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的运行控制

合集下载

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其工艺

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其工艺

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及其工艺一、污水脱氮原理: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主要包括蛋白质等有机物。

污水脱氮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该过程需利用到氨氧化细菌进行氧化作用,产生的硝酸盐氮可以被水中的反硝化细菌进一步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样就实现了对污水中氨氮的脱氮处理。

反硝化反应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反硝化作用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可通过添加外源电子供体(如甲烷、乙醇等)来提供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还原,产生大量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实现了对污水中硝酸盐氮的脱氮处理。

二、污水除磷原理:污水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磷主要包括磷酸盐磷和亚磷酸盐磷,有机磷主要包括有机物中的磷酸酯等。

污水除磷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沉淀法和生物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给污水中添加适量的化学沉淀剂(如氯化铝、聚合氯化铝等)来与磷酸盐磷和亚磷酸盐磷反应生成难溶的沉淀物(如磷酸铝等),从而使磷被固定在沉淀物中,从而实现了对污水中无机磷的除磷处理。

生物吸附法是利用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微生物对磷进行吸附作用,这些微生物能将磷从废水中吸附到其细胞表面或胞囊中,从而实现了废水中磷的除磷处理。

三、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一体化生物法、AO法和AB法等多种。

其中,一体化生物法比较常用,其工艺流程为:进水→除砂→调节池→好氧生物反应器(硝化反应)→缺氧生物反应器(反硝化反应)→二沉池(沉淀处理)→出水。

一体化生物法通过将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合为一体,利用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处理污水。

系统中含有好氧区和缺氧区,其中好氧区负责氨氮的硝化反应,缺氧区则利用添加碳源(如甲醇、乙醇等)提供的外源电子供体来进行反硝化反应。

通过控制好氧区和缺氧区的进水比例,可实现对污水中的氮和磷的高效去除。

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详述

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详述

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当多污水处理厂在去除BOD和SS同时, 还要求脱氮并去除磷。

此时, 应采取A-A-O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1、工艺原理及过程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综合。

在该工艺步骤内, BOD、SS和以多种形式存在氮和磷将一并被去除。

该系统活性污泥中, 菌群关键由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组成, 专性厌氧和通常专性好氧菌群均基础被工艺过程所淘汰。

在好氧段, 硝化细菌将入流中氨氮及由有机氮氨化成氨氮, 经过生物硝化作用, 转化成硝酸盐; 在缺氧段, 反硝化细菌将内回流带入硝酸盐经过生物反硝化作用, 转化成氮气逸入大气中, 从而达成脱氮目; 在厌氧段, 聚磷菌释放磷, 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有机物; 而在好氧段, 聚磷菌超量吸收磷, 并经过剩下污泥排放, 将磷去除。

在以上三类细菌均含有去除BOD作用, 但BOD去除实际上以反硝化细菌为主。

以上多种物质去除过程可直观地用图所表示工艺特征曲线表示。

污水进入曝气池以后, 伴随聚磷菌吸收、反硝化菌利用及好氧段好氧生物分解, BOD浓度逐步降低。

在厌氧段, 因为聚磷菌释放磷, TP浓度逐步升高, 至缺氧段升至最高。

在缺氧段, 通常认为聚磷菌既不吸收磷, 也不释放磷, TP保持稳定。

在好氧段, 因为聚磷菌吸收, TP快速降低。

在厌氧段和缺氧段, 氨氮浓度稳中有降, 至好氧段, 伴随硝化进行, 氨氮逐步降低。

在缺氧段, NO3--N瞬间升高, 关键是因为内回流带入大量NO3--N, 但伴随反硝化进行, 硝酸盐浓度快速降低。

在好氧段, 伴随硝化进行, NO3--N浓度逐步升高。

2、工艺参数和影响原因A-A-O生物脱氮除磷功效是有机物去除、脱氮、除磷三种功效综合, 所以其工艺参数应同时满足多种功效要求。

如能有效去除脱氮或除磷, 通常也能同时高效地去除BOD, 但除磷和脱氮往往是相互矛盾, 具体表现在一些参数上, 使这些参数只能局限在某一狭窄范围内, 这是A-A-O系统工艺控制较为复杂关键原因。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国外从六十年代开始系统地进行了脱氮除磷的物理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认为物理法的缺点是耗药量大、污泥多、运行费用高等。

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采用。

从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开始研究并逐步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

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研究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八十年代后期逐步实现工业化流程。

目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A2/O法、SBR法、氧化沟法等。

➢生物脱氮原理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成氨氮,而后在好氧条件下,由硝化菌左右变成硝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

