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反脆弱》是一本由[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08,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脆弱》读后感1 最近在读反脆弱,这本书是在两年前就买好了纸质版,从上海搬家到北京时没有带,最近又买了kindle版。
春节读完了作者的随机漫步的傻瓜,打算系统性地把他的观点都读完。
反脆弱第二章,作者介绍反脆弱时说反脆弱在于某种过度补偿机制,存在于生物和自然之中。
我们倾向于长两个肺,两个器官;蔬菜的益处不在于维生素,而在于植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动物食用而会分泌某种毒物(微量),所以对身体有轻微的刺激;运动;……能够防范风险的原因在于自然已经体系性地过度防范了可能出现的最大化风险。
与之相反的是,社会体系往往用‘前所未有“’来形容从未经历,造成巨烈后果的风险(也就是黑天鹅事件)。
《反脆弱》读后感2 《反脆弱》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寓意的书,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家尼古拉斯。
塔勒布,这本书总共分为25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看似松散毫无联系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脆弱”,什么是“反脆弱”,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和方法。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
《反脆弱》读后感(精选6篇)

《反脆弱》读后感《反脆弱》读后感(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脆弱》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反脆弱》读后感1《反脆弱》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寓意的书,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家尼古拉斯塔勒布,这本书总共分为25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看似松散毫无联系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脆弱”,什么是“反脆弱”,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和方法。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
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积极寻找改变和挑战。
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
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
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
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是一本由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撰写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到了一些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中提到的“黑天鹅事件”的概念。
作者认为,生活中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让我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突然失业、疾病、自然灾害等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需要学会应对这些不确定性,而不是试图预测和避免它们。
书中提到的“杠铃策略”也让我深受启发。
作者认为,我们需要在生活中采取一些杠铃策略,即同时采取一些保守的和一些冒险的策略。
这让我想到了在投资领域中,我们常常需要同时采取一些保守的投资策略和一些冒险的投资策略,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
“过度补偿”的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认为,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建立一些冗余和备份,以应对不确定性。
这让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备份重要的文件和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些备用的收入来源,以应对突然失业等情况。
《反脆弱》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还学到了如何在不确定性中获得成长和机会。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组织和社会的发展。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运用这些方法,并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就能够在不确定性中获得成长和成功。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反脆弱>读后感》读完《反脆弱》这本书,内心深受触动,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世界和生活的窗户。
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阐述了“反脆弱”这一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追求稳定,害怕不确定性和波动。
然而,塔勒布却指出,正是那些不确定性和波动,才有可能带来成长和机遇。
“反脆弱”并非简单地抵御风险,而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中获得益处。
这让我反思我们一贯的思维模式。
我们总是努力地去预测未来,试图掌控一切,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
但实际上,未来充满了无法预测的变数,过度的控制和规划反而可能使我们变得脆弱。
书中提到的“杠铃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主张在一个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以保值,而在另一个领域采取冒险策略以博取高收益。
这种策略并非是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而是刻意地极端化。
比如,在投资中,一部分资金投入稳定的低收益资产,而另一部分则大胆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这与我们通常所倡导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分散投资理念有所不同,更加强调了在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方式。
在个人成长方面,“反脆弱”的理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们常常害怕失败,害怕挫折,然而正是这些失败和挫折,可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催化剂。
每一次的跌倒,都为我们积累了经验,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如果总是处于舒适区,看似安稳,实则是在逐渐削弱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成长潜力。
