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2013
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题历年真题(2003-2013)

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考研普通地质学试题历年真题(2003-2013)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普通地质学考研真题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普通地质学考研真题科目代码:851 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满分:150分注意:1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2 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均无效;3本试题纸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卷袋中交回!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普通地质学考研真题科目代码:851 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满分:150分注意:○1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2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均无效;○3本试题纸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卷袋中交回!科目代码:851 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共 3 页第 1 页科目代码:851 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共 3 页第 2 页科目代码:851 科目名称:普通地质学共 3 页第 3 页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普通地质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01、光泽和解理2、区域变质作用3、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4、河流的截弯取直和牛轭湖5、风化壳二、简答题1、试述岩浆岩作用的类型及其形成岩浆岩体的产状特征2、什么是洋中脊请说明洋中脊上发生的主要地质作用3、请说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防治方法三、问答题1、如果你在野外遇到以砂岩为主的岩层,你将怎样进行研究工作2、请系统阐述在外力地质中所引起的作用,请适当举例,可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叙述3、试述晚古生代的古生物特征四、图件分析题1、图中有哪些地层,其接触关系如何2、图中有那些地质构造,请根据剖面上地名和构造本身特征进行命名并描述这些地质构造的特征3、请推测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代1、化石和地层2、砾屑和豆粒3、接触交代变质作用4、含水层和隔水层5、沙漠和黄土1请说明沉积岩的分类2什么是海水的进退作用,什么因素影响和控制了海水进退作用,并请举出一个地质历史时间例子3如何在野外识别断层,请举例说明断层的主要类型1阅读下图,请判定图中十一个地质体的形成顺序,并简述该剖面图反映出来的的地质演化过程(25)说明○2为玄武岩岩脉○3为玄武岩岩床○9为变质岩○10为花岗岩11为断层其余为不同类型的沉积岩2什么是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它们形成的主要产物分别是什么?2、请说明年代地层单位,岩性地层单位和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方案和主要单位的含义,并从地址时间的角度阐明三者的异同四、绘图题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和数据绘制信手剖面图,基本为直线,观察顺序为自NW向SE,地形特征,自NW向SE基本保持约5度的上坡。
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教学大纲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课程代码:06010050使用专业: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执笔者:李俊系(部)主任签字:制定日期:2013 年8 月30 日修定日期:年月日《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10050 课程名称:普通地质与构造地质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总课时数:64 执笔人:李俊编写日期:2013年8 月审核人:周志强修订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说明(一)编制依据与适用专业本教学大纲以专业教学计划为依据,适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地球物理勘查专业及相关的其他物探类专业,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高职学院地球物理勘查专业在校学生,是该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二)课程性质及任务普通地质学属于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属于必修课,是地球物理勘查专业的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矿物岩石、地层等在成因上的关系和地壳在动力作用下运动、变化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演变历史,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以及变化规律。
该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故大纲中对实训课有要求。
总之,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涉及矿物学、岩石学以及古生物地层学的知识,以这些课程为支撑,为重力学、电磁学、固体矿产勘查等课程做准备。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本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的素质、知识、能力和技能设置;针对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考试、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来设置;本课程包括地球概述;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概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地震作用;风化作用;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褶皱;节理;断层;劈理和线理;岩浆岩构造等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采用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教学方法应启发式、讨论式、演示性等方法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手段来组织教学。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常见矿物特征、鉴别方法以及比较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地质13-5班葛海龙一,石墨。
