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作文北京卷

合集下载

2007年高考语文作文北京卷《于无声处听惊雷》!

2007年高考语文作文北京卷《于无声处听惊雷》!

2007年高考语文作文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全文不少于800字。

《于无声处听惊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这句唐诗宛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乍看平淡无奇,细品却韵味无穷。

有人从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领略到恬淡的做人境界,而于我而言,它更像是在诉说一种于无声处创造价值、有所作为的人生智慧。

在这纷繁喧嚣的世界里,人们往往热衷于追求表面的热闹与浮华,渴望着功成名就时的鲜花与掌声。

然而,真正的伟大往往隐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在“看不见”“听无声”的默默奉献中悄然绽放。

“两弹一星”元勋们,如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他们隐姓埋名,远离家人,在茫茫戈壁滩上埋头苦干。

没有媒体的大肆报道,没有众人的欢呼喝彩,他们在寂静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他们的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为人知,他们的工作成果在成功之前也如同“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但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挺起了脊梁,他们的功绩如同惊雷,震撼人心。

还有那些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坚守在偏远的乡村,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点亮孩子们的希望之灯。

他们的工作或许不为人瞩目,他们的名字或许不被铭记,但他们的奉献却如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如闲花为乡村教育增添了一抹芬芳。

他们在无声处培育着祖国的未来,其价值不可估量。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这样一群默默耕耘的人。

环卫工人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清扫街道,为我们迎来整洁的城市;建筑工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筑起高楼大厦;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推动科技的进步……他们的工作或许平凡,或许不被关注,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选登资沉默的父爱2

历年解析2007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选登资沉默的父爱2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2007年高考北京滿分作文選登:沉默的父愛2007年06月18日京華時報6歲。

操場上,一個小男孩學著騎車,旁邊站著他的父親。

沒有一句指導,沒有一絲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雙腿早已是鮮血淋漓。

終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

父親依舊是那麽筆挺地站著,眼中滿是不屑與冷漠。

孩子多麽渴望爸爸的鼓勵。

沒有;孩子多麽渴望爸爸的擁抱,還是沒有。

只是那雙空洞的眼睛,讓孩子感到冷酷與無情。

終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來,跨上車,開始又一次的嘗試。

父親早已是興趣索然,轉過身,邁著大步,走了。

身後又是一陣金屬與地面的摩擦聲,父親只是不經意地回了下頭,手却在顫抖。

孩子站起來,想著剛才父親冷漠依舊的眼神,兩行熱泪莫名其妙地滑過他的臉頰。

一步、兩步、三步……父親的脚步聲依舊堅定。

16歲。

禮堂裏,當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擁著走上了獎台。

又一次高舉獎杯,又一次歡呼如潮。

緊擁著榮譽,在閃光燈不停的閃耀下,孩子艱難地尋找他的父親。

人群中,唯獨沒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個他。

瞬間,禮堂仿佛空蕩蕩的,只有孩子與他的父親在對視著。

還是那麽冷漠,依舊是如此不屑。

父親那空洞的眼神讓光芒萬丈的獎杯褪色。

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兒子,一把奪過緊擁著的獎杯,父親毫不猶豫地把它交給後臺的老師。

兩行熱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一步、兩步、三步……父親的脚步聲依舊堅定。

昨天。

校門口,一位青年與他的父親作著告別。

沒有寒暄,沒有寬慰,沒有擁抱,沒有一句話。

直視著父親,他的皺紋又深了,他的黑髮中又添了些灰白。

眼睛裏滾著泪水,壓抑著。

在模糊中,父親那冷漠的眼神裏也有些光亮。

顫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兒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縮了回來。

向門口指了指,父親又轉過身,沒有動。

遠望著父親遠去的背影。

2007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完美版)

2007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完美版)

2007年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赠予授予予人口实同甘共苦,祸福予共C.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D.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效劳从属B.瞬间效力从属C.瞬间效劳归属D.时间效力归属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全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拓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2007北京高考作文

2007北京高考作文

2007北京高考作文一、背景介绍2007年是北京高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

在那一年,中国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高考作为一年一度的重要考试,对于每个考生和家庭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2007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如下:二、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里太阳明媚,空气清新。

——决定写一篇大自然的作文。

三、作文内容1. 大自然的美丽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的美丽令人惊叹。

在北京这座城市,尽管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加快,但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繁星点点,北京的大自然处处透露出它的魅力。

2. 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不仅美丽,还有着强大的力量。

在北京的四季变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春天的风带来新的生命,夏天的雨水滋润大地,秋天的丰收给人们带来欢乐,而严寒的冬天则需要我们去抵挡住寒冷。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我们不禁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的。

3.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不能只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也应该承担起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大自然提供了我们生存的条件,我们应该感激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

四、我的思考作为一个生活在北京的高中生,我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在一个繁忙的都市中,我经常迷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容易忽视了大自然的存在。

然而,通过写这篇作文,我意识到了大自然与我们的关系。

我们需要保护大自然,同时也要学会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将会在自己的力量范围内,努力保护环境,减少浪费,为保护大自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每个人都为保护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才能够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五、总结通过这篇作文,我们了解了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为《大自然》。

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不可忽视,人类应该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并为保护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失分警示恬淡的美丽

