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概论论文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摘要:生物制药作为现代医药领域的重要分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本文通过对生物制药的原理、技术、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制药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它以生物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来生产药物,为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更精准、更有效的手段。
二、生物制药的原理和技术(一)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是生物制药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对基因的重组和改造,科学家能够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例如,胰岛素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一种重要药物,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二)细胞工程技术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技术。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生物活性物质,如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技术则有助于创造新的细胞株,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三)发酵工程技术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用于微生物药物的生产。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从而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药物。
(四)蛋白质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可以对天然蛋白质进行改造,以改善其药物性能,如提高稳定性、增强药效等。
三、生物制药的应用领域(一)肿瘤治疗生物制药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显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二)心血管疾病治疗一些生物制药产品,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溶解血栓,挽救患者生命。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生物制药中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传染病防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生物制药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例如,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就是生物制药的重要应用之一,有效预防了多种传染病的传播。
四、生物制药面临的挑战(一)技术难题尽管生物制药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生物药学论文综述(2)

生物药学论文综述(2)生物药学论文篇3浅谈生物制药技术摘要: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是一项与制药产业结合极为密切的高新技术,不断为医药行业提供新产品、新剂型,为制药界开创一条崭新之路,正在改变生物制药业的面貌,为解决人类医药难题提供最有希望的途径。
文章分析了几项生物制药技术,并对生物制药的展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一、生物制药技术简介1。
基因工程技术:激素和许多活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与机能的重要物质,其活性强,临床疗效明显,但这些物质自然界甚为稀少,从人体及动物中提取难度大,来源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却为临床提供了这类廉价、高效的药品。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激素类药物,一般从动物中提取,其资源缺乏,价格昂贵,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人或动物胰岛素合成基因分离后移植到微生物细胞中,并实现基因表达,这样用基因工程手段得到基因重组微生物被称为基因工程菌,利用基因工程菌在200L发酵灌中产生10克胰岛素相当于450千克胰脏中提取的产量。
人生长激素(简称HGH)是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由191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类激素,分子量为22000D。
以前,人生长激素只能从人脑垂体前叶中分离纯化,应用深受限制,而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细胞工艺可得到,并且与人生长激素相同,临床用于治疗垂体前叶HGH分泌障碍引起的侏儒症,促进烧伤及骨折等创伤性组织的恢复,也用于改善老年性肾萎缩的症状及治疗胃溃疡。
2.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微生物转化及酶催化工艺早已在制药工业中广泛应用。
酶与固定化技术结合弥补酶的不足,在制药界取得显著发展,如用大肠杆菌酞化酶生产6一APA、犁头霉素生产氢化可的松、乳酸菌转化蔗糖制备右旋糖醉等。
原西德BeohringerNannhein公司在青霉素酞化酶固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用聚丙酞胺凝胶包埋法制成微型小球状固定化酶已投人生产,其表面活性为100一150U/g,1kg固定化酶可生产500kg6一APA,能连续反应300次,他们用第二代工程菌的固定化酶转化率达到85%一90%,反应次数达900次,有人用固定化后活力可维持100天以上,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制药论文范文

有关生物制药专业的毕业论文3000字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发展(生物技术论文)摘要:生物技术已经深入中药研究和开发的各个领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中药要想存在就必须实行现代化,因此生物制药在制药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发展生物制药将会形成一个大的趋势关键词:生物制药;研究;发展Key words:biology phsrmsry; rearch; development生物制药论文,5000字左右这些新发现的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以及一些海洋真菌等海洋生物中,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结构型式存在;而糖苷类化合物在海藻、海绵、海参、海星等海洋生物中发现大部分以糖苷脂、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型式存在。
【关键词】海洋生物萜类化合物糖苷类生物活性【Abstract】 Marine organism show some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erpenoids and glycosides from marine organism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2005,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Terpenoids are mainly occurred on marine algae, coral, sponge and some fungi by monoterpene, sesquiterpene, diterpene and triterpene. And glycosides with structures of lipid, steroid and terpenoid are distributed to marine algae, sponge, sea cucumber and starfish. 【Key words】Marine organism; terpenoid; glycoside; bioactivity 海洋是生命之源,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具有高压、低营养、低温(特别是深海)、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高盐等生命极限环境,海洋生物适应了海洋独特的生活环境,必然造就了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必定也会有新的、在许多陆地生物中未曾发现过的新结构类型和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原理制造医药产品的一种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命体内的细胞或生物材料来制造药物。