回顾历史,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新往往都是在不确定性和困境中诞生的。
比如,在战争时期,由于资源的匮乏和紧迫的需求,催生出了一系列高效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
而在和平繁荣的时期,人们往往容易陷入安逸,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相对较小。
这进一步说明了不确定性和压力并不总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它们。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反脆弱”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那些能够迅速适应变化、从挫折中崛起的个人和企业,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那些一味追求稳定、害怕变革的,很可能在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不堪一击。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这本书是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它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的应对方式。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塔勒布的思想深度和洞见。
首先,我认识到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存在。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无法预知未来的发展和结果。
但是,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一定是坏事,它也是机会和挑战。
我们需要学会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反脆弱”的概念。
这种概念并不是简单地适应变化和不确定性,而是要从中获益。
我们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变得更具有弹性,从而在面对风险时更加从容。
这种反脆弱的能力不仅可以让我们应对风险,还可以让我们在风险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最后,我认识到了如何培养反脆弱的能力。
我们需要让自己暴露于一些小的风险中,从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逐渐增强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保持平衡,避免过度适应或过度抗拒变化和风险。
总之,读完《反脆弱》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思想深度和洞见。
我们应该学会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反脆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具有弹性。
读《反脆弱》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反脆弱》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反脆弱》有感(一)《反脆弱》这本书,我写个书评,太难了!作者的水平远远高过我,书中有太多的知识点。
对于只读两遍书的我来说,不容易写好。
但还是要逼着自己写,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本书的想说明的核心问题,就是有些事物,能从随机性中收益,或者说,能从失败中获益,能从变化中获益,这样的事物,就有了反脆弱性。
具有反脆弱性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生物进化。
基因通过突变,产生变化,好的基因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其它基因则被淘汰。
通过不断的进化,生物变得起来越适应环境。
基因的变化,对生物来说是好事!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否定法更具有反脆弱性,论证一件事物则需要更多的证据,从而具有脆弱性。
一千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就可以推天鹅是白色这个结论。
从事物的寿命角度来看,已经存在很久的事物,会更长久的存在下去,更具有反脆弱性,新生事物往往具有脆弱性,很多新生事物只能在这个世上存在一段时间而已。
古代不是没有垃圾书,只是经过时间的淘汰,剩下的都是经过大众认可的书。
经济体往往是具有反脆弱性的,经历一次大的危机之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得到淘汰,更符合时代潮流的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危机之后是经济的繁荣!脆弱的事物,这个很多。
没有生命的事物,大多数都是脆弱的。
例如,一个杯子,其本身就很脆弱。
它是一点都不喜欢变化,掉落的可能结果就是碎掉。
坚韧事物只是更耐用而已,但不会从波动中获益!为什么事物具有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主要是因为事物具有凹凸性。
因变量会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呈现非线性的变化。
有些事物会随着变化,危害越来越大,而获益起来越小。
但另一些事物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收益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小。
前着的事物具有脆弱性,后者具有反脆弱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股票市场中,下跌很多的股票具有反脆弱性,毕竟股票的极限价格就是零。
股价高,就有下跌的潜力!从另一个角度看,跌不动,或没有下跌空间的股票,是最安全的。
反脆弱樊登读书读后感简书

反脆弱樊登读书读后感简书《反脆弱樊登读书读后感》篇一《反脆弱樊登读书读后感》读完《反脆弱》这本书,听完樊登老师的解读,我这心里就像被猫抓了一样,七上八下的,各种想法在脑海里横冲直撞,既像是发现了新大陆般兴奋,又有点像在迷雾中摸索,对书中的一些概念似懂非懂,整个人陷入了一种纠结又好奇的怪圈。
书中说的“反脆弱”,刚开始我觉得就像是给易碎品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让它不仅不会被外界的冲击轻易打碎,反而能在压力下变得更强大。
可仔细一琢磨,又好像没那么简单。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学骑自行车,刚开始总是摔倒,摔得膝盖青一块紫一块的,那叫一个惨。
我当时就想,这玩意儿怎么这么难学啊,我是不是根本就不是这块料。
可后来慢慢地,摔的次数多了,我竟然神奇地掌握了平衡,骑得越来越稳。
这是不是就是一种“反脆弱”呢?从一次次的摔倒中汲取经验,让自己在挫折中成长。
但我又在想,是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能让人变得反脆弱呢?要是一直摔一直摔,说不定我就直接放弃了,再也不想骑自行车了。
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哪次挫折会是让自己蜕变的契机,哪次又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樊登老师在讲解中提到的一些例子也特别有意思。
比如说,玻璃杯是脆弱的,掉地上就碎了;而塑料杯相对有弹性,不容易碎。
但这还不是反脆弱,真正的反脆弱是像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强壮。
我就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经历,每次考试就像是一次挑战。
有时候考得不好,心里那个沮丧啊,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
