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典型题练习
质量守恒定律经典练习题40道

1、下列图像能较好反映加热高锰酸钾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D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3、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A、1、2、3B、2、4、1C、4、8、2D、4、4、14、将m g硫在n 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A.一定等于(m+n)g B.一定小于(m–n)g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 D.以上答案都正确5、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g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 )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6、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在化学反应aA+bB = 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
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
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7、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8、根据反应3NO2+H2O=2HNO3+X,推断X的化学式为:( )A、N2B、NOC、N2O3D、N2O59、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主要是:2KNO3+3C+S=K2S+3CO2↑+X↑, 则X的化学式为()A。
质量守恒定律的例题精选

质量守恒定律的例题精选
1.煤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可以提示煤气是否泄漏。
乙硫醇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9O2=4CO2+2SO2+6H2O,则X为:
C4H12S2 B C2H6S C. C2H6O2 D C2H6
A.
2. 2.3克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其质量比是,其化学式为。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4.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 B.一定含有碳、氢,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氧,可能含有氢元素。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碳和9克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2克 B 11克 C 44克 D 22克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54 17 20 0
反应后的质量10 0 2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全部反应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丙物质的质量为20克 D X的质量为79克。
7.现有一瓶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是甲醇(CH3OH)或乙醇(C2H5OH).。
通过测定该液体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可以确定是哪种物质,解释原理。
8.写出下列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③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④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质量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整理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1、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A、C2H5OH B 、H 2O2 C 、C2H4 D 、H 22、为防止硝酸厂产生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这些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 x+2NaOH=2NaNO2+H2O,方程式中x的值是()A.1 B.2 C.3 D.任意值3、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D.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4、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共涉及四种原子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5、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观察不到的化学反应。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
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A、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B、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6、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观察不到的化学反应。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
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A、图示中共有4中分子B、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A 、CB 、N2 C、CO D、 O27、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附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附答案)1.某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剩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可能有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
2.为防止煤气泄漏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9O 24CO+2x+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3.为研究化学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______,实验二_______,实验三______。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______体系中进行。
4.2002年12月,广西某地一辆满载砒霜(剧毒物质)的卡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三十余桶砒霜散落在河床和河水中,有关部门采取了紧急有效的措施,防止了大规模污染的发生。
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的化学式用X 表示):X+6NaOH=2Na 3AsO 3+3H 2O ,则砒霜的化学式为______。
5.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脂,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 3H 5N 3O 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4C 3H 5N 3O 912CO 2↑+10H 2O ↑+6X ↑+O 2↑ (1)X 的化学式是______。
专题十 质量守恒定律

专题十质量守恒定律1.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__2H2O。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C.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D.2g氢气和l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g水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133.已知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受热分解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4.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乙、丁两种物质反应的质量比为7:5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5.小芳做探究性实验:用称量法测定铁在O2燃烧的产物.发现5.6g铁在足量的O2中燃烧得到7.82g固体.小芳排除了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则她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A.Fe3O4和Fe的混合物B.Fe3O4和FeO的混合物C.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D.Fe3O4、FeO和Fe的混合物6.有4.6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泰,可能含有氧元素B.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D.由碳、氢、氧三种元组成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B.水的电解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氧气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8.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质量定律守恒 习题(含答案)

