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的真实性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如何判断新闻真实性

新媒体时代如何判断新闻真实性

新媒体时代如何判断新闻真实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判断新闻的真实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判断新闻的真实性。

一、查证来源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首先要查证新闻的来源。

可信的新闻来源通常是一些权威的媒体机构,如国家级的新闻机构、知名的报纸、电视台等。

这些机构通常有严格的新闻采编流程和编辑团队,能够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查看新闻的作者和记者的资质和信誉来判断新闻的可信度。

二、核实事实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需要核实新闻中所提到的事实。

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来核实事实,如查阅其他媒体的报道、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进行实地调查等。

如果新闻中提到了具体的数据或者引用了某个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数据和研究报告来核实。

三、分析报道角度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还需要分析报道的角度。

新闻报道应该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或团体的偏见。

如果新闻报道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可能存在信息的不准确或者歪曲的情况。

此外,还需要注意新闻报道的标题和导语是否与内容相符,是否夸大事实或者误导读者。

四、辨别虚假信息在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需要辨别虚假信息。

虚假信息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缺乏可信的来源、缺乏证据支持、过于夸张或者不合理、与其他可信信息相矛盾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事实和专业知识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五、参考专家意见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可以参考专家的意见。

专家通常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对新闻进行客观、专业的评价。

可以通过查阅专家的评论、采访专家或者参与专家讨论等方式来获取专家的意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专家的意见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专家的意见。

六、参与互动讨论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来判断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正方,新闻真实性是媒体报道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公众对信息的信任度和对社会事件的了解。

新闻真实性不仅仅是媒体的责任,更是社会的需要。

首先,媒体作为公共信息传播的平台,应当承担起客观报道、真实呈现的责任。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新闻是第一历史的草稿”,这句话反映了新闻的重要性和真实性对历史的影响。

如果新闻不真实,将会误导公众,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此外,新闻真实性也是媒体自身的生存之道。

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才能保持自身的声誉和地位。

因此,新闻真实性是不可或缺的。

反方,虽然新闻真实性是重要的,但是在现实中,新闻真实性往往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媒体自身的利益等。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新闻就是报纸上没有的东西”,这句话反映了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在现实中,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政治压力和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报道的不客观和不真实。

另外,媒体自身的利益也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为了吸引眼球和赢得点击率,媒体可能会夸大事实或者歪曲事实。

因此,新闻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受到了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要求媒体完全做到真实报道。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强调了新闻真实性对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反方则从现实情况出发,指出了新闻真实性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双方观点各有道理,但是从整体来看,新闻真实性对社会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正方在这个辩题中更具有说服力。

浅谈新闻真实性原则

浅谈新闻真实性原则

谈一谈新闻真实性原则目录摘要……………………………………………………………1页Abstract……………………………………………………………2页引言……………………………………………………………3页一、真实性原则的实质……………………………………………4页二、真实性原则的要求……………………………………………6页1.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6页2.新闻事实准确要求的三方面…………………………………8页3.真实性原则的更高要求:本质事实………………………8页三、新闻失实的原因和保真的方法………………………………9页结论……………………………………………………………12页参考文献……………………………………………………………13页致谢……………………………………………………………14页摘要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周密的前期准备以及精心的后期撰稿,但它的核心部分—新闻失实的真实性就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

现在,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才是重中之重,只有独特的新闻角度才能吸引受众。

要想新闻的永久不衰,新闻的工作者更重要的是尊重客观事实,新闻工作者就该全面的收集材料,不夸大、不歪曲、不疏漏,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

用读者来考验,这样才能经得起检验,获得受众的认同与支持,新闻报道就会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关键词:真实性客观事实生命力职业操守AbstractAn excellent news report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arly stage of careful and meticulous preparation of the late writer, but it is the core of the - the authenticity of false information on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quality of news coverage is good or bad. Now, the news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principle that only the unique perspective of the news in order to attract audiences. To news of permanent prosperity, news workers is more important is respect for objective truth, journalists should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not exaggerated, not distorted, not omissions,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 reported. Used to test the reader in order to stand the test, get the audience's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news reports will have enduring vitality.Key words:authenticity of the vitality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objective truth引言目前关于新闻事实的真实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

浅谈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在新闻学原理的小组展示课上,我们选取了近期的热点事件——“八毛门”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个出生仅2天的婴儿无法正常排便,疑为先天性巨结肠。

深圳市儿童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而学医的父亲陈先生拒绝了手术,到另外一所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即缓解了孩子症状。

