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以下是对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的一些介绍:一、古建筑的艺术特点1.整体性: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2.实用性: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都体现了这种实用性。
3.多样性:中国古建筑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装饰性: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性,通过雕刻、绘画、彩绘等方式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
二、古建筑的赏析1.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它占地广阔,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和富丽堂皇。
2.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以山水为背景,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3.寺庙:中国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其中以佛教寺庙最为突出。
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神秘和庄重。
三、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传统。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哲学、艺术和工程技术。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赏析和特点:
1. 传统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木质结构,特点是梁柱交叉、斗拱飞檐、重檐歇山等,以及屋顶独特的瓦片覆盖。
建筑结构追求平衡、稳固和谐调。
2. 气韵生动:古代建筑注重“气韵生动”,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通过布局、色彩、雕刻等手法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
3. 风水理念:古代建筑常受风水思想影响,选址、布局、建筑朝向等都考虑到了风水的影响,以追求吉祥和平衡。
4. 雕刻和装饰:古代建筑的雕刻工艺精湛,常以石头、木材等为材料,雕刻出精美的装饰图案、神兽、花鸟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5. 园林建筑: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山水、植物和建筑的有机结合,营造出雅致的环境和景致。
6. 代表性建筑:代表性建筑包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黄鹤楼等,它们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世界建筑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传统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古建筑广泛分布于江南水乡、北方平原、西南山脉等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1、寺庙与道观寺庙与道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它们以静谧的氛围和庄重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如北京的灵光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它们以高大的殿堂、雄伟的塔楼和精美的壁画著称。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2、古城与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防御意识的深厚积淀。
如西安的明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等,它们通过高大厚实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巍峨的城门,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权威。
这些城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仍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3、园林与庭院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南方园林最为著名,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巧妙的构造、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园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书画、雕刻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宫殿与庙宇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规模和魄力的代表。
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而对外宣誓牢固的防务使国家除了在内外因素都非常和平稳定。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在这些建筑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威和奢华,庙宇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仪式感。
这些建筑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5、民居与茶馆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独特形态,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如四川的木构建筑、南方水乡的白墙黑瓦、北方平原的院落等,它们以简洁、实用和环境融合为特点。
世界著名建筑赏析

世界著名建筑赏析一、引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著名建筑,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二、古希腊建筑(一)帕特农神庙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最高处,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
它采用多立克柱式,柱子粗壮有力,给人以庄重、稳定之感。
其建筑比例协调,展现出古希腊人对和谐与美的追求。
(二)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除了帕特农神庙外,还包括伊瑞克提翁神庙等建筑。
伊瑞克提翁神庙以其独特的女像柱闻名于世,这些女像柱栩栩如生,体现了古希腊高超的雕刻技艺。
三、古罗马建筑(一)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之一。
它的建筑结构复杂,可容纳数万名观众。
椭圆形的设计使得观众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有较好的视野,其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混凝土。
(二)万神殿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
其穹顶直径巨大,是古代世界跨度最大的穹顶建筑。
穹顶顶部有一个圆形的天窗,光线透过天窗洒入殿内,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四、中世纪建筑(一)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教堂。
其高耸的尖塔、巨大的玫瑰花窗和飞扶壁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