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

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

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PH值以及碳源,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较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

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用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硝化阶段:足够的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在20℃,不能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2mg/L左右,充足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生物脱氮过程如图5—1所示。

反硝化细菌+有机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物除磷原理磷常以磷酸盐(H2PO4-、HPO42-和H2PO43-)、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状态释放磷,在好氧状态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储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多少将对除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

传统活性污泥脱氮除磷限度

传统活性污泥脱氮除磷限度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运行方式的改进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更新时间:08-9-1 14:29 作者: 黄甦刘瑾1 传统工艺低负荷运行除磷脱氮的限度由于传统工艺运行的污水厂没有深度净化功能,也没有更多资金新建大规模污水处理厂,因此对老厂原工艺进行改进,使其成为AO或连续流间隙曝气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常规的活性污泥法采用的污泥负荷为0.2~0.3kgBOD5/(kgMLSS·d),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2~3g/L之间,泥龄维持在4~5d以内。

由于泥龄短,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增殖速率小于其随剩余污泥排出的速率,因而常规活性污泥法在满负荷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低,一般仅为20%~30%。

为使按常规法设计的污水厂获得满意的硝化效果,必须减小污泥负荷,提高污泥泥龄。

在不增加曝气池容积的前提下,可采用的办法就是提高曝气池污泥浓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保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二是曝气系统具有足够的供氧能力。

为了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可采用超越初沉池的办法,这样进水中悬浮颗粒可能成为细菌絮凝的核心。

某污水处理厂采用超越初沉池的低负荷活性污泥法,严格控制曝气池溶解氧(前段1.1mg/L,中段1.6mg/L,后段2.8mg/L),运行结果表明,BOD5的去除很好,出水平均值<10mg/L,去除率达95.4%;NH3-N硝化相当完全,出水为0.1mg/L,硝化率为99.6%;氮磷的去除情况见表1。

超越初沉池,提高曝气池污泥浓度的运行结果表明,硝化的效果相当好,氨氮去除率达99%,但出水的总氮在20mg/L以上,去除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某污水厂设计处理能力27 000 m3/d,实际水量为15 000m3/d,进水中很大部分为工业废水。

超越初沉池低负荷活性污泥法运行数据表明,在平均水温为26.6 ℃,MLSS为4.98 g/L,SVI为50.5 mL/g时,COD、BOD5的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NH3-N为3.0mg/L,硝化率为85.3%,当BOD5/TN为4.4时,总氮去除率为48.5%。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工艺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工艺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工艺摘要:在陈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的基础下,简单分析生物脱氮除磷的处理工艺。

关键词:脱氮除磷;机理;工艺1 前言城市污水中的氮、磷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

氮、磷的主要危害:一是使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影响水源水质, 增加给水处理成本;三是对人和生物产生毒害。

上述危害严重制约了城市水环境正常功能的发挥, 并使城市缺水状况加剧,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体的提高和环境的恶化,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环境工作者对一些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或设计出新工艺,本文简单介绍一些脱氮除磷工艺。

2 生物脱氮原理【1】一般来说, 生物脱氮过程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氨化作用, 即水中的有机氮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氨氮。

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 氨化作用进行得很快, 无需采取特殊的措施。

第二步是硝化作用, 即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 水中的氨氮首先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 然后再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为防止生长缓慢的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从活性污泥系统中流失, 要求很长的污泥龄。

第三步是反硝化作用, 即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

这一步速率也比较快, 但由于反硝化细菌是兼性厌氧菌, 只有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反硝化, 因此需要为其创造一个缺氧或厌氧的环境( 好氧池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 。

反应方程式如下:( 1) 硝化反应:硝化反应总反应式为:( 2) 反硝化反应:另外, 由荷兰Delft 大学Kluyver 生物技术实验室试验确认了一种新途径, 称为厌氧氨( 氮) 氧化。

即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由自养菌直接将氨转化为氮, 因而不必额外投加有机底物。

反应式为:NH4+NO2→N2+2H2O3 生物除磷原理【1】所谓生物除磷, 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 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

而在好氧条件下, 能够过量地从外部环境摄取磷, 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 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储藏在菌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 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

AA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

AA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

Analysis on running effect for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of A / A / O technology
Li Tong Hao Ruixia Liu Feng Liu Jing
(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 , China)
图3 Fig. 3 总磷浓度的沿程变化
取样期间污水厂主要工艺运行参数为: 曝气池 污泥浓度 MLSS 为 3 300 3 600 mg / L; 溶 解 氧 为 1. 5 2. 4 mg / L; 污泥负荷为 0. 10 0. 16 kg 氮平均浓度为
第8期

