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六章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自然特征与农业

农业品牌化: 打造具有地方 特色的农业品 牌,提高市场
竞争力
农业休闲旅游: 将农业资源与 旅游资源相结 合,发展休闲
观光产业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与利 用
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及特点
农业自然景观:包 括田园风光、农事 活动等
农业人文景观:包 括农耕文化、民俗 风情等
农业旅游资源特点 :具有地域性、季 节性、文化性等特 点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与 利用:需要因地制宜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挖掘文化内涵 ,提高旅游品质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与建议
挖掘农业资源潜力: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 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 温带等
气候特点
气候变化复杂,多灾害性天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业发展受气候影响较大
水文特征
河流数量众多,流程较长 河流流量较大,季节变化明显 河流含沙量较小,水质较好 河流流速较缓,航运价值较高
自然资源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 不均
气候资源: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适宜 发展多种农业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农业发展
农业现状
农业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我国农 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的 现状,包括主要 农作物、农业机 械化程度、农业 科技应用等方面
农业问题:指出 当前我国农业面 临的问题,如资 源短缺、环境污 染、农产品质量 安全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六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初步识别我国不同地理差异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导学案学生:1.各小组整理本课资料,为讲解做准备。
2.导学案的基础部分填写。
(点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紧紧围绕着课标进行,课前准备具体,可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黑土地与黄土地创设情境:教师活动:①播放《北国风光》风景视频。
②组织学生在情境中板书本课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①学生们感受北方地区的风景壮阔。
在朗诵诗词《北国风光》中学生感受北国风光的壮美。
②第一小组书写本节课知识脉络。
(点评:由学生初读教材、先写板书是一个创新,能让学生对课本的阅读更仔细些。
)活动一:小组展示讲解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倾听学生讲解,作必要纠正。
学生活动:第二小组为大家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到白板上画出北方地区范围,画出区域、标注分界山脉、河流等。
如未完成可由组内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呢?学生活动:主要从位置对气温、降水和运输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进行评价。
拓展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政区地图拼图。
学生活动:第三小组学生用白板拼哪些省级行政区在北方地区,如未完成可由其他学生补充。
(点评: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比指图说出效果更好,对相对位置和界限的印象会更深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讲述我国各地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各地的自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自然特征,掌握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地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生产建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源等。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些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如:某地区拟发展某种农业,请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否适宜发展该农业。
人教版初中地理人教版(八下)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共35张PPT)

•
2.在 快 乐 中 我 们要 感谢生 命, 在 痛苦中 我们也 要感谢 生命。 愿你生 命中有 够多的 云翳, 来造成 一个美 丽的黄 昏。 请 孩子记 住:生 命的意 义不在 于长短 ,生命 因充实 丰富多 姿而精 彩!
•
3 . 每 个 人的 童年, 都是一 片宽阔 的原野 ,在这 上面, 你可以 栽植世 界上所 有的花 草,可 以放飞 所有的 希望, 可以撒 播一生 的幸福 ,可以 荡漾一 生的笑 意。
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阅读地图及教材文字,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 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2.结合地图和文字资料,用事例说明北方地区自 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中国四大区域图
——明确位置和范围
在图中找出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 原、秦岭、淮河、渤 海、黄海,并说出北 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位置范围
自
然 北方地区
特 征
影响
农业发
展特征
农
业
主要
生
农作物
产
农业发
展条件
1.小华家住平原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干燥,年降水量在700 mm左右,冬季河流有结冰
现象。请问小华家位于下列哪一地区( A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 D.亚马孙平原
2.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 )
A.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1.不 是 每 一 道 江流 都能入 海, 不 流动的 便成了 死湖; 不 是每一 粒种子 都能成 树, 不 生长 的便成 了空壳 。生命 中不是 永远快 乐, 也 不是永 远痛苦 , 快乐 和痛苦 是相生 相成的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并能运用这些原则分析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业概念较为模糊,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掌握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学会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2.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发展建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实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发展的实例资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农业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

