示为采用四根导向柱的臂部伸缩结构。 手臂垂直运动由油缸驱动,行程长,抓重大。
传动:运动要求和夹紧力要求
爪钳:形状、材料、与工件的接触面积
磁力吸盘设计
不需夹具,要求工件表面清洁、平整、干燥 只适合对工件要求不高或不考虑剩磁的影响, 不适合高温 真空式吸盘设计
要求工件表面清洁、平整、干燥、能气密
按手指或吸盘数目分 (1) 手指数目:二指手爪及多指手爪。
(2) 手指关节:单关节手指手爪及多关节手指手爪。
轴B旋转→Z24/Z21,Z21/Z22→Z20、Z16 →Z16、Z17→Z17、Z18→轴19旋转
手腕壳体与轴19固联,实现手腕的俯仰运动
诱导运动:轴B、轴S不转而T轴回转 轴B、轴S不转→齿轮Z23、Z21不转 1. T轴回转→行星架回转→齿轮Z22绕齿轮Z21的过程中自 转 →Z20、Z16、Z17、Z18 实现附加俯仰运动 2. T轴回转→行星架回转→齿轮Z11绕齿轮Z23的过程中自 转→经过Z12、Z13、Z14、Z15 实现附加回转运动
二、本体基本结构要求 1. 机械系统抓重一自重比尽量大 臂杆的质量小有利于改善操作机工作的动态性能, 抓重一自重比大意味着工作效率高,造价低。
人类手臂的抓重大约为自重的3—4倍,从统计资料 看,操作机的抓重一自重比约为1/20—1/15,与 人类手臂相比,相去甚远。 2. 结构的静动态刚度尽可能好
二自由度手腕图例:
BR手腕
BB手腕
RR手腕(属于单自由度)
三自由度手腕的结合方式:
RRR型手腕结构示意 RRR型手腕,制造简单,机械效率高,应用普遍
RRR型手腕关节远程传动示意图 好处:把尺寸、重量都较大的驱动放在远离手腕 的手臂后端,作平衡重量用,减轻手腕重量,改 善了机器人结构的平衡性。
m2O2G2 m3O3G3 O2V m 则总力矩:
m3O3G3 SV m
M 0
2. 弹簧平衡方法
M 0 Fr1 sin
r2 sin(90 ) r2 cos sin l l
F k (l l0 )
k (l l0 )r1r2 M0 cos l
四导向柱式臂部伸缩机构 1—手部;2—夹紧缸;3—油缸;4—导向柱;5—运行架;6—行走车轮;7—轨道;8—支座
2.手臂俯仰运动机构
通常采用摆臂油(气)缸 驱动、铰链连杆机构传 动实现手臂的俯仰。 1—手部; 2—夹紧缸; 3—升降缸; 4—小臂; 5、7—摆动油缸; 6—大臂; 8—立柱
3.手臂回转与升降机构 常采用回转缸与升降缸单独驱动,适用于升降行 程短而回转角度小于360°的情况; 也有采用升降缸与气动马达-锥齿轮传动的结构。
腕部设计要求:
(1) 结构紧凑,重量轻。
(2) 动作灵活、平稳,定位精度高。 (3) 强度、刚度高。 (4) 合理设计与臂和手部的连接部位以及传感 器和驱动装置的布局和安装。
驱动方式:直接驱动和远程驱动。 直接驱动:驱动器安装在手腕运动关节的附近 传动路线短,传动刚度好,尺寸和质量大,惯量大。 远程驱动:为了保证具有足够大的驱动力,同时也 为了减轻手腕的重量,采用远距离的驱动方式。通 过连杆、链条或其他传动机构间接驱动。腕部关节 结构紧凑,尺寸和质量小,但传动设计复杂,传动 刚度也降低。
二、腕部的典型结构 1.单自由度回转运动手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回转油缸直接驱动的单自由度腕部结构 1—回转油缸;2—定片; 3—腕回转轴;4—动片;5—手腕
2. 二自由度BR腕部
采用轮系实现手腕翻转和俯仰
结构紧凑、轻巧、 传动扭矩大,能 提高机械手的工 作性能,在示教 型的机械手中应 用较多。
手腕的翻转:S轴传递,手腕与锥齿轮4为一体。 手腕的俯仰:传动轴B —锥齿轮5、6 —传动轴A,手腕的 壳体与A 连接为一体。 诱导运动: S轴不动传动轴B 运动
2. 操作机的每个连杆都具有独立的驱动器,连杆的 运动各自独立,运动更为灵活。
一般的连杆机构,有1-2个原动件,各连杆间的运动 是互相约束的。 3. 连杆驱动扭矩变化复杂,和执行件位姿相关。
连杆的驱动属于伺服控制,因而对机械传动系统的 刚度、间隙和运动精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4. 操作机的受力状态、刚度条件和动态性能随位姿 变化而变化,极易发生振动或其它不稳定现象。
尽可能提高操作机结构的固有频率,避开机器人 工作时的工作频率。
三、机器人本体结构
手部
机器人本体结构:机械 结构和机械传动系统。 包括: 传动部件 机身及行走机构 臂部 腕部 手部
小臂
腕部 大臂
腰部 基座
6.2 机身及臂部结构
机器人机身又称为立柱,是支撑臂部的部件,能 实现手臂的升降、回转或俯仰运动。
3.三自由度手腕 1)液压直接驱动三自由度BBR手腕
M1、M2、M3是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手腕,实现 偏转、俯仰和翻转三个自由度。
M1
M2 M3
关键是设计和加工出尺寸小、重量轻、驱动力矩 大,驱动特性好的液压驱动马达。
2) 齿轮-链轮传动三自由度RBR腕部
齿轮链轮传动三自由度手腕原理图 1—油缸;2—链轮;3、4—锥齿轮;5、6—花键轴T;7—传动轴S;8—腕架;9—行星架; 10、11、22、24—圆柱齿轮;12、13、14、15、16、17、18、20—锥齿轮;19—摆动轴; 21、23—双联圆柱齿轮;25—传动轴B
Gi Li L G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