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二级预防
积极落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的15项措施(上)

代 AC I E 为短效制剂 , 代表药物是著名 的卡托普 ̄( atpi l por , J C l 开博通) ,目前主要用于高血压急症时的含服。第二代 AC I E 属于 中效药 ,代表 药物为依那普 ̄ ( n lpi , 天需要服 lE aarl 每 J )
众所周知 ,较大剂量阿司匹林具 有解 热镇痛 、抗炎 、抗
风 湿 作 用 。上 世 纪 6 0年 代 末 ,又 发 现 小 剂 量 阿 司 匹林 还 具 有 抑 制 血 小 板 聚 集 功 能 。冠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所 致 的 血 管 狭
休克等病症的共同病理基础之一。因此 ,抑制和阻断上述疾 病 的病理 生理环节 就是治疗 心血管病 的重要措 施 ,血管 紧 张素转换 酶抑制药 就是其 中之一 。它 的 问世与 临床应用为
1 以A字母打 头 的三类药 物预 防冠 心病
1 1 A1一 一 以 阿 司 匹林 ( ii ) 代 表 的 抗 血 小 板 . As rn 为 p
类 药 物
。 一 血 管 紧 张 素 一 醛 固酮 系 统 ( AAS 过 度 激 活和 肾素 R ) 兴 奋 是 许 多 心 血 管 病 ,包 括 高 血 压 、冠 心 病 、心 功 能 不 全 、
使用 越久 生存优 势越 明显 。 需要提及的是 ,未经控制的高血压暂时禁服阿司匹林 , 高血 压者 应在血压控 制平 稳后服用 阿司 匹林 ,通 常收缩压
应 在 1 0 mHg 以 下 。 6r a
12 A . 2一 一 血 管 紧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药 ( E ) AC I
中 国 乡村医 药杂 志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手册

冠心病二级预防手册冠心病概述: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脏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者血管痉挛,使得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脏的血液供应减少,引起心脏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这样,心脏的功能发生异常,浮现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为1900 万人,其中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冠心病及脑卒中同样是居于首位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每年有260 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 13 秒就有一人因此而死亡。
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年轻化,心血管疾病问题将日益突出。
大约70%的冠心病死亡和5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发生或者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病史者高出4-7 倍。
心血管疾病是可怕的,但最大的惨剧在于它本是可以预防的。
尽管目前的医学水平尚不能彻底治愈冠心病,但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充分证实:对冠心病患者坚持实施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即冠心病二级预防,可以有效防止或者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脉性猝死的发生。
美国近 30 年人均寿命延长了6 年,其中 3.9 年归功于心血管危(wei)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
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稳定性决定,与冠心病的危(wei)险因素密切相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心率加快、精神应激等因素均可导致斑块不稳定。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据显示,通过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综合控制多种危(wei)险因素,促使易损斑块稳定,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所以,对于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坚持依照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要求去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用药,就有望预防诸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性猝死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冠心病一二级预防

冠心病一二级预防1:冠心病一二级预防1.1 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由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肌肉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的。
它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而引起的。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1.2 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尽量选择富含膳食纤维、低脂肪和低盐的食物。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等)的摄入。
1.2.2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
1.2.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应尽量避免吸烟,如果已经吸烟,应尽快戒烟。
同时,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女性每天不超过一个标准饮酒单位。
1.2.4 控制体重过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控制体重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达到。
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并保持健康的体重。
1.2.5 管理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
控制这些疾病,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1.2.6 减少压力长期的心理和情绪压力可能诱发冠心病。
应通过合理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减少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1.2.7 定期体检和监测定期进行心脏健康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和心电图等方面的检测。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治疗,确保心血管健康。
1.2.8教育和宣传加强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冠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渠道,传播冠心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所致。
针对冠心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做好一级预防,即防止冠心病的发生;而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二级预防的定义、意义、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工作。
1. 二级预防的定义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明确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中,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较于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更加具体、精准,也更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2. 二级预防的意义冠心病是一种潜伏期长、并发症多、危害大的疾病,对心脏和全身健康均有严重影响。
而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冠心病持续恶化,减少心脏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规范用药、定期随访、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措施,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心脏事件的危险,延长寿命。
3. 二级预防的措施(1)规范用药:冠心病患者在二级预防中需长期服用一些必要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改善心功能、稳定斑块等。
(2)定期随访:冠心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3)积极治疗合并症: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应积极控制这些并发症,避免对心脏造成额外损害。
(4)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对冠心病患者十分重要,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心脏风险。
(5)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与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保持心态乐观。
4. 结语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工作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需要患者本人、家人以及专业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规范用药、定期随访、积极治疗合并症、改善生活方式和进行心理护理等措施,冠心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享受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冠心病二级预防ABCDE方案