教堂内部空间宽敞,光线透过彩色玻璃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二)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它的建造历时数百年,其双塔高达157 米,十分壮观。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绘画。
五、文艺复兴建筑(一)佛罗伦萨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重要标志。
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采用了创新的建筑技术,成功建造了这个巨大的穹顶。
(二)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
它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其内部装饰豪华,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六、现代建筑(一)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的外观造型独特,犹如一组即将扬帆起航的帆船。
它的设计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形式,成为了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
(二)流水别墅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建筑经典案例赏析

建筑经典案例赏析建筑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的建筑案例不仅代表着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本文将对一些建筑史上的经典案例进行赏析,探究其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
1. 拜占庭圣索菲亚大教堂(Istanbul, Turkey)拜占庭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的壮丽建筑和华丽的装饰令人叹为观止。
圣索菲亚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建筑特有的穹顶和拱顶构造,使建筑内部空间显得宏伟壮丽。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穹顶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建筑,其创新的结构设计可谓惊艳了当时的世人。
此外,教堂内部的壁画和镶嵌着金壮丽的摩赛克花纹,彰显了拜占庭艺术浓厚的宗教氛围。
2. 古罗马斗兽场(Rome, Italy)古罗马斗兽场,即斯帕尔坎竞技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该建筑以其独特而坚固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斗兽场采用了椭圆形的平面布局,便于观众观看比赛。
其庞大的建筑规模和精湛的建筑技术令人称奇。
斗兽场的外墙使用了大量的石材,并巧妙地运用了拱门和圆柱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这座建筑曾经举办过大规模的角斗士和野兽对决,成为古罗马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
3. 埃菲尔铁塔(Paris, France)埃菲尔铁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法国文化的象征。
该建筑高达324米,是19世纪末的建筑壮举。
埃菲尔铁塔采用了铁结构,结构稳定且轻便,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这座铁塔的外观设计简约大方,融合了工业化时代的现代主义风格。
它成为法国首都巴黎的标志之一,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赫尔辛基大教堂(Helsinki, Finland)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芬兰最重要的地标之一,也是该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曾经是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的庆祝剧院。
教堂外立面由粉红色花岗岩砌筑而成,宏伟壮观。
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古希腊神庙,风格庄重而庄严。
教堂顶部的圆顶结构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与周围的景观相得益彰。
世界知名建筑赏析

04 当代建筑
高技派建筑
总结词
高技派建筑以先进的技术和工业化生产 方式为特点,强调建筑的机械美和科技 感。
VS
详细描述
高技派建筑通过暴露建筑的结构和设备, 展现出一种未来主义的美学。这种风格的 建筑常常使用金属、玻璃和钢等现代材料 ,以突出其工业化和技术化的特点。高技 派建筑在室内设计中也强调了机械化和自 动化,例如使用高科技的照明和环境控制 系统。
详细描述
古罗马斗兽场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公共娱 乐场所,它见证了罗马文明的辉煌与繁荣。其庞大的规模 和精巧的结构展现了古罗马建筑技术的卓越。
总结词
多功能的设计理念
详细描述
斗兽场不仅用于角斗士与野兽之间的生死搏斗,还用于举 行各种公共和私人的活动,如演讲、音乐会等。这种多功 能的设计理念在当时极为先进。
总结词
神秘的象征意义
详细描述
金字塔不仅是建筑技术的杰作,还承载着古埃及宗教、 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含义。它们被视为永恒的象征,与来 世和再生的观念紧密相连。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
总结词
古希腊建筑的典范
详细描述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庄重、典雅、和 谐的设计风格,以及完美的比例和构图,都体现了古希腊 人对美的追求和崇尚。
后现代主义建筑
总结词
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和反思,注重建筑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强调多样性和折衷主义。
详细描述
后现代主义建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和超越。它强调建筑的文化和历史背 景,注重多样性和折衷主义,将不同的风格和元素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有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加泰罗 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等。
世界知名建筑赏析
上海永安大厦建筑赏析

上海永安大厦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其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都具有其独特之处。
以下是对上海永安大厦的建筑赏析:
1. 建筑风格:上海永安大厦采用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当时是比较前卫的。
建筑外观呈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没有过多的装饰,以强调建筑的线条和几何形状为主。
这种风格强调建筑的现代感和功能性,与当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相符合。
2. 结构设计:上海永安大厦采用了钢结构作为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
同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永安大厦在抗震、抗风等方面都表现优异。
3. 建筑材料:上海永安大厦采用了多种新型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保温等优点,能够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4. 建筑功能:上海永安大厦的功能布局十分合理,除了基本的办公、商业等功能外,还配备了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如健身房、游泳池等,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活服务。
