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评选意义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评选意义和建议

一个人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从2001年以来,《新闻记者》评选“十大假新闻”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十年,十年,他们坚持新闻打假,十年,他们坚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十年,他们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在这十年中,为我们新闻界举起了一面旗帜,树立了一个标杆,也给我们这些新闻从业人员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叹号,向虚假新闻说不!

酒香不怕巷子深,新闻记者10年打假的意义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主要有: 第一:坚定信心,敲响警钟。它坚定了我们抵制虚假新闻的信心,坚定了我们遵守新闻工作职业道德操守的决心,同时也给我们的报人们一个警示,在追求报业发行量和网站的点击率的同时,最先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地报道新闻,就像编者按中说道,在经过几年的评选中,有些媒体已经开始主动反思,汲取教训,其中《羊城晚报》编辑对于假新闻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写了《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第二:提供样本,创新研究。《新闻记者》对假新闻的研究,十年百条的虚假新闻为我们提供了典型案例,积累了另样的样本,创新了对假新闻的研究。通过分析可以深入剖析假新闻的成因,特征和规律,探讨防范之策,通过分析对案例进行归类、研究,概括新闻造假的动机、手法,提出杜绝假新闻的方法,通过分析对我们新闻的实践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分析了百条虚假新闻,以下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0%

5%

10%

15%

20%

0510

15 一:纵观百条虚假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其特征是两头少中间多,其中七月份

的虚假新闻百分比最大占18%,而二月份的虚假新闻百分比最小仅占3%,其中五月到七月是假新闻的爆发期,然后数量总体下降。其一,说明了假新闻的数量和季节变化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夏季假新闻发生的频率较高。其二,说明了到了年中,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新闻专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等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严厉措施,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重拳出击后,八月到十月假新闻的数量明显有所减少。其三,在看此图我们发现尽管八月份数量减少,但是十一月份假新闻的数量又出现了小的高潮,可见制止假新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斩草除根,关于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我们要有一个精准的调查,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个定量定性的分析,例如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对于虚假新闻我们也要做这方面的研究,定量到假新闻年度上榜者及假新闻在报纸和网络传播的途径和方法,危害的程度追踪研究,有理有据,才能取信于人。

二:关于新闻造假的刊播类型方面,在百条虚假新闻当中,其中报纸首当其冲,占了76个,网络造假12个,杂志造假5个,图片造假4个,其中电视的

造假在2007年才评选出2个,2010年新媒体微博造假首次评选,关于广播和评论的虚假新闻至今还没有评选出来。其一,随着科技的进步,新闻图片的剪辑、后期编辑的技术与日俱增,让虚假照片也开始泛滥,关于这方面的评选在百条虚假新闻中略显较少,因此我们要加强此方面的分析。其二,尽管在造假方面,电视和广播由于囤于技术手段,难于直接取证,电子媒介的可保存性比较差,因此电子媒介的假新闻被现行捉拿的几率较小,[1]但是对于电子媒介的研究我们不能0

1020

3040

50

60

70

80

止步,要对这方面的报道进行专题研究,一是寻找广播电视的网站对于当天的新闻进行回看,找到虚假信息报道。二是在观看收听的同时,通过网友的监督和举报,,一旦发现虚假新闻及时采取技术手段进行取证,这样可供大家参考防止造假,识别虚假提供技术标准。其三,在刊发的类型方面,我们还应该加强新闻评论的研究,因为评论所依托的新闻是虚假的,按照议论文体的一般要求,就是论据虚假。[2]

三:分析百条新闻,关于假新闻的选题类型上,从图表可以看出社会民生是假新闻的重灾区,军事、法制和环境题材中虚假新闻出现较少,而近几年来,娱乐和体育新闻假新闻的势头也渐渐增长,每天我们打开网页,出现的都是大量的娱乐、体育、社会新闻,可是在海量的这些新闻当中我们很难发现纯真的事实,仅2004年十大假新闻当中有三条就是出在体育界,有的是恶意炒作,有的是胡编乱造,有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在评选假新闻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这些假新闻的研究,分析这些重灾区专题假新闻泛滥的原因,途径和规律,找出解决的办法。

四:对于虚假新闻的定义和评定标准要有准确的描述,打假了打了十年,可是对于什么是虚假新闻,我们还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定义让人信服,而对于虚假新闻的评定标准,我们也是在云里雾里,

总说不出一个评定的标准界时政, 13, 13%国际, 9, 9%教育, 9, 9%

限,假新闻的造假的类型,希望能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和分类,我们都知道假新闻是“无中生有”,但是“有中生无”,记者的“有偿不闻”现象,是不是虚假新闻,对此,希望权威人士和相关部门或者是新闻记者杂志能共同商讨,对此作出严格描述。

五:在正面报道、典型报道中我们常常被一些感动的新闻所流泪,但是这些新闻却如实地存在着任意拔高,刻意求全的问题,在2007年评选中,正面报道的假新闻《一次感动》终于落网,陈力丹老师在《写给中学生的新闻学》中写道:对于新闻而言,真实是前提,也是底线,不能因为感人而把不存在的事实当做新闻,[3]所以对于正面报道的虚假成分,我们要深入分析,每年要从虚假新闻中评选出来一个假新闻给予报人们警示,因为在正面报道中作假,它的危害是潜移默化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会最终失去公信力。

六:关于电视广播的表演新闻的研究,电视记者在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他们看起来似乎是在现场,而事实上,他们站在电视台的停车场上,背景或是高速公路,总之是适合报道的背景,他们发出“现场报道”,通过耳机接受主持人的采访,而这位主持人可能就坐在几百英尺以外的演播室里。[4]对于这方面的造假研究,我们要深入分析。

七:对于为了配合政府和执法部门而出现的虚假新闻我们要做分析和研究。国外有一个事例,讲的是犯罪分子看到商人已死的新闻报道之后会付钱给便衣警察,于是警察制订了一个计划,故意准备在该商人的货车上涂上血迹,将它弃置在一条乡村道路旁,让电视台和地方报纸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对该“谋杀案”进行报道,这样犯罪分子付钱给那位便衣警察时,他们就能将其逮捕。电视台配合了这次计划,但是这一骗局最终以警察宣布该计划失败而告终,犯罪分子察觉到事态不妙,躲了起来。[4]这是在国外,要是在中国,也发生同样的事情,我们这样的配合报道是不是假新闻,是不是虚假报道,值得我们研究。

重温《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把真实视为新闻的生命,通过对假新闻的评选、分析和研究,希望真实永远与新闻同在!参考文献:

[1] 张涛甫.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样本分析[J].新闻记者,2011,(05):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