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在发热门诊工作,大家都知道,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可不能掉以轻心。

就像我们平时说的,预防胜于治疗嘛。

今天咱们就聊聊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措施,重点讲讲这些措施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

听着,咱们得认真对待这个话题。

一、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1.1 口罩的选择首先,口罩是防护的第一道屏障。

一般来说,N95口罩是首选。

这种口罩不仅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还能防止飞沫传播。

戴上N95,感觉自己就像是超级英雄一样,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要确保佩戴合适,紧贴脸部,这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别小看这一步,佩戴不当可是大问题。

1.2 保护眼睛眼睛也是一条重要的防线。

护目镜或者面罩能有效防止飞沫进入眼睛。

想想,如果眼睛也受到感染,那可就麻烦大了。

佩戴护目镜,感觉像是在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既严肃又有趣。

操作时,确保镜片干净,视野清晰,才不会错过任何细节。

二、手部卫生的绝对必要2.1 洗手的重要性手部卫生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医生和护士们在接触患者之前、之后,都要认真洗手。

用肥皂和流动水洗至少20秒,简单的一步,却能拯救无数生命。

别忘了,洗手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总不能让小细菌有机可乘嘛。

2.2 手消毒剂的使用当然,洗手不是唯一的选择。

手消毒剂也是很好的替代品。

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出门在外时,随身带个小瓶,简直是个明智之举。

用完手消毒剂,闻到那股酒精的味道,心里总会觉得踏实一些,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2.3 穿戴一次性手套别忘了,穿戴一次性手套也是必不可少的。

手套能有效阻隔直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穿上手套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无菌的空间,所有的风险都被挡在了外面。

使用后一定要及时更换,保持清洁,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三、环境消毒的重要性3.1 消毒液的选择在发热门诊,环境消毒同样不可忽视。

使用有效的消毒液,比如含氯的消毒剂,能有效杀灭表面细菌和病毒。

消毒的时候,别怕麻烦,重点区域都得照顾到。

医务人员一二三级防护及隔离病房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医务人员一二三级防护及隔离病房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医务人员一二三级防护及隔离病房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医务人员在对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进行诊疗时,需要进行一、二、三级防护及穿脱流程。

以下是完整版的穿脱流程,共分为3个部分。

一、一级防护一级防护主要是为医务人员提供基本的防护,包括帽子、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1.穿戴衣物前,先洗手,并戴上一次性医用帽子,确保头发完全被包住。

2.穿戴口罩时,首先应确认口罩正面朝外,将两个绑带套在耳朵后面,然后调整鼻夹,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并拉开口罩底部的褶皱,以覆盖口鼻。

3.穿戴手套时,可以选择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将手套从包装袋中取出,并依次套到双手上,确保手部完全覆盖。

4.穿戴防护服时,将防护服打开,脱掉外面的鞋套,穿戴鞋套。

然后将双手伸入防护服的袖子中,将手臂穿过袖套,再逐渐将手臂完全伸入袖内,确保手部被防护服的袖套完全覆盖。

接着将防护服的领子展开,将头部穿过领口,并将防护服完全拉平。

最后用绳子或拉链将防护服固定在腰部。

二、二级防护二级防护主要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增加了护目镜或面罩。

1.使用护目镜时,将护目镜套在头上,确保完全包住眼睛,并将带子固定好。

2.使用面罩时,将面罩套在头上,确保完全包住嘴鼻,并将带子固定好。

三、三级防护及隔离病房防护用品三级防护是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护服的特殊处理,以及穿戴防护靴和穿戴防护手套的特殊方法。

1.穿戴第二套手套时,注意将手套的外侧与外套的袖子连接,避免接触到外面的环境。

2.为了增加通气性,在穿防护服之前,再穿一层医用外科手术服,将裤子的裤脚放入防护靴内,确保双脚完全被覆盖。

然后将防护靴套在鞋子上,并将上衣的下摆收进防护靴内。

3.穿戴防护服时,先穿插入拉链的腰带,将防护服套在身上,将手伸入袖子中并向外用力伸展,使袖子变直,并确保手完全被袖套覆盖。

然后拉上拉链,确保防护服牢固且紧密贴合。

4.穿戴第二套手套时,将第一层手套的袖口插入防护服袖内,然后套上第二层手套,并确保手套外侧与防护服的袖子连接。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在与疾病的战斗中,医务人员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病原体的侵害,同时也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其中三级防护是最高级别的防护。

三级防护主要适用于对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有创操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等,这些操作会产生大量的飞沫和气溶胶,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因此,三级防护的装备和要求都非常严格。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级别)。