深圳新闻网的记者傅大伟首先报道了这一事件,由于10万元手术费与8毛钱间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极大关注。

与此同时,也有记者为了探求事实真相进行了深入的追踪调查,发现这八毛钱的开塞露仅仅只是解决暂时性的问题,无论如何婴儿都得接受手术从根本上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这篇《医院要动十万元手术,最终八毛钱治愈》的报道相继被国内各大媒体转载,舆论对医院的骂声一片,究其原因全部来自于‘八毛钱’和‘十万元’这一巨大差距的噱头。

就新闻本身来说,涉及患者与医生为主体这一医患主题的新闻就容易引起舆论的讨论,虽然,不得不说当今中国医疗制度不够完善,医疗领域环境恶劣,其中固然有部分医生缺乏职业操守的因素,但与庞大的医疗队伍相比毕竟是少数,虽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医患关系中,医生与医院是站在绝对强势的地位上,但不能利用这一敏感话题作为噱头,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只求其点击量发行量。

在傅大伟记者的本篇报道中,没有涉及任何专家或者医生的观点,仅仅凭借学过一点医的患儿父亲的一面之词与八毛钱十万元价格的悬殊进行报道,甚至引伸出医生利用手术拿提成等无客观事实根据文字。

正因为如此,在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只是才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并深入调查。

傅大伟记者这篇毫无事实根据的报道造成的后果,不仅仅只是给这家深圳儿童医院的名誉带来损失,也让许多患儿家长对医院产生怀疑拒绝接受治疗而导致患儿的性命堪忧。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力,也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更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真实性的本质表现于执笔者的思想、立场和依据真实所作出的正确判断的与否。

这就要求记者要深入实际采访,了解真正事实,成为客观事实转化成新闻进而传播给大众的中介。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本质的真实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本质的真实
道 中 细小 事 情 失 真 的 地 方 .如 在 报 纸 中 将 人 物 的姓 名 、 龄 、 址 、 位 名 称 、 年 住 单 事
件 的 细 节 弄 错 造 成 这 些 错 误 的原 因 多 种
精 神 生 活 等 各 个 侧 面 的 统 一 整 体 , 既 没 有 毫 无 政 治 保 障 、文 化 道 德 规 范 的孤 闻 报 道 应 该 真 实 .这 是 新 闻 工 作 者 共 同 遵 守 的 准 则 ,也 是 新 闻 的 生命 力 和魅 力 所 在 。 没 有 新 闻 的真 实 性 就 谈 不
上新 闻 本 质 的 真 实 .坚 持 新 闻 的 真 实 性 原 则 是 确 保 新 闻 本 质 的前 提 。新 闻 真 实 性 原 则要 求 新 闻 工 作 者 按 照 时 间 、 点 、 地
绝 非 耸 人 听 闻 . 而 在 读 者 中信 誉 良好 的 、
坚 持 新 闻 真 实 性 的原 则 . 首先 要 做 到新 闻 的 准 确 性 。 美 国纽 约 出版 商 约瑟 夫 ・ 利策把“ 普 准确 ! 确 ! !” 为 他 的 准 ! 作
报 纸 , 出现 发 行 量 增 加 , 告 上 升 , 会 广 报 业 迅 速 发 展 的喜 人 局 面 。
现。
杂的矛盾不要轻率地下结论 。
二 、新 闻本 质 的 真 实 是 新 闻报 道 最 高 境 界 新 闻 本 质 的真 实 是新 闻真 实 性 中应 有 之 义 , 新 闻 报 道 的最 高 境 界 , 要 求 是 它 新 闻 工 作 者 在 追 求 新 闻 真 实 性 的 基 础 上 , 现 新 闻本 质 的 真 实 , 映 客 观 事 物 实 反 的 发 展 内在 规 律 ,因 为 作 为 新 闻源 的社 会 生 活 是 一 个 包 含 政 治 生 活 ,经 济 生 活

浅谈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浅谈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浅谈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也是从事新闻工作者们一致公认的准则。

各种新闻媒体要得以生存,就必须着力夯实“真实性”之基。

标签:新闻;真实性;失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当你对自己所深信不疑的东西产生怀疑时,当你动摇时,一遍遍问自己,什么才是真实的呢?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的;曾经相信电视剧的剧情,以为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可惜连我这个外行人都能看出那是虚构的;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作为永恒不灭的表征,后来知道,海,原来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

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曾经不相信,现在却信了呢?有的,“性格决定命运”我信了;“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也信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更是毋庸置疑了。