质量定律守恒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6.0 12.8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X是一氧化碳B.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X可能含有氢元素D. 表中a的值为2g2.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 含有C,H,O三种元素B. 只含有C,H两种元素C. 只含有C,O两种元素D. 无法确定3. 在2NH4Cl+Ca(OH)2CaCl2+2H2O+2X,则X的化学式是()A. NO2B. NOC. NH4D. NH34. 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4.4g CO2和3.6g H2O,则该有机物中()A. 一定含有C、H、O元素B. 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C. 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O元素D. 一定含C、O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5.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5 g水受热变成5 g水蒸气B. 5 g食盐溶解在95 g水中,成为100 g 食盐溶液C. 100 mL水加入100 mL酒精,体积小于200 mLD.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6. 中国制造的运载为箭“长征二号”,已经成功将多艘飞船送入太空,其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4N2+2N2O4=3N2+4W+2CO2,其中W的化学式为()A. COB. H2OC. N2OD. H2O27. 4NH3+5O2═4X+6H2O反应中,则X的化学式为()A. NOB. NO2C. N2O4D. N28. 铁路的修建将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修筑铁路的土石方爆破中要用到黑火药,爆炸时反应为:2KNO3+S+3C K2S+3CO2↑+X↑,其中X的化学式是()A. NO B. NO2 C. N2 D. N2O9. 乙硫醇燃烧:2C2H5SH+9O24CO2+2X+6H2O则X为()A. H2SO4B. SO3C. SO2D. CO210. 2H2O2H2↑+O2↑的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各元素的化合价C. 物质的质量总和 D. 各种原子的数目11.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中,测得反应前后各物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反应后Q的质量为12gB. 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1 C. 反应后生成15gZ D.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12. 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N2O4═3N2+2CO2+4H2O,X的化学式为()A. C2H8O8B. C2H8N2C. C2N2D. C2H813.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A. 2:1:2B. 3:4:5C. 3:4:7D. 3:2:514.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水结成冰,质量不变B. 煤燃烧后,灰烬质量比煤质量减少C.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增大D.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来高锰酸钾质量减少15. 某纯净物1.6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说法①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②只有碳元素、氢元素③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④碳元素、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⑤碳元素、氧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2,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④B. ②④C. ③④D. ①⑤16. 高氯酸铵(化学式NH4ClO4)是一种火箭燃料,加热条件下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其中的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可能是()A. N2B. O2C. SO2D. Cl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7. CO俗称“无形杀手”用物质X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X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质量,可测定CO的含量,请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 .18. 氢氟酸(HF)可用来在玻璃(主要成分:SiO2)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SiO2=R↑+2H2O,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 .19.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6.8 0.4 1.6 2反应后质量/g 0 4.0 待测 2则反应后C的质量为______ g;若物质A、C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4、32则该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 一定条件下,4.8g CH4与16.0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 H2O、4.4g CO2和物质X.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质量定律守恒习题(含答案)【答案】1. A2. A3. D4. A5. D6. B7. A8. C9. C10. B11. D 12. B 13. D 14. A15. B16. D17. I2O518. SiF419. 4.8;2:120. 3CH4+5O2CO2+6H2O+2CO【解析】1.解:A、因丙醇中碳的质量为 6.0g××100%=3.6g,而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为8.8g××100%=2.4g,则X中含有碳元素,即X为CO,故A正确;B、因表中X的质量原来为0,反应后质量增加,则X为生成物,故B错误;C、因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6.0g××100%=0.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则X中没有氢元素,故C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为6.0g+12.8g-(7.2g+8.8g)=2.8g,故D错误;故选A.根据表中物质的质量可知,丙醇与氧气完全反应,6.0g+12.8g>7.2g+8.8g,则该反应一定还生成X,由丙醇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丙醇与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来分析生成物,并根据质量守恒来推断X的质量来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利用表格中物质的质量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化学反应,明确元素的质量的计算及元素守恒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解: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该化合物的质量为:8.8g+5.4g-9.6g=4.6g;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8.8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5.4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故该化合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为2.4g+0.6g=3g,小于该化合物的质量4.6g,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故选A.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要确定此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总和是否等于该化合物的质量,如果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总和小于化合物的质量,则此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均相等.3.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H2O+2X,反应前氮、氢、氯、钙、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10、2、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氯、钙、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2、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H3.故选: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解:8.8g二氧化碳中所含C元素的质量=8.8g××100%=2.4g;5.4g水中所含H元素的质量=5.4g××100%=0.6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所含C、H元素的质量和=2.4g+0.6g=3g<3.2g,则3.2g可燃物中含C、H、O三种元素;故选A.根据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其中C元素全部转变为二氧化碳、H元素全部转变成水的燃烧规律,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C、H元素质量和与可燃物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难度稍大,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5.解: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正确.故选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6.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4N2+2N2O4=3N2+4W+2CO2,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W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W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W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W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解:由反应4NH3+5O2=4X+6H2O,反应物中含N、H、O原子的数目分别为4、12、10;生成物中含H原子的数目为12,O原子的数目为6;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X物质的4个分子中含N的数目为4、含O的数目为4,故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8.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分别为 K,2;N,2;O,6;S,1; C,3;已知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及原子个位数分别为 K,2;O,6;S,1;C,3;比较可知X中只含有N元素,且原子个数为2,故化学式为N2故选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分析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各种元素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从而求得X的化学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9.解: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左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右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故选: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难度较小.10.解:A、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没有变化;B、氢、氧元素在氢气与氧气中均是0价,在水中分别显示+1、-2价,发生了变化;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变化;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没有变化.