新课学习
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
活动
(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气温:逐渐升高 降水:很少
新课学习
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 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这期间华北平原气温较高,降水很少, 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 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土壤 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15.8%。由于多年的地下水超采,辽阔的华北平原已
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 对于漏斗区的恢复,许多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封井,即禁止地下水的开
采,然而,在人均水资源仅是全国15%,不到世界人均4%水平的华北平原,
放弃使用地下水几乎不可能。 已在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引长江水到华北平原, 根本解决华北平原干旱问题。
6.黑土地是指( D )
A.兴安山地 C.华北平原 B.长白山地 D.东北平原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 征以及农业特征
作业布置
1.说一说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什么为主?
3.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哪些优势?有哪些劣
势?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
板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 目前: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长远:发展节水农业
拓展延伸
华北平原水资源匮乏
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6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时
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200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12.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开 采量为178.4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84.2%。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33.6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对地理现象的联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其对农业的影响,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2.难点: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联系,理解农业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案例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分布,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农业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2.讲授新课: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分布规律。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5.总结提升:归纳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件(共27张PPT)

(2)反映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差异的是( D )
A.江淮以南,土地广阔平坦 B.江淮以北,水田广布,种植水稻 C.江淮以北,河流纵横交错 D.南北距离越远,热量差异越大
(1)剪纸中反映的生活场景常见于我国的( B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该场景主要分布区( C )
A.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B.特有的畜种是牦牛
8.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C )
A.小麦、玉米、甜菜、油菜 B.水稻、棉花、甘蔗、大豆 C.小麦、谷子、甜菜、大豆 D.水稻、小麦、油菜、花生
【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农作物。北方地区耕地 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 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9.下列水果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是( B )
发 展 农 业 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
不利条件 夏 季,灌溉水源不足, 春旱 严重 解决措施 采取了 南水北调 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是当地农业持 农业发展
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江淮以北”和“江淮以南”泛指我国的( A )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 C.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D.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5.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是
( B)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是说春分前后,冬小麦返青 到了起身期,这时应该抓紧时间进行浇水、施肥等农业活
A.哈密瓜 B.苹果 C.香蕉 D.榴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少,且集中在夏 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 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北方农耕制度耕地 类型
熟 制(一年几 熟)
主要 农作物
东北
春小麦、玉米
(一)、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 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三大地理单元: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 原。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 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 东丘陵、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 安岭与太行山等。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重点 :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 影响及其措 施。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近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 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 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 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 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 黄河是主力。 特点:完整,地势低平。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地形
黄土的特性:
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 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 水冲走。
2、气候特征
(1)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大部 分年降水量400 ~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 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大部分 属于半湿润地区。
(2)东北气候及影响 ①温度带:中温带为主,一月均温-8℃以下, 年降水量东南部山地800毫米以上,其余400- 800毫米,山地属湿润区其余为半湿润区。
②干湿地区:北部东部---湿润、中部---半湿润、 西部---半干旱
(3)华北和黄土高原气候: 暖温带为主,一月均温0至-8℃以下,年降水 量400-800毫米,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少量 湿润区。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 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 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 山环水绕
• 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 原、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 范围:京、津、冀、鲁、豫、皖、苏 五 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
旱地 一年一熟
大豆、甜菜
华北
旱地
冬小麦、玉米 两年三熟 花生、棉花 一年两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堂小结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位置和范围
地形
自 然
气候 自然特征 温度带
特
干湿地区
征 与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农 业
农作物 经济作物
农业
主要灾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一、黑土地 黄土地
“黑土地”指东北平原 “黄土地”指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课堂小测练
判断数字和字母 代表的地理事物 名称
1、大兴安岭
2、小兴安岭
3、长白山
4、太行山
5、秦岭
4
12
C
A
E
D
3
B
A、渤海 B、黄海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E、黄土高原
5
通过 读图 找出 北方 地区 的位 置、 范围
温带季风气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 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是什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 原因及解决措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中国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暖温带 亚热带
一月0℃ 等温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热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堂小结
自然特征
北 主要地形 方 的 一月平均气温 自 温度带 然 年降水量 特 干湿区
征
气候类型
北方地区
平原、高原、山 地
低于0℃ 暖温带、中温 带、寒温带 400-800毫米 半干旱、半湿 润、湿润区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缺水-春旱
不利条件:春旱,夏涝,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干
旱
800mm 湿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