曈等: A / A / O 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1730
环 境 工 程 学 报
第5卷
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脱氮除磷工艺, 具有较好的除 ( kg MLSS·d) ; 回流比为 95% 100% ; 泥龄为 8 [14 ] COD、 、 。 A / A / O 氮 磷效果 由于 工艺系统内微生 16 d。主要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 1 。 DO 的需求不同, 对基质、 泥龄、 因此科 物种群复杂, 学地运行控制是充分发挥工艺效能的重要保 [5 , 6 ] 。 障 本研究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通过调查该 A / A / O污水处理厂污水预处理沉淀池工艺过程中 氮、 磷污染物的沿程变化, 分析工艺过程中氮、 磷元 素的迁移转化规律; 对比脱氮除磷效果与工艺运行 控制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提出适宜的工艺控制参 数。本研究对于强化污水处理厂科学运行管理、 提 高出水质量、 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控制水体富营养 1. 2 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2-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A2-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A2-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A2/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摘要:A2/O工艺是一种常用于污水处理厂的三级生物除磷工艺,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出水效果好等特点。

本文通过对某污水处理厂五年间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1. 引言污水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脱氮除磷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A2/O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除磷工艺,通过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的生物处理,实现了高效的脱氮除磷。

2. A2/O工艺的基本原理A2/O工艺主要由两个区域组成,即A区和O区。

A区为厌氧区,主要负责磷的富集;O区为好氧区,主要进行有机物质的氧化,并脱除余氨。

在A区,磷通过厌氧条件下的磷酸菌吸附和磷酸菌的生长,富集为磷酸盐。

在O区,磷酸盐被利用为内附菌的生长和存储能量。

通过合理控制A区和O区的水力分配比例,可以实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

3. 运行数据分析本文选取某污水处理厂五年的运行数据,分析了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

数据包括进水COD、进水氨氮、出水COD、出水氨氮等指标。

通过对比进水和出水的指标,可以评估A2/O工艺对脱氮除磷的处理效果。

根据数据分析发现,A2/O工艺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整个运行期间,出水氨氮浓度保持在国家排放标准以下,平均去除率超过80%。

出水COD浓度也在标准范围内,平均去除率达到70%以上。

4. 影响因素讨论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了水力负荷、温度、PH值等因素对A2/O工艺的影响。

4.1 水力负荷水力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污水的量。

实验数据表明,适当增加水力负荷可以提高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

但当水力负荷过大时,容易导致厌氧区和好氧区的水力分配失衡,影响工艺效果。

4.2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据分析发现,A2/O工艺在较高温度下运行,脱氮除磷效果更好。

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运行控制

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运行控制

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运行控制随着当前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需要我们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以减轻污水的污染,本文就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运行控制进行阐述。

标签:污水处理;脱氮除磷;运行控制一、前言随着当前人们生活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当前不同的污水处理单位运用脱氮、除磷的工艺有所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相同。

下面就对脱氮除磷的运行控制进行叙述。

二、水体中氮磷的主要来源我国水体氮磷污染主要来自日常生活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及工业生产污染源。

生活氮磷污染来自城市人口的排泄物、食品废物和合成洗涤剂。

农业生产污染主要是农用化肥大量流失。

工业污染主要为食品加工企业、化肥生产企业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化工行业排放含磷废水。

此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旅游、航运等也对流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污水脱氮除磷的工艺概述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Biological NutrientRe-moval)按微生物在系統中的不同状态,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通过设立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来实现硝化、反硝化、释磷和放磷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具体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有: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生物转盘同步脱氮除磷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亚硝酸盐生物脱氮工艺、AB法及其变型工艺等。

而这些工艺可以说都属于组合工艺,其发展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又超越了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的实践范围。

从系统的泥龄、流态到配套设备都朝着扬长避短的组合方向发展。

一方面能满足传统处理去除有机物、悬浮物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除磷,并经过硝化、反硝化作用而达到脱氮目的。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使其发展到基于小试、中试的半生产性实验和工程应用。

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证明组合工艺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在实际中对组合工艺进行了优化。

