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参考文本
大楼弱电设计方案

大楼弱电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大楼已经不仅仅是提供生活空间的建筑,还需要提供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和安全保障的功能。
大楼的弱电系统设计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并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下面将介绍一种典型的大楼弱电设计方案。
1.网络系统:大楼的网络系统是每个现代化大楼中最基本的弱电系统之一、网络系统的设计应该能够提供高速、可靠的宽带连接,并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可以采用光纤布线和千兆以太网技术。
此外,还可以在大楼不同区域部署无线路由器,以提供无线网络覆盖。
2.安全监控系统:大楼的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火警报警等子系统。
为了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可以采用网络摄像机和数字化视频记录设备,将视频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和磁性感应器等设备,用于检测门窗的打开与关闭。
火警报警系统可以配置烟雾和热敏感传感器,一旦发现火灾,即刻触发报警和喷水系统。
3.智能化控制系统:大楼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是为了实现对各个设备和系统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对照明、空调、门窗、智能家居设备等的远程控制和定时任务。
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的地方或云端管理平台,通过接口链接到各个设备和系统。
5.音视频系统:大楼的音视频系统用于提供音乐、广播和会议系统等功能。
音乐系统可以通过中央控制器连接多个扬声器,实现在大楼各个区域播放音乐。
广播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缆连接至插座,实现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接收和分发。
会议系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交流,支持多方通话。
6.电源和信号线路:大楼的弱电系统需要有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在设计电源系统时,需要合理规划供电点和电线的布置,确保各个设备和系统能够得到足够的电力支持。
信号线路的布置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互联关系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避免信号干扰和损失。
总结:。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的建筑高度越来越向往,这就催生了以超高层建筑为代表的XXI世纪的建筑风潮。
然而,超高层建筑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消防缺陷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也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这样的问题,超高层建筑消防弱电系统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超高层建筑消防弱电系统指设备及能源电缆、数据电缆、光缆等非电源信号电气系统,主要用于消防设施、安全设施、照明及通风空调设施等方面,确保楼房正常运作及安全,上述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防火效果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主要涉及以下特点:1. 强调可靠性和稳定性超高层建筑是高层建筑的升华,其楼高的高度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标准、设备安装、维护、运维难度以及安全风险等挑战。
因此,在设计消防弱电系统时,必须确保这一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高质量的材料超高层建筑的建筑材料必须采用优质的材料和设备,以确保其设备和材料的优质和高效,以及消除风险和隐患。
3. 增强保护力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日益增加。
消防弱电系统要在更受火灾影响的地区进一步加强保护力。
4. 考虑建筑物的海拔高度超高层建筑通常都拥有超出地面的高度,由于不同海拔高度所带来的气候条件的变化,这种气候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到消防弱电系统的工作性能参数,因此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考虑和调整。
5. 安全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和使用都需要考虑到人员的安全,因此消防弱电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如何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及时疏散和救灾,以及如何让消防设施和弱电系统紧密衔接,确保消防弱电设备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反应性。
6. 自动执行功能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需要配备自动执行功能,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设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自动控制和故障判断,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火势蔓延。
7. 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超高层建筑消防弱电系统也在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简谈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气系统设计

