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小结: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多,到越来越想近了。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长大后身高多少?
(2)学生自学书上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
(3)汇报书上介绍了哪些预测身高的方法?
(4)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可靠、准确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
(5)全班交流预测结果。
(6)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可靠、更准确?
4.小结: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
四、讨论、交流
1.谈话: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资料和观察了,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还有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该怎么做?
1.谈话: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期我们要注意些什幺?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小结,没有提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并板书。(青春期注意点: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穿戴合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讨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几个时期
1.出示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
2.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你能给你划分的各个时期起个名称吗?(适时板书:人生之旅)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习方法主备教师小组合作探究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学习目标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放大镜是“凸”“透”镜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一、温故互查导同学们见过放大镜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学象?小组内交流、汇报。

过二、学展讲练(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程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二次设计学科课题辅备教师科学总课时1、放大镜教具学具-1-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案(教科版)导学设计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导学过程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部编六年级科学下册1导学案

部编六年级科学下册1导学案

部编六年级科学下册1导学案
一、研究目标
- 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知识的特点和作用。

- 了解科学常识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
- 研究科学知识的特点和作用。

- 理解科学常识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研究内容
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 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研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

- 科学是客观、可验证的,需要严格的实证和验证过程。

2. 科学知识的作用
- 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自然现象,了解世界的规律。

- 科学知识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解决问题。

3. 科学常识的重要性
- 科学常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现象。

- 科学常识在解决问题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研究方法和策略
- 在研究科学知识时,要注重实践和观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活动。

- 在解决问题时,要发现问题的关键点,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寻找解决方案。

五、课后作业
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科学?科学的特点是什么?
2. 科学知识有什么作用?
3. 科学常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什么?
六、研究反思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今天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科学知识?
2. 研究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困惑?
3. 你准备如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六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三、当堂测评5分钟
完成活动册17页1、2题练习
我当小法官:学科班长总结、评价本节课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六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导学案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好吃的东西,谁来尝尝看?不过我是有要求的,等你尝过之后,要告诉大家你吃的是什么?好不好?(蒙上学生眼睛,让他仔细尝吃的食物)适时提问,引导他概括出所吃食物的特点。

(软软的,有点香,有点甜,是米饭。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三、当堂测评5分钟
玉米、茄子、馒头、萝卜、米饭、白菜、莲藕、黄瓜、土豆、红薯、猪肉、鱼肉、西红柿、西瓜
我当小法官:当堂批阅、总结、点评。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一、预目标- 了解本学期的科学研究内容和目标- 提前预相关科学知识,为课堂授课做好准备二、学前预内容本学期的科学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有关生物的知识,包括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等;2. 有关物质与能量的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等;3. 有关地理的知识,包括地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4. 有关天文的知识,包括太阳系的构成、宇宙中的星体等。

请学生们提前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 阅读与本学期科学研究内容相关的图书、杂志或网站;2. 观看有关科学知识的视频或纪录片;3. 参观与科学相关的展览或实地考察;4. 与同学或家人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以及分享有关科学的知识和经验。

三、预任务根据学前预内容,完成以下任务:1. 针对生物的知识,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思考一个现象,并写下自己的猜想或解释;2. 针对物质与能量的知识,观察身边的物质和现象,找出与之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记录;3. 针对地理的知识,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对生物的影响,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4. 针对天文的知识,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绘制一个简单的太阳系模型。

四、学前交流将预任务完成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相互研究和启发,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进行展示,让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学前感悟完成学前预后,写下自己对本学期科学研究的期待和感悟,包括想要了解的知识和希望达到的目标。

以上就是本学期科学研究的学前预单,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预,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大家研究顺利!。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生物界的原始生命
第一课:生物界的多样性
- 本课主要介绍生物界的多样性和分类方法。

- 了解不同种类的生物,并能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

第二课:测量一切的工具——显微镜
- 本课主要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常见的显微镜种类。

- 研究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第三课:细胞——生物的基本单位
- 本课主要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了解细胞的种类和组成,以及其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第四课:生物界的演变
- 本课主要介绍生物界的演化历程和重要的演化事件。

- 了解生物在地球上的演化过程,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和变化。

第二单元:植物界的多样性
第一课: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 本课主要介绍植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 研究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并能按照其特征进行分类。

第二课:地下的奇妙世界——根茎叶
- 本课主要介绍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 了解不同植物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第三课:植物的繁殖
- 本课主要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方法。

- 研究不同植物的繁殖途径,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第四课:生活中的植物
- 本课主要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植物。

- 研究认识这些植物的特点、用途和保护方法。

以上是《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导学案》的大致内容安排,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六年级科学(下)课堂导学案年级六学科科学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花门二中赵磊总课时1授课时间20174.12学习内容我们身边的物质学习目标1.学生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体验物质的变化。

学习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学习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学习准备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设问导读1、观察我们的周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这些物体分别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合作探究1、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2、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3、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

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导学过程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改变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改变)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一杯水蒸发掰弯铁钉)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实质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东西。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4、小组合作实验:试一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和蜡烛发生变化。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全册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4.全班交流: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察其它同学说)
5.教师针对性小结。
我国7——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性别年龄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男身高121 126 131 135 141 145 154 160 165 168 169 171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2、课前让学生分男、女生坐或和好朋友一起坐。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回顾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些成长的情况,大家发现自己都在慢慢地长大了,自己的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时时察觉出来?
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要来继续了解我们身上悄悄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
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六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三、当堂测评5分钟
完成活动册17页1、2题练习
我当小法官:学科班长总结、评价本节课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六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导学案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好吃的东西,谁来尝尝看?不过我是有要求的,等你尝过之后,要告诉大家你吃的是什么?好不好?(蒙上学生眼睛,让他仔细尝吃的食物)适时提问,引导他概括出所吃食物的特点。

(软软的,有点香,有点甜,是米饭。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三、当堂测评5分钟
玉米、茄子、馒头、萝卜、米饭、白菜、莲藕、黄瓜、土豆、红薯、猪肉、鱼肉、西红柿、西瓜
我当小法官:当堂批阅、总结、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