所有这些都是考虑到脱氮除磷均包含着厌氧、缺氧、好氧三种状态的交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污水 粗格栅 细格栅
上清液
预浓缩池
回流泵站
提升泵 回流污泥
二沉池
沉砂池 氧化沟
脱水机 泥饼外运 深度处理
消毒 外排
图 1 某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该污水处理厂投运之际, 正值寒冷的冬季,气 温多在 0 ℃以下,氧化沟水温在 13 ℃左右,这给污 水处理厂的培菌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为尽早发挥 污水处理设施的净化功能,首先对氧化沟内的污水 进行了 24 小时的闷曝, 然后从附近城市污水处理
5 剩余污泥的排放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每天都要产生一部分剩余 污泥,使系统内总的污泥量增多。 要维持系统的生 物量平衡,每天都必须排放一部分的剩余污泥。 排 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艺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之 一,通过调节排泥量,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 增长速度和需氧量, 可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由 此可以优化系统的净化功能。 系统剩余污泥的排放 要根据进水状况及季节气温变化确定。 为了方便及 时地调整工艺状况, 上述污水处理厂利用进水 CODCr 与 MLSS 的比值来控制排泥, 其比值通常控
再生资源回收的关键是规范和方便。 与蹬三轮 走街串巷“收破烂”的流动商贩不同,北京市各再生 资源回收企业针对不同区域和服务对象,采取了多 种回收服务模式。 一是在居民小区设立干净、整洁 的固定回收亭,公布回收品种和价格,由专业人员 负责并提供上门服务, 回收站点的社区覆盖率达 70%。 二是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免费提供资源分类 投放架,实现办公区域废纸分类回收。 三是在人员 相对集中的商场、院校等地设置自动回收机,实现 饮料瓶的便捷回收。 北京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再生 资源回收网络。
4 氧化沟进水的分配
氧化沟的进水根据各功能区的作用不同分 2 个区域分别进水, 即预缺氧区进水和厌氧区进水。 预缺氧区的进水与部分外回流污泥(约 30%的回流 污泥量) 在氧化沟配水井完全混合后进入预缺氧 区, 这部分进水量为氧化沟总进水量的 30%左右,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迅速降低回
收 稿 日 期 :2010-06-11 作 者 简 介 :张 金 华 (1972-),女 ,河 南 漯 河 人 ,大 学 本 科 ,助 理 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 污 水 处 理 运 行 管 理 工 作 。
-58-
第8 期
张金华等: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的运行控制
● 污水治理
为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故一般认为采用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 计量微生物的数量 更为准确。 在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控制指标中,由 于 MLSS 便于测定,所以常用 MLSS 来计量氧化沟 混合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数,提高了氧化沟的处理效果,改善了二沉池出水水质。
关键词: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参数;出水水质
中 图 分 类 号 :X70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8-9500(2010)08-0058-03
Research of Technics of Removing Nitrogen and Dephosphoriz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经过 3 年多的努力, 北京已初步形成了回收、 配送、分拣、加工处理完整的可再生资源回收产业 体系。 截至去年年底,各区县共确定了 20 家再生资 源回收主体企业,建成了 13 个专业分拣中心,共规 范和新建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3 000 多个。 仅今 年上半年,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量就达 235 万吨, 比上年同期增加 10%。
1 氧化沟污泥浓度的控制
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 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为生物所降 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氧 化分解污染物的主要是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 污泥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多种微生物群体絮凝结合所组成的一个生态体系。 氧化沟中微生物多少的指标一般采用混合液悬浮 固体 MLSS 来衡量, 但由于 MLSS 中包含微生物、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
参考文献
1 高俊发,王社平.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 工 业 出 版 社 ,2003.
2 李亚峰,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 社 ,2005.