5. 环保设计:上海永安大厦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通过采用自然通风、雨水收集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同时,大厦内部的绿色植物也为建筑增添了生机
和活力。
综上所述,上海永安大厦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其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都具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对其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这座建筑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近现代建筑赏析

1. 汇丰大楼
汇丰号称“从苏伊士运 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 究的建筑”, 建筑面积 23415平方米, 是远东最 大的银行建筑, 也是世 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 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 行大楼。至今依然被公 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 漂亮的建筑。
汇丰大楼是仿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1921年 开工, 1923年建成, 主立面成横5段, 竖3段 的格式, 2-4层中部为艾奥尼克立柱, 圆形穹 顶为铜框架结构。
表现了从折衷主义向现代式建筑过渡的特
点
4.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 大的政治家、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 山的陵墓及其附属纪 念建筑群。中山陵面 积共8万余平方米, 主 要建筑有牌坊、墓道、 陵门、石阶、碑亭、 祭堂和墓室等, 排列 在一条中轴线上, 体 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 风格。
当时, 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 墓设计方案。结果, 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 “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 从空中往下看, 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 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 半月 形广场是钟顶圆弧, 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 顶, 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8. 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 “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 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 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从香山饭 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香山饭店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 式的建筑, 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 许多小块, 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 的目的, 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 室内室外都和 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 建筑产生了韵律。
3. 沙逊大厦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 是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 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 万元, 在上海外滩20号(南京 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 (局部13层), 总高77米, 是 外滩最高的建筑物, 建筑面积 36317平方米, 由芝加哥学派 哥特式设计风格的建筑师设 计, 以一个海拔77米的绿色铜 护套屋顶为最大特色。外墙 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 由旋转 厅门而入, 大堂地面用乳白色 意大利大理石铺成, 顶端古铜 镂花吊灯, 豪华典雅, 有“远 东第一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的象征,现则是大陆东西两侧的效仿聚会之地。在这个历史悠久却又现
代化的城市里,玻璃与钢铁掺杂 保罗· 瓦洛特试图创造一个新的民族建筑
风格,一个在建筑中相当于德意志帝国对于德意志小国家和文化圈的统 一的新的德意志建筑风格。因此整座建筑的内部和外部向结合。在外部 他主要使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风格,并结合了德国文艺复兴的元素, 比如新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和当时非常时髦的钢和玻璃结构(拱顶)。
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法古斯鞋楦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
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他认为现代 建筑师要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
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这是社会的力量与经济所 需要的。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 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 包豪斯校舍,“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包豪斯建筑,德国西门子城住宅
-
约翰·戈特弗里德·沙多(Johann Gottfried Schadow)德国雕刻家,被 认为是柏林雕刻学派的创始人,勃兰登堡门胜利女神驷马战车雕像,路易
斯公主和弗雷德里克公主雕像,亚历山大·冯·德尔·马克伯爵墓雕像曾
师从宫廷雕刻家,并曾去罗马受教于特里佩尔和卡诺瓦(1785-1787)。 1788年继塔萨尔特之后出任柏林皇家雕刻学校校长,其中第一座巨大雕刻 是亚历山大·冯·德尔·马克伯爵墓碑(1790年),最著名的是勃兰登堡 门上的雕刻的《胜利驷马战车》(1793年),最精美的作品是普鲁士的路 易斯公主和弗雷德里克公主雕像(1797年)。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店铺、大公司的旗舰店等完美融合,异彩纷呈。坐落于
林片区的生命。 在典型的柏林后院氛围中,艺术画廊、
01 TITLE
柏林米特区的哈克庭院于 1906-1907 年期间修建完成,由 8 座互通的庭院 组成,占地约9200平方米,是德国最大的院落群建筑。哈克庭院在设计时 就颠覆了传统庭院的功能,而是将办公、住宅、购物与娱乐结合到了一起。
它的室内金碧辉煌,装饰 着线条复杂的柱子和精美 的壁画,甚至柱头都是镀 金的。教堂中最令人难忘
02
之处是高达74米的穹顶, 以西里西亚沙岩制成,并 由安敦·冯·维讷(Anton
von Werner)设计,饰以
耶稣登山传福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镶嵌画
凯撒· 威廉 纪念 教堂
