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八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第二章复习梳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复习提纲.doc

第二章复习提纲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混合气体。

其中成分为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o (注意是占体积比)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 : lo2.空气是一种物质,有质量。

(书42页活动)3.地球周围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这个空气层叫大气层。

它对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会有大气压的作用。

4.大气压存在的例子:覆杯实验、塑料吸盘吸附在玻璃上、钢笔吸水、用饮料管吸饮料、瓶吞鸡蛋、拔火罐等。

其中有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5.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

(能解释空气的对流)6.红磷在钟罩里燃烧的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同时钟罩内的水面逐渐上升。

燃烧停止后,白烟消失,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解释为什么上升l/5)o 7.稀有气体有:氮、氮、氯、氟、ftU Mo (了解有些稀有气体的作用)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因此又成为惰性气体。

(氧气的性质活泼)8.首先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9.红磷和铁丝在氧气钟燃烧产生的是固体物质,没有其他气体产生。

10.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取液氧和液氮。

液氮可以用来冷冻病毒。

液氧用蓝色钢瓶储存、液氮用黑色钢瓶储存。

11 .实验室用来制取氧气的物质有:氯酸钾、高镒酸钾、过氧化氢。

其中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

12.课本51页活动。

知道二氧化镒和猪肝起催化剂的作用。

13.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4.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催化剂>水+氧气,实验室中常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参加反应,本身的化学性质、质量不变。

15.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

16.三种收集气体的装置:排水法适合于难溶或微溶的气体收集向上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向下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收集17.制取气体的装置在制取前先要检验装置气密性,为了收集到纯净的气体,- 般在反应刚开始时不马上收集。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1-3节复习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1-3节复习
第二章1-3节复习
乐成镇实验中学 朱晓惠
空气
“2·26”普宁村民手机拍下普宁烟花爆炸非法燃放烟花重大爆炸事故 村民手机拍下普宁烟花爆炸瞬间_320x240.mp4
猜想烟花中的可燃物有哪些?
写出硫、木炭、红磷、铁丝在氧气 中燃烧时化学方程式
点燃
3Fe+2O2=====Fe3O4
C + O2 点燃 CO2
烟花中硝酸钾(KNO3)、硫黄、木炭三种 物质在点燃条件下能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 碳和硫化钾。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KNO3+S+3C==N2↑+3CO2↑+K2S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
点燃
“பைடு நூலகம்·26”普宁市村民非法燃放烟花为什 么会发生这样大的爆炸事故?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 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 下图表示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有些HI分子碰撞后, 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2和I2,有些碰撞不会发生反应。 (1)A、B、C三图中表示HI分子碰撞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 是 ▲ 图。 (2)上述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反应。 (3)若要得到1个H2分子,至少需要 ▲ 个HI分子碰撞。
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 氧气的质量比是 ( ) A.1∶4∶7 D.28∶7∶4 B.6∶3∶4 C.7∶4∶1