简谈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气系统设计摘要:比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报警规范”)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民规” )在消防电气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分析高层建筑消防电气系统的特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电气防火规范Abstract: compared the “high civil buildings of the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hereinafter refer red to as” high rules “) and the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design rul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larm norm “) and the civil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rul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eople rules “) in the fire electrical relevant provisions, in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 analysi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ire electric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Keywords: high building fire electrical fire regulations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高层建筑也日益增多,研究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设计,是保证高层建筑安全使用的重要内容。
完善的消防电气设计系统对于发生火灾后,能使建筑物内各种消防用电设备及时的可靠运行,有效地疏散人员、物资和控制火势的蔓延是十分重要的。
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梁铭

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梁铭摘要:本文从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特点、供配电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照明设计要点、防雷与接地、安全性、超高层建筑电气施工的方面来对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一、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特点(1)超高层建筑规模大,建筑高度高,具有用电负荷大、输配电距离长、变配电系统结构复杂、供电安全性要求高的电气特点。
(2)超高层建筑内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事故发生时人员疏散困难,因此,对防灾用电设备及应急照明等的供电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
另外,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一般不宜超过250 m。
当不能满足供电半径要求时,在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应设置楼层变电所。
建筑高度为250 m 对供配电设计而言是个界限,中压发电机的应用就变得很有必要。
(3)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第5.0.4条规定:“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用电设备端子处电压偏差允许值一般控制在± 5%。
(4)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6.2.4条规定:“当短路保护电器为断路器时,被保护线路末端的短路电流不应小于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3倍。
”为满足GB 50054—2011 第6.2.4条时,部分截面电缆的供电距离,即线路末端的短路电流不小于断路器瞬时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3倍时,线缆的最大供电距离。
为满足末端线路保护要求的低压断路器灵敏度选择考虑,工程设计时,供电半径控制在150 m 是合理的;否则,在相同的低压断路器整定值时,随着供电距离的加大,线缆截面也相应增大,这是不经济的。
二、供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按现行的国家规范要求,消防用电设备均应按一级负荷的要求供电。
国家根据现阶段目前城市电网的实际情况,电源的电压等级一般采用10kV。
二路10kV分别引自不同区域的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
每路电源全都需要承担工程中所有的电梯、消防、重要机房等的全部用电负荷,其中二路电源同时运转供应电能,分开运作。
超高层建筑典型消防系统设计要点

122JIAN SHEYAN JIU规划设计超高层建筑典型消防系统设计要点Chao gao ceng jian zhu dian xing xiao fang xi tong she ji yao dian方立林 龚鑫超高层建筑出现火灾时,如果被动地等待消防队员前来救援,则实际损失必然无法计量。
因此,现代超高层建筑的典型消防系统,应该具备“综合、联动、控制”等功能。
本文阐述了超高层建筑典型消防系统的特点,对设计难点进行了分析,围绕竖向分区给水系统、给水系统分段供水模式、常规并联分区消防给水系统、高压串联分区消防栓给水系统的设计方式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超高层建筑是指40层以上,超过100米的建筑物,不针对使用功能进行区分。