这里的医用防护口罩可不是普通的口罩,它能够紧密贴合面部,有效过滤微小颗粒,提供高效的防护。

而且,佩戴口罩时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口罩边缘与面部贴合紧密,没有缝隙,以防止飞沫和气体的侵入。

接下来是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这能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飞沫和血液、体液的喷溅。

护目镜要选择清晰、无划痕、无变形的,佩戴时要调整好位置,保证视野清晰,同时又能完全覆盖眼睛和周边区域。

医务人员还需要穿上防护服。

防护服通常是一次性的,具有防水、防渗透的功能,能够阻挡飞沫、血液、体液等污染物的渗透。

穿防护服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划破或损坏,确保各个部位都穿戴整齐,特别是领口、袖口和下摆处,要密封好,不能有暴露的地方。

除了防护服,还要套上一次性乳胶手套和长筒靴套。

乳胶手套要选择合适的尺码,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以免影响操作。

长筒靴套要覆盖到小腿以上,与防护服紧密连接,防止污染物从脚部进入。

另外,在进入污染区之前,医务人员还需要加穿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

这就像是给防护再加了一层保险,进一步增强了防护效果。

在三级防护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比如,穿戴防护装备的顺序不能错,脱下防护装备时更要小心,避免污染自己。

脱卸防护装备需要在专门的区域进行,按照规定的步骤,依次脱去外层手套、隔离衣、护目镜、防护服、口罩和内层手套等,每脱一件装备都要进行手部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在工作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防护装备是否有破损、松动等情况。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在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三级防护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无论是在医院、诊所还是社区,医务人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我们的健康。

接下来,我想聊聊三级防护的具体内容,以及它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影响。

一、了解三级防护1.1 什么是三级防护首先,三级防护指的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减少感染风险的一系列措施。

这包括个人防护装备(PPE)、工作环境的消毒以及感染控制措施。

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在强调安全。

就像战士上战场,必须要有盔甲,才能抵御敌人的攻击。

1.2 重要性你想想,医务人员每天接触的都是病人,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风险更大。

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后果不堪设想。

三级防护就像一道坚固的防线,把病毒挡在外面。

这不仅能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还能让病人更安心。

毕竟,谁不希望在看病的时候有个放心的环境呢?二、三级防护的具体措施2.1 个人防护装备在这三级防护中,个人防护装备绝对是第一道关卡。

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样样不能少。

尤其是N95口罩,它的过滤能力特别强,能有效隔绝细菌和病毒。

想象一下,医务人员穿上整套装备的样子,就像超级英雄在打怪,既帅气又威风凛凛。

2.2 环境消毒除了个人防护,环境的消毒同样重要。

医院里的每个角落都要定期消毒,尤其是公共区域和接触频繁的物品。

想想看,如果手术室里的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那可真是太可怕了。

消毒就像是给医院穿上了“隐形的铠甲”,确保每一个病人都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2.3 感染控制措施感染控制措施则是从管理层面入手。

这包括对病人进行筛查、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建立应急预案。

比如,当有新病毒出现时,迅速建立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这些措施好比是一张巨大的网,把潜在的风险牢牢拦住。

没有什么比保障每个人的安全更重要了。

三、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3.1 心理压力然而,虽然三级防护给了医务人员坚实的保障,但心理负担却是个大问题。

每天面对病人和病毒,心里的压力山大。

(完整版)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完整版)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带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min.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min⏹对病人实验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护服: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紧密。

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紧缩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防护口罩: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紧密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

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传染病疫点、疫区的划分原则所谓疫点是指传染源可能向周围播散病原体的范围,亦即易感者可能因此受到感染的范围。

这一定义有几层含义,一是疫点内存在或在一定时间内曾经存在传染源(死亡后或转移后可以不存在),传染源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二是传染源播散或可能播散了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在环境中能存活一段时间并可通过某些方式向周围进一步播散。

三是播散的病原体具有使易感者感染的可能。

疫点常常以病家(或包括病家周围)为单位,有时也以病人居留过的场所如宾馆、医院的病房、飞机、轮船、车辆作为疫点。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带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min.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min⏹对病人实验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护服: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紧密。

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紧缩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防护口罩: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紧密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

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传染病疫点、疫区的划分原则所谓疫点是指传染源可能向周围播散病原体的范围,亦即易感者可能因此受到感染的范围。

这一定义有几层含义,一是疫点内存在或在一定时间内曾经存在传染源(死亡后或转移后可以不存在),传染源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二是传染源播散或可能播散了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在环境中能存活一段时间并可通过某些方式向周围进一步播散。

三是播散的病原体具有使易感者感染的可能。

疫点常常以病家(或包括病家周围)为单位,有时也以病人居留过的场所如宾馆、医院的病房、飞机、轮船、车辆作为疫点。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发热门诊作为防控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医务人员面临着较高的感染风险。

