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8章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8章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8章植物生长物质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一。

名词解释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 , phytohormone):指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plant growth regulator substance):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 of auxin):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自由生长素(free auxin):指具有活性、易于提取出来的生长素。

束缚生长素(bound auxin):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生长素结合蛋白(auxin—binding protein):即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的质子泵至膜外,引起质膜的超极化,胞壁松弛;也有的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自由赤霉素(free gibberellin):指易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的赤霉素.结合赤霉素(conjugated gibberellin):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从束缚物释放出来的赤霉素。

乙烯“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of ethylene):指乙烯使黄化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

植物生长促进剂(plant growth promotor):促进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发育的物质。

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如整形素、马来酰肼、抗生长素.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烯效唑等。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1-13章)(1)(5)(共21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二、是非题( )1.当细胞内的ψw等于0时,该细胞的吸水能力很强。

( )2.细胞的ψg很小,但仍不可忽略。

( )3.将ψp=0的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细胞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 )4.压力势(ψp)与膨压的概念是一样的。

( )5.细胞间水分的流动取决于它的ψπ差。

( )6.土壤中的水分在根内是不可通过质外体进入导管的。

( )7.蒸腾拉力引起被动吸水,这种吸水与水势梯度无关。

( )8.植物根内是因为存在着水势梯度才产生根压。

( )9.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渗透势增高,水分进入,气孔张开。

( )10.气孔频度大且气孔大时,内部阻力大,蒸腾较弱;反之阻力小,蒸腾较强。

( )11.溶液的浓度越高,ψπ就越高,ψw也越高。

( )12.保卫细胞的k+含量较高时,对气孔张开有促进作用。

( )13.ABA诱导气孔开放,CTK诱导气孔关闭。

( )14.蒸腾作用快慢取决于叶内外的蒸汽压差大小,所以凡是影响叶内外蒸气压差的外界条件,都会影响蒸腾作用。

( )15.植物细胞壁是一个半透膜。

( )16.溶液中由于有溶质颗粒存在,提高了水的自由能,使其水势高于纯水的水势。

( )17.植物在白天和晚上都有蒸腾作用。

( )18.有叶片的植株比无叶片的植株吸水能力要弱。

( )19.当保卫细胞的可溶性糖、苹果酸、k+和Cl-浓度增高时,保卫细胞水势增高,水分往外排出,气孔关闭。

( )20.当细胞产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充满着水分。

( )21.在正常条件下,植物地上部的水势高于地下部分的水势。

( )22.高浓度的CO2引起气孔张开;而低浓度的CO2则引起气孔关闭。

( )23.1mol/L蔗糖与1mol/L KCl溶液的水势相等。

( )24.水柱张力远大于水分子的内聚力,从而使水柱不断。

( )25.导管和管胞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要地位。

《植物生理学》第八章 植物生长生理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第八章 植物生长生理ppt课件

采用组织培养可以直接诱变和筛选出具抗病、抗盐、
高赖氨酸、高蛋白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4、保存种质资源,避免基因的丢失和毁灭。
5、提供加工原材料,生产次生代谢物。
如抗癌首选药物--紫杉醇等,可以用大规模培养植物细
胞来直接生产。
6、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主要研究DNA的转导,而基因转导后必须通过
组织培养途径才能实现植株再生。
v 细胞数目增加。最显著的生化变化是核酸含量, 尤其是DNA变化,因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v 细胞分裂素起作用。
二、细胞伸长的生理
v 细胞壁的可塑性增加;增加细胞壁及原生质的 物质成分;细胞吸水,体积增大。 v 赤霉素和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6
三、细胞分化的生理
细胞分化是指形成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细胞的 过程。
19
第四节 种子萌发
20
一、概念
1、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种子吸水到胚根 突破种皮(或播种到幼苗出土)之间所 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过程。
2、种子生活力 种子生活力(seed viability):指种子能够萌发 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21
鉴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
由体细胞分化来的类似胚胎结构的细胞或细
胞群。
16
17
4、小苗移栽 当试管苗具有4~5条根后,即可移栽。 苗床土: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砻糠灰等混合 培养土。 用塑料薄膜覆盖。
18
(四) 组织培养的应用
1、 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优良类型和珍贵种质资源。
2、 脱除各类病毒,幼化复壮植物。
3、 有效的培养新品种,创造新型植物种类。
由分生细胞可分化成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 械组织、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进而形成营养器官 和生殖器官。

2012版 张继树《植物生理》 课后习题与解答

2012版 张继树《植物生理》 课后习题与解答

张继树《植物生理学》各章问题与解答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各有何特点?○1.真核细胞核原核细胞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而只有一条裸露的DNA组成的拟核。