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每个碳原子的周边连结著另外三个碳原子,排列方式呈蜂巢式的多个六边形,每层间有微弱的范德华引力。
由于每个碳原子均会放出一个电子,那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石墨属于导电体。
石墨是其中一种最软的矿物,不透明且触感油腻,颜色由铁黑到钢铁灰,形状呈晶体状、薄片状、鳞状、条纹状、层状体或散布在变质岩中。
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耐腐蚀性。
石墨质软,黑灰色;有油腻感,可污染纸张。
硬度为1~2,沿垂直方向随杂质的增加其硬度可增至3~5。
比重为1.9~2.3。
比表面积范围集中在1-20m2/g,在隔绝氧气条件下,其熔点在3000℃以上,是最耐温的矿物之一。
它能导电、导热。
自然界中纯净的石墨是没有的,其中往往含有SiO2、Al2O3、FeO、CaO、P2O5、CuO 等杂质。
这些杂质常以石英、黄铁矿、碳酸盐等矿物形式出现。
此外,还有水、沥青、CO2、H2、CH4、N2等气体部分。
因此对石墨的分析,除测定固定碳含量外,还必须同时测定挥发分和灰分的含量晶体特征晶系和空间群:六方晶系,P63/mmm晶胞参数:a0=0.246nm,c0=0.670nm典型的层状结构,碳原子成层排列,每个碳与相邻的碳之间等距相连,每一层中的碳按六方环状排列,上下相邻层的碳六方环通过平行网面方向相互位移后再叠置形成层状结构,位移的方位和距离不同就导致不同的多型结构。
上下两层的碳原子之间距离比同一层内的碳之间的距离大得多(层内C-C间距=0.142nm,层间C-C间距=0.340nm)形态:单晶体常呈片状或板状,但完整的很少见。
集合体通常为鳞片状,块状和土状颜色:铁黑色条痕:光亮黑色透明度:不透明光泽:呈半金属光泽硬度:1-2解理和断口:平行解理极完全比重:2.21-2.26g/cm3比表面积:5-10m2/g其他性质:薄片具挠性,有滑感,易污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鉴定特征:铁黑色,硬度低,一组极完全解理,有滑感和染手;如果将硫酸铜溶液润湿的锌粒放在石墨上,则可析出金属铜的斑点,在与石墨相似的辉钼矿上则无此反应主要用途:作耐火材料,导电材料,耐磨润滑材料,作铸造、翻砂、压模及高温冶金材料等。
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普通地质学 (General Geology, Physical Geology)目录课程计划 (3)主要参考文献 (4)第一章绪论 (5)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5)第二节中国的地学优势 (6)第三节当代地质学的特点与最新进展 (7)第四节地球科学家的任务 (7)第五节地球科学的内容与分科 (7)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8)第二章矿物 MINERAL (9)第一节若干基本概念 (9)第二节矿物的物理性质 (12)第三节矿物的鉴定 (13)第四节常见矿物 (14)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4)引言 (14)第一节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Extrusion and Eruption) (15)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18)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19)第四节火成岩的主要类型 (21)第五节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热 (21)第四章外动力作用与沉积岩 (22)第一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23)第二节沉积岩的特性 (24)第三节四类沉积岩 (26)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8)第一节变质作用基本特征一 (28)第二节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30)第三节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31)第六章地质年代 (32)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 (34)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34)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Geology Time Scale (35)第七章地震(Earthquake)及地球内部构造 (36)第一节地震学 Seismology基本概念 (37)第二节地震波与地震仪 (38)第三节地震的分布 (39)第四节地震预报与预防 (40)第五节地球的内部构造 (41)第一节地壳运动 Crustal movement (44)第二节岩石的变形构造 (45)第三节六种地层接触关系 (49)第九章板块构造 Plate Tectonic (50)第十章风化作用 Weathering (55)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 (55)第二节控制岩石风化的因素 (58)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 (58)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59)第一节河流概述 (59)第二节河流的侵蚀作用 Erosion (60)第三节河流的搬运作用 (62)第四节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64)第五节准平原化与地貌演化 (64)第六节河流发育同地质构造的关系 (65)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65)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65)第二节冰川的类型 (67)第三节川的剥蚀作用与冰川地貌 (67)第四节冰川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68)第五节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69)第六节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69)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70)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70)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 (72)第三节地下热水 (72)第四节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73)第五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74)第十四章海洋的地质作用 (74)第一节概况 (74)第二节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76)第三节海底沉积物 (78)第四节海水的进退 (82)第十五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82)第一节湖泊概况 (82)第二节湖泊的地质作用 (85)第三节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86)第十六章风的地质作用 (86)第一节风的剥蚀作用 (87)第二节风的搬运 (87)第三节风的沉积作用 (88)第四节沙漠与黄土 (89)第十七章块体运动 (90)第一节控制块体运动发生的因素 (90)第二节块体运动的类型 (90)第一节太阳系及其起源 (92)第二节类地行星 (95)第十九章地球的演化 (97)第一节天文时期特征:地球的层圈构造初步形成 (97)第二节隐生宙时期•约3500Ma前,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 (98)第三节显生宙时期一、生物的全面繁荣和快速演化 (99)第二十章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 (100)第一节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一、环境与地质环境 (101)第二节城市兴衰与地质环境一、城市兴衰的地质因素 (102)第三节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一、人体的元素组成 (102)第四节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废物 (104)第五节人为地质作用由人类地质活动造成的环境恶化 (104)课程计划返回要求: 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专业课打基础专业配置:构造,岩石,古生物, 矿物, 矿床, 地球化学,水文,工程,信息专业培养流程:普地→专业课→野外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去向:考研, 科研单位,高校, 管理部门, 其它教学安排: 教学20周(复习1周);周学时6(讲课4,实验2)学分:4考绩计分:考试50%+实验15%+考试15%+小论文15%+专业表现5%教学方式: 1.讲课+实习;2.经典+现代;3.理论+图象实验课:1.分班;2.时间(第二周开始);3.普地实验室A103其他安排:课间野外;课堂讨论;看录象片等 (临时通知)主要参考文献返回1. Jolivet L, Nataf H-C. 2001. Geodynamique. Paris: DUUNOD.2. Jean DERCPURT, Jacques Paquet. 1999. Geologie objets et methodes. Paris: DUUNOD, 1-4563. Andre BRAHIC, Michel HOFFERT, Andre SCHAAF, Marc TARDY, Jean-Yves DANIEL. 1999. Sciences de la Terre et de l’Univers. Paris: Vuibert, 1-6344.P. McL. D. Duff. 1993 (4th edition). Holmes’ principles of physical geology. London, GLASGOW, New York, Tokyo, Melbourn, Madras:Chapman & Hall, 1-7915. K C Condie, 1996 (4th edition). Plate Tectonics and Crustal Evolution. Pergamon Press,1-5366. 夏邦栋,1995.普通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2837. 赵懿英等,1990.现代地质学讲座.南京大学出版社,1-1718.成都地质学院,1983.动力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1-3599.孙鼐,1943.普通地质学(1953年第三次修订). 商务印书馆,1-243 (中国最早的普通地质学版本之一)10. 舒良树,2002. 普通地质学讲义第一章绪论返回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返回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结构与构造.1. 研究对象: 地球,地球的时、空、源①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层圈(slide)②地球的构造:指地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及其它们的分布规律及演化。
普通地质学真题-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
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
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根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很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经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
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地震:由于地应力的忽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忽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分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罗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普通地质学 (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王嵩丽)第一章 地球概况

地
如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古地磁极的位置(或同一地点不同时期所处的磁纬度)可以帮助了
球
解地壳不同部分的相对位移情况,据古地磁场反转周期则可确定岩石的形成年代。
的
物
理
性
质
磁 性 )
(
1.3
四、地球的温度(地热)
(一)地球温度的分布
外热层(变温层)——日变化一般为1~1.5m, 年变化影响深度达20~30m 常温层——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常年不变,其深度一般为20~40m
1.1
宇
宙
The Earth and Solar System
、
太
阳
系
和
地
球
影视:天体的来龙去脉 来源:影片——天体的来龙去脉,1977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
1.2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不是一个圆球体,而是一个实心椭球
体——赤道半径长,两极半径短,而且北极
地
球
比旋转椭球体凸出14m,南极却凹进24m,
地球内部重力加速度随深度的变化
深度/km 10
100
400
1000
2900
5000
6370
压力/MPa 1×102 3.1×103 1.4×104 3.5×104 1.4×105 3.1×105 3.6×105
三、地球的磁性
地磁场 指地球所具有的磁场。位于南半球的叫磁南极(S)、北半球的称为磁北极(N)。
铁镁质, 平均密
壳
幔 圈 是岩浆的发源地,也是构造运动的动力源
度3.5
、幔
g/cm3
地
地震波速迅速增加,物质密度由3.64g/cm3增至4.64g/cm3
普地实习报告2013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一、目的任务1)工作目的:2013年5月6日—2013年5月26日,我们资勘专业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分别在桂林实习区域的六个地点及北海涠洲岛、银滩和冠头岭进行。
本次实习是地质类专业的一次地质认识实习,是在完成了《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学习后进行的。