与传统的化学制药相比,生物制药有许多优势。
首先,生物制药可以制造出更复杂和高效的药物。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新的基因导入细胞中,使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制造出具有特殊功效的药物。
其次,生物制药可以生产出更精确和有效的药物。
由于药物是由生物体内的细胞生产的,所以生物制药可以制造出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药物,从而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
再者,生物制药具有更好的可控性。
由于药物的生产过程是在细胞或生物材料中进行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合理调节环境条件来控制药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生物制药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物制药的研发成本较高。
相对于传统化学制药而言,生物制药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和较高的研发投入,这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生物制药的生产过程相对复杂且不稳定。
生物制药的生产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细胞的生长状态、沟通水平的调节等,这会导致生产过程的波动性较大,不利于批量生产和商业化应用。
再者,生物制药的知识产权和监管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由于生物制药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较为先进和复杂,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未来,生物制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通过加大对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提高生物制药的研发效率和质量。
其次,加强产业合作和合作创新。
通过加强各领域产业的合作与创新,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再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体系。
加强对生物制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生物制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生物制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生物制药是一门结合生物学和制药学的学科,旨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和生产药物。
在当今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中,生物制药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现状、挑战和前景。
第一部分:生物制药的研究现状生物制药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培养等多个方面。
其中,基因工程是生物制药研究的核心。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将目标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并使其产生所需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在生产重组蛋白药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重组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等。
另外,蛋白质工程也是生物制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蛋白质工程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药理特性。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细胞培养是生物制药研究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蛋白质药物。
通过培养细胞株,使其产生目标蛋白质,并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药物的产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生物制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部分:生物制药面临的挑战尽管生物制药在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生物制药的研发周期较长,投入的成本较高。
由于生物制药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试验,所需的时间和资金较多。
这对于一些中小型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次,生物制药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生物制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其中包含了多个环节,如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纯化等。
每个环节都可能对药物的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如何确保药物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部分:生物制药的前景尽管生物制药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制药的研究和生产将更加高效和精确。
此外,随着人们对生物制药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制药市场也将不断扩大。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精选多篇)第一篇:生物制药论文生物制药论文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进展冯小雨(陕西理工学院生物学院生物科学071班,陕西汉中 723001)指导教师:冯自立[摘要]简要评述了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的药用蛋白种类和表达系统,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基本方法、应用研究等。
尽管目前植物作为药用蛋白的生物反应器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优点与问题并存,但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药用蛋白;生物反应器引言传统的生物医药基因工程常利用动物病毒、细菌、酵母等为生物反应器进行药用蛋白的生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细菌细胞不能进行许多病毒蛋白质的转录后的修饰作用,不利于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导致其免疫性通常较弱;酵母菌对有些蛋白质的过分糖基化可能影响针对特定蛋白质的免疫反应,妨碍着酵母菌在一些疫苗生产中的应用;多数动物培养系统表达水平低,需要昂贵的生长培养基,且培养基需要特殊处理,因此疫苗成本很高,限制了其商品化应用。