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三级防护措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一、三级防护的概念及重要性三级防护是指在特定的医疗环境中,为医务人员提供的最高级别防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在发热门诊这样可能接触到大量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的区域,三级防护至关重要。

它不仅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更是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只有医务人员自身得到充分的保护,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患者的救治工作中,为抗击传染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三级防护的具体措施1、着装要求医务人员需先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然后穿上工作服。

接着佩戴一次性工作帽,将头发完全覆盖。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如 N95 口罩),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口罩贴合面部,无漏气。

穿上内层防护服,确保防护服覆盖全身,包括颈部和脚踝。

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飞沫和体液的喷溅。

穿上外层防护服,再次检查密封性。

戴上双层乳胶手套,将袖口扎入防护服袖口内。

穿上防水靴套。

2、手部卫生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各项操作前后、脱卸防护用品前后等,都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使用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揉搓,按照七步洗手法,确保手部清洁。

如果手部有明显的污染,应先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再进行消毒。

3、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尽量减少与患者的不必要接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时,应在负压环境中进行,并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避免触摸自己的面部、眼睛、口鼻等部位。

工作期间,要定时检查防护用品的完整性,如有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4、患者管理对发热患者进行分区管理,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区域。

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接触,引导患者有序就诊。

5、环境清洁与消毒发热门诊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对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尤其是高频接触的部位,如门把手、桌椅等。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是指在处理可能感染病原体的病例时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

以下是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的主要内容:
1. 戴防护口罩:医务人员应戴符合规定标准的口罩,包括N95口罩或同等防护水平的口罩。

口罩应正确佩戴,并注意密封性。

2.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医务人员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避免病原体通过眼睛进入体内。

3. 戴防护服:医务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包括隔离衣、防护服等。

防护服应能完全覆盖身体,并且具有阻隔病原体的能力。

4. 戴手套:医务人员应佩戴符合规定标准的手套,如乳胶手套或Nitrile手套。

手套应严密贴合手部,并更换干净的手套,以避免感染传播。

5.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包括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清洁双手。

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可能有病原体的物品或者环境后,应及时进行手卫生。

6. 物品消毒: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工作区域和工作用具的物品消毒,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7.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避免病原体的交叉感染。

总之,医务人员在进行可能感染病原体处理的工作时,应采取以上三级防护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它是保证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穿工作服、隔离衣、带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min. 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min
⏹对病人实验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三级防护
⏹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服: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紧密。

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紧缩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防护口罩: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紧密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

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传染病疫点、疫区的划分原则
所谓疫点是指传染源可能向周围播散病原体的范围,亦即易感者可能因此受到感染的范围。

这一定义有几层含义,一是疫点内存在或在一定时间内曾经存在传染源(死亡后或转移后可以不存在),传染源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二是传染源播散或可能播散了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在环境中能存活一段时间并可通过某些方式向周围进一步播散。

三是播散的病原体具有使易感者感染的可能。

疫点常常以病家(或包括病家周围)为单位,有时也以病人居留过
的场所如宾馆、医院的病房、飞机、轮船、车辆作为疫点。

疫点范围的划定应由流行病学医师根据有关指征确定。

疫区是根据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来划定。

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相毗邻村、一个镇或毗邻镇,在县城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条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

疫区由疫区所在县卫生局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发布。

个人防护介绍
个人防护设备 (PPE)
◆医用口罩或微粒呼吸器(N-95/FFP2)
◆手套
◆一次性长袖防护服
◆眼睛防护:护目镜,面罩
◆鞋套
◆帽子
个人防护用具使用原则
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是为了保护卫生保健人员免受可能来自如下方面的微生物感染:
⏹污染的手、眼睛和衣服
⏹对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感染
⏹个人防护用具可以减少而不是完全消除感染的可能
⏹个人防护用具只有在使用正确时才有效
⏹个人防护用具不能取代洗手等基本卫生措施
何时使用PPE??
1、在标准预防中使用
•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物;接触粘膜或不完整皮肤时要戴手套
•隔离服–要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进行操作或照顾病人要穿隔离服
•口罩、护目镜及面罩–在照顾病人活动中可能产生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喷溅时配戴
2、在扩大预防中应用
接触预防–隔离服、鞋套和手套在接触病人及医疗环境时要使用(例如医疗设备,环境表面),某些情况下在进入病房环境要使用•液滴飞溅预防–距病人3英尺内要戴手术口罩
•通过空气传染的隔离*–微粒呼吸器
谁应穿戴PPE
⏹任何进入隔离病房者:
❑所有医务人员
❑放射科医生
❑体检医生
❑处理标本的实验室人员
❑所有协助人员
❑家庭成员和探视者
⏹进入疫区所有人员
如何穿戴PPE
N-95 / FFP2 微粒呼吸器
•预防
–吸入感染性颗粒(< 5 m)
–面部受污染, 包括鼻子和嘴
•仅穿戴 N-95/FFP2 口罩–无需另外的呼吸道保护措施
•一旦戴上口罩,不要触碰口罩的外侧
•型号大小应合适,保证密封性
•与其它医疗废弃物一同处理
N-95 / FFP2口罩的使用指南:
第一步
取出口罩,找出鼻梁片位置,带子悬挂在手下侧
Step 2
口罩下缘夹住下巴,鼻梁片位置向上
Step 3
把上面带子拉至脑后,固定在头部上侧;将下面带子拉至脑后固定在耳部下方
Step 4
用双手调整鼻梁片,使之张力适宜服帖于鼻梁上,保证脸部密合
Step 5
用双手掌杯型覆盖在口罩上,进行密封测试
正向密封检查:
用力呼气,口罩内出现正压。