故选B.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进行分析;B、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选项考查的知识,然后结合学过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逐一的验证即可.1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和表中的数据可知,4g+10g+1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9g,则X、Q的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Y、Z质量增加了,是生成物.由以上分析可知:A、反应后Q的质量为9g.故错误;B、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2g-10g):(21g-9g)=1:6.故错误;C、反应生成15g-1g=14g的Z,而非15g.故错误;D、根据分析,“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设其化学方程式为aX+bQ=cY+dZ.则:=,解得=,故正确.故选:D.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可能是催化剂或没有参加反应;如果反应后质量增加了,该物质是生成物;如果反应后质量减小了,那么该物质是反应物.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本考点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12.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N2O4═3N2+2CO2+4H2O,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0、4、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8N2.故选: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解: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48 32 80在此反应中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32:80=3:2:5.故选:D.首先正确写出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解: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热量的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B、煤燃烧后变成煤灰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错误.C、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故选A.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是化学变化时也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据此分析问题即可.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15.解:1.6g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g,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2g=3.2g;3.6g水氢元素的质量为:3.6g×=0.4g,氧元素的质量为:3.6g-0.4g=3.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4g=1.6g,等于该纯净物的质量,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故选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16.解:A、N2是一种没有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氧气是一种没有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硫是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但高氯酸铵中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能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解:由X+5CO=I2+5CO2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碘原子和5个氧原子,是五氧化二碘.故填:I2O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18.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F+SiO2═R↑+2H2O,反应物中氢、氟、硅、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氟、硅、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0、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R分子由1个硅原子和4个氟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SiF4.故填SiF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R的化学式.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9.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待测的值为6.8+0.4+1.6+2-0-4.0-2=4.8;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是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4:32,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故填:4.8;2:1.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C的质量.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20.解: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列等式:4.8g+16.0g=10.8g+4.4g+X,解得X=5.6g;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以及一氧化碳等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5:1:6:2,因此将甲烷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是:3CH4+5O2CO2+6H2O+2CO.故答案为:3CH4+5O2CO2+6H2O+2CO.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列等式计算出X的质量;根据质量比结合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练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2,该研究涉及的一个反应SO2+2CO=2X+S,则X为()A.CO2B.CC.S2D.COS2.在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B.①③④3.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有效减少尾气污染。
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该反应可以减少NO2的排放4.关于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有A.②③④5.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6.下图中的四位同学对H2+Cl2=2HCl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C.7.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2→CO2的读法,错误的是()D.碳加上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8.在一个密闭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反应后密闭中甲的质量为22gD。
在该反应中,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49.XXX同学从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正确的信息是①②④⑤。
10.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化学反应的快慢。
11.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2.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13.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化学初三质量守恒练习题

化学初三质量守恒练习题1. 某实验室用1.0g的碳粉末和1.0g的硫粉末进行反应,若生成的化合物完全无机质残留,求生成物的质量是多少?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因此,碳粉末和硫粉末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和应该等于 1.0g+1.0g=2.0 g。
2. 一个密封的容器中有氧气和氢气,当用火花引燃后,所有氧气和氢气完全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充满容器,问容器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因此,即使氧气和氢气发生了完全反应生成水蒸气,容器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3. 某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₂ + O₂ → 2H₂O,如果有2.0g的氢气和16.0g的氧气完全反应,求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比,可以得出2mol的氢气反应需要1mol的氧气,而2mol的氢气和1mol的氧气反应会生成2mol的水。
根据摩尔质量的关系,2mol的氢气质量为2.0g,16.0g的氧气质量为1mol。
因此,由于化学计量比的限制,氧气以完全反应完,生成的水质量为2.0g。
4. 当丁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实验得到了180g的二氧化碳和90g的水,问初始丁醇的质量是多少?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应等于初始丁醇的质量。
所以,初始丁醇的质量为180g+90g=270g。
5. 某实验室用20.0g的氢气和40.0g的氧气进行反应,若完全反应,求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可以得知,2mol的氢气反应需要1mol的氧气,并会生成2mol的水。
通过摩尔质量的关系,可以计算出20.0g的氢气为1mol,40.0g的氧气为1mol。
因此,由于化学计量比的限制,氧气以完全反应完,生成的水质量为2mol,即36.0g。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指出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