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把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核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中可以生产出在医学上有生物活性的药用蛋白,且可以克服其他反应系统的缺陷,成为药用蛋白生产的又一新途径。
1问题的提出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最初是建立在结构简单的微生物,尤其是大肠杆菌的基础之上的,最初都以大肠杆菌为受体表达外源蛋白,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思路出自偶然。
八十年代末,比利时pgs公司的科学家将一个神经肽(enkephalin,脑啡肽)编码基因转入烟草中表达,用意在于让瘾君子们不用抽烟,只需拿烟叶闻一闻或放在口中嚼一嚼即可过烟瘾,以此减少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
他们把这个小肽基因两端设计了两个蛋白酶的酶切位点,将改造后的基因串联导入烟草细胞并成功获得再生植株,结果小肽以多聚体的形式表达存在,用胰蛋白酶和羧肽酶作用后获得了神经肽,每粒种子在200nmol,然而,他们的目的最终没能达到,因为神经肽要经血液运输而起作用,在口腔及消化道内会被降解掉,但他们却意外地找到了一条转基植物生产神经肽的途径,引起人们对此领域的关注。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生物制药毕业论文篇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环境研究》生物制药毕业论文摘要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各省市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大量指导性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推进措施,从资金支持、人才和项目的引进培养、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市场、引导产业发展、提供各项保障等方面助推了产业发展,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创业和运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内容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措施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当今世界人类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随之而来的不断扩大的医疗服务需求,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已经开始不断显现。
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时任国务院温家宝明确了生物医药作为我国今后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定位。
我国各省市、各地区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拟定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政策,对于助推产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生物医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我国2006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加强生物技术应用、产品研发和重大疾病防治列入科技工作的五项战略重点和八大发展目标之中。
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成为国内各省市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的主要依据[1]。
2012年底,经过反复酝酿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生物医学、生物制造等七大重点发展领域,强调要加快推进生物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国家规划的出台,标志着生物医药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正在进入政策受惠期[2]。
二、各省市产业政策陆续出台随着国家对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明确,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推进政策。
北京市实施了“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天津市颁布了《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优惠政策》;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湖北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医药经济发展的决定》;山东省先后编制了《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医药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新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
生物药学论文

生物药学论文生物技术制药逐渐发挥其建设性作用,在制药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物药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生物药学论文篇1中药制药生物技术分析[摘要]中医药学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有特色的学科之一,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中药推向国际化。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技术,在现代中药生产中有产广泛的应用。
文章分析了生物技术在现代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一、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其前提是有高质量的中药原料。
现代中药必须严格保证所用的药材原料无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在十分安全的范围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稳定、可靠并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我国中药资源达1.2万余种,这些中药材中部分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因此对珍稀濒危中药材的挽救、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在眉睫。
迁移珍稀濒危动、植物至饲养地和植物园是保存物种的重要方法,建立相应的基因库用于保存动植物的基因,考察物种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就中药材栽培而言,GAP的实施已成为业内共识。
基因技术在这方面正在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如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道地性药材遗传特征分析、抗性基因的转基因药用植物等。
应用RAPD技术对南北苍术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苍术的道地性是在遗传和生态两因素长期复杂作用下形成的遗传和化学成分有稳定差异的居群;李萍等将5s rRNA基因间区序列的变异用于对金银花药材道地性的分析。
