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8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

合集下载

江苏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江苏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江苏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金秋送爽,楚水校园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烂màn()的雏菊,迎风开放;轻jié()的莺雀,翩翩起舞;运动场上,人声dǐng ()沸,比赛如火如荼,精神抖sǒu()的运动员们,在操场上尽情地挥洒汗水,引来阵阵喝彩声。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春》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B.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妈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D.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与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何不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进入初中,学科增多,切忌不要偷懒。

B.阅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感情和眼界。

C.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他迅速改正了缺点。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高尚”“附和”是褒义词,“纯粹”“结果”是中性词,“狭隘”“丑陋”是贬义词。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巴望着那清凉的雨露”中“巴望”是动词,“雨露”是名词。

D.朱自清散文《春》中“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或名句。

(8分,①一⑥每题1分,第⑦题2分)①沾衣欲湿杏花雨,。

②水何澹澹,。

③,应傍战场开。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

⑤,思而不学则殆。

⑥油蛉在这里低唱,。

⑦思乡是游子固有的情怀,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都蕴含着那剪不断的乡情。

7年级上册语文考点

7年级上册语文考点

7年级上册语文考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考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字词、病句、古诗默写、名著、作文等。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简要总结:
一、字词
考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思。

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正确用法。

二、病句
病句修改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知识的掌握。

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等。

三、古诗默写
古诗默写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能力。

学生需要熟练背诵课本中的古诗词,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同时,还需要了解古诗词的作者、朝代以及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四、名著
名著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

学生需要阅读课本中推荐的名著,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与名著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

五、作文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及书写规范和整洁度。

总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考点涵盖了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全面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关注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部编版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一、课文篇 1. 《小石潭记》 1. 作者:朱自清 2. 内容:讲述了作者在西湖边散步时,看到小石潭中的一片浮萍,引发了他对浮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浮躁现代社会的忧虑。

3. 考点:阅读理解、词语解释、赏析鉴赏2.《荷花淀》1.作者:郁达夫2.内容:描写了一个乡村女子因清贫而被迫做替嫁新郎的故事,通过描写荷花淀中的景色,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的清苦和无奈的思考。

3.考点:阅读理解、词语解释、赏析鉴赏3.《荷塘月色》1.作者:林徽因2.内容:通过描写荷塘中的月色和青蛙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3.考点:阅读理解、词语解释、赏析鉴赏4.《读书》1.作者:鲁迅2.内容:通过描写读书的乐趣和作用,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并呼吁人们要用知识来改变现实生活。

3.考点:阅读理解、词语解释、赏析鉴赏5.《沁园春·长沙》1.作者:毛泽东2.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长沙的思念和对国家现状的关注,通过描写长沙的自然景物和人们的生活,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3.考点:阅读理解、词语解释、赏析鉴赏二、文言文篇 1. 《韩愈自题赞》 1. 作者:韩愈 2. 内容:表达了对自己的赞美和自我评价,通过对自己的才华和成就的赞美,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3. 考点: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赏析鉴赏2.《岳阳楼记》1.作者:范仲淹2.内容:通过对岳阳楼的描述和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形势的担忧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3.考点: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赏析鉴赏3.《石钟山记》1.作者:陆游2.内容:描述了石钟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3.考点: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赏析鉴赏三、鉴赏篇 1. 《木兰诗》 1. 作者:南北朝民歌 2. 内容:讲述了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对家国情怀和女子坚强意志的赞美。

3. 考点:赏析鉴赏、理解文化内涵2.《江雪》1.作者:柳宗元2.内容:通过描写江雪的景色和自然现象,表达了对自然美和追求自由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期中复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期中复习
-想象作文创作:聚焦《寓言诗两则》、《动物笑谈》中的想象元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会运用想象力进行作文创作。
-期中复习策略:系统梳理前四个单元的字词、句式、修辞、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核心知识,强调答题技巧和复习方法。
2.教学难点
-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情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感受和把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前四个单元的重点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寓言、写人记事等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的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学会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寓言故事理解:强调《寓言四则》、《扁鹊见蔡桓公》等故事中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积累相关成语,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写人记事技巧:重点掌握《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和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学会如何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回顾第一单元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了解如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我们也会复习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成语的积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春》和《寓言四则》等课文,展示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成语、寓言等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辽宁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初级中学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

辽宁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初级中学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

