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诊疗

合集下载

双心(心脏心理)疾病在综合医院筛查与诊疗流程模式探索

双心(心脏心理)疾病在综合医院筛查与诊疗流程模式探索

me n t p r o c e s s .A c a r d i o l o g i s t s h o u l d t a k e d e p r e s s i o n f a c t o r s i n t o t h e d a i l y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p r o c e s s ,wh e t h e r n e e d t r e a t me n t o r n o t o r r e f e r r a l o r n o t .An t i d e p r e s s a n t t r e a t me n t i n c l u d e s d r u g c o g n i t i v e a n d b e h a v i o r a l
d i s e a s e( CHD)a n d i s i n d e p e n d e n t l y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i n c r e a s e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mo r b i d i t y a n d mo r t a l i t y .I n C h i n a ,Pc h y c a r —
The Ex pl o r a t i on o f Sc r e e ni ng a n d Di a g no s i s a n d Tr e a t me n t Pr o c e s s Mo d e l o f Pc h y c a r dj O I O g i c al Di s e a s e i n Ge ne r a l Ho s pi t al

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 高,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 O . 0 5 ) 。两组不 良反应发 生率比较 , 无显著的统计 学差异 ( P > O . 0 5 ) 。鲭论 采 用中医辨
证治疗 C OP D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可改善症状 . 且 不增加 不良反应 。 具有一 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2 结果
2 . 2 不 良反应 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 间不 良反应 发生率比较 , 无显著 的统计学 差异 ( 0 . 0 5 ) 。具体数据见表 2 。 衰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 n ( %
3讨 论
C O P D病程 日久, 机体长期处于缺氧 、 呼吸肌疲劳 、 营养不 良等状态下 , 可 导致发生肺源性心脏病 , 气道阻塞进行性加重 , 如因受寒 、 感染等 因素诱 发呼 吸衰竭 、 心力衰竭等 , 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 、 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 。 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予 以重视 , 及时进行抢救 。西药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恶心 、 震 颤、 心搏异常等不 良反应。 C O P D属 于中医理论 中” 喘证 “ 、 ” 肺胀 ” 、 ” 痰 饮” 等 范畴 , 多因先天 禀赋不 足、 年老体衰 、 七情 劳倦内伤等而致 痰浊壅肺 、 肺气 闭郁 、 痰瘀互结 , 阴阳气血
1资 料 与 方 法 .
差异( P ( 0 . 0 5 ) 。具体数据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n ( %)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 < 0 . 0 5 。
1 . 1 一般资料 以 2 0 0 8 年1 O 月一 2 0 1 2 年 9月我 院收治 的 C O P D合并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 7 4 例为研究对象 , 均有 喘息 、 气促、 咳嗽 、 咯痰 、 胸部憋闷等临床

双心诊疗ppt课件

双心诊疗ppt课件
介入 冠脉搭桥术 干细胞、基因治疗
双心诊疗
介入治疗优势与局限
——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认识
PCI可以迅速改善症状、缓解心绞痛,但是只能针对单 一、重度、局部的管腔狭窄进行治疗
ACS患者只有一个“易损”斑块的观念已过时 --常有多个“易损”斑块,炎症广泛存在
同一冠脉或不同冠脉常常还有其它不稳定斑块 “易损”斑块通常不会发生在“严重”的狭窄部分 介入治疗后,还需全身/系统药物治疗,以稳定斑块,预
双心病的诊治现状
双心诊疗
现状
• 精神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社会负担最 重的第一大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排名列于第三位。
•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 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
• 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病情恶化,两者的共病问题已成 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应引起临床工作者、政府的高度重视。
双心诊疗
如何识别患者精神心理疾病
简短三问法
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 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
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 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3.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 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
三个问题中如有二个回答 “是”,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为 80%左右。
量表使用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 《广泛焦虑问卷7 项(GAD-7)》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
1. 重复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2. 普通心脏病但精神压力很重 3. 有创检查和手术后并发精神心理障碍 4. 病史长预后差的心血管疾病
摘自2014年1月《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一例“双心疾病”的真实案例