旨在通过本次实习各个环节的训练,使我们掌握、巩固和丰富课堂的理论知识,认识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现象;认识地层层序和划分标志,学会岩石的野外观察和鉴定,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的观察描述等基本工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掌握实习区所能观察到的岩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组成,认识岩溶地貌的形成及演化规律,认识河流地质作用及阶地的形成,初步掌握侵入岩体的一般特征,建立变质带及围岩蚀变的一般概念,熟悉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学会一般地质素描及示意剖面的作图方法。
主要学习(1)罗盘的使用;(2)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记录内容;(3)实习区及区域地质概况;(4)河流地质作用特征及其现象;(5)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野外观察、鉴定和描述;(6)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7)地层的层序及接触关系;(8)褶皱、断层节理和劈理等构造的特征及识别标志。
桂林周边2)时间、地点(路线)、任务:3)完成情况二、地理概况1)桂林市地理概况:地形条件: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109°45''-104°40'',北纬24°18''-25°41'',平均海拔150 米,典型岩溶地貌,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
市内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实习期间所到地点坐车皆可直接到达,观察点也基本在路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3选课须知及选课手册

2周
230
地质11-10转专业班,地质121班,地质12-2班,地质12-3班, 地质12-4班 学院统一安排 ,地质12-5班转专业,地质12创 新班,地质12卓越班 勘查12-1班,勘查12-2班,勘查 12-3班,勘查12-4班 勘查12-5班留学生班
7月1日-10日
6 地学院
100101P002 02 普通地质实习
40化工学院 100306P005 01 企业生产实习(轮岗) 必修
3
30
学院统一安排
过程10-4班卓越班
41化工学院 100306P006 01 企业生产实习(定岗) 必修 42化工学院 100307P001 01 43化工学院 100307P002 01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水 必修 泵和泵站的设计
50机械学院 100408P005 01 计算机辅助绘图
必修
李
杰
1
20
126
6月30日至7月4日
第4页;共8页
教务处
2013年6月9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2至2013学年短学期(夏季)本科生开课一览
序 开课院系 课程号 号 课序号 课程名 课程 属性 上课 教师 学分 学时 课容量 上课地点 主修班级 备注 选课限制 说明
8.13-8.23
30化工学院 100305P005 01 炼厂认识实习
朱建华、曹 睿 必修 徐 建、刘梦溪
2
20
179
8.23-8.30
31化工学院 100305P006 01 化工厂生产实习
必修 谭华平、孙学文
4
4周
151
8.16-8.27
32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3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4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5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6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成都理工大学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判断题(10分)
1.花岗岩是晶质矿物。
2.矿物的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3.凡是两套地层产状一致的接触关系就叫整合接触。
4.某岩浆岩含50﹪的SiO2 ,即含有50﹪的石英。
5.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6.三叠纪属中生代。
7.断层的上盘是指断层的上升盘。
8.石英岩是一种变质岩。
9.节理属于矿物的一种物理性质。
10.背斜在平面上的显示就是核部地层新,两翼地层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变老。
二.名词解释(40分)
1.矿床
2.岩石的结构
3.变质作用
4.地垒
5.等震线
6.角度不整合
7.溯源侵蚀
8.沉积接触
三.填空(30分)
1.任写四种变质岩构造的名称、、、。
2.按火山的喷发状态,可将其分为、、三种方式。
3.由老到新写出新生代3个纪的名称:、、。
4.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主要有、和。
5.区别石灰岩与白云岩的较为简便方法是在岩石上加,有起泡反应者为石灰岩;
加,有变蓝色者为白云岩。
四.选择题(10分)
1.方解石有()组解理。
A.2 B.3 C.4
2.刚玉是()类矿物。
A.硅酸盐 B.氧化物 C.硫化物
3.地球内部的古登堡面是()的分界面。
A.地壳与地幔 B.上地幔与下地幔 C.地幔与地核
4.辉长岩是属于()类。
A.基性岩 B.中性岩 C.酸性岩
5.下列可共存于同一类岩石中的结构特征是()。
A.斑状、等粒、隐晶、砾状
B.砾状、泥质、砂状、变晶
C.全晶质、斑状、等粒、隐晶
6.下列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组是()。
A.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B.橄榄石、黑云母、蓝闪石、滑石
C.刚玉、蛇纹石、石墨、石榴子石
7.下列那种矿物是玄武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之一?
A.石英 B.白云母 C.辉石 D.正长石
8.岩浆在冷凝过程中,不同矿物按不同温度进行结晶的作用叫()
A.同化作用 B.熔离作用 C.混染作用 D.分离结晶作用
9.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A.层理构造 B.片理构造 C.气孔构造
10.确定岩层在空间上的产出状态时至少要测量()
A.倾向与倾角 B.走向与倾角 C.走向与倾向
五.简答(30分)
1.简述河流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关系?
2.简述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3.比较干旱气候区与潮湿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
六.绘图及读图(30分)
1.阅读下列地质剖面图并回答问题(20分)
(1)岩体①的产状类型为,其形成时代为之后之前。
(2)岩体②的产状类型为,其形成时代为之后。
(3)岩体的产状类型为。
(4)岩体①与Pt的接触关系为;岩体①与J的接触关系为,岩体与左侧S、O、Z的接触关系为。
(5)Z与O的接触关系为,O与J的接触关系为。
(6)断层F1为断层,形成时代为之前。
(7)F1右旁由S、O、Z组成的褶皱构造为,形成时代为之后。
2.分别绘制阶(梯)状构造与叠瓦构造的剖面图(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