一般来说,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低于矮层洋房、高层及小高层建筑,但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稀缺,故超高层建筑数量必定越来越多。
一旦出现火灾,受限于建筑的高度,无法完全依靠外部力量完成火灾扑救,故保证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一、超高层建筑典型消防系统的特点分析现代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尽管正在朝向深度智能化发展,但基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建筑特性,成功建设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仍非一项简单的工程。
现代超高层建筑的典型消防系统,必须具备联动性与综合控制性,其联动组织行为分为集中控制、分散控制、“集中-分散”相结合两种形式,可采用联动(即自动、智能化)控制、非联动(人工手动介入)控制、“联动-非联动”相结合三种方式。
(1)集中控制系统,能够将超高层建筑内的所有消防设施,通过消防控制室实现系统性地控制、实时显示、统一管理。
此种模式对于建筑整体的要求较高,适用于总线制,基于数字信道控制的方式,向分布在超高层建筑不同方位的子系统下达指令。
一般来说,此种控制方式的初期成本投入较大,投入使用后的巡视、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但优势之处在于,系统中的火灾信号探测器以及其他传感器、信号传输装置,有效识别烟雾、明火的概率非常高,故可以极大地降低超高层建筑面临的火灾风险。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建筑消防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其高度和复杂性,高层建筑面临更大的火灾风险。
因此,高层建筑的建筑消防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中的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以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
首先,高层建筑的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应包括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是高层建筑建筑消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人们能够及早撤离。
火灾报警系统应分布在高层建筑的各个楼层,并与楼层内的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相连,实现自动联动,以确保火灾报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高层建筑的建筑消防系统设计还应包括灭火器和灭火器设施。
灭火器是最基本的防火设备,应设置在楼层的易燃物贮存室、电器室、通风设备室等易燃场所,以及楼层的公共区域和走廊。
此外,高层建筑还应设置灭火器设施,如消防栓和室外水带。
消防栓应设置在楼层的消防隔间内,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提供足够的水源。
室外水带则应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外部,方便消防车辆接驳使用。
另外,高层建筑的建筑消防系统设计还应包括防烟和排烟系统。
防烟系统的作用是控制火灾时的烟雾扩散,在火灾发生时保持疏散通道的通畅,并为人们提供逃生通道。
排烟系统则是将火灾产生的有害烟气排出建筑物外部,防止烟雾对人员疏散和救援行动的影响。
防烟和排烟系统应与火灾报警系统相连,实现自动控制和操作。
此外,高层建筑的建筑消防系统设计还应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高层建筑消防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喷洒水雾进行灭火。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易燃物贮存室、电器室等重要场所,并与火灾报警系统和防烟系统相连,实现联动控制和操作。
最后,高层建筑的建筑消防系统设计还应注重逃生通道和疏散楼梯的设置。
逃生通道和疏散楼梯应保证足够数量和合理布局,以便人们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逃生通道和疏散楼梯应设置在建筑外立面或者建筑内部,且不得被防火墙等阻隔。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适用设计与验收规范暂缺按规定,我国的建筑高度为24米及以下的建筑物的消防系统设计按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24~100米高的建筑物按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地下工业或民用建筑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国标是属于强制性技术规定,是约束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验收单位的共同标尺。
超高层建筑尚无相应国标,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参照有关国标及国际标准,按照当地消防主管部门意见,本着安全第一的精神,尽量仔细周详地完成设计工作。
火灾探测器的布置标准较高一般超高层建筑中除了顶层外,各层屋顶为平顶(即层顶坡度为零),层高不超过6米。
在此条件下,一般建筑的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一般为6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5.8米,但对于超高层建筑,消防主管部门往往要求提高标准,例如要求保护面积为40~50平方米,保护半径从严掌握,依探测器位置形成的矩形长宽比确定。
显然,探测器的布置以接近正方形布置较为经济。
感温探测器设于地下室、厨房及允许吸烟的场所,在平顶条件下,保护面积为2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3.6米。
需要注意,问题往往出在建筑平面上的边角处,探测器的保护半径达不到审核要求。
此类在一般建筑中可通融的问题在超高层中是应严格执行规定的。
另外,在变配电室、发电机房、皮带输送机以及电缆桥架上,除了设气体灭火装置(一般在土建后由业主自建)外,还应考虑设置缆式烟感器。