一例“双心疾病”的真实案例

一例“双心疾病”的真实案例作者:刘园园来源:《心理与健康》2018年第05期在门诊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初诊时的主诉大多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躯体问题,比如感到没力气、提不起劲、睡眠差、胸闷心慌、疼痛等。

患者很少提及自己心情不好、不开心、紧张、恐惧等。

经过检查后,未发现任何躯体疾病,或是病情较轻,与感受不相符合。

这些患者在就诊于精神科前已去过相关科室诊治,最后至精神科仔细问诊后,发现是情绪问题。

我们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说起:49岁的王先生最近半年总觉得小腿酸痛无力,单侧手心出汗伴随心悸,早搏感,明显心中不适,偶伴有后背部疼痛,发病时血压升高且波动较大,手抖,睡眠不好。

两周前一次突然发作的心悸、气短、濒死感吓坏了他,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事。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胸科医院的双心门诊找到我。

患者这样向我描述心悸时的感受:◎心悸往往突然出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以突然消失,但是往往反复出现,出现时常伴有烦躁、气急或害怕。

◎患者在发病时做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心动过速,或心脏搏动次数正常,但是搏动强而有力,或发现数目不等的室性或房性早搏动等。

◎自己对早搏很是敏感,每一个早搏出现时自己都能感知到,并且感到很难受,认为自己会“心脏停跳”。

◎心悸症状一般与活动无关,甚至在适当活动时心悸反而会改善。

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这种心悸,效果很差。

很明显,王先生的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不相符,他过分夸大了自己的感受和存在的风险,在排除其他躯体疾病之后要充分考虑心理原因引起的躯体障碍,并对此进行鉴别诊断。

尤其是主诉心脏不适,在心血管内科专科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考虑心理因素,并使用相关量表的筛查。

患者量表评估:PHQ-9评分17分 GAD-7评分14分。

在反复耐心询问下,他说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工作压力大,单身20余年,独自带女儿,大事小事都要操心,无人分担,所有压力都自己扛。

内心好强,不想被人看出自己的困难,长时间的压力导致焦虑情绪。

双心医学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双心医学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双心医学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所知,在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同时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情况。

精神心理问题可以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会导致精神心理问题的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也可能以心血管的躯症状为表现形式。

因此形成了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双心医学,而具有类似与不良情绪与心境相关的心血管躯体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则被归为“双心疾病”的范畴。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日益得到研究者重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二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风险之间的密切联系。

Taylor J等[1]研究显示:抑郁症、社会孤立和情绪异常这三大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提示:2009年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而其中80%以上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未被合理诊疗[2]。

Nicholson A[3]等对共计涉及146538 名参与者的54 项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抑郁是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Roest AM等[4]经过对249846 名患者平均随访11.2 年的meta分析发现,焦虑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虽然,研究者对于精神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途径展开了深入研究,涉及炎症学说、神经营养因子学说、基因多态性学说等[5],但是,心理心脏病学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

国际心身医学会曾宣告:“世界心身医学应向中医学寻找智慧”。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的宝库中蕴涵着悠久的“双心理论”。

早在《内经》中就认识到“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的两项重要生理功能,同时将这两个生理功能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

“心主神明”指心不仅具有统帅脏腑、形体、官窍生理活动的功能,而且具有统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双心治疗---

-双心治疗---

双心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心理治疗 如冠心病的治疗
中药:心可舒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关注用药安全性
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年服药,患者更
关注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同时药物经济性对患 者也有一定的影响 用药时关注药物安全性72.58% 用药时关注药物经济性12.90%
Ref:周素娟等.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代护理.2006,12(25): 2353-2356
心内科广泛存在焦虑抑郁症状
焦虑抑郁筛查常用量表筛查及诊断流程
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的误诊和漏诊
对于伴发情感障碍的患者,国外其识别率约为 15%~25%
在国内对门诊两年内连续就诊的1673例病人做调
查,按WHO的诊断标准,在这些患者中,心理障碍 的发病率为9.7%,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 为15.9%,有84.1%被诊为内科疾病 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诉,而内
抑郁与焦虑症状相互重叠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 过度担忧 •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震 颤) • 大汗、口干 • 坐立不安 • 呼吸急促