有报道用转基因植物可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如a栝蒌素、干扰素等),随着表达效率的提高和受体植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有可能在传统中药材中加入有用的新遗传特性,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等,这将为中药材的绿色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细胞工程技术作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发挥药效活性的物质基础,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很低,而天然野生资源随着药物的开发利用储存量不断下降,其原料来源能否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是所有天然创新药物开发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高水平中药能否广泛应用并走向世界的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蛋白多肽类药物的数目日益增长,治疗疾病种类越来越多,其疗效越来越好。
最近3年FDA
批准上市的重组蛋白药物有蛋白同化试剂(克伦特罗、达那唑等);肽类激素(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重组甘精胰岛素等);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长效重组蛋白药物等。
蛋白质的糖基化是真核生物的一种常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
目前,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药用重组蛋白被制备。
它们多属于糖蛋白,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hPA) 等。
目前,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已可对糖链结构进行精确分析,并发现经不同宿主细胞表达、培养条件以及纯化工艺制备所得的重组糖蛋白其糖基形式存在着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对糖蛋白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等有很大的影响,体现在蛋白的稳定性、溶解性、免疫原性、体内外生物活性、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分配等方面。
由于糖基对重组糖蛋白的功能产生重要作用。
因此,糖蛋白类药物审批的要求已越来越高。
美国FDA已经要求在申报人用糖蛋白类药物时,须提供糖蛋白的糖形分析结果。
在我国已有许多单位开始此类研究工作。
重组糖蛋白的质量控制要点是需要完整的糖基化。
对repos的研究结果表明:糖链的分枝形式及末端的唾液酸化的程度使其体内外活性产生很大差异,完全或部分失去唾液酸的rhEPO进入体液循环后,可被肝脏中的半乳糖受体结合并迅速降解,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半衰期。
糖基化与细胞生长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好细胞是首要的工作。
采用连续灌注培养的方式培养基营养成分比较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方式。
此外,在上游构建研究时,选择好表达系统和宿主细胞是最为重要的步骤。
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可能通过基因手段调控得到理想的糖链,例如通过表达某种特定的酶,从而改变或装配得到理想的糖链形式。
另外,有可能将抗凋亡基因如bcl-2构建入工程细胞株,使细胞更长时间地稳定表达糖蛋白。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是药物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
与化学药物不同,蛋白多肽有些是内源性物质,药代动力学研究时首先需考察基线水平;蛋白可能引发抗体干扰药代动力学过程。
最突出特点足蛋白多肽和内源性蛋白多肽都由氨基酸组成,结构相似不易区别。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目标蛋白给药量小,血浆浓度极低,在pg/mI,或ng/mI,一水平,而符种内源性蛋白含量要高出数千上万倍,这种干扰使目标分子的准确测量非常困难,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测定方法必须有高度专属性、灵敏度及较高F1内和日间精密度及准确度。
肽类激素主要通过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作用。
重组活性蛋白多肽的药代动力学受许多变量的影响,如内源性水平、循环内可溶性受体和细胞受体、代谢转化、免疫耐受性和生成被分析蛋白的抗体,都有可能影响蛋白多肽处置过程。
对蛋白多肽的模型分析比化学药物更加复杂,可能会涉及模型不容易描述其特征的非线性过程并造成不易预测的后果。
给药途径也是重要变量,皮下给药有可能被皮下注射部位的蛋白水解酶部分代谢。
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各种新给药途径。
为了优化给药方案设汁,深入了解影响蛋白多肽类药物分析和药代动力学的各种因素是极其重要的。
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HSA)结构分析:HSA是常用的临床药物,目前仍以传统力法由人血浆中分离,随着血浆供应日趋紧张以及艾滋病病毒、肝炎椭毒的泛滥;迫切需耍一种既可以阻止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的传染机会又可以替代pHSA 产品;生产重组HSA就顺应了这一要求。
虽然rHSA已经完成了三期临床实验.同时也证实了与pHSA有着相同的疗效。
但是要想完全取代pHSA还尚需时日。
由于HSA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因其具有元酶活性且无免疫原性等特点,可作为赋形剂
和稳定剂及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的组分。
此外,由于具有抗氧化性,rHSA也被用作药物载体,从而赋予药物更好的理化特性。
rHSA的广泛应用将为人类血液和血液制品翻开新的篇幅。
化学修饰是延长蛋白药物半衰期的一个有效途径,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修饰剂是单甲氧基聚乙烯二醇 ( methoxypoly ethylene glycol,mPEG),其次是多糖类如葡聚糖、聚蔗糖、淀粉等;同源蛋白质、人工合成多肽类如白蛋白、聚丙氨酸等;长链脂肪酸类以及聚烯属烃基化合物、聚酸酐等。
PEG是惰性、两亲、不带电荷的柔性聚合物,分子量随聚合程度而变化( 1~50 kDa ),有线性和支链两种构型,其中线性单甲氧基聚乙烯醇( mPEG)已经FDA批准作为许多药物的安全载体。
mPEG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连接,对蛋白表面氨基进行修饰以有效地改变多肽、蛋白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药物学特性。
目前mPEG修饰已应用于40多种不同蛋白的修饰如猪血清白蛋白( BS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介素。
-2(IL-2) 等。
PEG修饰后血浆半衰期一般可延长几倍至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但大部分蛋白的免疫原性也有所降低,而蛋白的生物活性也有不同程度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 PEG大分子在蛋白分子周围形成一层外壳阻碍了免疫细胞与蛋白的接触保护了蛋白,掩盖了蛋白酶识别位点避免蛋白酶降解的发生,但同时也使蛋白的活性位点受到影响。
通过基因融合技术增加多肽和蛋白药物分子量或改变与受体的亲和性等原理延长药物半衰期。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现有天然载体蛋白之一,并且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单一蛋白 (达40g/L),是人体血浆的主要成分,在体内有维持血液渗透压,运输营养和其它重要生物物质的作用,具有无免疫原性,人体相容性好,分子量大( 约为66 kDa ),半衰期长(达两周)等稳定剂和多肽运载蛋白的必需性质,它已成功地在哺乳动物细胞和酵母中实现高效表达。
日本 Green Cross公司酵母表达的HSA已完成Ⅲ期临床实验和规模化生产的准备,临床实验证明酵母表达的HSA与天然的HSA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完全一致。
1990年英国 delta公司首先将白蛋白用于基因融合提高多肽、蛋白药物的半衰期,1997年申请了HSA与人生长激素(HGS)的融合蛋白的专利。
美国Yeh等将CD4与HSA融合表达,HAS-CD4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半衰期较CD4延长140倍,使其半衰期与HSA相似。
利用寡核苷酸引物、PCR介导的定点突变及盒式突变等方法使蛋白药物中影响活性或稳定性的氨基酸发生突变可以有效提高蛋白稳定性,增加药物半衰期。
对于半衰期短的多肽、蛋白药物也可以采取改变剂型或包埋的形式延缓其在体内的释放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