真核细胞有严密的细胞核结构。

○2.真核细胞的DNA较为复杂,DNA除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之外,编码区内还存在外显子和内含子。

原核细胞就是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之分。

○3.原核细胞细胞质中没有什么复杂的细胞器,一般只有核糖体之类。

而真核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等。

○4.原核细胞中含有一些游离在细胞质中的环状DNA分子(质粒),而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之中。

2.典型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是什么?这些差异对植物生理活动有什么影响?答:典型的植物细胞中存在大液泡和质体,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这些都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这些结构特点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适应外界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大液泡的存在使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构成一个渗透系统,调节细胞的吸水机能,维持细胞的挺度,另外液泡也是吸收和积累各种物质的场所。

质体中的叶绿体使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淀粉体能合成并贮藏淀粉。

细胞壁不仅使植物细胞维持了固有的形态,而且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抗逆防病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原生质的胶体状态与其生理代谢有什么联系?答:原生质胶体有溶胶与凝胶两种状态,当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时,粘性较小,细胞代谢活跃,分裂与生长旺盛,但抗逆性较弱。

当原生质呈凝胶状态时,细胞生理活性降低,但对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提高,有利于植物度过逆境。

在植物进入休眠时,原生质胶体从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

4.高等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有何联系?答:高等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微管和微丝、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

这些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

(1)叶绿体具有双层被膜,其中内膜为选择透性膜,这对控制光合作用的底物与产物输出叶绿体以及维持光合作用的环境起重要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08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植物生理学第08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八章植物的生殖生理本章内容提要:完成幼年期生长的植株的开花,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低温和光周期是成花诱导的主要外界条件。

一些二年生植物和冬性一年生植物的成花需要低温的诱导,即春化作用。

光周期对植物成花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短日植物、长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

光敏色素参与了植物的开花过程,P fr/p r的相对比值影响植物的成花过程,短日植物的成花在暗期前期要求“高P fr反应”,在暗期后期要求“低P fr反应”,长日植物与此相反。

春化处理和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调节植物的开花时期,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利用价值。

植物花器官的形成和性别分化受环境影响较大。

花粉能否正常萌发和受精取决于花粉和柱头之间的亲和性,人为干预可打破不亲和性。

外施生长素类调节剂可诱导单性结实。

第一节春化作用大多数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开花之前要达到一定年龄或是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然后才能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开花。

植物开花之前必须达到的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

植物在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生长阶段称为幼年期(juvenile phase)。

处于幼年期的植物,即使满足其成花所需的外界条件也不能成花。

已经完成幼年期生长的植物,也只有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才能开花。

外界条件主要特征表现为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

1、春化作用及植物对低温反应的类型早在19世纪人们就注意到低温对作物成花的影响。

如小麦和黑麦的有些品种需要秋播-“冬性”品种;有些则适应春播--“春性”品种。

如果将冬性品种改为春播,则只长茎叶,不能顺利开花结实;而春性品种不需要经过低温过程就可开花结实。

在一些高寒地区,因严冬温度太低,无法种植冬小麦。

前苏联的李森科(Lysenko) 将将吸涨萌动的冬小麦种子经低温处理后春播,可在当年夏季抽穗开花,遂将这种方法称为春化,意指冬小麦春麦化了。

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

版 张继树《植物生理》 课后习题与解答

版 张继树《植物生理》 课后习题与解答

张继树《植物生理学》各章问题与解答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各有何特点?○1.真核细胞核原核细胞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而只有一条裸露的DNA组成的拟核。

真核细胞有严密的细胞核结构。

○2.真核细胞的DNA较为复杂,DNA除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之外,编码区内还存在外显子和内含子。

原核细胞就是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之分。

○3.原核细胞细胞质中没有什么复杂的细胞器,一般只有核糖体之类。

而真核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等。

○4.原核细胞中含有一些游离在细胞质中的环状DNA分子(质粒),而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之中。

2.典型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是什么?这些差异对植物生理活动有什么影响?答:典型的植物细胞中存在大液泡和质体,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这些都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这些结构特点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适应外界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大液泡的存在使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构成一个渗透系统,调节细胞的吸水机能,维持细胞的挺度,另外液泡也是吸收和积累各种物质的场所。

质体中的叶绿体使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淀粉体能合成并贮藏淀粉。

细胞壁不仅使植物细胞维持了固有的形态,而且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抗逆防病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原生质的胶体状态与其生理代谢有什么联系? 答:原生质胶体有溶胶与凝胶两种状态,当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时,粘性较小,细胞代谢活跃,分裂与生长旺盛,但抗逆性较弱。

当原生质呈凝胶状态时,细胞生理活性降低,但对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提高,有利于植物度过逆境。

在植物进入休眠时,原生质胶体从溶胶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

4.高等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有何联系? 答:高等植物细胞内含有叶绿体、线粒体、微管和微丝、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