睡眠障碍 食欲改变 心血管/消 化系统症状 注意力障碍 易激惹 精力减退
• 抑郁心境 • 无价值感 • 罪恶感 • 自杀观念
1. Manage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 added challenge of comorbidity, Dunner D 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1;13:57-71 2. Zajecka J M, Ross J S.Managemen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 Clin Psychiatry 1995; 56 (Suppl 2): 10–13

双心医学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双心医学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双心医学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所知,在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同时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情况。

精神心理问题可以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会导致精神心理问题的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也可能以心血管的躯症状为表现形式。

因此形成了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双心医学,而具有类似与不良情绪与心境相关的心血管躯体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则被归为“双心疾病”的范畴。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日益得到研究者重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二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风险之间的密切联系。

Taylor J等[1]研究显示:抑郁症、社会孤立和情绪异常这三大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提示:2009年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而其中80%以上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未被合理诊疗[2]。

Nicholson A[3]等对共计涉及146538 名参与者的54 项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抑郁是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Roest AM等[4]经过对249846 名患者平均随访11.2 年的meta分析发现,焦虑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虽然,研究者对于精神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途径展开了深入研究,涉及炎症学说、神经营养因子学说、基因多态性学说等[5],但是,心理心脏病学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

国际心身医学会曾宣告:“世界心身医学应向中医学寻找智慧”。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的宝库中蕴涵着悠久的“双心理论”。

早在《内经》中就认识到“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的两项重要生理功能,同时将这两个生理功能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

“心主神明”指心不仅具有统帅脏腑、形体、官窍生理活动的功能,而且具有统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双心诊疗模式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40例