/
nqx59kop
犹豫豫地往院子四周围仔仔细细地观察一番;之后,就摸索着慢慢地揭开了篷布。把篷布和寿棺上面放着的全部物件轻轻地放 在地上之后,这三个黑影就开始鼓捣着想打开棺盖了。他们先在棺盖周围摸了一遍,然后又在自己的身上摸索着什么,最后就 围在棺盖周围开始翘棺盖了。没有用多长时间,棺盖就被他们合抬着轻轻地放在了地上。其中最矮小的那个黑影心急,一伸手 就把里边的模特儿给抓起来了,臭豆腐和杂七杂八调味粉参杂在一起的难闻气味儿差一点儿熏得这家伙失手扔掉手里的东西。 另一个稍微高大一些的黑影赶快和他一起将模特儿放在地上。然后,他俩就将模特儿上上下下仔细摸索了一番,大概认定这只 是一个假人,于是不再管它。另一个块头最大的黑影则一直在寿棺里边摸索着。最后,三个黑影索性将寿棺里边的东西全部拿 了出来,并且还在所有的衣物和每一条褥子上仔细摸索着„„忽然,听到一个家伙低低地说:“真他妈的骗他娘的!”另一个 低低的声音传来:“会不会是挪窝了?”第三个低低的声音传来:“不可能的,他们没有这个时间!人定之前我们不是一直轮 流观察来着嘛,这院子里不像是有过大动静的,而且看这情况,也不像是动过的样子啊!”第一个说话的家伙又低低地说: “要不咱们再找找?看样子不像是穷困潦倒回来的啊!”三个黑影开始左顾右盼观察起来„„耿正正要回身推醒爹爹,忽然感 觉自己的肩膀被推了一下。原来,耿正只顾全神贯注地观察三个窃贼的一举一动,并没有发现爹爹早就爬在窗帘中间的那一条 小缝隙那儿也在专注地观察多时了。耿老爹低声说:“俺说梦话了!”于是离开窗户略远一点儿,断断续续不高不低地说开了: “唉,俺没,没脸,回家啊!啊哈—”耿正也离开窗户略远一点儿,赶快不高不低地说:“爹,你醒醒,怎么又说梦话了?” 耿老爹换一种语气:“哦,爹又做梦了,正伤心呢。爹只想着发财呢,结果连命也差点儿给丢了,白白害俺娃娃们受苦哇!” 耿正说:“爹,你就不要再伤心了,没有发财不打紧,咱父子们能活着回来比什么都强啊!再说啦,咱们不是好歹还赚得了一 挂骡车回来了吗!而且你也看到了,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没有人笑话咱们啊,对咱们还是那样好。以后啊,咱们只管安心 种地就是了。别人能活,咱也能活啊!你就放宽心哇!”耿老爹长叹一声,用特别悲苦的口气说:“唉,还能怎么着啊,只能 是这样了哇。哎呀,丢人哪,真正丢人哪!”父子俩一边说着,一边继续观察院子里三个窃贼的反应。一开始,他们只是停止 了左顾右盼,再后来就面面相觑起来。当耿老爹说完最后这几句话以后,那个高个子的黑影一挥手,转身向门道走去。剩下的 两个也不再高抬腿轻落脚,而是转身扬长往门道走去了。为了保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总复习

• 19、木炭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 20、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 泼的气体,许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 烧。 • 2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 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 22、组成人体的有机物葡萄糖 (C6H12O6)与氧气发生化学反 应。 • 23、人体吸入氧气后,葡萄糖与氧 气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同 时把葡萄糖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 24、人体呼吸的生理意义:提供 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 60、二氧化碳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③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 吸 • 6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①常温下是 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 (所以能覆盖灭火)③可溶于水(所以可 制各种汽水)④二氧化碳也有三态的变 化,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干冰(可致 冷,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热时药品粉末进入导气管。
• 42、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气体 进出肺的通道;肺→气体交换的场 所 • 43、人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 体交换 • 44、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合 称呼吸道。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 45、肺泡的结构特点:①数目多② 壁很薄③外面布满毛细血管④外面 布满弹性纤维【使肺具有良好的弹 性】 • 46、呼吸运动是通过膈肌和肋间肌 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 47、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 体交换,气体交换原理是气压差。
• 13、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①向上排空 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②排水集气法 (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 14、检验集气瓶内是否装满氧气方法:把 带火星的木条或是烧红的木炭放在集气瓶 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烧红的木 炭发出白光,表示瓶内氧气是满的,否则 不满。 • 15、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反 应后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化学式为SO2),手摸集气瓶外壁的感觉是 热,说明硫燃烧能放热.

科学八下第二章知识点 (1)

科学八下第二章知识点 (1)

第二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还有甲烷、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气、氢气、氮气、过氧化氢等原子构成的物质: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还有:金属单质(如:铁、钠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氩气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磷、硫、硅等)。

离子构成的物质:食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还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等2、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如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4、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水分子分解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所以是化学变化5、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1 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千克。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汤姆森、卢瑟福、玻尔等2、原子结构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注: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中子数可以为零,如氢原子(5)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6)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梳理

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梳理

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梳理第一节、空气1、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2、红磷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溶于水,使瓶内气体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后,大气压如集气瓶,直至内外压强相等。

3、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灯泡、防腐、化肥、炸药、冷冻剂、麻醉剂)4、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制冷剂。

(保藏食品、人工降雨、纯碱、尿素和汽水、灭火)第二节、氧气和氧化1、氧气不容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183摄氏度下呈淡蓝色液体。