3 王洪臣.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M].北京: 科 学 出 版 社 ,1997.
(责任编辑 / 陈 军)
北京已初步形成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 污水治理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ol.28,No.8 2010 年 8 月
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的运行控制
张金华,裴 叶
(漯河市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工艺运行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优化氧化沟的工艺参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日处理城市混合 污水 50 000 m3,其中工业污水约占 60%。 该工程采 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设计进 水 水 质 :CODCr ≤450 mg/L,BOD5 ≤200 mg/L,SS ≤ 200 mg/L,NH4 -N ≤40 mg/L,TN ≤65 mg/L,TP ≤3 mg/L,出水标准执行 GB81918-2002 一级 A 排放标 准。 该污水处理厂 2007 年 6 月开工建设, 2007 年 12 月进水试运行,其工艺流程如图 1。
- 59-Leabharlann ● 污水治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第8 期
流污泥中的余氧。 该部分处于极度缺氧状态的泥水 混合液在预缺氧区停留半个小时后进入厌氧区,与 另外 70%的氧化沟进水及原有混合液进行混合,新 进入的污水为聚磷菌生长繁殖提供大量的能量,同 时为聚磷菌的释磷创造有利的厌氧环境。 进水在厌 氧区停留 1.5 h 后进入缺氧区,然后再进入好氧区。
2 溶解氧浓度 DO 的控制
氧化沟运行管理中,溶解氧 DO 的控制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环节。 DO 低,硝化将受到抑制。 因为硝 化菌是专性好氧菌,无氧时即停止生命活动。 此外, 硝化菌的摄氧速率较分解有机物的细菌低得多,如 果不保持充足的溶解氧量,硝化菌将“争夺”不到所 需的氧;再者,绝大多数硝化细菌包埋在污泥絮体 内,只有保持混合液中较高的溶解氧浓度,才能将 溶解氧“挤入”絮体内,便于硝化菌摄取。溶解氧 DO 若过低,还可能引起污泥膨胀。 当然,DO 太高也不 好,一是浪费电能,二是会引起污泥的过氧化导致 活性污泥老化。
好氧区的内回流是更为强大的体积流,其流速 要大于厌氧区的混合液流速,这样的流速主要依靠 转盘曝气机的搅动、潜水推进器的推动来实现。 上 述 污 水 处 理 厂 的 改 良 型 氧 化 沟 沟 宽 9 000 mm,水 深 5 000 mm。 经测定,混合液流速为 0.45 m/s,所以 其当量内回流比(氧化沟截面流量与进水量之比)应 为 1 300%,而实际内回流比(氧化沟截面流量与入 流混合液流量之比)为 600%左右。 实际运行情况表 明,这种运行工况更能满足污水处理脱氮的需要。
活 性 污 泥 浓 度 MLSS 的 数 量 控 制 通 常 以 污 泥 负 荷 率 NS 来 衡 量 校 核 。 对 于 脱 氮 除 磷 氧 化 沟 来 说, 污泥负荷率 NS 通 常 控 制 在 0.15 kg BOD5/(kg MLSS.d)以下,但由于各污水处理厂的运 行工况不 一样,污泥负荷率没有固定值 。 同时由于 BOD5 的 测定需要 5 d 时间,其数据对污水处理运行的调控 显得有些滞后。 为了更好地优化工艺运行,上述城 市污水处理厂根据以往的运行经验,采用便于测定 的 CODCr 与 MLSS 的 比 值 来 控 制 氧 化 沟 的 污 泥 浓 度,其比值通常控制在 0.07~0.125 之间。 夏季比值 高 一 些 ,一 般 在 0.12 左 右 ,对 应 的 污 泥 浓 度 约 为 4 000 mg/L;冬季 CODCr 与 MLSS 的比值要低一些, 一 般 控 制 在 0.08, 对 应 的 活 性 污 泥 浓 度 在 4 800 mg/L 左右。
溶解氧 DO 的 控 制 可 以 通 过 在 线 溶 解 氧 测 定 仪实行实时调整, 使活性污泥时刻处于好氧状态。 对于上述污水处理厂而言,一是通过调整氧化沟转 盘曝气机的开启数量, 来控制氧化沟溶解氧浓度 DO 的高低, 二是通过调低或调高弯道部位的变频 曝气机运行频率来微调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 DO。 为满足污水处理脱氨氮的需要,氧化沟内的溶解氧 浓度一般控制在 1.5~2.5 mg/L 之间。 考虑到降低电 力消耗的需要,上述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在好氧区 增加潜水推进器,加快了氧化沟内混合液的流动速
厂拉运了大量的脱水污泥,按 30%的设计进水量边 进水边投加污泥,仅用了 8 天时间就直接将氧化沟 内的污泥浓度培养到了 2 000 mg/L,随后又用了将 近 45 天的时间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 使氧化沟基 本具备了脱氮除磷功能。 经过 5 个多月的试运行, 通过对系统中的“泥、水、气”进行调节,即通过排泥 和回流维持系统中合适的微生物量,改善污泥的沉 降性能, 并通过人工曝气控制池中合适的溶解氧, 使污水均衡地进入系统并具有合适的营养比例,从 而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稳定达标运行。
简讯
制在 0.07~0.125 之间。
6 结束语
脱氮除磷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控制较传统 污水处理工艺的控制繁琐,除了要不断调整氧化沟 的污泥浓度和排泥量外,还要密切关注不同功能区 溶解氧浓度 DO、进水分配、内回流比的控制等。 针 对出水中各指标的变化情况适当适时优化外回流 污泥量的分配比、 好氧区进入缺氧区硝化混合液 量,可以及时地提高 NH4-N、TN、TP 的去除率。
Zhang Jinhua, Pei Ye
(Luohe Water Invenstment Company, Luohe 462000,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