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失分警示恬淡的美丽

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失分警示恬淡的美丽
名师点评
文章从题目材料对诗句的第二条讲明入题,抓住“恬淡”那个关键词,拟题为《恬淡的漂亮》,差不多扣住了材料含义,符合题目要求,也较能围绕“恬淡”展开,但正文所引内容或者错误,或者欠妥当,不能讲明恬淡的主旨。

文章主体内容与题目有点脱节,具体讲来确实是犯了选材不当的毛病。

同时,文章只是一些材料的简单排列,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因而文章的条理性较差。

语言看似优美,但没有与恬淡的漂亮紧密联系。

属二类下,基础32分,进展5分,总分37分。

北京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赠予授予予人口实同甘共苦,祸福予共C.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D.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后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效劳从属B.瞬间效力从属C.瞬间效劳归属D.时间效力归属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的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古猿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殿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5.下列有关文学常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2007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赏析

2007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赏析

2007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赏析细雨闲花皆孤寂文人英雄应如是?北京考生孤寂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孤寂。

当那迷漫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讲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优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讲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人道的情感。

而这座花冢,被孤寂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孤寂的。

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孤寂。

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差不多十年踪迹十年心”。

他向往平淡与淳朴,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

纳兰的孤寂是一个人的悲伤。

?李煜也是孤寂的。

王国维讲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小孩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

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只是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孤寂。

专门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那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孤寂的灰色在他心头。

他的孤寂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

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孤寂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孤寂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孤寂定格在唐婉的经历之中。

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孤寂注入知音好友心中。

元稹以阳刚之手写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

”道出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孤寂灵魂的心声。

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

2007北京卷_高三作文

2007北京卷_高三作文

2007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2007年北京卷作文题饶有新意,提供的材料是两句诗以及对诗的解读;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这样的命题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向性话题,范围比以往的话题作文更宽泛,更少束缚,体现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

题目要求“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作文,考虑到考生谈自己的“体会”难度不小,所以命题人先给出了五种理解,这五句提示就是五种思路,考生顺着其中一个方面延展、拓宽,都是可以的。

比如“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循着这句话可赞颂一种“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般默无声息的奉献精神;“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由此可提倡恬淡的、与世无争的处世之道;“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可转换为“说寂寞”;“‘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由此可诠释“恬淡”不等于无所作为;“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由此可探讨“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生活方式”与时代潮流之间的关系……根据笔者的认识,试题并不是要求写文学评论,而是谈读诗“体会”——诗句只是一个发端、一个引子;如果“就诗句论诗句”,难免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

根据“自己”读诗的体会构思作文,考生还可有哪些体会?如何“读”出新的内容、见仁见智说感悟呢?不妨先看看唐诗专家对诗句的鉴赏:常振国先生的赏析是:……作者何以如此下笔呢?试推想来,大概二人谈话之中,触及心中不快之事,默然相对。

在这短暂的沉寂中,感到衣服已润湿,方知下着细雨,努力去望天空,却是一无所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2007年高考作文北京卷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

题目先给材料,而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联唐诗和对它的五种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次作文写作要求:根据自己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作文。

在作文要求中,题目限制了不能写作的文体,没有给话题,其他跟话题作文要求差不多。

面对这个作文题目,首先要读懂材料。

作文题目中提到的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两句诗,出自其七言律诗《赠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诗中写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日子里,作者在苏州城外惜别友人的情景,透露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诗的情调和意蕴都是十分低沉的。

其中,题目给出的两句诗的意思是:看不见的细雨把衣服淋湿了,花瓣悄悄落地听不见声音,这是字面上的意思。

但我们要读懂字面后面的意思,这才是审题立意的关键。

当然,对这两句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正如题目中提到的那样。

你可以根据给出的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来确立自己的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而不应该是毫无顾忌地谈论“春天的美好”;“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重点则不是“境界”,而是“恬淡地做人”,其实就是对“品格”的具体化,假如海阔天空地阐述做人的境界,则又离题万里了;“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你当然可以谈“寂寞”,但准确地讲,这里的寂寞应该是具备恬淡地做人品格的人所必须面对的处境;再看“‘看
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则是面对寂寞处境时所导致的结果,可简单理解为不在寂寞中平庸,就在寂寞中伟大吧;至于“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谈论同一个问题而已。

接着再“展开联想”,谈“自己的体会”。

你当然可以对提供的五个“有人说”进行体会,也可以另辟蹊径。

细读诗的意境,那种独处寂寞的滋味会一点点滋生,烟雨朦胧的江南细雨中,独自黯然感怀,衣衫已浸湿,却全然不觉,心已经完全沉浸在那伤感惜别中。

假如你是多愁善感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一份恬淡的品格,浑然不知世界之外的人对你心生悲哀和怜惜,读这句诗,你会陷进去难以自拔,假如你是体贴细腻的人,能用心把亲情、友情滋润,因而也会得到更多的爱的回报;读这句诗,你会读出一种人间至情,假如你是闲散无求的人,虽然平凡,但懂得生活,你的世界也许并不宽广,但足以让自己舒心开怀;读这句诗,会顿然领悟那种无欲的境界……可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综上所述,就用这个题目的内容进行立意,至少有以下几种思考:
1.春天般的品格(和风渐染、润物无声,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
2.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3.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需要忍耐与执著等;
4.大音无声,大爱无言,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
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