这些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

(1)叶绿体具有双层被膜,其中内膜为选择透性膜,这对控制光合作用的底物与产物输出叶绿体以及维持光合作用的环境起重要作用。

智慧树知到《植物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植物生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1、一般而言,冬季越冬作物组织内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答案:降低2、风干种子的萌发吸水靠( )。

答案:吸胀作用3、目前认为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是:答案:蒸腾拉力4、通过气孔扩散的水蒸气分子的扩散速率与气孔面积成正比。

答案:错5、由于水分子内聚力远大于水柱张力,可保证导管中的水柱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答案:对第2章单元测试1、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矿质元素的是:答案:碳2、植物根部吸收离子较活跃的区域是( )。

答案:根毛区3、硅对水稻有良好的生理效应,是属于植物必需元素。

答案:错4、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都是诱导酶。

答案:对5、质膜上的离子通道运输是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对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在( )。

答案:叶绿体基粒2、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答案: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3、在高光强、高温及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答案:B4、提高光能利用率,主要通过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和提高光合效率等途径。

答案:对5、所有的植物叶片都是代谢源。

答案:错第4章单元测试1、淀粉种子安全含水量应在:答案:12%~13%以下2、影响贮藏种子呼吸作用的最明显因素是:答案:水分3、( )能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

答案:适当降低夜间温度4、涝害淹死植株,是因为无氧呼吸进行过久,累积酒精,而引起中毒。

( )答案:正确5、提高外界 CO2 浓度可以抑制植物呼吸作用,因而在甘薯贮藏期间尽可能提高空气中 CO2 浓度,并使之处于缺氧环境中,对贮藏是有利的。

答案:错第5章单元测试1、胞外信号只有被膜上受体识别后,通过膜上信号转换系统,转变为胞内信号,才能调节细胞代谢及生理功能。

答案:对2、钙是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

答案:对3、G蛋白不参与植物细胞信号传导过程。

答案:错4、正常情况下,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有大量钙离子存在。

答案:错5、信号可按照位置分为胞外信号和胞间信号。

答案:对第6章单元测试1、发现最早、分布最普遍的天然生长素是:答案:3-吲哚乙酸2、向农作物喷施B9等生长延缓剂,可以:答案:增加根冠比3、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根本的区别是答案:二者的合成方式不同4、乙烯生物合成的前身是色氨酸。

植物生理学题库-08 植物生长物质作业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题库-08 植物生长物质作业及答案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一、名词解释1. 植物生长物质: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2.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能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物质。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

也有人建议将油菜素甾体类、茉莉酸类也列为植物激素。

3. 生长调节物质:一些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化学物质,如2,4-D、NAA、乙烯利等。

4. 燕麦试法(avena test):亦称燕麦试验、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测定法。

是早期定量测定生长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操作时,先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置于琼脂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就会扩散到琼脂中。

然后将琼脂切成小块,放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具有促进生长的能力,因此参照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与燕麦胚芽鞘尖端弯曲这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即可用于鉴定、评估生长素的活性与相对含量。

5. 燕麦单位(avena unit, AU):指用燕麦试法对生长素进行生物测定时,所设定的生长素的相对单位,以燕麦胚芽鞘的生长弯曲度来表示。

标准如下: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0%,作用时间为90分钟的情况下,燕麦胚芽鞘每弯曲10°所需要的生长素的量,就称为一个燕麦单位。

6. 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物质只能从形态学的一端向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的现象,称为极性运输。

如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顶部)向下端(基部)进行运输。

7. 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乙烯对黄化豌豆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生长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的三个方面的效应,是乙烯导致的典型的生物效应。