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于2001年曾经发表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D)二级预防的专家共识文件[1]。
近4年来完成的有关重要临床试验的结果,进一步支持降低冠状动脉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危险因素的治疗,并且拓宽了治疗的适应症。
在此基础上,AHA和ACC 适时制订和发表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二级预防指南》。
新版指南中建议CAD的二级预防包括10个方面,并且提出了实施这些建议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一、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㈠戒烟⒈目标彻底戒烟,不要接触吸烟环境。
⒉建议⑴患者每次就诊时,医师要询问吸烟问题。
⑵要求吸烟患者戒烟。
⑶评估吸烟患者是否愿意戒烟。
⑷帮助患者制订戒烟计划。
⑸安排随访,建议患者参加有关的宣教活动或药物治疗,包括尼古丁替代治疗和丁氨苯丙酮治疗。
⑹强调工作中和在家中避免接触吸烟环境。
㈡控制血压⒈目标所有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如果患有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则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⒉建议⑴所有患者均应开始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锻炼、减少酒精摄入量、限制钠盐,强调多吃水果、蔬菜和低脂肪饮食。
⑵如果血压³140/90mmHg,或者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压³130/80mmHg,则开始尽可能应用b-受体阻断剂和(或)ACEI,达到目标血压,必要时可以加用噻嗪类利尿剂。
㈢调脂治疗⒈目标LDL-C控制在<100mg/dL。
如果甘油三酯³200 mg/dL,则非HDL-C(即总胆固醇减去HDL-C)应当<130mg/dL。
⒉建议⑴以下建议适用于所有患者:①启动饮食治疗。
减少饱和脂肪②补充植物stanol /醇(2克/日)和粘稠纤维(>10克/日),可以进一步降低LDL-C。
③增加每日活动量并控制体重。
④鼓励多吃 omega-3脂肪酸鱼油或胶囊(1克/日),以降低风险。
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

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目前我国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约有26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实际上,冠心病完全可以通过一、二级预防来进行预防治疗。
一级预防:控制高危人群发病率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没有发生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的预防。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过快,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心血管病发病的高危人群越来越庞大。
为什么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呢?因为这几个因素最容易损伤血管内皮,而血管的内皮损伤正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梗发病的始动因素。
在血管内皮受损的情况下,血液中的脂质、血小板、炎性物质就可以附着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心肌缺血,如果斑块一旦破裂,形成的血栓碎块就会随血流运行堵塞住血管,引起心肌梗死。
只有通过日常保健和合理用药保护血管内皮,避免斑块形成,稳定斑块防止破裂,使心脏的血液供应保持畅通,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冠心病,实现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率如果已经发生了心肌梗死,除了抓紧治疗促进病情好转,更重要的是二级预防,预防再发。
尽管急性心梗治疗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介入治疗特别是安放支架已经普及,但不要以为放完支架病痛减轻就万事大吉,实际上动脉硬化斑块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同时存在,放置支架的地方是狭窄最严重的部位,还要预防其他斑块前赴后继。
同时,许多病人放置支架大血管开通后,由于微血管病变导致心肌不能实现有效血流灌注,就像河渠开通垄沟堵塞,田间仍然干涸缺水一样,缺血心肌还在发生着一系列病理改变,导致心脏扩大、心衰、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这就要通过服用有效药物来抑制再狭窄发生,保护微血管,从而避免心肌梗死再发,实现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金三角”方案实现一、二级预防专家们一致认为,防治冠心病关键在于一、二级预防,实现一、二级预防,就要长期服用降脂的他汀类药物和抗凝的阿司匹林等,同时服用通心络胶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的预防及食疗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的预防及食疗方1.预防方法 根据现有的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因素与发病原理的认识,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在已发生后防止其发展并尽可能促使消退,必须针对与发病有密切关系的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级预防,也称原发预防,本病是一个多因素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他的危险因子包括超体重、缺少体力劳动、A型性格等。
一级预防是针对上述因素的预防,是人群中的主要预防措施。
有人主张一级预防应从幼儿时做起。
二级预防,亦称继发性预防。
是指对已患冠心病患者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复发或病情加重。
2.其他方法 注意加强体质锻炼,参加一定量的体力劳动和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运动,但要避免剧烈的竞赛性的运动。
合理的调节饮食,以清淡为宜,应避免经常进食过多的饱和型脂肪酸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猪油、羊油、奶油、动物内脏,应多选用豆油、菜油、鱼、瘦肉、豆制品等,多食蔬菜。
亦可配合以下食疗方,或进行辨证施膳。
(1)人参莲肉汤:白人参10g,莲子10枚,冰糖30g。
将人参、莲子(去心)放于小碗内,加水适量,泡发。
再加冰糖,放入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喝汤吃莲肉,剩余人参,次日再加莲子如法蒸炖服用,人参可服用3次。
适用于久病体虚者。
(2)仙人粥:制何首乌60g,粳米100g,红枣5枚。
将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蒸粥,粥成后加入红糖即成。
适用于肾阴亏损者。
(3)双参羹:西洋参6g,水发海参200g,蘑菇、鲜鱿鱼各100g,姜丝、葱条、味精、淀粉、酱油、胡椒粉等适量。
先将西洋参切片,加入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250ml备用。
蘑菇、鱿鱼切丝后入炒锅,加入适量上汤煮沸后,再兑入西洋参液煮沸。
入调料,湿淀粉搅匀,倒入锅内即成。
可用于久病体弱、气阴两虚者。
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内容

