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右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相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古装政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在剧中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

A . 明神宗的反对

B . 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C .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 . 张居正的去世

2. (2分)“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 .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 .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 .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 .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3. (2分)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政治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4.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反映的是()

A . 王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内外朝制

5. (2分) (2018高三上·正阳月考)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 .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6. (2分) (2019高一上·东辽月考) 如图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A .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

B .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 .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

D .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7. (2分) (2018高二上·本溪期末) “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

A . 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 . 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 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

8. (2分)(2017·福建模拟) 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

A .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9. (2分) (2019高一下·阜平月考)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宽限期满,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平民在这部法律中获得的权益不包括()

A . 确立了按律量刑的依据

B . 打破贵族对立法权的垄断

C . 获得了平等的政治地位

D . 与贵族平等的司法解释权

10. (2分)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军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恺撒。当恺撤归国执政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

A . 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

B . 不会,因为她们不属于罗马共和国公民

C . 会,因为她们属于罗马帝国公民

D . 不会,因为她们不属于罗马帝国自由民

11. (2分) (2017高三上·钦州开学考) 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A .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 . 大革命后的法国

C .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 . 统一后的德意志

12. (2分)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 .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 . 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 . 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 .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13. (2分) (2017高二上·蚌埠开学考)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 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B . 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

C . 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

D . 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

14.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有同学整理19世纪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做出如下时序图。观

察如图,空白处应填定的事件是()

A . 美国制宪会议的召开

B .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C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5. (2分)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①保留了君主政体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③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④宰相是对皇帝负责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6. (2分) (2017高三上·天津月考) 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A .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 .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 . 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 .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7. (2分) (2016高一下·淄博期中) 中英《南京条约》第10 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 .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 .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 . 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8. (2分) (2018高一上·绥芬河月考)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A . 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

B . 维护鸦片贸易

C .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英斗争

D . 教训清政府

19. (2分)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

A . 寻求救国之路

B . 反抗外来侵略

C . 进行民主革命

D . 推翻清朝统治

20. (2分)(2017·中山模拟)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

A . 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B . 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

C . 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D .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

21. (2分)(2019·河西模拟) 民国初年,教育部下令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有人悲愤地质问“不谓今之毁孔者,……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呼吁政府收回成命。这说明当时()

A . 重建人们价值观的迫切性

B . 孔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C . 无政府主义思想日益盛行

D .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

22. (2分) (2019高一下·北仑期中) 1915年,福建省按民国政府《教育纲要》的规定增设《读经》课,《修身》课则增加了封建道德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

A . 西学缺失人文主义精神

B . 尊孔复古的推行

C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维新派极力倡导

23. (2分)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

①朝鲜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②清军协助镇压朝鲜农民起义威胁日本的安全

③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清国征讨方略》

④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24. (2分)(2017·无锡会考)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首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五四运动

B . 国民革命运动

C . 一二九运动

D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5. (2分) (2018高一上·浙江月考) 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中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这表明()

A .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B .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

C . 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

D . 徐州会战揭开了困共合作序幕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55分)

26. (20分) (2017高一上·南充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材料二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3)现代西方民主源自古希腊罗马,美国是现代西方民主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

(4)据上述材料归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特征。

27. (15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建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二:“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确立共和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美国在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过程中,制定过什么重要的法律

文件?这个法律文件有何局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这是什么政治文献?其核心内容是什么?该政治文献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利?其颁布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8. (15分) (2017高一上·广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成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

材料三: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开创了哪些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伯利克里描述的哪一制度?该制度有哪些特点?

(3)材料三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上述三则材料展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什么趋势?

29. (5分)(2016·郑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表中能够反映清代中央机构改革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该趋势的历史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55分)

答案:26-1、

答案:26-2、

答案:26-3、

答案:26-4、

考点:

解析:

答案:27-1、答案:27-2、答案:27-3、

考点:

解析:

答案:28-1、答案:28-2、

答案:28-3、考点:

解析:

答案:29-1、

考点:

解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