8. 偏上性生长(epinasty growth):指植物器官上、下两部分的生长速度不一致,上部组织的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组织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及反应类型 1.概念
低温对成花的促进作用。把吸胀萌动的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后春播, 结果当年抽穗开花。把这一措施称之为“春化”。后来‘春化'一词扩 展到除种子以外的其它生育期植物对低温的反应。如一年生冬性植物; 冬小麦,大麦,油菜等农作物;大多数二年生植物胡萝卜、甜菜、芹菜、 天仙子及一些多年生植物如石竹、桂竹香、牧草、黑麦草。 2.植物对低温的反应类型 绝对:不经过一定天数的低温,绝对不开花。
春化作用所需时间越长。
脱春化或解除春化
指在春化过程完成之前将植物移到较高温度下,低温的效果被消除的 现象。脱春化的温度一般是25~40℃。
再春化作用
指大多数植物在解除春化之后,返回到低温下,又可再进行的春化作 用。
2.水分、氧气和营养
春化作用除了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外,还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 气和足够的营养物质。如干燥的种子不能通过春化。冬小麦、冬黑麦吸胀 萌动的种子即可感受低温完成春化--种子春化。而有些植物,萌动种子不 能进行春化,只有当绿色植株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能通过春化--绿体春化, 如甘兰、月见草等。
春化效应的传递:
一种说法认为春化作用只作用于分生组织本身,效果只能通过细胞分 裂传递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不能从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另一种说法,用天仙子实验结果说明通过低温处理的植株可能产生了某种 可以传递的物质,并通过嫁接传递给未经春化的植株,而诱导其开花。将 这种物质命名为春化素。
开花,如番茄、黄瓜、茄子、四季豆等。(见图)
(4)双重日长类型 双重日长类型:花的诱导和花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很明显分开, 且要求不同的日照长度的一类植物。 1)长短日照植物(Long-short day plants):指植物的开花 要求先长日照后短日照的双重日照条件。如大地落叶 生根。 2)短长日照植物(Short-long day plants):指植物的开花 要求先短日照后长日照的双重日照条件。如风铃草。ຫໍສະໝຸດ 一、植物光周期现象反应类型
1.反应类型 光周期反应的三种基本类型:长日植物、短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
(1)短日植物 (Short day plants,SDP ) 指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的条件下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牵牛、苍耳、紫苏、菊花、烟草、(秋)大豆、(晚)稻、(秋)玉米 等。秋天日长变短时开花。(见图)
幼年期:是指植株在花芽分化前所处的年龄或生理状 态,在这个时期即使给予合适的外界条件也不花芽分 化。在果树上又叫童期。幼年期的长短因植物种类不 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春化作用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第三节 花器官形成和性别表现 第四节 受精生理和成熟生理 第五节 衰老生理
第一节 春化作用
(5)中日性植物(Intermediate-day plants):指植物只有 在某一定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而在较长或较短 日照下均保持营养生长状态。如一种甘蔗。
返回
临界日长 (Critical day , CD):是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 日植物开花的最长日长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的最短日长。 不同植物的临界日长是不同的。
第八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大转 折,实现这一转折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不论是一年生或多年 生植物都必须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后,才能感受所要求的外界 条件而开花。植物具有的这种能感受环境条件而诱导开花的生 理状态被称为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花熟 状态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标志。随后进行双受精 产生种子和果实,伴随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植物逐渐走向衰老。
相对:未经低温处理,营养生长期延长,最终开花。
二、春化作用的条件
1.低温 是春化作用的主要条件之一。在-1℃-9℃范围内对春
化都有效。最有效的春化温度是1~7℃。有效温度的范围 和低温持续的时间因植物种和品种不同而异。在可以通过 春化的温度下,温度越低,所需时间越短。
就植物而言,通过春化作用所需温度越低的植物,
返回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昼夜变化是最可靠的信号,不同纬度地区昼夜 长度的季节性变化是准确的。纬度愈高的地区,夏 季昼愈长,夜愈短;冬季昼愈短,夜愈长。
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长度称为光周期。生长在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植物在长期适应和进化过程中表 现出生长发育的周期性变化。植物对白天和黑夜长 度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
注意:短日照植物临界日长不一定短于长日照植物临界 日长
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1.光周期诱导(photoperiodic induction)
指植物在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经过足够天数 的适宜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 仍然能保持这种刺激的效果而开花的现象。
(2)长日植物 (Long day plants,LDP ) 指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能才开花的植物,如
小麦、黑麦、天仙子、甜菜、胡萝卜等。多在春未和夏天开花。(见图)
(3)日中性植物 (Day-neutral plants, DNP ) 不存在临界日长,只要温度等其他条件满足,可在任何日照条件下
3.光照
春化之前,光照可以促进两年和多年植物通过春化,这可能与充足的 光照可缩短植物的幼年期有关。大多数植物在春化以后要经过长日照条件 下才能开花。由此可见,春化对花芽分化起了诱导作用。
三、春化作用的机理 1.春化刺激的感受和传递
植株感受低温的主要部位是茎尖生长锥。最近研究表明,凡是细胞分 裂的组织都能通过春化。 早期芹菜试验: 植株常温--茎顶端低温--开花。 植株低温--茎顶端常温--不开花。
春化效果在不同枝条和砧 木接穗间的不可传导性
春化效果在不同枝条和 砧木接穗间的可传导性
(2)春化作用机理
梅尔彻等用天仙子嫁接实验和高温解除春化的实验, 提出春化作用由两个阶段组成。
3.春化的生理生化基础
春化过程中包括呼吸代谢、核酸和蛋白质代谢,以及激素水平等。 1)呼吸速率增高。末端氧化酶表现多样性。 2)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 3)核酸含量增加。 4)激素水平变化,赤霉素含量增加。赤霉素可部分代替低温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