可惜曾经的我是多么的单纯,如今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回那个真实的我。

现在明明不开心,却能露出笑脸;明明很生气,却看似无所谓;明明有很多不满,却不敢言。

而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蔬菜、水果是摸了农药的;奶粉是含二氯氰胺的;服装是含有甲醛的。

还有多少事是我们不知道的?我再一次问自己,什么才是真实的呢?我们的报纸是真实的吗?社会是半真半假的,有时候连自己都信不过,那么报纸呢?真实对于报纸新闻而言就像是它的生命。

报纸新闻的真实追求的是当下的真实,不能把真实轻易留给历史,这就是报纸新闻传播主体对报纸新闻真实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也是既对现实负责、又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可是由于金钱因素,社会影响因素,政治因素,人情关系因素,特务因素等,很容易扰乱视线的。

新闻媒体生存在如此的法律环境中,这就要求一个新闻记者采写的相关新闻,不但要做到新闻真实,在某种意义上也要做到法律真实。

然而,失实这一阴影却伴随着新闻事业的每一个阶段,是一个难以根除的顽症。

我们每天都会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各种途径获得国内外的最新消息。

假如有一天,人们发现某则新闻是假的,就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就会对有关媒介的信誉产生怀疑,对它以后发布的新闻也不再信任了。

新闻真实性浅谈

新闻真实性浅谈
真 实是新 闻 的生命 , 是媒 体 影 响力 、公信 力 、权 威性 的基
础 ,也 是 新 闻 从 业 人 员 的守 则 。但 是 ,随 着 媒 体 市 场 化 经 营 ,

言 ,更 应 该 接 近 口语 , 怎 么 说 就 怎 么 写 。 在 可 能 的情 况 下 ,要 尽 量 少 用 或 避 免 使 用 只 有 少 数 人 或 部 分 人 才 能 看 得 懂 听 得 懂 的
卖 陆 ” 的具 体 化 。
Wh f 故 ?告诉受 众新闻事 实的意 义及 前 因后 果 ,对复杂 的事 yN 件进 行整理 和解释 。新闻解释 要注意 的是 ,解 释要合乎客观 事
实本身逻辑 ,通过事物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
到底是 什么使得 记者们 失去 了新 闻工作 者职业 的生命一一

些假新 闻也堂而 皇之地频 频出现在 各大媒体 上 ,以至于 中宣
些字眼或话语描写。
部 、国家 广电总局和 新闻 出版总 署不得不就 此发 文强调 : “ 要
第四 ,单个 事实要真 实 。不 能以偏概 全 、以点带面 ,不仅
维护新 闻的真实性 ” ;① 并指出 : “ 刊载假 新闻 ,总编辑 须公
进行 互相 印证 ,就 能寻找 到更为权威 的消息源 。这样对 于减 少 和杜绝 “ 假新 闻”是大有帮助 的。
第 四 ,加强 道 德 自律 。每一 行 业 、每 一工 作都 有 自己的 职 业 道德 要 求 ,新 闻从 业人 员 也一 样 。新 闻从 业人 员 的职 业 道德是 : “ 全心 全 意为 人 民服 务 ;坚持 新 闻真 实性 原 则 ;保 持 廉 洁 奉公 的作 风 ;保 守党 和 国家 的秘 密 。”⑦除 了 这 些以 外 ,新 闻记 者还 应 注重 的是 辩 证地 看 待每 一个 新 闻事 实 ,实 事 求 是 ,尊 重 版权 ,不 见 利 忘 义 ,不 唯 利 是 图 ,不 发 布 虚

浅谈真实性是新闻工作一个永恒课题

浅谈真实性是新闻工作一个永恒课题

关键 词 : 闻 新 闻的真 实性 体 验 式采访 新 在大众 ̄4 P 泛传播的今有真有假。做为 新闻记 者如何确保所发新 闻的真实性 , 这其中 要经受住各种考验 。为此 , 从业人员应树立大
局意识 , 高思想修养 ; 提 角色定位准确 , 法律意 识要强 ; 究监督技巧 , 讲 用事实说话 , 提高舆论
物 主义 为武 器 。坚 持观 察 与思 考 相 结合 才 林 能 去 伪存 真 , 见微 知著 , 士 里 , 此 及 由表 及 2 由 口 彼, 抓住 事物 的本 质 。 林 文