但如果能把这些错题当成锻炼肌肉的机会,认真分析,下次说不定就能考好。
可我往往是刚开始还雄心勃勃,没几天就把这事儿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是不是太缺乏“反脆弱”的意识了呢?我在想,要是我能像那些学霸一样,把每一次失败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那我的成绩肯定能突飞猛进。
可我又担心自己没那个毅力,这就像看着美味的蛋糕却因为减肥不敢吃一样,心里痒痒的,就是下不了决心。
还有书中关于经济领域的一些阐述,什么波动性啊,黑天鹅事件之类的。
我虽然不是学经济的,但也能感觉到这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航行,那些大公司就像一艘艘巨轮,看似坚固无比,可一旦遇到像金融危机这样的“狂风巨浪”,有些就会瞬间沉没。
反脆弱读后感

反脆弱读后感反脆弱读后感(一):折腾,是对的!"如果你还活着,你的内心深处就会喜欢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混乱……",摘自《反脆弱》。
这本《反脆弱》是由美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所著。
书很厚,除了前言和后记,还有二十五个章节。
书开始很难读,但,属于越啃越有味道的书。
在前言部分,发现作者不断提到他前期的著作《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由于之前没有读过,所以不得不简单度娘一下,大概了解了《黑天鹅》的故事:据说欧洲人以前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因为他们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见到的都是白天鹅,没有例外,所以推断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直到某一天他们在澳洲见到了黑天鹅,于是以前建立起来关于天鹅都是白的信念一下子全被推翻了!《黑天鹅》告诉我们由于物种稀缺而容易被人们忽视,是人类容易犯下的极其可笑与危险的错误。
跟这本书《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本书初闻起来一股学术味道,细品哲学感悟很浓,回味又觉得它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更好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行动指南。
文字流畅,举例通俗易懂,语言也不乏风趣,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正好是一个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人,那么恭喜你,它肯定并鼓励了你的折腾与善变。
作者塔勒布说,在不确定性中,在变化中,我们会受益良多。
虽是好书,可刚接触时,还是稍显吃力,我想这跟阅读者本人的喜好学识极阅读习惯有关吧。
初翻前几页,被"随机性"、"不确定性"、"波动性"、"预测性""非预测性"等学术词语闪花了眼,注意力稍不集中就视线穿越,书上的文字立马成扭曲的经文。
慢慢,等我摸清它的脉络,才发现书是好书,需慢读,细读,甚至可能的话,戴上透视镜读,因为这好书外表并不光鲜诱人,细嚼才知营养充沛,如沐甘霖。
因这本书,我恢复了拿笔做记录的读书习惯。
书中很多话在我看来既像是总结性概述,又像名人名言一样经典耐人寻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脆弱》读后感
初见书名,以为是老生常谈的鸡汤,鼓励我们在困难和压力来临时,保持良好心态,坚强面对。
而打开后才发觉,这竟然是一本集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政治于一体的著作,文中对于热爱稳定的人群的警示,尤其对于银行从业人员来说,犹如醍醐灌顶。
作者将世界分为三类: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面对不同的黑天鹅事件,个体所呈现出的特征也不同。
而归纳起的重点是:世事无常,稳定是一枚不定时炸弹,每一次震荡中留存的即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风会熄灭蜡烛,却会使火越烧越旺”,因而面对不确定性、随机性,或者严重来说的“黑天鹅事件”,应当是利用它们,而不是逃避或遮住,要成为火,得到风的吹拂。
地球能够生存至今,不是依靠稳定的持久地保持现状,而是在不断破坏重塑中进步,淘汰和改善是重点,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的多余能量便成为了新的生命。
这让我联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正所谓适者生存,本就是自然之态。
然而,在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人们以稳定性为豪,家长们不惜一切将孩子送到公务员、银行、教师等极具稳定性的职业上,不管喜好、追求,就连婚姻关系中,想到的也是稳定,倘若出现裂痕,想到的是忍,凑合过着,为了面子或为了孩子,维持表面的稳定却带来了长久的痛苦,甚至某天会爆发。
但这样的情形在作者笔下是脆弱的,无法抵御突发情况。
比如,国企员工在平稳有序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怡然自得,每个月能够得到固定的薪酬和福利,而出租车司机则随时可能面临一些小波动,有可能一天一笔生意都做不了,但当遭遇经济危机时,平日看似稳定的员工可能面临被裁员,但出租车司机却依然能够凭借自己往日的经验,到繁华的地段去迎接乘客。
他们面对黑天鹅事件,有着强韧的抵御能力;
比如,毒药的剂量小,服用的人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反应,却不会有生命危险,而是在一次次加大剂量的同时提高了免疫力,而这么多次剂量的毒药加起来一次性给一个人,会很快致命;
举个反例,如果当年的泰坦尼克号未沉没,人们也许会制造更加庞大的船只用于航行,越来越庞大,终有一天,会因为技术或防范意识不强,造成更多人的死亡或受伤。
在作者看来,每次负面事件的发生,都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因而,
类似泰坦尼克号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他认为银行体系是脆弱的,银行员工和出租车司机或者裁缝相比,是脆弱很多倍的。
这是因为,银行体系中的人,适应了这种稳定,未在平日的社会环境中经历小波折。
有趣的是,一家银行的崩溃会加速另一家银行出现相同情况,但倘若出现一架飞机失事,便会降低下一架飞机失事的概率。
这是因为,整个银行处于同一体系中,互相是依赖于彼此的稳定,而飞机失事这类事件则会促成技艺的进步。
尼采说过:“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
”应当冲破藩篱,让自己成为独立个体。
该书是作者在《黑天鹅》之后的又一续作,从整篇来看,作者对于未知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担忧的。
但人们很多的决定不是基于概率,而是其脆弱性。
安检系统中,对每个人安检的意义并非每个人都长得像犯罪嫌疑人,但倘若未及时识别出犯罪分子,会给无数人造成伤害,因此安检的工作是必须的,虽然给人造成了麻烦,但必须要重视,从人得个体来说,那便是培养自身的忧患意识,远离惰性,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平台提供了机会,但不可完全依赖平台,要建立自己的竞争力和弹性。
所以,身处银行体系中的我们,看到这本书应当紧张,进行深刻反思,如何才能做到自身不完全依靠整个体系的稳定性,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进步,拥有面临混沌的力量,很重要的一点是:遇到问题,甚至去主动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最不该的,是坐吃等山空。
所以,正视刮骨疗毒,正视出现的危机和风险,因为会让自己变得健康、强健。
主要从几方面增强自己的反脆弱性:1.身体健康,加强锻炼,跑步健身,减少身体的病痛和胶原蛋白的流失,让疾病远离自己,也能更聪明;2.多读书,涉猎广泛,了解这个世界,勤思考,从书中进行总结提炼;3.对工作而言,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