双心诊疗模式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40例

机分 为两组 ,即对照组 4 O例 ,观察组 4 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 物治疗 ,观 察组患者在 常规药物 治疗基础上 给予双心诊 疗模式 干预。
分别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干预前后 的焦 虑 自评量 表 ( S A S ) 、抑郁 自评量表 ( S D S )评分 。结果 :经双心诊 疗模式 治疗 的观察 组患者 其 S A S 、S D S 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常规药物治疗 的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t = 9 . 2 8 1 ,P< 0 . 0 5 ) 。结论 :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
对心血管 疾病患者心理 的干预 , 往往影 响患者的预后。
双心诊疗模式 强调在 心血 管疾 病的治 疗过 程 中重 视心 理与生理 的协 同治疗 ,通过 心理 与精神及生 理的 同步 治疗 ,通过交流 ,了解患 者负性 情绪 的根本 ,通过 疏 导劝说
轻度抑郁 ;6 0~6 9分为 中度抑郁 ;≥7 0分为重度抑郁 。
1 .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0 . 0统计 软件 ,所 有检测数据 以 ( ± s )表示 ,检验方 法用 t 和 检 验。以 P< 0 . 0 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 S A S 、S D S评分均有所改善 ,且经双 心诊 疗模 式治疗 的观察组 患者 ,其 各项 观察指 标均 高于对 照组 ,两组 比较 ,差 异具 有 统计 学 意义 ( t =9 . 2 8 1 ,P<
双 心 诊 疗 模 式 治 疗 心 血 管 疾 病 合 并 负性 情 绪 4 O例
滕显娥 刘文娟 安丽萍
哈尔滨 1 5 0 0 3 6 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
【 摘
要1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在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治疗 中的应用。方法 :将 8 0例心血管疾病合 并负性情绪患 者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治疗优势与局限
同一冠脉或不同冠脉常常还有其它不稳定斑块
“易损”斑块通常不会发生在“严重”的狭窄部分 介入治疗后,还需全身/系统药物治疗,以稳定斑块,预 防MI、卒中,减少再次PCI/CABG,并延长生命
2018/10/19 伊犁 7
支架并没有使心梗患者长期获益
PCI对基础病变并不起作用,治疗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仍较高 PCI术后4年内,30%的患者将会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
2018/10/19
伊犁
10
2018/10/19
伊犁
11
“双心医学”是“人的科学”
“双心医学”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是研究心脏疾
病与精神疾患相关性的学科。在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 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倡导真正意 义上的健康-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
“癫属阴,狂属阳......大多因痰结 于心胸间”
——《丹溪心法· 癫狂》
痰蒙心窍是引起发疯的原因
痰气郁结是癫的主要病机,痰火扰神是狂的主要病机
2018/10/19 伊犁 22
中药治疗双心病的优势
1 2
患者比较能够接受,以免情绪反弹。
根据病机整合多种药物,多靶点多层次整体治疗,全面有效。
3 一药多能,使用简单,避免了西药繁多的弊病。 4
医疗资源浪费治疗率低
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不高,造成在心脏科看病的许多 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了大量检查,却没查出毛病造成医疗资源 浪费且治疗率极低。
死亡率增加1.6倍
患者缺乏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导致双心疾病患者的死亡率 增加1.6倍。 伊犁
2018/10/19
15
双心医学作为心血管病整体防治体系的一部分
伊犁
8
双心病的诊治现状
现 状
• 精神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社会负担最重的 第一大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排名列于第三位。
•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 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
• 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病情恶化,两者的共病问题已成为 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应引起临床工作者、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8/10/19
伊犁
4
冠心病的概念与分类
冠脉狭窄
冠心病心绞痛的概念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 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 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 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 症
正常冠脉
冠脉阻塞
分类: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2018/10/19 伊犁 5
冠心病现代治疗的方式
治疗地位:一线用药。 适应症:2 周以上起效,适用于慢性的抑郁 症和强迫症,及各种伴有抑郁和强迫症状 的疾病。亦适用于焦虑症,尤其是惊恐障 碍 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 西酞普兰。 缺点:处方量的增加可能会诱发自杀,特 别是对青少年和和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2 周起效,6周左右无效,要频繁换药。
药物 1.改善心肌缺血
减少耗氧
增加氧供 2.抗血小板聚集
3.病因的治疗(调脂药物、高血压药物等)
介入 冠脉搭桥术
干细胞、基因治疗
2018/10/19
伊犁
6
——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认识 PCI可以迅速改善症状、缓解心绞痛,但是只能针对单 一、重度、局部的管腔狭窄进行治疗 ACS患者只有一个“易损”斑块的观念已过时 --常有多个“易损”斑块,炎症广泛存在
2018/10/19 伊犁 26
组方优势——广枣