标 了人 民公社 解体到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 制的推 记者 要 具 备 的基本 功 很 多 ,其 中观 察 行这样 一个历史过程 , 经历 了由点到 面 , 一个 力是 不 可缺 少 的。 观察 是 一种 重 要 的采访
看 到 它 的反 面 ”他 还 在 《 中 国 共产 党全 , 在 国 宣传 工作 会 议 上的 讲话 》 中曾指 出 :我 “
们 要 求把辩 证 法逐 步 推广 ,要 求 大 家逐 步 士 日 学会 用辩 证 法 这个 科 学 的方 法 ,… …分 析 林 的方法就 是 辩证 的方 法。 所谓 分 析就 是分 市 中 析事 物 的 矛盾 。 一 些资 深记 电 在谈 到如 何 ” 者 图 视 分 提高 记者 观 察 力 时 。深 刻体 会 到 观察 一 定 台 类 要有 正确 的思 想观 点 作指 导 ,要 以辩 证 唯
陌生的 。 且对记者也是 完全 陌生的事情 , 而 记 出 当地经济状况 。 他 又说 : ” “ 禾苗长势 反映当 者 只有争取同其直 接接触 , 自实践 , 能真 亲 才 地农业生产水平 。” 我认 为是很有见 的。多年 切 了解 那个事物 。体验 式采访能更方便地 获 的新 闻实践使我逐渐懂 得 , 者一定要 养成 得 需要 的材料 。体验式 采访往往深入到 采访 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的真实性摘要: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

新闻传播的功能是通过新闻事实去把握世界及人类生活的本质,所以,新闻写作必须客观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信守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最本质的规定性,它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主要源泉,体现着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和要求。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虚假;竞争;维护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新闻事业得以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也造成巨大冲击。

在此种情形下,新闻从业者面临着严峻考验,有些采编人员经不起社会的种种诱惑,背弃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使假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不仅误导读者,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

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内容新闻真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事实真实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其含义有三:第一,该事实必须是真实发生或存在的,有据可查、有证可验;第二,新闻要素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即何人、何事、时间、地点、过程、直接原因、直接背景、直接后果、直接反馈、直接影响等必须确凿无误;第三,新闻整体事实的真实与新闻细节的真实是统一无悖的。

新闻报道与记者采写的最高境界是反映事实本质。

在尚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时,至少要做到“一般真实”,即新闻必须是真正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事实或现象。

不虚构、不夸大、不“移花接木”、不“张冠李戴”、不“合理想象”是维护新闻“一般真实”的最低要求。

二、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一)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第一,新闻报道的写作对象是事实,而事实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

真实性的重要内容就是准确地反映这种客观性。

正因为新闻是对真实情况的传播,才使其有价值,如果是虚假的,就会一文不值。

第二,新闻具有多种社会作用,而社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新闻的真实性。

如果没有真实的报道,一切作用将无从谈起。

第三,新闻的有效传播必须有读者的信赖,而信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报道的真实性。

在公众心目中,对媒体至少有这样的信念:一般来说,媒体报道的是事实,因此用不着核实就可以直接相信。

假如读者怀疑或者必须怀疑每一篇报道的真实性,以致每一篇报道都需要核实才能相信,那么,整个新闻传播业势必土崩瓦解。

假新闻之所以危害大,原因就是在公众的信念里,媒体报道的是事实,从而使假新闻获得了事实的力量,并以事实的力量祸害社会,其危害自然不可小视。

所以说,没有真实性,事实将不成为事实,新闻也就不成为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

(二)把握新闻的真实度。

新闻真实不仅包括基本事实的真实,即细节的真实,同时也包括整体的真实,即报道的事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

但是,对于其中什么是细节,真实到什么程度,整体情况如何等,由于对新闻真实度的把握和认识上的偏差,就造成了失实报道。

对于新闻真实度认识的偏差及对它的讨论,是现在新闻界普遍存在而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严重问题,归结起来,这种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偏差一:将真实度等同于有选择的事实。

在进行报道的时候有意识地针对某些现象,有所侧重,以对事实的陈述来表达报道者的立场和观点。

比如说,国际上某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报道的事实明显根据自己的立场选择。

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国家利益使我们在报道的角度上可以有所斟酌,但并不等于可以用自己选择的事实去叠加出错误的结果,造成读者对形势的混乱认识。

偏差二:以偏代全,真实的现象不能反映真实的本质。

现象是本质的外化。

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我们所要求的新闻真实,就是为了达到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新闻报道缺少一个适当的评判标准,在报道一件事件的时候,常常是一叶障目,忽视本质和主流,忽视整体。

如社会上曾一度流行“下海”现象:政府官员弃官经商、大学教授投笔从商、工厂职工辞职经商……对这些现象进行报道,首先要分清其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大趋势?是否多数人都准备这样做?在分清之后,再选择合理的报道量与报道方式。