报警手段除了烟感器、温感器、手报按钮、消火栓按钮等,超高层建筑中的车库、厨房应增设可燃气体探测器等。
在各重要机房(有人值班),特别是一层的消防控制室中,应设119专用消防电话,与市电话局119交换设备直通,至于报警层灯一般全设,而报警电铃或蜂鸣器,因其制造人为恐慌与混乱,在有紧急广播的条件下,多不采用。
报警探测器安装场所超高层中凡超过5平方米的房间均应设探测器,即使卫生间也不例外。
此外,楼梯间是火灾逃生通道,应设探测器。
电气竖井不论大小,因其火灾发生可能性大,作用重要而必须逐层设置。
谈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的设计特点

谈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的设计特点【摘要】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其设计的方法理念和施工工艺较普通高层住宅和中、低层住宅会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超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的因素会大大增加。
例如,电梯的数量、消防设施、通风排烟设备和人员安全疏散设施会更加复杂。
同时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较多,扑救难度大,因此超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施作了严格规定,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即所谓超高层建筑,在遵守一般高层建筑的通用防火规定外,增加了合理的防火技术要求。
【关键词】超高层;消防弱电系统;安全1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超高层建筑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内部装修比较豪华,建筑标准都比较高,投资规模都比较大,因此涉及到的安全问题比较多,但消防安全比任何安全问题都重要,建筑其他安全问题如果真的发生,造成的损害也只是局部的,涉及的人员也是少数。
但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危害就非常大,后果无法估计。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1 火险隐患多超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功能复杂,大多数超高层在主体建筑底层建有裙楼,作为商场、餐饮、娱乐等商业功能使用,主体建筑多数作为住宅、办公、宾馆等使用,此外,在建筑内部用电设备多,可燃物集中,火灾荷载密度大。
1.2 人员疏散困难超高层建筑着火时,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避难空间十分困难。
由于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时间也要长许多。
往往烟气的流动速度要比人员疏散的速度快上100多倍,而且,人的疏散方向与烟气蔓延方向相反,进一步增加了人员疏散的艰难和危险性。
1.3 装备要求高,扑救难度大超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火灾扑救难度相对较大。
因此,超高层建筑很难通过消防车实施人员营救,一般立足于自救,即主要依靠建筑内部自身的消防设施来保障。
于2012年1月参与投标的大连海创国际产业大厦消防项目,位于大连市高新园区,旅顺南路沿线,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总建筑面积为9.7万m2,地下二层、三层平时为汽车停车库、设备用房,战时为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及区域电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适用设计与验收规范暂缺按规定,我国的建筑高度为24米及以下的建筑物的消防系统设计按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24~100米高的建筑物按国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地下工业或民用建筑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国标是属于强制性技术规定,是约束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验收单位的共同标尺。
超高层建筑尚无相应国标,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参照有关国标及国际标准,按照当地消防主管部门意见,本着安全第一的精神,尽量仔细周详地完成设计工作。
2火灾探测器的布置标准较高一般超高层建筑中除了顶层外,各层屋顶为平顶(即层顶坡度为零),层高不超过6米。
在此条件下,一般建筑的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一般为6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5.8米,但对于超高层建筑,消防主管部门往往要求提高标准,例如要求保护面积为40~50平方米,保护半径从严掌握,依探测器位置形成的矩形长宽比确定。
显然,探测器的布置以接近正方形布置较为经济。
感温探测器设于地下室、厨房及允许吸烟的场所,在平顶条件下,保护面积为20平方米,保护半径为3.6米。
需要注意,问题往往出在建筑平面上的边角处,探测器的保护半径达不到审核要求。
此类在一般建筑中可通融的问题在超高层中是应严格执行规定的。
另外,在变配电室、发电机房、皮带输送机以及电缆桥架上,除了设气体灭火装置(一般在土建后由业主自建)外,还应考虑设置缆式烟感器。
3报警手段除了烟感器、温感器、手报按钮、消火栓按钮等,超高层建筑中的车库、厨房应增设可燃气体探测器等。
在各重要机房(有人值班),特别是一层的消防控制室中,应设119专用消防电话,与市电话局119交换设备直通,至于报警层灯一般全设,而报警电铃或蜂鸣器,因其制造人为恐慌与混乱,在有紧急广播的条件下,多不采用。
4报警探测器安装场所超高层中凡超过5平方米的房间均应设探测器,即使卫生间也不例外。
此外,楼梯间是火灾逃生通道,应设探测器。
电气竖井不论大小,因其火灾发生可能性大,作用重要而必须逐层设置。
手报的设置半径为步行距离30米,一般设于楼梯间及出口等逃生通道附近,以便人员在逃离火场是方便报警。
5避难层的消防安排避难层的设置是超高层建筑的特殊应急措施。
它用于火灾避险时人员暂留,以弥补超高层给消防设备带来的灭火能力不足(国内尤甚)。
一般每隔50米高度设一个避难层,100~200米高度设两个避难层。
