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会计事业,适应会计行业经济管理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敬业精神,既能够熟练地进行手工会计核算处理,又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完成会计业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及知识。
2.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知识。
3.具有必备的计算机、数据库及其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强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等专业知识。
5.具有相关的统计学、经济法、税法、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等专业知识。
6.具备现行主要财经法规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要求1.具备较强的手工会计核算能力。
2.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现代办公的能力。
3.具备熟练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工作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一定的会计监督和审计的能力。
5.具备ERP理念和ERP信息系统使用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7.具备一定的公关交流能力、灵活应变能力。
(三)素质要求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
2.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
3.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职业礼仪风范。
4.具备较强的独立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开拓创新精神。
5.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6.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现代会计信息快速服务的意识。
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训与入学教育、专业能力训练、毕业实习、岗位体验、公益劳动、课外阅读、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环节。
四、修业年限:3年。
2024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篇)

2024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会计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专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二、目标定位1. 师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2. 专业课程设置:充分考虑行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专业素质。
3.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4. 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1. 会计基础课程: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打好专业基础。
2. 会计电算化:加强对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会计信息化: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需求。
4. 财务管理: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
5. 税法与税务实务:了解税收政策和税务操作,为企业提供合规服务。
6. 风险管理: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7. 专业实训: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操作。
四、实践教学环节设计1. 会计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 会计模拟实验:利用模拟软件进行会计实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模拟决策能力。
3. 企业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实际问题。
4. 学生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组织协作能力。
五、实习实训与就业保障1. 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会计(100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的初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专业知识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公共基础知识;2. 了解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3.掌握会计核心课程的相关知识,包括基础会计、计算技术、经济法、税法等;4.掌握专业方向课的相关知识,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
(二)专业技能1.具有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和应用财务软件能力;2.具有出纳业务处理能力和税务业务处理能力;3.具有财务管理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以及会计审核能力;4.具有仓储管理能力和核对能力;5.具有营销意识和营销能力。
(三)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2.具有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精神;3.能够遵规守纪、保守秘密;4.具有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5.具有终身学习、强化技能、参与管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专业(技能)方向11.能分析解决出纳工作组织和出纳人员素质方面的实际问题;2.能准确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3.会记账、算账、对账、更正错账;4.会编制会计报表并根据报表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5.能管好用好财产物资。
专业(技能)方向21.能比较系统的掌握营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具有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的人文素质及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3.能胜任营销与策划工作的方案设计及具体运作岗位;4.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八、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在探索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通过市场调研,结合本专业特点,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学岗融通,学训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知识够用。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精选一些有用的、必需的、并有助于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的知识来讲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基础理论知识。
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这方面的知识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财经专业英语等。
(2)专业基础知识。
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培养职业基本素质,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这方面的知识有:基础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3)专业知识。
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技能的关键,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它在整个知识与素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这方面知识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财政与金融等。
2.技能过硬。
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和成果的中心环节,也是区别于传统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会计教育来说,技能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保证,因为会计实务能力就是体现在会计实务的一系列操作技能上。
会计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作为重点。
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2)财务核算技能。
(3)成本管理核算技能。
(4)财务管理和分析技能。
(5)纳税申报和审计技能。
3.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从课堂理论到技能实习,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过程的反复运用,使学生的理论思维升华,培养社会需要所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具有多种知识的综合与融合能力。
4.获取职业资格。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第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
而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技术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是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标准,与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
根据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资格证书,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6+n的结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6+n”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培养目标:结合“1+6+n”的人才培养理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2.课程设置: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将“1+6+n”的课程体系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相结合,构建“宽基础、重实践、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其中,“1”为基础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6”为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n”为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
3.实践教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1+6+n”的课程体系中,可以设置更多的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如会计模拟实验、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和知识。
4.国际化培养:结合“1+6+n”的人才培养理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更加注重国际化培养,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国际会计、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引入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总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6+n”的结合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立足于理论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应学习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应通过教师引导,学习有关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掌握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技巧,以及管理会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应学习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和金融管理等知识,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对外部环境的理解。
其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训练。
实践训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提供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的会计工作。
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熟悉会计软件的操作,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参与实际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有机会参观各类企业和机构,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发展动态,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再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作为会计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学校应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写作论文、演讲和辩论等方式锻炼自己。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商务英语、现代意识技术和职业道德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强调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现代会计人才,除了个人能力外,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和领导能力,同时也应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并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综合考虑理论学习、实践训练、语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培养计划。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630302 )本专业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会计准则、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能胜任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监督、财务管理以及出纳岗位工作,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1. 内资企业2. 外资企业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4. 理财咨询5. 金融银行6. 保险7. 证券1.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必须的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与知识;2. 掌握会计法、税法、等相关财经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知识的基本要求;3. 熟悉企业、银行、证券等业务的主要操作流程,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和要求;4. 具有账务处理能力、分析能力、预算与实施财务控制能力等,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其他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初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职称、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
1.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道德义务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 业务素质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账务,熟悉并遵守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操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会计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技术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善于收集信息,了解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能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反应敏捷,处理问题果断。
职业习惯良好,整理并保持有序的工作环境,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3. 文化素质具备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应用能力,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尊重科学,对伪科学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举止文雅,待人有礼。
4. 身体和心理素质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遇事沉着冷静,自控能力强,对环境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性。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旳
本方案从能力、素质、知识三个方面开展育人工作,通过职业素质模块课程提高学生旳人文素质;通过职业能力模块课程提高学生旳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职业岗位模块课程提高学生旳岗位工作能力;通过职业证书模块课程提高学生旳职业资格考证能力;
本专业重要培养面向中、小企业一线岗位,培养能掌握出纳、会计、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报税业务,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核算、工资核算等平常经济业务处理旳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胜任出纳、成本费用核算等工作岗位,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旳高素质技能型复合性会计人才。
二、学制与修学年限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为三至五年。
三、职业能力分析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四、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构造
2﹒专业关键课程
五、教学计划进程与时间安排1﹒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注:1、()表达不单独安排课时,不单独计算学分;2、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暑假进行。
2﹒课程构造比例分布表
阐明:1、理论部分课时=课程理论课时;
2、实践部分课时=实践环节课时+课程实践课时+其他环节课时;
3、本专业最低学分包括所有环节学分;
4、校内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1周计1学分。
六、毕业合格原则
1、积极参与课外素质教育拓展活动,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管理部门
考核达标。
2、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旳所有课程,成绩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熟悉新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会计、税收、审计等基础理论,具备会计类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熟悉我国有关部门方针、政策、法规,熟悉并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组织、方法与手段,能独立进行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和纳税申报等工作,掌握英语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三、主要课程
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费计算与筹划、审计基础、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分析等。
四、修业年限及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三年。
.学分要求:修满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专业课程学分,实验实践课程学分,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分。
五、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见表)
六、集中实践教案环节进程表(见表)
七、分学期课程进程表(见表)
表会计(专科)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1 / 8
2 / 8
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