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实验题专项训练
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温度计-物态变化》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哈尔滨市20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空中的水蒸气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B.沥青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这就是电冰箱制冷原理D.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这是一个凝固的过程2.(沈阳市202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吸热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外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3.(唐山市20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且都发生在液体表面B.液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可能保持不变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利用干冰汽化吸热,可以使长途运输中的食品降温保鲜4.(攀枝花市202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是一种晶体,液态海波凝固时要放出热量B.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5.(广州市2022)图中甲、乙分别是温度计和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B.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最好增大细管内径C.使用前,把体温计放入100℃的沸水中消毒D.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量程是35~42℃6.(济宁市2019)《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7.((信阳市2021)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凝固点是60℃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是非晶体D.在t=5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8.((济宁市2020)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是非晶体B.该物体的熔点为80℃C.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D.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的内能不变9.((2023滨州市)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10.淮安市2020)从图象中获得有效信息,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培养的能力之一。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过关训练 第三章物态变化(附答案)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过关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一些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为26℃B. 唐山地区最高气温为60℃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为38℃D. 冰箱保鲜室的温度为-5℃2.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 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 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 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3.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与时间的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 这种物质是非晶体B. 该物质在10min时处于固态C. 该物质的熔点是50℃D. 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4.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 熔化一部分B. 全部熔化C. 一点儿也不熔化D. 无法判断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所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瀚海阑干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 “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 “冷露无声湿桂花”,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 “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6.下面是小红的“物理笔记”部分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A. 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B. 机器的底座需要先把铁变成铁水然后再冷却铸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C. 北海的春天,常出现墙壁“冒汗”是汽化现象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升华现象7.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B. 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D.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小冰晶放热形成的,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9.如图所示,这是很多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项提升: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提升: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50dBB.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0×102kgC.使人感到舒适的温度是37℃D.“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为2.5nm的固体颗粒2.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A.扇扇子时人会感到凉快,是因为扇子可以扇出凉风B.湿手伸进冰箱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冰棒放热C.天气热的时候,吃雪糕感觉凉快,这是因为雪糕熔化,雪糕吸热D.冬天,戴眼镜同学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蒙上了一层雾气,这是液化现象,眼镜片放热3.为了验证装在试管里的固态碘受热升华,甲同学直接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试管浸入热水槽中,如图乙所示,两试管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A.固态碘受热后,碘的内能增加,碘分子热运动减慢B.碘升华是从液态变气态C.给碘加热的过程利用了热传递D.更合理反映碘升华的是实验甲4.如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沸腾了。
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可能是()A.酒精B.水C.煤油D.亚麻仁油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
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小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
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6.甲、乙两个装满冰块的水盆,甲盆置于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则()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高低7.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秋天,清晨出现的雾D.冬天,草地上出现的霜8.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合理的是()A.冰、固态水银、沥青是晶体B.蜡、玻璃、铁是非晶体C.人体、塑料、铅笔芯是导体D.陶瓷、橡胶、玻璃是绝缘体9.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是()A.此物质是一种非晶体B.此物质在第10~25分钟没有吸热C.在第20分钟时.可观察到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此物质的熔点大约是100℃10.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B.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1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D.丁图可能是石英熔化图象12.水银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工具,以下关于水银体温计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B.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其分度值为1℃C.为提高体温计的精确程度,在玻璃泡相同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毛细管细一些D.某次正确测量39℃高烧病人的体温后直接去测下一位病人体温,所测结果必为39℃二、填空题13.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是℃。
2023年湖北省 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 练习题

湖北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2·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
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固后汽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液化2.(2022·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3.(2022·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B.“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20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C.寒暑表的示数是21℃D.寒暑表的示数是39℃5.(20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喝上一杯由妈妈自制的热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镜镜片变模糊了。
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B.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要吸收热量D.水蒸气凝华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6.(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B.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D.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h7.(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A.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C.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8.(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自然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A.河面的冰B.地上的霜C.山上的雪D.山间的雾9.(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结冰B.叶尖上形成露珠C.冰雪消融D.草叶上形成白霜10.(2021·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今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11.(2021·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A.该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B.瓶体若灌满水,该温度计也可以准确反映 的温度变化
C.该装置插入瓶中的玻璃管很细,目的是让细管液面变化更明显
D.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先后放入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分别达到 的B处和 的A处,则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B.M0min至25min时间内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9.如图所示,这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 in时是固态
C.该物质在第12 min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该物质的熔点为80 ℃
四、实验题
17.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状态;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像乙中的DE段,由此判断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DE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
(1)1℃等于多少华氏度?