2、硫:黄色的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防止高温的生成物或熔融的铁溅满二炸裂空瓶)4、呼吸作用:C6H12O6+O2酶CO2+H2O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5、工业生产中氧气制备:空气压缩降温,低温蒸发P416、燃烧是可燃物质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7、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有助燃剂(一般为氧气)二、达到一定的温度(把这个最低温度叫着火点)8、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然。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叫做分解反应。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加热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3、化学方程是的书写:水通电: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5、化学方程式与计算: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现制得氧气2克,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6、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制得氧气18克,需高锰酸钾多少克?Mn=55第四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呼吸示意图(p54)3、呼吸与呼吸作用有什么不同:呼吸是生物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即生物体与空气交换的过程。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知识梳理(部分·精华)培训资料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知识梳理(部分·精华)培训资料
定义 区别
相同点
联系
分子
原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微粒
间都有间隔;4.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4.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项目
原子
定义 存在的,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一种 子的总称,即元素是以核电荷数为标准
粒子
进行分类的
适用范围
用于微观上描述物质的构成,如原子构 成分子,原子构成物质
用于宏观上描述物质的组成,如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原子是一种粒子,既能表示它所属原子 元素只有种类之分,而没有个数的意义
表示方法 的种类,又能表示数量上的个数。如一 。如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
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元素组成的
联系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 的关系(类似人类和人的关系),原子是构成并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质
化合物
宏观组成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
微观构成 同种原子或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一种分子
化学性质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结构关系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原子和离子的原子核相同,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阴、阳离子
相互转化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
原子
元素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红磷燃烧实验:1.现将钟罩内的体积分为五等分2.取过量的红磷燃烧后迅速放入集气瓶内。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

)(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加紧乳胶管)3.待到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

可看到水通过乳胶管进入集气瓶中。

4.观察现象:集气瓶内的水在瓶子容积约1/5处,可证明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左右。

·检测二氧化碳的方法:将待测气体通入石灰水(CaO),石灰水变浑浊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较少,变浑浊速度慢。

·检测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待测气体中,复燃的是氧气。

(将燃着的火柴接近气体,燃烧程度没变的是空气;燃烧更强烈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或者是氮气。

·检测水的方法:与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接触,变蓝色(硫酸铜)的为空气中含有水。

·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科学家:拉瓦锡;选用药品:红磷(P)红磷燃烧现象:发出黄色火焰,冒白烟,放热。

观察现象:瓶内水位上升约1/5,所以氧气(O2)占21%约等于1/5。

·氮气(N)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

常用于电灯泡,食品包装(可防腐),可制造化肥炸药。

·二氧化碳(CO2):固态:干冰。

常用于灭火。

·稀有气体:性质不活跃,常用于保护气。

比如:霓虹灯,闪光灯。

·氧气的作用:供氧呼吸,助燃烧。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常以气体的形式出现,不易溶于水(通常情况下)(一升水大约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在-183℃时,液化成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1.硫与氧气反应: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SO2)(有毒);化学方程式:S + O2 == SO22.碳与氧气反应: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白色)。

科学八下第二章四五六节复习

科学八下第二章四五六节复习

生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复习翁洋一中叶林东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了生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双了解了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之后,将这几节的内容作一个回顾总结和知识的连贯深化。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针对学生学习中较多出现疑问的内容展开复习。

2、教学目标:(1)、复习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2)、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3)、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了解并能描述自然界中氧、碳的循环3、教学重点: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光合作用的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本质,二氧化碳性质,自然界中氧、碳的循环教学难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3、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二、过程设计引入:根据关键词,回忆各节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系统、呼吸过程、气体交换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条件、实质、意义,二氧化碳制取、性质,用途氧和碳的循环:氧和碳的循环、臭氧层、温室效应学生思考三分钟,并学生根据关键词回忆他个人所能够想到的与这些词有关联的一些知识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复习这部分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自己回忆能够容易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同时也让学生知识哪些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1、重新出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图,对照,再次由学生指出各器官的名称,并简略说明一下它们的功能结构特点。

提问:说出鼻涕和啖形成过程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尝试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公巩固了对结构功能上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并回答,并对学生所答进行引导,使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问:肺泡有哪些特点是有利于气体交换的?学生思考回答:数量巨大、外面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并及时对学生回答作相应评价。

