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合肥都市圈的发展

合肥都市圈的发展

合肥都市圈构建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范毓灼刘复友程国辉(安徽省城市规划协会)(安徽省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合肥都市圈构建的必要性都市圈构建的理论基础源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理论。

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绝不能把影响区仅囿于安徽皖中一隅,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决定着合肥要从省域以至于更大的区域角度来看待都市圈的发展,都市圈应在未来的发展中建成具有省域影响或省际影响的中心城市集结地。

其次,合肥都市圈建设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国内外都市圈概念上一般指以特定的通勤时间为半径,可以接受城市的某一方面功能服务的地域范围。

发展中的合肥,其自身的辐射力和集聚力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据《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合肥市实际居住人口近期(2005年)达200万人,远期(2010年)达300万人。

其相应的腹地和影响区域也在逐步拓展。

合肥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1、建设强大的省域中心城市,带动省域经济腾飞的需要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规模偏小,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策略。

安徽省域城市首位度低,中心城市实力不强,省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经济实历程强大的中心城市带动,合肥都市圈的空间拓展必将增强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用地和腹地范围都必然随之发展,以支撑中心城市的发展,合肥城市的发展在从“点”走向“面”的同时,都市圈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2、增强省会城市竞争力,赢得与周边都市圈竞争优势地位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资源在空间上的自由流动必然导致竞争。

谁占有的地域空间和腹地范围越广阔,谁就能在运筹空间和资源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也更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合肥周边东有南京都市圈,西有武汉都市圈和昌九经济走廊,北有徐州都市圈。

这些都市圈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安徽省边境的一些城市。

合肥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必须努力扩大腹地范围,在与周边城市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

3、整合区域资源,实施联动发展,避免重复建设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进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要求中心城市建设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整合区域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保、设施共建,避免重复建设。

合肥市小庙镇总体规划(2013-2030)报奖

合肥市小庙镇总体规划(2013-2030)报奖

雷麻社区
镇域产业规划全域视角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功能分区l 两大功能发展区
•中心功能片区
新镇的核心区域,涉及景观休闲、商务办公、教育培训、 金融服务、商业居住等功能。
•产业升级片区
对接合肥高新区,建设以高科技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功能片 区。
l 六大主题生态园
•生态文化园
依托三国文化,挖掘相关产业,建设寓教于乐的主题文化 园。
随着合肥经济圈不断发展,合(合肥)六(六安)一体化发展进入提速阶段,为 了承接蜀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合六一体化进程,2013年9月1日,合肥市肥 西县小庙镇整建制划归合肥市蜀山区管辖。
2、新的规划思路
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小庙镇由县辖镇转变为市辖区,其定位与规模需重新定义, 规划建设也需要同合肥中心城区等高对接。
现状认识
发展条件
规划布局 全域视野下的总体规划
定位目标 规模预测
总体结构 村镇体系
支撑体系 总体框架下的支撑体系构建
交通组织体系 公共配套体系
生态支撑体系 市政保障体系
协调、生态、高效
研究范围示意图 总体规划范围示意图
02 创新与特色
创新与特色
创新一体化发展模式——“生态筑底+交通引导+四极协同”
•城市慢跑系统 •城市绿道
创新与特色
1、将传统TOD的高密度垂 直型开发向水平型混合开 发转换。
2、通过几个TOD组团构建 小庙的中心区域,提升城 镇活力,防止居民大范围 地向合肥老城区回流,造 成钟摆式的混乱交通流。
3、区域级TOD组团以商业 服务、商务办公功能为主, 拥有公共开放空间、商住、 公共服务等用地类型;
通过“时序渐进式”反馈,指导城镇总体规划布局与土地整治规划