来源: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13世纪后叶,广枣就开始被蒙医应用治疗心 脏病。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的 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甘、酸,平。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养心,安神。用于气滞血瘀,胸痹作痛,心悸气短,心 神不安,神经衰弱、失眠等。 主要成分:黄酮类、甾醇.有机酸、香豆索、糖类、挥发油、鞣质及其它酚性 成分
在抗缺血、预防血管再狭窄,血栓形成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
独特的优势!
2018/10/19 伊犁 23
冠心病治疗指南ABCDE“中药”应占有一席之地
阿司匹林、抗心绞痛 Aspirin、Anti-anginal
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 β-receptor block、Blood pressure control
三个问题中如有二个回答 “是”,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 为80%左右。
摘自2014年1月《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2018/10/19 17
重点排查人群和双心患者群
重 点 排 查 人 群
顽固性高血压
双 心 患 者 群
1.
2.
3. 4. 5. 6. 7.
反复发作的心绞痛
难治性心力衰竭 难以解释的心脏病症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
冠心舒通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冠心舒通治疗心理疾病的优势
组方优势
行气活血、养心、安神
广枣
丁香 冰片
丁香辛温纯阳,温补中焦、暖肾助阳 冰片辛凉,通窍止痛
清热豁痰,清心安神,涤 荡上焦之痰浊,宣痹止痛
痰气郁结-癫,痰火扰神-狂
天竺黄
丹参
养血活血、祛瘀止痛、清心安神
冠心舒通胶囊中广枣、天竺黄、丹参具有改善患者情志的功效
调脂疗法、戒烟、中药 Cholesterol、Cigarette smoking、
Chinese herbs
饮食、糖尿病控制 Diet、Diabetes control 锻炼、教育、情绪 Exercise、Education、 Emotion
2018/10/19
伊犁
24
冠心舒通治疗双心病的优势
组方优势
PCI治疗后5年随访中,无心脏
事件生存率仅为50% 有PCI治疗史的患者发生心血管
事件的风险是没有明确动脉粥样
硬化疾病的普通人群的5~7倍 患者存在的种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双心病
Serruys PW,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4:483-495.
2018/10/19
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
邓必勇,崔建国,李春坚,等. 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杂志,2010,38(8):702-5.
双心病的治疗现状
漏诊误诊率高达84.1%
医生对心理专科知识关注度低、多学科协作医疗有待完善等 原因,心脏科对患者焦虑、抑郁的漏诊误诊率高达84.1%。
1. 重复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2. 普通心脏病但精神压力很重 3. 有创检查和手术后并发精神心理障碍 4. 病史长预后差的心血管疾病
摘自2014年1月《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2018/10/19 伊犁 18
治疗患者心理疾病的药物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苯二氮卓类
特点:抗焦虑作用起效快。 适应症:抗焦虑和催眠。 代表药物:地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 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咪达唑仑、 奥沙西泮。 缺点:连续用药可出现头昏、嗜睡、乏 力等反应;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 性,停药时出现反跳和戒断症状(失眠、 焦虑、激动、震颤等)。
《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 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双心医学”不是在心血管科筛查精神障碍
患者和试图纠正患者的性格,而是将精神心 理卫生等同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作为心血管病整体防治体系的一部分,以求 提升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2018/10/19
伊犁
16
如何识别患者精神心理疾病
简 短 三 问 法
伊犁 2
2018/10/19
心脑血管事件是全球首要死亡原因
2002年全球因各种原因死亡人数对比(万人)
慢 性 气 卒 道 中 阻 塞 性 疾 病 冠 心 病
冠 交 心 通 结 病 卒 事 暴 自 中 故 核 力 伤
78.3万
气 管 、 支 高 气 血 管 压 心 糖 、 脏 尿 肺 病 病 病
133.2万
“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疗,对患
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
2018/10/19
伊犁
12
心血管病伴发心理疾病的比率高
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病率
70.00% 60.90% 60.00% 50.00% 40.00% 30.00% 30.00% 20.00% 10.00% 30.00% 20.00% 10.00% 慢性心衰 ACS 冠脉旁路移植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47.60% 43.00% 41.00% 40.00% 70.00% 60.00% 50.00%
心血管疾病双心治疗临床研究
——心理、心脏双调节
广东省中医院 陈伯钧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
死亡率(1/10万)
2002~2014年城乡地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中第四次家庭 健康询问调查的结果
2014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 农村为105.37/10万,与2013年相比均有所上 升,总体呈上升趋势。
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
60.00% 50.50% 50.00% 40.00% 20.00% 30.00% 20.00% 10.00% 0.00% 单纯焦虑 单纯抑郁 焦虑合并抑郁 总患病 7.90% 28.30% 15.00% 14.30% 10.00% 5.00% 0.00% 男性 女性 >=65岁 <65岁 35.00% 30.00% 25.00% 20.30% 17.90% 29.50% 25.90%
“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 著而不去而积成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