偏差三:过分渲染细节的真实,造成整体报道效果的偏差。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而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

但这并不等于过分渲染细节的真实——尤其在揭露社会丑陋现象的报道中,这点更值得注意。

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将其暴露于公众,这是新闻媒介的社会作用之一,是媒介自觉履行自己的“环境守望”职责。

这类报道应以揭露丑陋现象的发生原因、后果危害为主要目的,而对其过程应以概述为宜,否则,就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三、虚假新闻频出的原因虚假新闻危害甚多,首先它是对学科的颠覆;其次是对客观事实的践踏;第三是对新闻伦理的背叛;第四是对公众信念的嘲弄。

以下是对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阐述:(一)媒体竞争激烈。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的媒体数量急剧增加,同质竞争、同城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提高收视率,吸引更多的广告,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抢首发新闻、抢独家新闻、抢可读性强的新闻,这给虚假新闻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

出于利益驱动,一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

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抢夺第一手独家新闻,制假者乐此不疲地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目的就是为了竭尽所能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利益和沽名钓誉驱使。

首先是商业化倾向侵蚀媒体。

为片面追求娱乐性、轰动性,一些媒体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将一桩小事炒作成热点,或是无中生有,将并未发生过的事描述得活灵活现。

另一方面,一些记者编辑为了能够获奖,提高个人地位和声誉,为晋级提升铺垫道路,想方设法修改自己的作品。

例如当年“非典”时期,一对新婚伴侣走上街头的照片以及近年来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和《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获奖照片造假事件等,均属此类。

(三)媒体素质和行业管理缺陷。

这些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路媒体为了更加及时、快捷、大信息量地获取新闻,招收了大量新人扩充到新闻采编队伍中来,其中许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新闻传播的各种基本操作规范,有的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储备,当然就谈不上具有更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记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了,使得庞杂而混乱的新闻采编队伍职业道德水准整体下滑。

此外,现在越来越多的编辑记者是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他们大多数人在现行的管理机制下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任务,其收入与发稿数量直接挂钩,因而每天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多出稿、出重大新闻、独家报道,为了追求最大化的“轰动效应”,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而违背了最基本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严重危害社会和受众,损害媒体公信力。

《纸馅包子》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力量既源于事实,也源于公众的信念,虚假新闻既践踏了事实又嘲弄了公众的信念,即使能一时蒙蔽公众,最终却逃不脱公众的惩罚。

每一位新闻从业者面对新形势,应保持怎样的工作作风,怎样增强政治和导向意识?如何辨别、判断来自方方面面信息的真实程度,敲定事实的细节,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呢?第一,要保证新闻来源是真实的。

每一位记者写报道都不能凭空捏造,应特别注重新闻的来源,而且需要明确新闻来源是真实可信的。

所以,记者在选取新闻来源时要坚守新闻核实原则,不能为了追求时效性而不顾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之间没有可比性,要从源头上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杜绝虚假新闻。

第二,搞好调查研究,报道中的各个要素必须真实,避免言过其实。

调查研究是记者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也是获取事实真相的法宝。

搞好调查研究需要“四到”:脚到、眼到、耳到、心到。

要客观公正,不夸大、不掩盖事实。

新闻报道的5W和1个H必须真实,写作要认真,语言要准确,表述要确切,用词要恰当。

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和新闻专业素养教育。

新闻从业者要恪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忠诚于党,取信于民。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多出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第四,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

当假新闻被揭露,除了遭到舆论的谴责外,对于造假始作俑者,一般处理办法是扣发稿酬、在媒体曝光、暂时封杀其“作品”,这样的轻微处理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这种对虚假新闻监督和惩戒机制的缺失,其结果必将导致对教育后的效果检验和行为监督缺少相应的手段而流于形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助长了新闻造假之风气。

因此,杜绝虚假新闻,既要依赖记者和媒体的职业道德自律、新闻行业从业规范的约束,同时也需要一种他律,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法规来惩处假新闻的制造者,以此来进行强制性制约,使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与评价正确与否,会直接反映到新闻报道中。

不正确的认识与评价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或偏离事实本质的结论,新闻报道也必然不能完全体现真实性原则。

因此,新闻真实要忠实地反映外部事物,做到不走样。

要二是不单纯满足于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善于在事物的总体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基本趋势和主流,做到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的真实、准确。

参考文献[1]方延明.新闻写作教程.北京:高等学院出版社,2005.[2]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3.[3]李希光.网络记者.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