辽宁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初级中学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兴隆台一中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2018.11.20)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窠巢(kē)贮蓄(zhù)一霎(shà)倘若(tǎng)B.嘹亮(liáo)莅临(lì)匿笑(nì)倜傥(tǎng)C.黄晕(yùn)棱镜(léng)荫蔽(yīn)搓捻(niǎn)D.姊妹(zǐ)静谧(mì)侍弄(sì)绽开(zh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的一项是()(2分)A.化装分歧缠络小心冀冀B.绝别消释云霄恍然大悟C.憔悴企盼徘徊人迹罕至D.吝啬确凿烂漫翻来复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爱徒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C.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D.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兰州新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兰州和甘肃对外开放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5.仿照下列句式和修辞方法,续写一句话。

(2分)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5分)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化常识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化常识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1.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是春雨,杨柳风是春风。

东风:春季。

西风:秋季。

南风:夏季。

北风:冬季。

2.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花针:指的是绣花用的细针。

4.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图画。

5.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我对来到我处的别人说的敬辞,多用于书面。

6.造访:拜访。

我去到别人之处说的谦词,多用于书面。

7.木刻:版画的一种。

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

8.左迁:降职,贬官。

古代尊右卑左。

右迁升官。

9.龙标:唐代县名,这里代指王昌龄。

古代可以用籍贯、官职、地点、字号、别称、作品名等称呼一个人。

如柳柳州(柳宗元)、韩昌黎(韩愈)、苏东坡、杜工部、陈太丘、李太白、柳河东集(柳宗元)、东坡乐府(苏东坡)等。

10.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11.杨花:柳絮。

寓意漂泊不定,暮春时节。

12.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典故有望帝啼血。

13.星汉:银河。

14.古代少数民族有:胡、羌、羯、夜郎、匈奴、楼兰等。

15.古代书信的别称:简、牍(尺牍)、柬、素(尺素)、笺(彩笺、信笺)、函、札(书札)、鸿雁、双鲤鱼等。

16.战争的常见意象词:烽火、干戈、狼烟等。

第二单元1.咏絮之才:源出东晋才女“谢道韫”,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2.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高超。

3.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敬辞类:令惠垂赐高贤奉贵大谦辞类:家舍小愚拙敝鄙见●敬辞类:【令】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例如:“令尊”指对方父亲,“令堂”指对方母亲,“令郎“指对方的儿子,“令爱”指对方的女儿。

【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例如:惠顾: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垂】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2018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

2018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

2018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字音、字形《秋天的怀念》瘫痪暴怒侍弄捶打翻来覆去絮叨诀别烂漫《散步》劳累熬夜分歧一霎粼粼背着酒樽《散文诗二首》匿笑祷告嗅觉罗摩衍那林荫并蒂姊妹花瑞烦闷梗莲蓬菡萏徘徊欹斜覆盖怜慈《世说新语》谢太傅阳夏雪骤差可拟萧瑟谢道韫尊君词语解释《秋天的怀念》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散步》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

文中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霎时: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所,位置。

《散文诗二首》匿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

沐浴: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文学常识课文作者简介《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史铁生(1951—2010),祖籍河北,生于北京,作家。

1969年去延安插队务农。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979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合欢树》等。

《散步》莫怀戚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散文诗二首》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

【期中备考】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一、词语匿名(nìmín g)林阴(lín yīn)敷衍(fūyǎn)膝盖(xīgài)并蒂(bìn g dì)浓阴(nón g yīn)莲蓬(l ián pén g)菡萏(hàn dàn)敬斜(qīx ié)慈怜(cíl ián)荫蔽(yīn bì)荫庇(yìn bì)覆盖(fù gài)祷告(dǎo gào)姊妹(zǐ mèi)木梗(mù gěn g)沐浴(mù yù)遮蔽(z hē bì)徘徊(pái h uái)嗅觉(x iùj ué)揣摩(c h uǎi mó)二、多音字荷:荷叶(hé);负荷(hè)闷:闷热(mēn rè);闷闷不乐(mèn mèn bú lè);烦闷(fán mèn)会:会计(k uài jì );会议(h uì yì)卷:试卷(s h i j u a n);卷入(j u a n r u)便:便宜(p ián yí);方便(fān g b iàn);大腹便便(dàfùp ián p ián)三、《散文诗两首》生字词匿笑、并蒂、桔(j ié)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敬斜、菡萏、慈怜四、《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新版教材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清单一、字音、字形
二、词语解释
三、文学常识
四、课内阅读
(一)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反复、夸张……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7、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
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课堂练习:请辨析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8)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感官描写:听觉、嗅觉、味觉、视觉、触觉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三)赏析语句
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答:不可以。

“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答: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答:用了比喻、拟人手法。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4)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答:“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规律总结:××词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静为动/意思是……,用在这里突出/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了人物……特点(或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课堂练习:
(1)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答:“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答: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

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

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五、诗歌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