在避难层中一般不设日常办公或生活场所,即其建筑空间仅用于救灾应急。
但为了解决超高层实际问题,也为了满足消防自身的需要,通常在保证人员躲避火灾需要的前提下,设置部分设备机房,如防烟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并且要求避难层的正压进风系统独立设置,送风量不小于每小时30立方米。
避难层的排烟风机和正压风机在火灾时用同时工作区段,排烟口和进风口不应贴邻布置。
避难层的烟感器布置条件也是保护半径不大于5.8米(如设置温感探测器,保护面积不大于20平方米),手动报警按钮也是设于出入口近旁,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报,每个手报的负责范围半径不大于30米,一般距地1.4米左右墙上安装。
超高层大多为塔楼形状,每层至少一个防火分区,但通常每层大多一个防火分区。
为了保证紧急情况下的通讯畅通,避难层应每隔20米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
6挡烟垂壁的设置超高层消防从严把握的一个体现是消防措施齐全,手段多样,互为补充。
根据火灾的一般规律,初始阶段产生大量烟雾,烟雾先向上升到天花板,然后沿天花板横向蔓延。
针对这一规律,在地下各层及裙房各层(这些地方一般易燃物品多)设置挡烟垂壁,当火灾发生时,挡烟垂壁下垂(一般1.5米),使产生的烟雾在短时间内限制在预先设定的区域,争取人员逃离、救火的宝贵时间、延缓火灾危害扩张的速度。
显然,在超高层建筑中设挡烟垂壁,并与消防控制室的联动控制柜相连是十分必要的。
7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的提高这个问题分内外两个层次。
对火灾报警系统内部而言,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智能型地址编码探测器,而中小普通建筑多用非编码探测器,以回路区分建筑区域。
鉴于超高层建筑体量大,面积多,其使用面积的分割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适应房间形状、面积、使用性质的变化,每条报警回路应留出30%左右的探测器数量裕量;例如,某种报警系统每回路可接器件98个,则在设计、施工时注意使每条回路所接器件在70个左右。
如果报警系统采用的是多线制,而标准曾每层面积小(小于1000平方米),为了减少回路数,可以每二、三层为一条报警回路。
对火灾报警系统外部而言,智能化的含义主要指系统联动。
超高层建筑一般为重要建筑,其政治、经济价值巨大,如果灭火不及时,损失将是惨重的。
因此,采用系统联动方式,就成为争取火灾前期时间和主动权的有效手段。
例如,火灾报警系统与保安监控系统联动,在火灾之初,火场的摄像机可将现场画面迅速传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实景画面,值班人员可以立即确认火灾或是探测器误报,从而马上采取排烟、广播、正压送风、启动消防泵、喷淋、向消防局119台报警、降客梯、切非消防电源等一系列应急措施。
又如,火灾报警系统与车库管理系统联动,一旦发现火情,便可声光报警,强制抬起进出口栏杆,使车辆尽快逃出车库。
另外,火灾报警系统还可与楼控系统、广播音响系统及门禁系统等联动。
只要这些措施可靠得力,超高层建筑的火灾便可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损失减至最小。
8电动防火卷帘门的设置电动防火卷帘门主要起隔离作用,其设置位置一般在地下汽车库、裙房商业区及自动扶梯周围,按建筑的防火分区界限安排。
一般的电动防火卷帘门内外侧各设一对烟感器、温感器,除了控制箱(一个)可设在内侧或外侧外,内外侧还应各设一个手动启停按钮,距地1.4米左右明装,而位于自动扶梯周围的电动防火卷帘门,其烟感器、温感器只设在外侧(本层工作区一侧)。
从电动防火卷帘门的工作方式来区分,可分为两种:一为隔离式,一般设在防火分区边界的出入口处,一旦探测器报警并确认火灾,防火卷帘门一步降到底,同时喷淋系统开始向起火区和卷帘门喷水。
二为疏散式,一般疏散通道上,烟感器报警后经确认(人工确认或两个以上探测器报警)先降金属卷帘至距地1.8米处,如火势发展,温度升高,则温感器动作后防火卷帘门再降至地面。
两次动作之间的时间用于门内人员逃离。
无论哪种电动防火卷帘门,在超高层建筑中整个消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动作不是独立的。
因此,电动防火卷帘门两侧从属于卷帘门控制箱的烟感器、温感器,均应与火灾报警系统的探测器回路相接并在一个系统内工作。
其它重要的防火手段,在高层建筑中包括:防火阀。
为了防止烟火沿风管蔓延而设置,因而一般在通风机房外侧装设。
特殊情况下,通风风管(如空调管道)被允许进入或穿越电气设备间(如配电室、电话室、中控室),此时在电气设备间过墙处的风管上的墙内、墙外要各设一个防火阀,使设备间的烟火不能外传,也不允许外面的烟火导入设备间。
在平时防火阀处于常开状态,火灾初起时一旦管中气温超过70℃,管道上的防火阀叶片在电磁动力作用下翻转90度,阻断管道。
灭火结束,防火阀重新恢复常开状态。
排烟阀。
设于排烟风机的排烟管道上,多位于出户风口附近。
排烟阀平时关闭。
火灾之初打开,随之排烟风机联动启动排烟于户外,当火灾继续发展,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阀自动关闭(否则风助火势,有助燃副作用),并在下次火灾前一直保持常闭状态,类似的还有防火排烟阀。
正压送风系统。
火灾时人员不能进入电梯内,因为火灾发生后电梯迫降一层未成而失电,便可能停留于火场中,梯中人员会为烟气窒息。
此时人员的逃生通道应是楼梯间。
因此,保持楼梯间的正压使烟火不得入内就十分重要了。
正压风机一般处于屋顶,与各层的电动风口联动。
火灾初起时打开风口,启动正压送风机,使楼梯间、电梯厅处于正压状态。
火灾报警系统有效起作用有赖于喷淋系统的可靠工作。
当室温升到预定值时,喷淋头的玻璃球会爆破喷洒,此为灭火直接有力的措施,为了监测该系统的正常工作,在喷淋系统设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喷淋阀等探测器,以及时反映喷淋系统的工作状态于中控室。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的高度特点是带来消防弱电系统设计特点的根本原因。
现实的看,机动消防车辆的消防能力不可能跟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因此,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应立足于建筑内部的消防系统建设,在智能化的旗帜下,努力完善火灾探测、报警、扑救等自动功能,将火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外,消防系统是一个由建筑、设备及电气等专业构成的整体,专业间的密切配合及统筹安排十分重要。
这些应是保证超高层建筑安全的基本思路。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