(2)新余市的年平均气温约15℃等于多少华氏度?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B
6.C
7.D
8.B
9.D
10.B
11.1.30 -4
12.熔化凝华
13.运动放热
14.压缩体积表面积乙固液共存
15.0 100
16.
17.使得试管里的冰受热均匀固液共存低于不能降低
18.B需要乙水蒸气低于水的质量少
2020届九年级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专练: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A. 壶口附近的“白气”B. 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C. 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D. 铁矿熔化成的铁水2.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这两个判断()A. 只有(1)正确B. 只有(2)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3.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B. 盛夏露珠凝结C. 深秋树枝凝霜D. 严冬雪花纷飞4.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A. 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B. 清晨梵净山的雾——汽化C. 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蒸发D.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5.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A.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 在-255℃时氢是固态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D. 用钨制成灯丝不易熔化6.冬天,乌苏里江流域气温最低可达-50℃,但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A. -50℃B. 0℃C. 低于0℃,高于-50℃D. 无法判断7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A. B.C. D.8.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B. 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 段,晶体内能不变C. 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 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9.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A. 甲最长B. 乙最长C. 丙最长D. 一样长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项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 物态变化 练习题(含解析)

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2·陕西西安·交大附中分校校考一模)“瑞雪兆丰年”,今年春节前夕,陕西出现了一次大面积强降雪。
关于雪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中“化雪冷”主要是雪熔化放热B.雪后路面撒盐加快融雪速度,主要是因为撒盐提高了雪的熔点C.下雪后可适当减弱噪声D.雪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2.(2022·陕西渭南·模拟预测)下列事例中是为了防止熔化或凝固产生不利影响的是()A.冰冻食品可以保鲜B.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C.将熔融玻璃制成玻璃板D.冬天将水箱中水放掉3.(2022·陕西榆林·统考一模)空调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室内的“热”“搬运”到室外。
有关这种空调工作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态氟利昂在室内挂机的蒸发器中汽化放出热量B.气态氟利昂在室外主机的冷凝器中凝固放出热量C.空调的室内机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冷却效果更好些D.夏天开空调时,常会在玻璃窗上出现水珠,则这水珠应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表面4.(2022·陕西西安·西安市远东一中校考一模)过去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如图所示,这是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利昂在冰冻室内液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B.氟利昂在冷凝器内汽化、放热,把冰箱内的热放出C.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可以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从冰箱内拿出的冰冻饮料会“冒汗”,这是液化现象5.(2022·陕西·陕西师大附中校考二模)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值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
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即可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这里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态变化》实验专题训练
1、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右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
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
A .是操作过程,
B .是读数过程,
C .是读取的温度值. (1)A 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
(2)B 图读数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 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
2、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 与b 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
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 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 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 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内能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
变”)。
此时a 处于_______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 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
3、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 ,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_________(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 时,物质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________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
5、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 ,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___(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6、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选填“A ”、“B ”或“C ”),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 ),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
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 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 段)升温比熔化后(CD 段)升温_________(选填“快”或“慢”).(4)图象中DE 段是_________过程.
7、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
液柱的上表面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 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 ___m2(选填“>”、“<”或“=”).
8、李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 、D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燕发快慢与___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_____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李华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并控制它们的___________相同,结果发现b 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燕发的快慢还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燕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1是小明在研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
(1)观察实验装置图1,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 .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a )、(b )所示,则图 (选填“(a )”或“(b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这说明 _________ .
(4)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3所示,a 、b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5)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根据温度计A 和B 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5).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 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_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0、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碘颗粒的锤形玻璃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针对小红的质疑,小林又重新实验仔细观察,发现确实存在少量液态碘的现象,为此,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补充了少量辅助器材,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1)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