3、质量守值定律的实验探究:(1)实验装置①无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可在敞口装置中进行,②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③为确保实验成功,有时在装置上系一个气球来保证装置的密闭。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两个一定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常考题型:1、表格型2、求化学式(1)根据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2)依据质量比3、燃烧法测定物质组成:依据元素种类、元素质量不变典型习题:1、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充分反应后,乙+丙二甲的质量B. 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 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2、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 4D. 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 5 解题技巧:(1)依据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求得x = 5(2)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有几种情况: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杂质:质量不变,故可推测知道: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不变的要么是催化剂,要么是杂质(所以一定是催化剂是错误的)(3)写出反应表达式若为A + B = C 化合反应,C为化合物,A、B无法确定若为A = B + C 分解反应,A为化合物,B C无法确定3、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4.4克CO和3.6克HO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则该有机物中()A.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一定含有碳、氧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D. 只含碳、氢,不含氧元素点拨:(1)根据元素种类不变:定性分析(2)根据元素质量不变:定量分析4、1.6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Q和3.6gH2。
,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0;③可能含0;④一定含0;⑤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 : 2;⑥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 : 4。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①②⑤ D.①②⑥点拨:(1)先确定元素质量比(2)根据原子个数比求元素质量比,选择题常用代入法5、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 正确的是()6、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同时生成丁•根据下图得出的结论中, 不正确的是()B. 乙和丁属于氧化物C. 丙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23.3%D.反应中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2: 1 7、电石(主要成分为Ca (C 和水反应可制取乙炔(C 2H ),同时生成X,反应表 示为:CaC+2HO-X+GH2 T, X 的化学式是()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B.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1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 3甲乙T •氧原V eft?锡碳原子A. CaCOB.Ca(HC(3)2C.CaOD.Ca(OH) 2点拨:求化学式的该种题型依据 (1)原子种类不变:定性分析(2)原子数目不变:定量分析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丁可能是催化剂 B. 乙和丙是生成物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ts 时,甲的质量一定等于乙和丙的质量之和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250 200 150 100n物质的质量馆飞甲-乙I h V 丁. ° t 扣热时间S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 丙 A.甲的化学式为NHo——氢惊子•——氧原子氤原子A.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B. 丁一定是化合物乙"%乙41%C. 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o t反应时间零A.将一定量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物的.吉甲0 反应时间3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D. 氢气还原一定量氧化铜11、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生成•则此物质肯定含有的元素是()A. 碳、氢、氧B. 氧、氢、硫C.碳、氧、硫D. 碳、氢、硫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3X+2Y=4Z勺说法中,正确的是()A. 3克X和2克丫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克ZB. 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 2: 4C. 若XY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 6,则1克X与2克丫反应会生成3克ZD. XY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单质1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B. 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C. 5g蔗糖溶于95g水中,溶液总质量为100gD.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14、在化学反应A+4C中,6g A跟足量的B反应,生成17g 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A. 5gB.3gC.8gD.11g15、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B.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镁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增加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16、已知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为:2Mg+X==2MgO+C则X的化学式为____ ;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 反应.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17、纯净物A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gB 按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32g C和72g D.(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2)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 .⑶B、C、D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4)说出C粒子的微观含义__ .中考真题:2011 年(3 分)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1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2)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
2012 年(2 分)2.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2.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I+2HO======2NaOH+b+XT,贝U X的化学式为2013 年(2 分)1. 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C. 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CI 2常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实验室制法为: Mn 耐4HCI (浓)」X + CI 2T + 2fO, X 的化学式为 _____ 。
2014 年(2 分)一定条件下,4.8g CH 4与16.0g O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 H 2O 4.4g CO 2和 物质X.则X 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 g ;该反应方程式中Q 与X 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_____ . 2015 年(4 分)1、 在点燃条件下,2.6g C2H 与7.2g O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 CO2、1.8g H 2O 和 x g CO 。
贝U x = ____________ ;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
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请说明理由。
2016 年(3 分)1、偏二甲肼(CHN )与MC 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GHN+2NQ —2X T +3N T +4HO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葡萄糖酸锌(C^FkO q Zn )中所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2015年诺贝尔奖获 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 g 青蒿素燃烧生成33.0 gCO 和 9.9 gHO,则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知识小结课堂作业该化学方程式为 A. X 的化学式为CO 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生成2和HO 的质量比为14:91、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A.物质的种类B.物质的总质量C. 元素的种类D. 原子的数目2、如图装置不能用作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3、现将A B两种物质各20g置于密闭容器中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生成16gC和8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1 : 1B.2 : 1C.5 : 1D.4 : 14、在下列各项:①物质种类②物质的总质量③元素种类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原子种类⑦原子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①②⑥⑦B. ②③④⑥⑦C.②③⑤⑥⑦D. ②③⑥⑦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C. 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D.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