合肥最新规划

合肥最新规划

产业发展战略
•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 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优质项目
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
产业发展重点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 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旅游等
产业布局
• 滨湖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
• 巢湖市: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绿色产业
• 其他区域:发展传统产业,如家电制造、汽车制造等
信息通信
• 完善信息通信设施,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01
教育
•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 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02
医疗
• 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加强基层医疗,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03
文化、体育
• 完善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加强体育设施,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05
• 加强规划监测,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规划实施措施
• 制定政策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规划监测与评估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划监测体系
规划评估体系
• 建立规划监测、统计、评估等信息系统
• 建立规划评估、调整、修编等机制
• 加强规划实施、政策效果等方面的监测
•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规划实施,提高规划效果
• 具有巢湖、紫蓬山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品需丰富
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策略
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策略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 加强区域合作,打造旅游产业链
• 发展特色旅游,丰富旅游产品

《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

《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公示说明一、编制背景2006年以来,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在指导南陵县城乡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陵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县域综合交通条件提升的重大机遇,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二、编制过程本规划自2010年初开始编制,省住建厅、市规划局、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重要修改意见。

2014年6月12至13日,芜湖市城乡规划局在南陵县城乡规划局主持召开了《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专家评审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提交的规划基础资料翔实,现状调研深入,技术路线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图件成果齐全,基本符合国家规范及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等深度要求,原则予以通过。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近期:2013~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规划范围(1)县域即南陵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264平方公里。

(2)规划区北至铜南宣高速,东至205国道及幸福闸水库控制线,西至滁黄高速,南至县域边界,总用地面积约为158.0平方公里。

(3)城区南陵城区规划建设区范围,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控制在36.3平方公里以内。

四、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城市性质芜湖市域南部副城、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皖江生态宜居城市。

2、城市主要职能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皖江生态文明建设基地;芜湖市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都市生态休闲后花园。

3、城市规模近期(2020年)城区人口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6.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远期(2030年)2030年南陵城区城市人口为3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整体规划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1条编制目的为指导合肥市城市建设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合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合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1.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等上位规划;3、《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区域发展战略;4、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规范。

第1.4条规划期限2011年2020年。

第1.5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合肥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区和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12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岸边,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合肥市域,总面积约11433平方公里。

(见附图8)第1.6条地位和作用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

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第2.1.1条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巢湖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摘要)一、规划概述(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中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期末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三)城市性质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规划近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中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期末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全部划入合肥主城区长临河划入合肥都市区长丰、肥西、肥东撤县划区更近了~一最新!三县9镇划入合肥主城区+都市区合肥的城市格局大变了!主城区面积再次扩大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划入合肥主城区还被列入合肥都市区1撮镇、岗集、桃花9镇划入合肥主城根据合肥最新出炉的《合肥市“四规合一”》规划,合肥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226平方公里!合肥主城区范围包括肥东县的:店埠镇、撮镇、桥头集镇长丰县的:双墩镇、岗集镇肥西县的:上派镇、桃花镇、花岗镇、紫蓬镇2长临河、双墩、桥头集划入合肥都市区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全部列入合肥都市区!合肥都市区范围包括包括中心城区、三十头、上派、高刘、严店、三河、桃花、南岗、小庙、磨店、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双墩、岗集、巢湖市区、中庙、黄麓、烔炀、中垾、银屏、散兵、槐林、盛桥、白山、同大等城镇,以及巢湖、蜀山两个风景名胜区。

3划入主城,这些镇将迎来大发展!上派、小庙、长临河被列入合肥都市区;撮镇、双墩、岗集划入主城。

对这些镇来说,未来将有大发展!01 将和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划入主城意味着这些地方将和合肥4大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有望得到提高。

未来经济还将搭上合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班车!02 长临河等区域房价要上涨而随着上派、长临河、撮镇等区域定位提高,会吸引房企入驻,同样房价也会顺势而上。

03 撤县设区更近了对于最新被划进合肥主城区范围的9个城镇:岗集、双墩、撮镇、店埠、桥头集、上派、桃花、花岗、紫蓬来说,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更是撤县划区的历史性机遇!04 被合肥主城区带动发展将加快推进城区资源优化组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整体发展活力。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合肥买房政策、区域规划与学区,成功指导数千名购房者合肥置业。