如果发现漏气,应调整口罩位置或张力,再重新测试密封性。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保证密封性。

负向密封检查:
深吸气。

如果没漏,产生的负压会使口罩紧贴脸部。

如果有漏缝,
空气会进入口罩,使得负压消失。

如何戴护目镜和面罩
•将护目镜用架子或用头带固定遮住眼睛
•将面罩遮住面部,并用带子固定在眉毛上方
•调节到合适位置
如何戴手套
•最后戴手套
•选择合适类型及大小
•戴上手套
•将手套拉到袖口上方
如何安全使用
•将戴手套的手远离面部
•切忌接触或调节其他PPE
•手套一旦破裂立即摘掉,戴新手套之前应洗手
•限制污染手套能够接触的表面和物品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 戴帽子
•步骤2 戴口罩
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

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3 穿防护服
•步骤4 戴上防护眼镜
•步骤5 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 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穿戴防护用品
一戴帽子二戴口罩三穿防护服四戴防护眼镜五穿鞋套或胶鞋六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如何移除PPE
PPE的“污染” 和“清洁” 区域
•污染区域–外部前方
◆该PPE区域已经或有可能已经接触到身体部位,相应
物品或环境表面,这些区域会有感染性微生物存在•清洁区域–内部、外后部、系在头上和后部的带子
◆该PPE区域不大可能接触感染性微生物
脱去PPE的地点
•在门道,在离开病房之前或者在前厅(至少离病人一米处)
•出房间后且在房门关掉之后摘掉呼吸器
摘掉护目镜或面罩
•用戴手套的手握住护目镜或面罩的架子
•从面部摘掉
•放入指定容器以被回收或处理
脱掉隔离外罩服
•解开带子
•从颈部到肩部慢慢将隔离服褪下
•将污染面翻转朝里
•叠成一团
•丢弃
摘掉微粒呼吸器
⏹将底部松紧带从头部上方拉起
⏹再将上部松紧带拉下
⏹丢弃
如何摘掉手套
•抓紧靠手腕的外部边缘
•慢慢将手套褪下最后里面朝外
•用另外一只戴手套的手拿着
•将不戴手套的手指从腕部伸进另外一只手套
•将手套从里面褪下,从而将两只手套套在一起
•丢弃
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 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 解防护服
步骤3 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4 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污衣袋中。

步骤5 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 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7 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或污衣袋中。

步骤8 洗手、消毒。

脱掉防护用品
一摘下防护镜二解防护服三摘掉手套四脱掉防护服五脱鞋套或胶鞋六摘口罩七摘帽子八洗手、消毒
手部卫生
•脱掉PPE后立即洗手.
如果在脱掉PPE过程中发现手被污染,要先洗手再继续脱PPE
•用肥皂和水洗手或用酒精擦手剂
洗手的要求
洗手指征
①接触病人和疑似病人前后;
②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③处理清洁或无菌物物品前;
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⑤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⑥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
⑦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步骤
第一步打湿手和手腕擦肥皂
第二步右手手掌在左手之上,左手在右手之上
第三步手掌对手掌,包括手指间,相互清洗
第四步手指背面对另只手手指交替清洗
第五步左手攥紧右手拇指转动搓擦,并两手交替进行
第六步将右手指尖在左手中正向和反向转圈搓擦,并两手交替
烘干手
在洗手后彻底烘干是重要的,因为 :
⏹湿手会沾微生物
⏹湿手可能扩散传染性微生物
⏹湿手可能孳生传染性微生物
这样还有助于防止皮肤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