威 廉 二 世 1891 年 到 1895 年 下 令 建 造 这 座 教 堂 , 以 纪 念 他 的 祖 父 德 皇 威 廉 一 世 ( KAISER WILLIAM 1)。在二战中被毁,只留下塔楼残余部份及一些彩色玻璃,现被保留着为战争纪念 物,在威廉大帝教堂原址,埃贡·埃尔曼 1961 年新建了一座教堂,新建的教堂是灰色的,不 太起眼,只有在夜晚才灯光映衬下变成蓝色。灯光透过蓝色的查尔特斯玻璃建筑石射出来, 教堂在灯光中显得无比美丽。教堂的遗址被布置成纪念馆。 是一座融入了哥特式元素的新罗马式建筑。 著名艺术家们为其铸造了宏伟的马赛克装饰、 浮雕和雕塑。 1943 年 11 月,这座教堂在一 次空袭中被摧毁;其塔楼废墟不久后被布置 成纪念碑,并最终成为这座城市西部的标志 性建筑。 由埃贡· 埃尔曼 (Egon Eiermann) 设计 的新教堂于 1961 年 12 月竣工,以其蓝色的 玻璃墙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内部音效闻名于世: 站在这座百万人口大都市的市中心,竟然可 以听见大头针掉在地上的声音。
柏林
Berlin
葛倩余
勃兰登堡门
门高26米,宽65.5米,深11米,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 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作为蓝本,设计者是普鲁士建筑师朗汉斯[3] 。 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最 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 勃兰登堡门是一座古典复兴建筑。勃兰登堡门由12根各15米高、 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东西两侧各有6根, 依照爱奥尼柱式雕刻,前后立柱之间为墙,将门楼分隔成5个大门, 正中间的通道略宽,是为王室成员通行设计的,直至德意志帝国 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 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通道出入。大门内侧墙面用浮 雕刻画了罗马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的海格力斯,战神玛尔斯,以 及智慧女神、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的保护神米诺娃。勃兰登堡门门 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尼刻,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 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 雕塑是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与勃兰登堡门门楼相连的南北两边翼房曾用于守卫和关卡,柏林城墙拆毁后被改建成敞开的立柱大厅,以便和勃兰登 堡门的风格相一致。勃兰登堡门的庄严肃穆、巍峨壮丽充分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的普鲁士王国国都的威严。勃兰登堡门也是德国的一大旅游景点。被称为 柏林的城市标志。
亚历山大广场
曾是东柏林的主要广场,成为百货公司、办公大楼、高级饭店林立的商业中心。 这里的柏林酒店高123.2 米,共39 层,是柏林第二高建筑物。广场上最引人注目 的368 米高的电视塔,建于1956~1969年,它是柏林最高的建筑,比巴黎铁塔还 高45 米。电梯只用4 0 秒钟就把前来观光的游客送上207.54 米的旋转咖啡屋。
03 TITLE
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
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 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 顿。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
德国国会大厦
德国国会大厦建于1884年,位于柏林市中心,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
和巴洛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由于当时威廉二世的反对,建筑
上的铭文“为了德意志人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被镶上的。德国国会大厦 现不仅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其屋顶的穹形 圆顶也是最受欢迎的游览圣地。它不断在十 九与二十世纪的建筑风格中。更新的历史映 射着自十九世纪以来德国历史的各个侧面。 德国统一后,历时十二年的重建计划已经改 变了德国首都的面貌。这里一度是欧洲分裂
O
T
W
哈克庭院
哈克庭院 (Hackesche Höfe) 以其独特的环境讲述
着柏林米特区 (Berlin-Mitte) 的历史和这里曾经的生 活方式。 这里是德国最大的庭院区, 1977 年成为文物 保护建筑。 这片极受欢迎的建筑群重新唤醒了真正老柏
02 TITE 电影院、剧院、音乐厅、酒馆、餐馆、酒吧、可爱的小
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大教堂,突出的三个大圆顶明显的诠释了这 一特点,不同于哥特教堂的尖屋顶,它的圆顶将原本很高的教堂从视觉上给人一种 圆润丰盈的感觉。从建筑外型上,它仿照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又有着自己的鲜明 特色。教堂的拱顶不仅仅是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简单模仿,它使教堂的内部显得 明亮而宽敞,这与教堂阴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柏林德国 国家歌剧院
最初建于 1743 年。 1843 年剧院在一次大火中被毁,后又按原样修复。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剧院再次毁于炮火之中,1951~1955 年又重建。这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 式建筑物,其外形以及内部的装饰体现了德国民族建筑和艺术风格。剧院内精美的
雕像和绘画,比比皆是。光线从顶部射入,像温煦的阳光。 演出大厅的地座和3层楼座共有1500个座位,大厅的墙壁和栏 杆上布满了金色和白色的彩饰。这是一座典型的巴罗克式建 筑物,其外形以及内部的装饰体现了德国的民族建筑形式和 艺术风格。
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尼 刻,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铜制雕塑, 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 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 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 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 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 争胜利。
-
柏林市政厅
柏林市政厅(德语:Berliner Rathaus)是柏林市长的官邸,以它突出而醒目的正立面成为柏林的 地标之一。因其外观为红色,被称为“红色市政厅”。原先的建筑是中世纪式的, 1861 年到 1869年,柏林市政厅根据Hermann Waesemann的设计建造而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这座 意大利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拥有三个庭院,无数圆形的拱门以及中间74米高的宏伟钟楼
是由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魏泽曼(Waesemann)设计的,大致仿照意大
利北部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政厅,带有97米高的塔楼,象征着在普鲁士帝
制之后城市公民自信的精神。由于建筑使用了大量红砖,由此而获得了 “红色市政厅”之名。冷战时期,红色市政厅成为东柏林市政厅,自1991 年起,这里再次成为柏林市长的办公地。在市政厅二楼栏杆处,有36个 硬陶土板组成的历史大事记石刻碑,记录了柏林从十二世纪到1871年帝 国成立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