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内容冠心病是指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它可以导致心脏病变、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疾病,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
为了预防冠心病,有必要采取一级、二级、三级的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主要是健康行为宣传,部分人群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筛查。
健康行为宣传旨在增强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
主要是在学校、社区、媒体等多个场景,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让大家了解冠心病的危害。
部分人群健康教育是针对中老年人和冠心病高危人群,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预防能力为目的、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积极参与冠心病预防,采取以下措施:让他们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掌握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提高生活质量和饮食习惯,科学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危险因素筛查是指上述部分人群和所有成年人在定期体检时,及时了解个人冠心病发病和病变发展的危险因素,及时修正不宜及时制止不良习惯,积极预防冠心病。
二级预防主要是提高个人冠心病知识和科学管理高危因素,以及提高个人的冠心病管理能力。
首先,要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包括媒体、社区、学校等,向更多人广泛传播冠心病的知识,为大家讲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冠心病的危害。
其次要及时检测和监测危险因素。
通过定期血液检查、血脂检查、尿液检查等,及时发现身体内部危险因素,从而进行及时和科学的管理,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最后要科学管理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低脂肪饮食,减少油炸、烧烤和咸菜等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不良情绪,都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三级预防是指诊断确诊、早期治疗和提高患者病情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及时确诊,及时接受治疗。
当出现心脏病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做心电图、心超等检查,确诊冠心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其次要提高患者的治疗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二级预防作者:田晓慧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4期
1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正临床阶段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冠心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制的8种因素:①高血压。
②高血脂。
③糖尿病。
④吸烟。
⑤腹型肥胖。
⑥缺乏运动。
⑦缺少蔬菜水果。
⑧精神紧张。
不可控制的因素:①冠心病家族史。
②性别。
③年龄。
冠心病一级预防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第一控制高血压:
2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包括以下三点:①生活方式的改善:包含宜低盐、低脂,控制热量及体重,适度运动;戒烟限酒。
②控制目标值:血压达标
2.1 改善预后的药物①他汀类药物。
②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③β受体阻滞剂。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ARB)药物。
2.1.1 他汀类药物
2.1.2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都应服用。
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
mg/d;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氯吡格雷: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术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的患者;该药起效12 d,顿服300 mg后2 h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常用维持剂量为75 mg/d。
一次口服;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支架一般服用一年。
2.1.3 β受体阻滞剂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均应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级预防。
首选β1受体阻滞剂,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使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
注意事项: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必须评估患者有无禁忌证。
2.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中获益;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2 改善症状的药物①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有效减少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
②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加快,因此常联合抑制心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每天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以减少耐药性的发作。
钙拮抗剂: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减少心肌耗氧起缓解心绞痛作用,对变异性心绞痛或冠状动脉痉挛为主的心绞痛,钙拮抗剂是一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长效钙拮抗剂联用比单用一种药更有效。
3 急救方法
3.1 一旦发生冠心病如何急救停止活动,立即解开衣扣,保证充分氧气供应,及时使用备用急救药品;如果用药后不缓解,及时拨打120,不得搬动患者。
3.2 心绞痛发作的自我急救
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左侧为主)应原地休息,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一般3~5 min可缓解,药效可持续20~30 min,可重复用药2~3次);提醒注意:如果疼痛持续半小时不缓解,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沈潞华,高润霖,戚文航.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2):1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