以下为“合肥买房参谋”微信公众号粉丝问答精选提问分享。

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粉丝提问:您好,我长期外地工作,老家是安徽下面地市的,最近几年有回合肥发展的打算,但是不知道合肥未来发展怎么样?不知道可有详细的合肥空间规划发展介绍?合肥买房参谋回答:正好最近,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位
肥西县地处江淮之间,位于省会合肥市的西南部,紧邻中心城区,巢湖西岸。

南接庐江县、舒城县,西接六安市,北临寿县。

县政府所在地位于上派镇,距合肥17公里,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117°9′,北纬31°42′~31°43′。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一)规划范围
1、县域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县城
规划范围:西南组团内肥西县域部分的范围,包括上派镇及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严店乡等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

规划内容:肥西县城总体规划
3、规划区
范围:肥西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97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三、县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化水平
2015年和2030年肥西县总人口规模分别为130万人和200万人。

2030年,肥西县城镇化水平最高将达到70%,而城镇人口将达到140万人。

四、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合肥市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合肥西县现状城镇特点及发展条件,依据肥西县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确立肥西县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带、两轴”。

两带:在合肥市城镇密集区内,沿城市外环高速的三河、严店、紫蓬、小庙和高刘,形成城市外圈的重点城镇带;在肥西县西部,以山南镇为中心,形成沿高店、官亭、铭传、山南和柿树岗一线的生态城镇带。

二轴:以合六叶公路为西向发展轴,联动六安发展;向南以合安公路为南向发展轴,打造合铜安产业走廊。

五、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本次规划是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规划期末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条件将肥西县县域城镇体系划分为四级结构。

(1)一级城镇:肥西县城,人口规模50万人以上;
(2)二级城镇:桃花、严店、高刘,人口规模10-35万;
(3)三级城镇:三河、紫蓬、小庙、山南,人口规模为3-10万人。

(4)四级城镇:花岗、官亭、丰乐、高店、铭传、柿树岗,人口规模小于3万人。

表1-1 肥西县规划城镇等级规模结构(2030年)
六、城镇职能等级结构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具体见下表:
表1-2 肥西县城镇规划职能结构表(2030年)
七、城市性质
合肥市域次中心城市;西南组团的中心;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工业、居住、旅游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

八、城市职能
1、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合肥西南组团的生活性综合服务中心
3、合肥市现代制造业基地
4、中国中部花木基地
九、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肥西城区总人口47万人;
远期(2030年)城区人口应达到78万人。

2、城市用地规模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挖掘现有城市用地潜力,确定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

规划确定上派镇近期(2015年)城市用地规模50平方公里,人口为47万,人均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远期(2030年)城市用地规81平方公里以内,人口为
78万,人均建设用地104平方米。

十、县城发展方向分析
由于肥西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强调区域合作,注重加强与合肥市的全面联动发展,城市形态由原来的单一轴向发展转变为以县城为核心,向西向南两翼拓展,全面与合肥市对接的新空间形态。

十一、县城布局结构
规划城市空间呈“一心、一轴、两翼”格局。

突出肥西县的自然环境特色,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和上派镇旅游功能的提升,把肥西县建成绿水环绕的生态型城市。

“一心”——肥西县的老城区。

是合肥西南组团的金融商贸服务中心。

“一轴”——合安公路发展轴。

金寨路是城市发展的主轴线,自东北向西南纵贯整个肥西县城,规划以合安公路为轴线,两翼发展。

“两翼”——肥西县老城区向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拓展区。

西北建设新型工业示范园,西南积极与经开区合作,打造区县合作区。

在“一心、一轴、两翼”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四大片区:
肥西新城区——谭冲河以南、蓬莱路以西片区,是肥西县新的行政中心;
区县合作区——蓬莱路以东地区,是经开区与肥西县的区县合作区;
新型工业示范园区——合九铁路以西地区,规划建设新型工业示范园;
花木展示区——以现有的花木城为基础,建设花木展示区。

十二、规划用地指标
表1-3 肥西县城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注:现状人口万;近期规划人口47万;远期规划人口78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