2、提问:呼吸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出示呼吸过程动画,指出膈肌、肋间内肌、肋间内肌的大概位置,请学生指出在呼气和吸气时相关结构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回忆整个呼吸的过程式,归纳出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主要是由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学生姓名年级科目日期《时间段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8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复习梳理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及考点分析::教学过程、> 一、模型与符号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图^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二、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3)引力、斥力】三、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四、分子与原子的比较|五、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教学过程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六、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1)'(2)元素是个宏观概念。

因此元素有只讲种类不论个数的特点。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总称七、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八、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1)、表示某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3)、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5)、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6)、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单质和化合物九、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A化合价有正、负之分;B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价);C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D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E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F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方法:先写元素符号——在其上方标出化合价——利用交叉法在对应元素的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

要注意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应为最简整数比!十、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十一、离子符号的表示⑴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如Na+ Cl-⑵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根离子!如:铵根离子 NH4+碳酸根离子 CO32-注意:右上角数前符后 1必须省略十二、化学符号及含义1.若干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1”省略S表示1个硫原子,硫元素,硫单质 2Ca 2个钙原子(只有微观含义)2.若干个分子:化学式前加数字(单个的元素符号除外)①2H2O 2个水分子②2N22个氮分子③nSO2 n个二氧化硫分子3.若干个离子:离子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的化合价)~①2S2- 2个硫离子②2Ca2+2个钙离子③2SO4 2-2个硫酸根离子④nOH- n个氢氧根离子⑤2Fe3+2个铁离子⑥3Fe2+ 3个亚铁离子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2-2+1Ca +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 H2O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价注意:正上方符前数后 1必须不省略5.“2”的含义2Ca2+前2:表示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H2O 前2:表示2个水分子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2、CaO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十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类型:以AxBy为例1.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xa + yb2.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A原子个数:B原子个数= x :y3.根据化学式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A元素质量:B元素质量=x a:yb4.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xa]A元素的质量分数A%= —————×100%xa+yb5.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元素A的质量M A = M AxBy×A%主要收获{课后练习1、下列选项属于模型的是()A、H2OB、表示方向的指向标C、电流ID、沙盘中的校园2、冰融化成水时,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的种类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本身体积变大D、分子质量变小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氧元素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分子4、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核外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5、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MNB、CAC、mgD、Zn6、“2N”表示的意义是().A、表示两个氮元素B、表示两种氮元素C、表示两个氮原子D、既表示两个氮元素,又表示两个氮原子7、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 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H2O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H2O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8、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三氧化二铝B、空气C、铁粉D、液态氧9、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10、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这种单质的化学式的是()^11、硒是抗衰老元素,且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北大富硒康”中含有硒酸根离子(SeO42-)则在硒酸根离子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A、―2价B、―4价C、+4价D、+6价12、首先提出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B、德莫克利特C、牛顿D、爱迪生13、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14、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

它是由26个氨基酸分子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混和物15、某物质的化学式为R2O3,其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160B 56C 112D 1616、(用微粒表示)水是由构成的,铜是由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17、请用化学式或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氯气;水;4个铵根离子;5个氯离子;硝酸钾;氢氧化钡;金刚石18、写出下列2表示的意义2Fe;MgO;N2;SO42-。

19、已知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钾原子的质量是B千克,则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用字母表示)20、Fe、Fe2+、Fe3+ 三种粒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_______ ,属于__________元素。

(填“相同”或“不同”))21、啤酒、红酒和白酒中都含有乙醇(C2H5OH),饮酒后乙醇可进入人体血液中,科学实验表明,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100mL血(每100mL血中含有80mg乙醇)时,便会影响人的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1大杯(),会使血液中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L血。

回答下列问题:⑴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⑵乙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⑶李明饮用了3大杯上述啤酒后,(填“影响”或“不影响”)其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

22、莽草酸(化学式:C7H10O5)是制取抗“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

请回答:(1)莽草酸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为C:H:O= 。

(2)莽草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3)174g莽草酸含氢元素质量为g。

23、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的企业做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如图所示,根据相关信息计算:(1)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程实同学通过计算发现该广告是虚假Array广告。

请你写出程实的计算过程进行判断。

(3)程实认为此广告会坑害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技术监督局对该产品取样分析,发现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则该产品中碳酸氢铵中混入的物质是A 氯化钠B碳酸铵C尿素CO(NH2)2D硫酸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